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遙控大明

第一卷 有如神助 第四十二章 天下將亡 文 / 短頭髮

    李自成、張獻忠之流縱橫數省,朝廷屢屢剿之卻如燎原之火一般越剿越盛;遼地的八旗鐵騎三番五次的破關大掠,如入無人之境;內閣朝臣走馬燈一般的更換,確實有些風雨飄搖的破敗之象,連曾經做過貪官的老爹都看出大明朝已經不能長久了。

    儘管內憂外患交加,但大明朝終究佔了一個「大」字:幅員萬里生民億兆,雖說官軍的戰鬥力實在不值一提,好歹也有百萬之數,無論李闖、張獻忠等賊再怎麼鬧騰,最多也只是流竄山陝、湖廣、河南、四川五省而已,江南之地依舊繁華鼎盛。關外的八旗鐵騎雖強,終究只是一夥盜賊,至多是搶掠一些錢糧人口而已,還能真的把大明朝怎麼樣了不成?

    這種想法在當時很有代表性,當時絕大部分民眾雖然看出了大明朝的衰敗,卻依舊保持著比較樂觀的想法:大明朝這麼大,就算是有點憂患也不算了。聖天子在位,只要刷新吏治就能喘過這口氣,到時候厲兵秣馬重整山河,翻手之間就能把眾反賊給剿滅了,中興大明指日可待。

    就算是一些目光敏銳之輩,看出大明朝的衰敗已無可挽回,也總是習慣性的認為這個王朝會慢慢的一點一點腐爛下去。百足之蟲尚且死而不僵,這麼大的明朝就算是再怎麼衰敗,沒有百十年的漫長時光,是斷斷不會轟然倒下的。

    「大明朝已時日無多」這句話,若是換做旁人說出來,肯定會被當作是瘋話一笑置之,但這是蘇子朋說的,意義已完全不同。

    蘇子朋看大明朝,就如李乙丑看隋、唐、宋等等過往的朝代,那是斑斑如鐵的歷史,絕對不會出錯。

    因為父親是犯官的關於,李乙丑跟著吃了不少苦,對大明朝並沒有多少殷殷的忠誠之心,但終究是生活在這個時代,對於朱明王朝有種天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乍一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頗有種天崩地裂的震撼:「蘇兄,國朝還有多少時間?」

    「一年,準確的說,還有一年多一點!」

    一年?只有一年的時光?李乙丑再次驚的目瞪口呆。

    想那強秦盛漢,無不是經歷了多年的征戰之後,才耗盡國力滅亡的。便是趙宋王朝,雖然被金人佔了國都俘虜了兩個皇帝,還能衣冠南渡維持一百多年。偌大的大明朝,卻只能支撐一年,這也未免太聳人聽聞了吧?

    仔細想想,當年的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從定鼎南京建立大明朝開始算起,也只是用了一年的時光就是把占國無數天下無敵的蒙古人打回了漠北,大明朝以同樣的方式結束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雖然深感震驚,但自古以來就沒有不變的王朝不倒的帝國,王朝更替江山易主才是常態,僅僅只對大明朝懷著一點有限的歸屬感的李乙丑很快就接受了這個事實。

    「國朝亡於誰人之手?」

    「明朝滅亡的原因很多,很難用一兩句話說的清楚,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李自成攻破京城,逼死了崇禎皇帝。」

    大明朝居然亡於流寇之手?連崇禎皇帝都被李自成給逼死了?

    闖賊雖然號稱百萬之眾,卻沒有穩固的地盤,甚至連真正意義上的建置都沒有,充其量也就是一股規模很大的流寇罷了,注定成不什麼大事。雖然把大明朝折騰的焦頭爛額,終究只是不是心腹大患,這也是當時主流的觀點。

    以李乙醜的見識,實在無法想像,那個流竄的反賊李自成居然可以攻破京城逼死皇帝。聯想到這一年多來自己所做的一切,不論是開辦鐵廠生產鋼弩還是興辦民練訓練士卒,絕非的陞官發財那麼簡單,每一件事的背後都蘊含著深刻的含義:「我明白了,終於明白了,蘇兄要我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積蓄實力。為的就是讓我與闖賊決戰,扶保大明江山!」

    蘇子朋指導和幫助李乙丑所做的每一件事,確確實實都有深刻的軍事和政治目的,但絕對不是為了讓他扶保大明王朝。

    「幾千年來,無論秦漢隋唐,從來就沒有不倒的帝國,也沒有不滅的王朝,明朝也不例外。亡也就亡了,其實也不算什麼,最要緊的是天下要亡了。」

    「亡大明與亡天下,有甚的區別?」

    「區別太大了,李自成滅亡了大明朝之後,八旗兵趁勢破關建立清朝,旋即席捲天下,於當年蒙元滅宋有過之而無不及。」

    滿清?雖說清兵屢次進關大掠,終究是個小族,如何能夠席捲天下?

