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遙控大明

第二卷 血火揚州 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軍的親事(下) 文 / 短頭髮

    榮翠兒從來就不是什麼大家閨秀,甚至連小家碧玉都算不上,僅僅只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尋常少女。若不是因為秀之主動上門提親,她這一輩子肯定會如絕大多數的同齡人那樣,尋一個老實本分門當戶對的人嫁出去,然後生兒育女相夫教子,經歷每一個人都要經歷的人生過程。

    連她自己都不說不清楚,為什麼會被蕩虜將軍看上。在榮翠兒的記憶當中,李乙丑只是一個漸漸模糊的身影。幼年時期確實經常和前街那個叫李乙醜的淘氣包在一起玩耍,他甚至還偷吃過家裡的香油渣餅,既看不出什麼雄傑的潛質,也想不到他會有多大的前途,榮翠兒甚至從來都沒有想過這些。

    忽然之間,李乙丑就成了權傾一方的大人物,同樣是在忽然之間,秀之大人那麼高不可攀的官員就上門替李乙丑提親了。所有的這一切,就好像是在做夢一樣。

    這是一個美夢。

    嫁給蕩虜將軍,成為將軍夫人,自然是無數少女的美夢。

    雖然歷經波折,但終於算了有了確定的消息,連李老爹都親自登門送上了訂禮。雖然至今還不清楚一直都極力反對這門親事的李老爹為何為何突然轉變了態度,但這門親事基本就算是定下來了。

    畢竟門不當戶不對,為了提高自身,榮家花費大筆錢財,請來女夫子。教授榮翠兒讀書認字,傳授她琴棋書畫儀態儀表等等大家閨秀應該熟練掌握的節能。

    若是能夠順利匹配蕩虜將軍,不僅可以給家族帶來榮耀,還能搏一個美好的將來,所以榮翠兒下了苦功夫,拼了命的學習。

    可惜的是,不論的讀書認字還是琴棋書畫,都是長年累月積攢下來的水磨功夫。不管榮翠兒如何賣力的學習,終究缺少耳濡目染的熏陶,雖然略略的學到了一些皮毛,反而更加的不倫不類。

    時至今日,榮翠兒已能粗通墨。可以看懂一些簡單的語句,可以書寫幾百個常見字,但也就僅限於此罷了。若是出現一些深奧的詞彙或者是不太常見的成語,她就徹底抓瞎了。

    學琴已經有些日子,也能像模像樣的撥弄幾下,至於曲調……剛剛以填鴨的方式學了幾個月的琴,還是別提什麼曲調了吧。棋倒是還算可以,至少知道了路數,可以陪著女夫子走幾手,當作排遣解悶兒的玩意兒應該算是夠了。

    至於書、畫嘛……讓一個一年前還目不識丁的少女精通書法繪畫,完全就是癡人說夢。榮翠兒在書畫方面最大的成就就是畫過一副自稱是白鶴看起來比鴨子還醜的畫卷……

    家裡花了那麼多錢,請了好幾個女夫子,可見對她寄予了多麼深厚的希望。奈何翠兒從來就沒有接觸過那些東西,臨時抱佛腳的情況下,不管多麼用心,始終也學不到什麼。

    為此,翠兒經常偷偷的抹眼淚,甚至總是認為自己是一個什麼都學不會的笨蛋。

    好在李老太爺態度的轉變及時的挽救了翠兒,讓她從懊惱和無奈中解脫出來。

    李老太爺說的很清楚:李家不是什麼書香門第,榮家也不是高門大戶,就不要為難翠兒讓她去學習那些附庸風的東西了。

    這是天意,一定是天意。

    老天爺可憐翠兒,所以才讓李老太爺改變了態度,同意了這門親事。

    如今父母之名媒妁之言都已經齊全,連訂禮都給過了,這門親事已是板上釘釘,再無更改的可能。

    幸福來的太突然,以至於翠兒總是懷疑自己是在做夢,做一個很美很美的夢。

    如果這真是一個美夢的話,那就永遠都不要醒來好了。

    枯坐在窗前,抱著那柄華貴的長刀,翠兒又開始做白日夢了。

    這把刀是李乙丑送的定情之物,據說是清國皇帝皇太極的佩刀,普天之下只有這一把。因為陣斬皇太極,李乙丑才受到大行烈皇帝的陛見,成為名動天下的大英雄。

    在翠兒的心目當中,崇禎、皇太極這些名字就好像天上的日月一般遙遠,和她沒有任何關係。哪怕是未婚夫李乙丑,也是個極其遙遠的存在。

    現在的李乙丑手握強兵,按照戲裡的說法,應該差不多就是薛仁貴那個級別了吧?

