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劉備復漢

正文 第103章 謀中絹何苗壞事,引外兵何進亂國 文 / 一杯清茶苦咖啡

    第103章謀中絹何苗壞事,引外兵何進亂國

    話說河間館驛的官員將董太后的靈柩運送回京,朝野震驚,天子劉辯使葬於陵。

    出殯之時,何進推脫有病,深居府中不肯參加。

    次日,司隸校尉袁紹入府來見何進。

    「大將軍,大事不好了!」

    看到袁紹急匆匆的樣子,何進問道:「何事如此慌張?」

    袁紹急切的說道:「大將軍,張讓、段鬼等人散佈流言,說大將軍鳩殺董太后,預謀造反。現在大街小巷,百姓人盡皆知。」

    「竟有此事?!」何進本是無斷之人,向袁紹問計,「本初,現在怎麼辦?」

    袁紹本是誅殺十常侍的堅定分子,現在有此機會,豈會輕易放過?

    卻聽他說道:「大將軍何不趁此機會,將閹黨一網打盡?如若不然,日後必然會釀成大禍。想前朝竇武大將軍決定誅殺朝中為禍的宦官,因為沒有做好保密,反倒遭受了宦官的殺害。現在,大將軍兄弟二人,統轄的部曲將吏,都是一些英豪、勇武、能征善戰的豪傑之輩。如果大將軍引領大家一同來做這件事,必然能夠把宦官奸黨一網打盡。現在正是上天賜予的做好時機,萬萬不可錯失良機呀!」

    何進思慮何太后對張讓等人的寵溺,沒有立刻答應,而是推脫說道:「這件事需要與太后商議!」

    袁紹見他推脫,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暗自惋惜。

    不巧,他們的談話被張讓的眼線聽到。

    很快,這個消息便傳到了張讓的耳朵裡。

    張讓召集段珪等人商議。

    段珪遂準備了不少宮中珍奇,到何苗府中。

    何苗乃是一個貪財的貨色,早就被十常侍幫到了船上。

    得知這個消息,何苗看了看段珪送來的珍奇,安慰了一下段珪,便急匆匆趕到宮中,趕在何進前面來見何太后。

    見到何太后,他說道:「太后,大將軍輔佐新君,不行仁慈,專務殺伐。我又聽說,他今天又沒有什麼緣故而欲意要斬殺十常侍。這樣下去,恐怕要自取滅亡之道了!」

    太后點點頭說道:「你所慮甚是!等他來後,我自己會勸導他的!」

    何苗遂退出宮去。

    果然,何進入宮來見何太后。

    「太后,十常侍在民間誹謗為臣,臣欲將他們緝拿歸案!」何進說著,將市井傳言向太后一一訴說。

    何太后已經答應了何苗,又怎麼聽得進何進所言?

    「十常侍統領禁宮諸省,乃是皇家後宮的基礎。現在先帝新棄天下,你就打算誅殺舊臣,這可不是重視宗廟的作為呀!」何太后指責他說道。

    何進本來就是一個沒有決斷的人,聽了太后的話,唯唯諾諾的退了出來。

    剛剛出宮,他便碰上了等在宮門外的諸官。

    司隸校尉袁紹迎上問道:「大將軍,事情進展如何?」

    何進歎了口氣,說道:「太后不答應呀,這可怎麼辦呢?」

    袁紹獻計道:「某有一計,可獻給大將軍。」

    聽到他有計謀,何進頓時喜上眉梢,問道:「本初有何計謀?快快講來。」

    袁紹附身倚在何進耳畔,低聲說道:「大將軍,我們可以召集天下四方的英雄之士,讓他們統領大軍進入洛陽城,高舉誅殺宦官的旗幟。這個時候事情緊急,已經容不得太后不從了!」

    何進仔細捉摸,甚感不錯,急忙說道:「妙計!此計大妙!」

    一拍即合,兩人急匆匆趕回大將軍府。

    回到府中,何進召集百官,宣佈召集外兵入京的打算,又命令主簿陳琳撰寫檄。

    這個任務,陳琳可沒有立刻接下來,反而勸說道:「大將軍,此事萬萬不可呀!俗話說: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更何況這麼大的國家大事呢?如今大將軍上承天子威儀,手中執掌朝中兵馬;行於朝上威攝諸人,行事莫用斟酌再三。不過是打算誅殺幾個宦官,就如同用大火爐燎烤毛髮一樣簡單。」

    「要做的就是當機立斷,速速派發雷霆之兵去將他們斬殺,這才是順應天意、合乎人情的做法。如今卻偏偏想要外檄邊臣,引兵進犯京城。到時候天下英雄齊聚,人人胸懷異心;正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亂矣。」

