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劉備復漢

正文 第121章 攬朝政董卓霸權,報父仇曹操興兵 文 / 一杯清茶苦咖啡

    第121章攬朝政董卓霸權,報父仇曹操興兵

    玉璽得來無用處,反因此寶動刀兵;

    台斬卒惹本初,諸侯勸慰各東西;

    袁紹豈肯輕放過,假書劉表伏刀兵;

    江東一戰孫劉怨,至此江南分兩家。++++

    話說孫堅得知劉表部下蒯越前來搶奪玉璽,勃然大怒,使部將黃蓋上前擒拿蒯越。

    見孫堅部將衝出,荊州悍將蔡瑁舞刀迎來。

    黃蓋揮鞭相應,與他戰在一起。

    戰到數十合,蔡瑁力弱,被黃蓋所乘。

    黃蓋一鞭擊中蔡瑁的護心鏡上面。蔡瑁吃痛,撥馬便逃。蒯越見蔡瑁不敵,慌忙引兵隨蔡瑁退去。

    孫堅乘勢引兵殺過山口。

    大軍剛剛進入山口,卻聽到山背後戰鼓轟鳴,喊殺聲震耳欲聾!

    孫堅急忙緊勒戰馬,豎目觀瞧,卻見劉備親自引了大軍,攔住了自己的去路。

    正所謂好漢不吃眼前虧,孫堅趕緊笑顏相對,在馬上施禮:「景升兄何故偏信袁紹之言,相逼臨郡呢?」

    見他如此,劉備冷言相待:「袁本初傳汝藏匿傳國玉璽,台一路匆忙,躲何耶?汝將欲反耶?」

    孫堅還是一副打死不承認的模樣,叫囂道:「吾若有此物,死於刀箭之下!」

    奈何劉表不為所動,言道:「汝若要我聽信,將隨軍行李,任我搜看。」

    什麼?你要搜我的行裝?

    真是給你臉了!

    再說了,玉璽就在自己的行囊之中,豈能讓你所查?

    正所謂此時不翻臉更待何時?

    孫堅臉色一變,厲聲叫道:「汝有何力,敢小覷我!」言畢,遂使程普、黃蓋進兵攻打劉表。

    劉表早有準備,撥馬退走。

    見他退走,孫堅縱馬追趕,卻見山後伏兵盡出,圍攏上來。

    自知上當,他急忙撥馬回撤,卻見蔡瑁、蒯越從後面堵截了上來。

    見中計,黃蓋、程普、韓當、祖茂四人急忙護住孫堅,朝蔡瑁、蒯越殺去。

    蒯越使軍士以弓箭襲之。

    奈何程普、韓當馬快,引騎兵衝入荊州軍中,殺出一條血路,突圍而出。

    黃蓋手執雙鞭與雙刀將祖茂死死護住孫堅,緊隨其後,衝出重圍,繞道逃回長沙。

    如此一役,孫堅兵馬損失大半,回到長沙的殘餘兵力不足萬人。

    孫堅的心中從此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天下諸侯見袁紹奪了冀州,又與公孫瓚一戰,卻不見朝廷有所表示,紛紛為了各自的地盤挑起戰爭。正如,曹操一舉殺了劉岱,而取而代之,董卓竟然默認了,所以天下紛爭開始,諸侯亂戰始於此時。

    而遠在長安的董卓似乎對這一切都無動於衷,反而更加變本加厲的盤剝百姓、欺壓百官。

    話說袁紹與公孫瓚一戰,正處焦灼之時,李儒多次向他提出,派遣使者勸慰兩家諸侯,各做封賞以收買兩人。

    奈何那董卓惱恨兩人昔日征討之罪,竟要起兵征討之。

    最後想通之時,他卻得知劉備佔了先機,竟也無動於衷。

    自歸長安,董卓據諸侯於關外,使麾下四驍將李傕、郭汜、樊稠、張濟四人各守邊關,關中之地盡歸他所轄,身畔又有呂布相佐,故驕橫無比,自號「尚父」,出入僭天子儀仗;又冊封他的弟弟董晃為左將軍、鄂侯,冊封侄子董璜為侍中,總領宮中禁軍。董氏宗族,不問長幼,皆封列侯。

    百官見其驕橫,皆不敢言。

    他又使李儒爭役民夫二十五萬,在離長安城二百五十里的地方修建了郿塢。

    郿塢城牆高大無比,與長安城一模一樣,就連薄厚也一般無二。內中修建了宮廷殿宇,後面建造了糧倉,偌大的倉庫可以囤積二十餘年的糧食。

    為了滿足他的yinyu,他派遣牛輔在民間爭選了八百少年美女,養在郿塢。

    從民間搜刮來的金銀珠寶,綾羅綢緞,堆積在其中,更是多得數不勝數。董氏家族的人全部居住在其中。

    建造此郿塢,董卓並不常駐,而是十天半個月回來一次。

    每次回郿塢,朝中那些公卿大臣都靜候於宮門,亦步亦趨的恭送董卓於橫門外。

    董卓便常常使軍士在路旁設下帳篷,與諸公卿聚飲。

    董卓十分享受百官在自己面前唯唯諾諾的樣子,所以他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警示他們的機會。

    一日,董卓又回郿塢,百官全都前來相送。

    一如往常,董卓留百官聚飲。

    恰在此時,北地太守張濟新勝俘虜降卒數百,遣軍士押解而來。

    董卓得知,使人召於座前,令軍士虐殺他們取樂,或斬斷手足,或鑿瞎眼睛,或割舌剜鼻。

    一時間,哭啼哀號聲不斷,百官無不戰慄失箸,唯有董卓飲食自然談笑自若。

    接下來的事情更是令人膽寒、心

    心驚。

    他竟然使士兵將那些士兵投入大鍋之中,以沸水煮之!