    對於李乙丑而言,今天晚上感受到的震撼已經太多了,但滿清入主中原這個消息比其他所有的震撼加在一起都更加的震撼!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最正統的法理地位就在於驅逐了蒙古人,所以一直以來,都對蒙元滅宋和強分天下四等的政策大力宣傳,讓治下百姓有了很樸素的民族觀念,所以李乙丑很輕易的就明白了「亡天下」的含義。

    當年蒙元滅宋入主中原,就是一場天大的災難,雖然蘇子朋沒有詳細說明滿清到底是怎麼有過之而不及的,蘇子朋卻已經隱隱約約的感受到了。

    歷史的真相竟然是如此的詭異,讓李乙丑始料未及。

    「大明亡,」「李闖破京」「逼死崇禎」「滿清席捲天下」「天下亡」等等這些念頭在腦海中翻騰洶湧,如晴天霹靂一般陣陣轟鳴,終於讓渾渾噩噩的李乙丑第一次真正的意識到所處的這個時代是什麼樣子。

    這是一個波譎雲詭風起雲湧的大時代,是一個充滿了變革和顛覆的時代,是一個兵荒馬亂血火交替的時代!

    「國朝若沒有滅亡,滿清就不會入關,究其根本,還是李自成這個反賊作亂,給了滿清趁虛而入的機會……」

    歷史的局限性啊,身在大明朝的李乙丑就算知道了歷史的走向,也很難跳出自身所處的時代從歷史的角度看到這個問題:李自成是明朝滅亡的直接原因,卻不是根本原因。自明朝中後期開始,各種問題漸漸積累,年深日久之後才來了個總爆發。就算沒有李自成,也會出現王自成、劉自成之類的人物。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把李自成說成是「賊」,究其根本是因為闖軍極度削弱了明朝的國力並且打進京城逼死了崇禎皇帝,從這一點上來看,把闖軍說成是反賊實在不算冤枉了他們。但是在滿清入關以後尤其是在明朝存亡斷續的最後關頭,保衛南明小朝廷抗擊清軍幾十年的中堅力量恰恰的李自成的闖軍餘部和張獻忠的西軍殘部。至於大明朝的臣武將,則大多轉身去伺候清朝的主子去了。

    至少在蘇子朋的認知當中,不能簡單的把那個時代的農民起義軍看做的單純的破壞者,因為在最後關頭,正是那些殘餘的農民軍在守衛著這個民族最後的希望。

    「蘇兄讓我聚斂錢糧整訓士卒,是為了擊敗滿清?」

    「擊敗滿清這個目標對現在的你來說,實在太大也太不切實際了,短時間內基本沒有可能做到。我要你做的事情很簡單,你只要保住揚州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還需從長計議。」

    「國朝傾覆亡天下,守住一個小小的揚州有何意義?」

    「揚州意義極其重大,只要你守住了揚州,就保住了抵抗的希望,就保住了民族的脊樑。」

    「蘇兄之言頗為深奧,小弟不懂。」

    蘇子朋也沒有做過多的解釋,只是在網路上找出一段關於「揚州十日」的名詞解釋,轉換成李乙丑最熟悉的繁體字樣,然後打印出來,將這張滿是字跡的a4紙放到抽屜裡。

    「公元1645年(明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清軍攻克揚州,對城中民眾展開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紙上的字跡僅僅只是一個很籠統的名詞解釋,簡單的敘述了揚州十日的起因、過程和結果,以及深遠的歷史影響。

    字裡行間的血腥味道讓李乙丑毛骨悚然,輕飄飄的一頁紙彷彿有千鈞之重。

    腦袋裡好像塞進了一萬隻蒼蠅,嗡嗡的響個不停,「屍積如山」「血可泊舟」之類的枯燥乏味的字眼變得無比鮮活無比生動,對於這個時代生活在揚州城中的李乙丑而言,就算是只有出現在噩夢中的地獄,也沒有這張紙上的內容更加恐怖。

    讀完紙上的內容之時,雖早已經汗流浹背,胸中卻有一團火焰在烈烈燃燒,通身的血都已經沸了,腦袋裡有千萬到炸雷在反覆轟鳴……

    今天晚上的震撼已經足夠多了,但是這張小小的紙片子帶給他的震撼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可惜的是,李乙丑不知道公元紀念的算法,更不清楚明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究竟是哪一年,所以也就無從得知揚州十日發生的確切時間。

    「蘇兄,這幕慘劇何時發生?若要挽救還來得及麼?」

    「揚州十日離你已經很近了,若是想挽救的話,必須抓緊時間,一刻也不能再耽擱,而且還要冒很大的風險。」

    「若能挽此災禍,乙丑縱粉身碎骨亦無怨無悔,些許的風險又算得了甚麼?」

    「好,很好,咱們哥兒倆就好好的博一把,只要能過了揚州的這一關,我保證給你一個你做夢到想不到的前程。」

    做夢都想不到的前程是什麼?李乙丑不知道。

    但是他已經隱隱約約的感覺到這個時代的幕布已經拉來,他已經急不可待的想要登場唱一出滿堂喝彩的大戲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