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漢末蒼天

正文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下大勢 文 / 何處是酒家

    監御史之下的督郵,卻不是被劉備亦或張飛鞭打的那個知名督郵,督郵是個官職,主管監察,根據一郡的地理,通常分為東部督郵、西部督郵之類的,監察數個縣鄉。

    至於亭長,掌管治安,兼管停留旅客,而亭與鄉和裡的建制有所不同,鄉和裡屬行政劃分,亭則和軍事有關,不是一個體系。

    但自漢末以來,亭長治安緝捕盜的職能已經退化,越來越多地參與了民政和教化,和鄉、裡在地方上所起的職能沒了差別,造成機構重疊,與鄉嗇夫和三老時有衝突,對地方造成不利影響。

    考慮到亭和郵的設置有些相近,姬平便將亭長也歸屬監御史和督郵統管,形成一套自下而上的監察系統。

    至於這個監察系統是否可靠,他自有史阿的暗影司暗中監管,只要不賦予暗影司審查和生殺大權,他相信不會造成後世錦衣衛和東廠的問題。

    處置了胡氏塢的問題,姬平提出了一系列的政令安撫民心,這些政令便交由盧植趕回安邑去完善。

    他帶著典韋八百親衛軍和袁基、伍瓊、周毖一行繼續南行趕往鹽池,與此同時,他讓關羽帶著五千大軍,加快行軍速度,向西南直插猗氏、解縣和蒲阪,一路清掃董卓軍殘部,至蒲津固守。

    張濟兵敗退守平陽,他們奪取河東郡的消息勢必會傳到雒陽董卓耳中,一旦董卓得知消息,必然會派大軍渡河,重奪河東郡。

    因為河東郡的地位極為重要,是關中的左側門戶,歷史上。凡破關中之戰,幾乎必然涉及河東郡。

    一旦河東郡失守,關中正面的函谷關和潼關天險屏障就失去了作用。從河東郡西南蒲阪縣的蒲津渡可以渡過黃河,直入三輔之地的左馮翊。威脅三輔要地。

    三輔,為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

    京兆尹為核心,長安城便在其中。扶風,意為扶助風化,馮翊,意為輔佐。左馮翊、右扶風拱衛京兆尹。

    後漢都城遷到雒陽後,三輔之地的重要性便相對弱了,但董卓西遷後。如今天子劉協和一眾朝臣就在京兆尹長安城,所以此時的三輔之地乃董卓重中之重的核心要地。

    而要從關中大舉出兵河東郡,有三條通道,蒲阪的蒲津渡、河北縣的風陵渡和大陽縣的茅津渡。

    還好中間隔了一條黃河,河東郡地勢比之關中又高,只要謹守三大渡口,董卓雖萬軍難渡。

    中郎將荀棐已經先行去茅津渡以及毗鄰的大陽渡防守,茅津渡和大陽渡對面的陝縣,目前正集結著董卓進擊雒陽的大軍。

    但先前姬平已經將雒陽一帶船隻搜攏殆盡,黃河自古也沒有水戰。缺乏大型戰船,料想董卓大軍一時也是望河興歎,以荀棐的沉穩帶著三千人足以固守。

    而姬平將關羽這個猛將派去蒲津渡而不是北伐平陽。也是大有深意,因為蒲津渡是董卓大軍最有可能渡河的地方。

    河東郡與關中接壤的三大渡口中,南面的茅津渡和風陵渡都是背倚中條山屏障,即便董卓千辛萬苦渡河,也只是佔領河東郡邊界的河北縣和大陽縣,很難翻過重重疊疊的中條山進入河東郡腹地。

    而蒲津渡則不同,可以直入河東郡腹地,進擊治所安邑。

    戰國時,秦國數次伐晉。都是在蒲津搭浮橋渡河,包括後世的唐至元、明。凡秦晉間兵事,往往濟自蒲津。為戰守必爭之地。

    所以,姬平需要關羽這個猛將鎮守蒲津渡。

    而風陵渡,姬平沉吟了許久,交給了徐晃。

    這幾日他與徐晃多有交流,徐晃雖然年輕,卻很有頭腦,對於很多軍事和陣戰見解比他還強,又極為勇武,不弱於張遼。

    在用人上遲疑不是姬平的風格,他當初敢用張遼,如今自然也敢用徐晃,當下任命徐晃為奉義校尉,從楊奉軍和張遼軍中各調了一千人,共兩千人,交給徐晃統領,攜帶五日乾糧,翻過中條山趕往風陵渡。

    至於後續的軍糧調撥配備,交給了如今的河東太守盧植。

    看著徐晃被任以重職,賈璣眼中閃過艷羨之色,這自然瞞不過姬平的耳目,不過姬平敢果斷用徐晃,卻果斷不敢用這賈璣。

    畢竟賈詡那老狐狸就在敵對方,姬平還不想作死。

    他們在趕往鹽池,與此同時,天下各處也都有變故。

    最南面的長沙太守孫堅,三個月前響應討伐董卓,這個江東猛虎一路北上,鬧得風風雨雨。

    孫堅抵達荊州襄陽時,有荊州刺史王睿要孫堅先殺了武陵太守曹寅才肯一併起兵,曹寅也不肯束手就斃,便假冒案行使者光祿大夫溫毅的檄,命令孫堅將王睿處死。

    孫堅本與王睿便有矛盾,領兵直入襄陽,逼得王睿走投無路,吞金而死。

    逼死王睿,孫堅繼續北上,到了南陽,他請南陽太守張咨供應軍糧。

    這張咨本是董卓剛入雒陽時,為拉攏關東士人而任命的郡守,與張邈、袁紹等是一批,但張咨卻沒有起兵討董,又不肯發糧給孫堅。

    於是江東猛虎一發狠,又把張咨也幹掉了。

    殺了張咨,孫堅繼續北進魯陽,投奔了逃出雒陽的後將軍袁術,袁術聽聞孫堅已經打掉了荊州最大的兩隻老虎,登時大喜,表奏孫堅為破虜將軍,兼領豫州刺。

    孫堅便在魯陽休整兵馬,準備進軍討伐董卓。

    &

    nbsp;而袁術,則趁著南陽太守張咨被殺,全面掌控了南陽郡。

    南陽郡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家鄉和龍興之地,東漢以來,南陽便是「帝鄉」,治所宛城更是被定為陪都,稱為南都,皇親國戚不能盡數。王侯將相第宅相望。姬平的母親何後一家便是從宛城起家。