    手段之殘忍,場面如修羅地獄。

    百官無不以惡魔視之。

    司空張溫見其作惡多端,心懷除奸正義,遂使人攜書信前往南陽,意欲連結袁術,以謀董卓。

    奈何所托非人,那送信之人沒有將他的書信送給袁術,反而交給了呂布,意欲以此晉身。

    恰逢次日,董卓又於省台大會朝中公卿。

    百官分列坐在兩旁。

    酒行數巡,呂布跨步而入,直奔前來,伏於董卓耳邊低聲言語數句。

    卻見董卓連聲笑道:「原來如此。」

    然後以眼色示之。

    呂布會意,遂入席中,走進張溫。

    卻見他一彎腰,將張溫拎了起來。

    「溫侯何故擒我?丞相,救我?!」張溫見到呂布不由分說的拎了自己,急忙叫道。

    董卓笑著沒有說話。

    呂布大聲斥責道:「呱噪!」然後就如同拎著一個小雞一樣,將張溫拎了出去。

    百官愕然,心中升起一種不祥的預感。

    不多時,一名侍從手中端著一個蒙著紅色的布的托盤走了進來。

    呂布緊隨其後。

    在廳中站定,得到董卓點頭示意,呂布將紅布扯了下來。

    百官一看,頓時嚇得魂不附體,癱坐在了席上。

    原來,托盤中竟然是張溫的人頭。

    見狀,董卓哈哈大笑:「哈哈!諸公切勿驚慌。張溫結連袁術,意欲圖謀害我,因使人寄書往南陽。幸虧那下書之人將書信投於吾兒奉先處。今故斬之,與公等無故,不必驚慌。」

    百官心中害怕,卻又不得不唯唯諾諾,紛紛飲完杯中酒水,以壓驚魂。飲罷,他們各自回到府中,卻不敢再亂言之。

    他們正生活在水深火熱裡面,有的人卻正在春風得意之眾。

    卻說曹操得了兗州,威震中原,遂想起了避難琅琊的父親,便派遣山陽太守應紹,前往琅琊迎接家人。

    要麼說天降禍事,人難自若!

    徐州牧陶謙自知老弱,連翻兩次打算將徐州讓與劉備,也好托他保護自己那兩個胸無大志的兒子。

    奈何劉備受聲名所累,竟然連翻推卻。

    恰逢此時,他聽說了曹操派人迎接父親曹嵩前往兗州,頓時來了主意。

    既然劉備不願意接受徐州,那麼我與曹操搞好關係也行呀!

    如今曹操勢頭正盛,我必須要打點好這個環節,好為那兩不成器的逆子謀條出路!

    他打得好算盤!

    果不其然,曹嵩的車隊途徑徐州。

    陶謙親自引徐州大小官員,夾道相迎,盛情款待了曹嵩。

    在徐州稍事休息,曹嵩向陶謙辭行。

    陶謙遂遣步兵都尉張闓帶兵五百,沿途護送曹嵩車隊。

    這張闓可不是什麼好東西!

    他乃是黃巾降將,見利忘義,見異思遷。

    且說這一日,他們來到任城,適逢大雨,不得不尋了一個山寺藏身避雨。

    曹操的叔父曹德使張闓帶著軍士把車輛苫好,莫要被雨淋濕。

    卻不想,這竟然為他們引來了殺身之禍。

    張闓帶著軍士前去苫車,竟然發現百十輛車上裝的都是綾羅綢緞、金銀珠寶。

    他一面是軍士苫蓋,一面召集麾下頭目商議:「你我本是黃巾餘黨,勉強降順陶謙,未有好處。如今曹家輜重車輛無數,你們欲得富貴不難,只就今夜三更,大家砍將入去,把曹嵩一家殺了,取了財物,同往山中落草。此計何如?」

    那些個頭目也被眼前的財富遮住了良心,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見眾人沒有異議,張闓立刻帶著他們衝入祠堂,見人便殺。

    曹嵩、曹德與曹家一眾大小皆未得免,被亂兵殺死,唯有應紹逃脫。

    因知曹操心狠手辣,應紹見失了任務,便徑直投了袁紹。

    張闓廝殺一陣,見盡殺諸人,遂與部下押了車,逃入深山。

    後人有詩曰:「曹操奸雄世所誇,曾將呂氏殺全家。如今闔戶逢人殺,天理循環報不差。」

    不日,曹操得知消息,痛哭倒地。

    麾下武急忙將之救起。

    曹操咬牙切齒的說道:「陶謙縱容士兵殺死吾父,此仇不共戴天!吾今當盡起大軍,洗蕩徐州,方雪吾恨!」

    言畢,他留荀彧、程昱領軍兵三萬守鄄城、范縣、東阿三縣,引其餘眾將殺奔徐州,使夏侯敦、於禁、典韋為先鋒。

    曹操下達了軍令:所得城池,將城中百姓,盡行屠戳,以雪父仇。

    九江太守邊讓與陶謙交情深厚,得知徐州有難,盡起麾下兵馬萬人前救援。

    nbsp;曹操大怒,使夏侯敦於半路攔截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