    面對陳琳如此數落,何進並沒有發怒反而笑著指責陳琳:「你這麼說,不過是懦夫之見而已!」

    一旁有人鼓掌大笑一聲,插言說道:「這件事情簡直易如反掌,又何必頻頻議論呢?」

    眾人賞目觀瞧,見是曹操。

    正所謂:欲除君側宵人亂,須聽朝中智士謀。

    只聽那曹操說道:「宦官之禍,古今皆有;但是天子行之不當,授之寵權,才使他們發展至此。若是想要置他們的罪,只要安排一名獄卒,便足以除去那罪魁禍首,平息此事,又何必大動干戈召集外兵入京呢?想要把他們一網打盡,恐怕事情一定會暴露。我想此事可能會失敗的!」

    本來曹操便在何進跟前不吃香,又說出這麼一番惹人厭煩的話來。

    何進頓時大怒,指責曹操:「曹

    曹孟德,莫不是你心懷異志?想要破壞我的計劃吧!?」

    見何進曲解了自己的意思,曹操拂袖離席而起,言道:「既然大將軍如此認為,操也無話可說!告辭了。」

    言畢,他轉身離去。

    走出大將軍府,曹操對左右說道:「攪亂天下的人一定是這個屠夫何進!」

    再說何進見眾臣中多有人反對,只好作罷。

    當晚,他與袁紹商議對策。

    袁紹建議暗中派遣使者前往各鎮,等外兵到時,諸大臣便不得不從了。

    何進暗討別無他法,便同意了袁紹的建議。

    他讓袁紹草擬了檄,連夜派遣使者送往涼州、幽州、并州、冀州、徐州、揚州等諸鎮牧守一方的州牧手中。

    何進此舉加劇了漢王朝墜落的速度,正是開啟了漢王朝末年最昏暗的時期。

    此時,下邳城中,劉備已經從不時派出去的信報探馬手中得知朝中的諸多變化。面對董太后的死亡,他十分清楚,這便是當權者對那些失勢者們的趕盡殺絕。

    當得知為了誅殺內宦,何進和袁紹準備邀請各鎮兵馬入京朝聖的消息時,劉備大驚失色,急忙召集眾將商議。

    等諸將到齊,劉備將情況向諸將講述一遍,接著說道:「外兵入朝,朝廷定然大亂。到時候,諸鎮兵馬又豈肯受他何進轄制?」

    「主公,莫非也想驅兵入朝?」樂隱問道。

    劉備搖搖頭,說道:「何進宣召,又非天子聖旨?!我等暫且靜觀其變就是!吾所料不出意外的話,亂天下者定然就是他大將軍何進了!」

    「何進派遣諸多信使前往各鎮,怕是陶使君也會收到。只是不知道陶使君是否會引兵朝聖?」關羽沉聲說道。

    陳珪捏著山羊鬍說道:「依老夫看來,天下諸鎮肯出兵朝聖的人不外乎兩個半人!」

    「哪兩個半人?」劉備好奇的問道。

    「河南尹丁原,西涼刺史董卓,再就是幽州牧劉虞!只不過,劉虞深受烏桓所困,怕是拍不出兵,也許會派兵,也許不會派兵。所以算半個!」

    「這是為何?」劉備不解的問道。

    「丁原出兵,是因為他距離洛陽最近。而董卓出兵卻是另外一番打算了!」陳珪神秘的說道。

    樂隱接言說道:「董卓此人,我倒聽說過。此人狼子野心,先前破黃巾並無功勞。朝廷之上,百官意欲治他的罪過。奈何這廝善於鑽營,竟然買通了十常侍,不但沒有獲罪,天子還加了他的官職。後來,他與左將軍皇甫嵩平定西涼韓遂叛亂,陰差陽錯的獲了幾場勝利,竟然擊敗了韓遂。」

    關羽、張飛對董卓十分反感,齊聲說道:「這廝饒是可惡的很!當初,我們與大哥南征北戰,跟隨子干將軍在廣宗破黃巾。便是這廝搶了子干將軍的兵馬,逼得大哥和我們不得不奔南線,找皇甫將軍。」

    提起這件事,關張二人便對董卓恨的咬牙切齒的。

    陳珪微微一笑,說道:「看來,這次入京朝聖之時,怕是要成為董卓與丁原之爭了!董卓有西涼二十萬大軍在握,丁原麾下不過帶去了并州三千鐵騎和八萬河南兵,相對比來說丁原倒是弱了一些。不過丁原麾下有大將呂布和張遼,倒也為他討回一些優勢!只可惜了何進,好端端做的局,竟然都為他人做了嫁衣!」

    劉備向陳珪問計:「老先生,面對這個局面,備當如何應對?」

    「正如主公剛剛所言,如今之計,只有等了!等他們分出一個結果!」陳珪說道。

    接到何進檄,天下諸鎮各有應對。

    單說前將軍、鰲鄉侯、西涼刺史董卓,統領西涼大軍二十餘萬,在西涼可謂是權勢熏天,早有不臣之心。

    接到檄之後,他那個高興勁兒,就別提了。

    且說他當如何入京朝聖,途中又會發生什麼事兒?故事又將向哪裡發展,請諸位繼續收看下一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