    袁術佔據南陽郡,憑借淮南袁氏四世三公的名望,無疑是在眾諸侯中。率先有了強大的割據資本。

    與此同時,因為荊州刺史王睿被孫堅幹掉。董卓上表派遣宗親、時任北軍中侯的劉表繼任荊州刺史,表面是提拔,實際上是藉機剝奪了劉表對北五軍的兵權,進一步穩固了長安後方。

    而此時,雒陽東面的兗州刺史劉岱和東郡太守橋瑁卻打了起來,不可開交,陳留曹操帶兵前去勸阻,不料自己手下三千兵馬反而先發生了嘩變。尤其是雒陽招的新兵四處逃散,最後只餘下不到五百的本郡人馬。

    這場嘩變,究其原因,還在於曹操沒有依附手下雒陽新兵眼中的「神武王」,這些新兵本就對此有怨言,跟著曹操到了東郡又見到不少遷徙的雒陽故老親人,便一哄而散了。

    留下曹操欲哭無淚的帶著夏侯兄弟和曹洪,南下揚州去繼續招兵。

    河北的袁紹在爭奪河內郡失敗後,回歸渤海郡,彷彿韜光養晦。沒有任何動靜。

    但冀州的北方,幽州卻出了個猛人,這個人是盧植的弟子、劉備的師兄公孫瓚。

    這個時代。出身決定了起步,公孫瓚與劉備同為師兄弟,卻是出身公孫大族,雖然母親地位低下,但自身卻有資本,相貌英俊,聲音洪亮,受到涿郡太守劉君的賞識,將女兒嫁給了他。

    後劉太守因事犯法流放交州。公孫瓚化裝成侍卒,親自駕車護送。不料劉太守在途中獲得赦免,再次回到幽州。從此公孫瓚青雲直上,先被舉為孝廉,成為遼東屬國的長史。

    不久,邊章、韓遂叛亂,靈帝征發三千幽州精騎前往平亂,中山太守張純上表請求調任為主將,司空張溫卻任命了公孫瓚為主將。

    張純一怒之下拉攏了泰山太守張舉和遼西烏桓首領丘力居叛亂,聚眾十餘萬,掠奪幽州、冀州,公孫瓚以三千精騎討伐張純等叛賊,立下戰功,升為騎督尉。不久,烏桓首領貪至王率眾歸降公孫瓚,公孫瓚又升為中郎將,封為都亭侯。

    從此公孫瓚統領兵馬,守護邊境。公孫瓚這個人有點極端的民族主義,像希特勒恨猶太人一樣痛恨烏桓和鮮卑,每次廝殺都是聲疾色厲,不死不休。

    他喜歡騎白馬親自衝鋒陷陣,挑選了數十名最驍勇善射的部下,騎著白馬作為護衛,自號「白馬義從」。

    烏桓等異族深懼公孫瓚的勇猛,甚至用出了精神勝利法,把箭靶畫成公孫瓚模樣,飛揚馳射,射中就高呼萬歲。

    中平六年三月,也就是姬平來到這個亂世的三個月前,公孫瓚大敗張純。朝廷派宗正劉虞為幽州州牧,劉虞安撫烏桓和鮮卑有功,被授予太尉之職,封為襄賁侯。而公孫瓚為奮武將軍,封為薊侯。

    公孫瓚在北疆磨刀霍霍向異族,而此時的董卓,卻在雒陽西城忙活著造錢,沒錯,就是傻乎乎的造錢!

    董卓為了聚斂錢財,將原本通行的五銖錢大量回爐,又將雒陽百姓無法搬走的銅人、銅鐘和銅馬打碎,重新鑄成小錢。

    粗製濫造的小錢就是個破圓銅片,不僅份量比五銖錢輕,而且沒有紋章,小錢邊緣也沒有輪廓,不耐磨損,唯一一個特點就是數量數十倍增加。

    如果姬平看到這一幕,定然會大罵:傻帽,不知道通貨膨脹麼?

    可是如今的董卓卻正看著一堆堆嶄新的破銅片得意大笑。

    就在這時,突然有士兵來報,河東郡安邑失守。

    董卓不由面色大變,隨後士兵的一句話讓他面色稍緩,中軍校尉董璜已經派了三千精兵趕往左馮翊,準備從蒲津渡河收復河東。

    董卓沉吟下,立時吩咐道:「令牛輔帶五千兵馬,從陝津出兵,攻打大陽!令韓遂帶五千人馬,從華陰出兵,破風陵渡,自河北縣北上!再令馬騰帶五千人馬,從左馮翊出兵,進擊蒲津,直取安邑!」

    此時,河東郡安邑縣東南百里之外,姬平看著遼闊的鹽池,尤其是那四周不下數百處的鹽場和密密麻麻的鹽工,忍不住想要罵娘。

    他看向身邊的袁基:「這河東鹽池究竟有多少世家參與其中?」(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