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劉備復漢

正文 第105章 強救駕董卓爭功,談罷黜董丁反目 文 / 一杯清茶苦咖啡

    第105章強救駕董卓爭功,談罷黜董丁反目

    且說閔貢在崔毅莊中尋見天子與陳留王,在莊上尋了一匹瘦馬。

    他與陳留王共騎瘦馬,將良駒讓與天子,急匆匆向京城而去。

    行不過三里,恰遇司徒王允、太尉楊彪、中軍校尉袁紹、左軍校尉淳於瓊、右軍校尉趙萌、後軍校尉鮑信、中軍校尉袁紹等人,引了兵眾,前來尋找天子下落。

    見天子在前,眾人紛紛下馬,叩拜天子,聲呼萬歲。

    卻聽那王允向天子請罪言道:「陛下之失,皆臣等之錯也!臣等救駕來遲,還望陛下寬恕!」

    可惜那天子早時受兩太后紛爭掌控,從無語話,見群臣如此,也是言語顫抖,反應遲緩。

    諸大臣見天子鞍馬簡陋,急忙換了車駕與天子乘坐,又與陳留王換了馬,這才簇擁著天子和陳留王朝著京城而去。

    車駕行出三十餘里,前方忽然鸞鈴震響、馬嘶人嚎,一陣嘈雜聲中湧出一支兵馬,只見旌旗蔽日、塵土漫天。

    見此光景,武百官無不變色,天子亦是嚇得臉色蒼白,躲在鑾駕中不敢出聲。

    初掌西園兵馬的中軍校尉袁紹驟馬來到車駕前面,高聲問道:「來者何人?」

    只見那旌旗影下衝出一員大將,頭上紅絨帶緊系赤纓獅頭嘯天盔,身上獅蠻帶扣住黃金鎖扣連環甲,背後披著血紅的白蟒翻雲大斗篷,坐下一匹翻鼻子的蠻頭獅子驄,掌中一柄開山斧鉞。

    看他臉龐,滿臉橫肉將那對綠豆眼擠成了一條縫,窄額頭,寬鼻樑,爬叉鼻子,豁口嘴,兩撇狗鼬鬍子,更顯他的猥瑣……

    這人是誰呀?

    前將軍、鰲鄉侯、西涼刺史董卓!

    這廝並不答話,逕往車駕前闖。

    天子躲在車上不敢出聲

    那陳留王雖然年幼,卻膽量不小,縱馬攔住他的去路,稚氣十足的聲音竟然大聲叱責道:「來者何人?」

    看到前面出現一個穿著蟒袍的少年攔住去路,董卓急忙勒住戰馬,回答道:「某乃西涼刺史董卓是也!」

    陳留王盯著董卓,問道:「汝來保駕耶,汝來劫駕耶?」

    廢話!老夫就是來劫駕的,可也不能夠說是劫駕的呀!

    小傢伙,你是告訴我這皇帝就在這裡了?!

    董卓一聽有門,皇帝肯定在這裡!

    他急忙說道:「臣不遠千里,特地前來保駕的呀!」

    陳留王責備道:「汝既然是來保駕的,天子在此,為何還不下馬參拜陛下?」

    聽到此言,董卓這才假裝大驚,慌慌張張的翻落馬下,拜於一旁。

    陳留王便以好言撫慰董卓,自始至終,並沒有失語之處。董卓聽來,甚感驚奇,又見天子久久不曾言語,心中便想罷黜天子而擁陳留王,以謀私利。

    當日,董卓擁大軍護送天子和陳留王還宮,拜見了何太后。太后與天子抱頭痛苦,傷心不已,諸大臣好生相勸,方才止住。

    太后使人清點宮中燒燬之物,卻發現傳國玉璽不見了。

    董卓大軍二十餘萬皆屯於城外。

    每日進城,董卓都帶著鐵甲騎兵相隨,橫行街市之上,百姓們無不惶惶然。

    因有甲兵相隨,董卓出入宮廷,毫無忌憚,蠻橫至極,頗有主持朝政之意。

    時下,京城外早有大軍駐紮——河南尹丁原的六萬兵馬。

    丁原接到檄,便立刻將兵馬集結起來。何進使其將兵馬屯積滎陽。

    見董卓據兵馬欺行朝市,他自引大將呂布與并州鐵騎入城。

    董卓日行不義,惹來朝中眾臣的非議。

    一日,後軍校尉鮑信來見袁紹,說道:「本初,董卓現在以兵馬臨城,怕是要獨霸朝政呀!我們應當快些想辦法將他除去才行呀!」

    十常侍之亂剛過,袁紹以為時機不對,便說道:「朝廷剛剛恢復,還是不要輕舉妄動!」

    見袁紹不許,鮑信便來到司徒府上求見王允,向王允講述了自己的擔憂。

    王允害怕董卓的勢力,也不敢輕舉妄動,便說道:「這件事且容我們好好商議一番!」

    見眾人都推脫,鮑信回到自己的府邸,尋了自己的哥哥後軍校尉鮑鴻一起,引本部兵馬,投了泰山而去。

    董卓使李儒招降了何進、何苗手下的兵馬,勢力再一次得到了擴充,自己感覺時機差不多了。

    他召來李儒,向他詢問:「我想把天子罷黜,然後立陳留王為帝,你認為如何?」

    李儒獻計說道:「現在朝廷初定,天子頗顯無能,父親不在此時行事,遲則生變矣!來日便在溫明園中,召集百官,告知他們廢立之事。若是有人不從,便使甲士將之斬殺,行之立威之事。」