    時至今日,蕩虜將軍到底有多大的權利,能對時局產生多大的影響,翠兒都沒有準確的概念。她只知道那個很快就要和自己成親的男人是一個蓋世的英雄,這就足夠了。

    也不曉得自己修了幾輩子的功德,才換來這麼一樁美好姻緣,這一定是天意。

    至於愛情……自從年歲漸長,懂得了男女之別以後,榮翠兒和李乙丑見面的機會屈指可數,所以根本談不上什麼青梅竹馬的說法。更何況,愛情對於一個大明朝的女子而言,實在是件非常奢侈的東西。

    翠兒之所以願意嫁給李乙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李乙丑是個英雄,僅此而已,。

    李乙丑之所以願意和榮翠兒成親,完完全全是受到蘇子朋的影響,同樣也是僅此而已。

    至少在李乙醜的心目當中,婚姻就是娶媳婦生孩子,僅此而已。

    在當時的大環境之下,婚姻和感情基礎沒有必要的聯繫,那麼多依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夫妻不照樣過一輩子的麼?

    對於榮翠兒而言,親事的最終確定是一個美好的結局。或者,這也是另外一個開始……

    李家老太爺的態度之所以會突然逆轉,絕對不是因為什麼天意,而是局勢的改變。

    作為一個當年的「閹黨餘孽」,才不會相信什麼天意,他要的是能夠看得到摸的著的實惠,實打實的好處。

    現如今的蕩虜軍,無論是規模還是實力,早已經遠遠超越了揚州守軍,是淮揚一帶的定海神針。

    手裡掌握著一支完全獨屬於自己的強兵,還有大量的銀錢糧秣作為支撐,更有數萬工匠、苦力為這支軍隊服務。李老太爺非常清楚這意味著什麼。

    什麼狗屁的江南新朝,哪怕用小腳趾想一想,也能得出那樣的小朝廷根本不能持久的鐵論。蕩虜軍雖然一直都在宣稱效忠大行崇禎皇帝,可崇禎皇帝早已經大行殉國而去了,蕩虜軍早已成為徹頭徹尾的私軍。

    一旦天下有變,局勢會發展成什麼樣子,還很難說呢。

    若是蕩虜軍打不過八旗辮子兵,自然是萬事皆休,連個退路都沒有。要是蕩虜軍頂住了清兵,也不需要取得多麼輝煌的大勝,只要能夠守住揚州,局面就完全翻轉過來了。

    揚州為江北最後一個支撐點,又是長江之鎖鑰。到時候不管李乙丑要什麼樣的條件,江南都不敢不給。雖然李老太爺知道兒子絕對不會投降清廷,卻一點都不介意李乙丑以此為要挾,從江南小朝廷那邊活得更大的好處。

    只要能守住揚州城,李乙丑就完全有機會成為一方藩鎮。要是有機會的話,更進一步都不是沒有可能。

    大明朝的江山雖然還有半壁,卻已經被糟蹋的不成樣子,洪武皇帝的子孫你算計我我算計你,誰也不服誰,擺明了就是要改朝換代的徵兆。真到了那個時候,誰家的兵強馬壯,這個天下就跟著誰姓。

    什麼受命於天,根本就是糊弄老百姓的鬼話,李老太爺從來就沒有相信過。天子者,士馬雄壯者得之。誰的實力強誰就可以做皇帝,就這麼簡單。

    李老太爺從來就不是混吃等死的昏庸之人,已漸漸看出李乙醜死抱著崇禎皇帝的金字招牌的真實用心:是為了獨立於各方勢力之外,是為了不受掣肘的自行其是。

    如此一來,就得重新考慮兒子的將來了。

    以前的時候,為了李乙醜的仕途走的更加順暢,老太爺總是處心積慮的替他物色一門擁有深厚背景的親事,希望可以作為借力。自從明白了兒子的真實用心之後,馬上就改變了主意。

    蕩虜軍雖然僅限淮揚,卻已有了雄霸的資本,只待天下有變之時,要麼就此泯滅,要麼一飛沖天。只要能守住揚州,一切皆有可能。

    既然自身的實力已經足夠,就沒有必要再通過聯姻的方式借助外力。而且現在的大明朝官員要麼早已投降了清廷,要麼就在江南蠅營狗苟,不管是哪一種,都不適合和李乙丑扯上關係。

    老太爺非常清楚揚州必然會成為牽動天下局勢的決戰之地,也是兒子李乙丑必定要過的一個門檻。外力指望不上,就只能盡可能的增強內部凝聚力。

    於揚州本地的良家女子結親,這本身就是一種態度。真到了生死相搏之際,就可以振臂一呼,號召更多象榮家那樣的市井小民出力。

    剛剛接到的消息,清軍的前鋒已經到了徐州附近。

    史可法在徐州堆積了大量精銳人馬,擺出一副嚴防死守的架勢,其實根本就是記爛招:徐州的主力是高傑殘部,雖然人數眾多而且戰鬥力不俗,終究群龍無首,外人怎麼指揮得動?

    最要緊之處還在於,辛辛苦苦經營起江北防線的史可法被調走了。

    江北放心本就是一盤散沙,各軍鎮之間相互算計相互攻打的事情屢見不鮮,完全是由史可法強力捏合在一起。現在史可法一走,還能指望各軍鎮通力合作嗎?

    徐州肯定是守不住的,江北的主戰場絕對會是在揚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