    聽罷,董卓大喜。

    次日,他大擺宴席,便請朝中武百官、公卿大臣。

    董卓在城外有兵馬二十餘萬,哪個敢不來?等到百官都到齊了,董卓才徐徐騎馬來到園門外,倚劍入席,甚是傲慢。

    酒行數巡,董卓忽然讓

    讓那些歌舞伎停了下來,將酒杯放下,厲聲說道:「吾有一言,還請諸位安心聽聽。」

    聽他一言,頓時鴉雀無聲,眾人紛紛側耳。

    董卓說道:「天子乃是萬民之主,無威儀不可以奉宗廟社稷。如今天子生性懦弱,遠不如陳留王聰明好學,難承大位。再觀陳留王儀容得體,言語之間頗有大家風範,而又聰明好學,完全可以繼承大位。是故,吾欲廢帝,改立陳留王,不知諸位大臣以為如何呀?」

    諸大臣聽罷,多有不敢出聲者。

    席間卻惹怒了一人,卻見他推案而起,立於筵前,大聲斥責董卓說道:「不可!不可!汝以為汝是何人,竟然敢說如此大話?天子乃是先帝嫡子,莫論當初並無過失,汝有何德加以妄自談論廢立之事?!難道汝想要謀逆篡位不成嗎?」

    董卓舉目觀瞧,見是河南尹丁原,大怒叱責道:「順我者生,逆我者亡!」言畢,竟然拔出佩劍,想要斬殺丁原。

    那李儒站在董卓身後,看到丁原背後站著一人,長得是虎背熊腰、氣宇軒昂、威風凜凜,手中緊握方天畫戟,圓睜虎目怒視董卓。

    他趕緊拉住董卓,大聲說道:「今日宴席之上,還是不要談論家國大事為妙。這事情還是等日後在公堂之上在爭論也不遲!」

    旁邊一眾官員紛紛勸慰丁原。

    丁原怒聲淬罵了董卓兩句,便帶著呂布揚塵而去。

    待丁原走後,董卓又問百官:「我剛剛所說的話,難道不合公道嗎?」

    尚書盧植婉言勸道:「明公所言差矣。昔時太甲不明,伊尹放之於桐宮;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惡三千餘條,是故霍光告太廟方才廢之。而今天子雖然年幼,聰明仁智並無分毫過失。再言明公乃是外郡刺史,向來未曾參與朝政,又沒有伊尹、霍光這樣大的才能,何必要強行主張廢立之事呢?聖人云: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

    「啪!」的一個大耳刮子狠狠的扇在了董卓的臉上。這就好似在罵董卓你這是要cuanwei呀!

    嬸可忍,叔叔不可忍呀!更何況董卓早就想好了要殺一兩個不從者。

    剛剛又因為丁原,他被弄了一個燒雞大窩脖,見盧植如此不識趣,頓時大怒,拔出寶劍,奔將過去,便欲斬殺盧植

    侍中蔡邕和議郎彭伯急忙攔住,勸諫道:「盧尚書海內人望,今先害之,恐天下震怖。」其實董卓也知道盧植乃是天下大儒,也是不可以輕視。畢竟那個時候對這個看的很重,所以,他便停了下來。

    司徒王允趁機說道:「廢立之事,不可酒後相商,另日再議。」

    就這樣,百官紛紛向董卓告辭,爭先離去。

    董卓按劍立於溫明園的園門處,忽然看到一人躍馬持戟,在園門外來回奔馳。

    李儒站在他身後,低聲說道:「此人乃是丁原的義子,姓呂,名布,字奉先。此人厲害無比,主公日後千萬不要與他直接交鋒。」

    說完,他便將席間之事,向董卓講了一遍。

    董卓遂躲入園中,另尋了出路,悄然離去。

    第二天,董卓正在府中休息,忽然有人來稟報:「主公,丁原引兵馬在城外討戰。」

    「哼!大膽丁原,竟敢引兵與我相抗。」他勃然大怒,遂引李儒,點起精兵,出城相迎,來到城前,列開陣勢。

    只見那呂布頭戴束髮金冠,身披百花戰袍,內罩唐猊黃金甲,腰繫獅蠻寶帶,縱馬持戟,隨那丁原丁建陽來到兩軍陣前。

    丁建陽指著董卓破口大罵:「國家不幸,閹宦弄權,才導致天下百姓生靈塗炭。你這廝身無尺寸之功,焉敢妄談廢立,欲亂朝廷耶!」

    董卓還沒有來得及回話,卻見呂布飛馬徑直殺來。

    因為李儒所言,他不敢與呂布交戰,慌忙逃走。

    丁原見狀,揮軍殺來。

    董卓軍大敗,連退了三十餘里,方才止住。

    良久,將營寨安紮下來,董卓召集眾將商議對策。

    「今日之敗,非我軍力弱。而是丁建陽麾下有大將呂布,饒是驍勇。若無此人,丁建陽若想勝我,談何容易?」董卓感慨的說道。

    似乎這一仗是呂布一人將他們打敗的一樣。

    聞聽此言,董卓麾下諸將皆愧不敢言。

    看了一眼眾將,董卓感慨的說道:「我看呂布此人絕非常人所比,乃萬人敵也!我若是能夠得到此人,何愁天下不盡歸我的麾下?」

    這時,帳前走出一人,高聲對董卓說道:「主公勿憂,屬下願為主公分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