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大清女醫

《》章 節目錄 11三年歷遍山川 文 / 二月花

    楊順妞走的有些狼狽。可真出了城,陡然見到高柳低岸一望無際的平野,反而生出了幾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豪情。

    興奮過了,現實問題湧上心來。唔——天地如此遼闊,下一步,該去哪兒呢?

    她一時沒甚頭緒。想去找父母,卻也只記得「太倉府」這個地名。好在看見了江水,便同家鄉的那水一模一樣,實在很親切,倒也不覺害怕,就順流而走,希望能走到一個大一點的地方問清楚路徑,然後再尋了過去。

    這時候在外行走,並不容易。風餐露宿也就罷了。白日避虎狼,夜晚躲蟲蛇,就是等閒筋骨強壯的大人,也受不了這一套。楊順妞一個五六歲的小孩子,身子還沒有長大,這樣的走在野外,真不是辛苦二字可道盡的。

    路上遇到人,楊順妞大多遠遠的避了去。只有一次看見江面上一隊大船經過,萬舟競流聲勢浩大,她實在忍不住,才湊近了看了半日。那為首的大船漆著耀眼的黃色,這可不是一般人能用的!

    揣在懷裡的幾個餅子早就吃完。楊順妞一路上追鳥抓蟲,最後連出幾分爬樹挖洞的本領。她人小力弱,使的就是一個「巧」字。開始時失敗居多,便吃些果子和野草。後來十有五六能抓回東西來,就用火鐮子打了火石烤了吃。一路上三兩月,身骨輕健了許多。力量技巧都勝了同齡人大半。

    只有醫學一事,卻遲遲沒有進展。

    …………

    楊順妞在蘇州時幫人看病,雖說是澤瀉在診斷。可是診脈開藥預後,楊順妞都一手參與了。接觸的越久,越覺得妙趣無窮。竟是真的喜歡上了這門學問。

    可是這學問偏生是個學的越深,越覺得看不見底的。譬如風寒,平常人也知道可以蒙頭出身汗大睡一場,又或者吃一點酸辣的食物。可是仔細論理,這風寒是在皮毛在骨肉?從哪一經到了哪一經?為何用麻黃桂枝?體質特殊的話怎麼辦?劑量怎麼稱度?這簡直處處都是學問。

    澤瀉雖然恨不得把所有的東西都教了她。可這些絕不是個能生硬記住的。得自己理解,得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好。

    楊順妞一路上也沒少花心思,甚至還捉了個猴子摸它腦後的經絡。可是依然七竅通了六竅,不懂得地方太多。只空自把那湯頭歌,千金論之類的東西,記了個滾瓜爛熟。

    想那賈來發只以為楊順妞是什麼「天醫星」下凡,卻不知道這傢伙其實也是玩雙簧。論實際水平,她不過和人家藥鋪裡的學徒差不多而已。

    …………

    楊順妞一路到了鎮江府。打聽了去太倉了路,又折路去太倉。有的時候遇到了行商也搭人家的車船。有的時候遇到了病人也幫著人家看病。

    只是她被拐騙到青樓的記憶太過深刻,心中總是帶了三分戒備。換了男子裝扮就一直沒有換下來。也算她驚醒,一路上還算有驚無險。

    太倉府已是大不一樣。昔日還算平靜繁榮的鎮子,如今人們聚居在「水寮」裡。就是連綿一片帳篷樣式的窩子,等待著今天的莊稼豐收。

    能吃的東西都吃的差不多了。雖說朝廷免了賦稅,可如今的問題是,大家連口糧都不夠了。

    順妞在寮子裡住了三年。始終沒有找到自己的家人。聽人說,還有一部分人向北走到徐州附近,大約在那裡停留了下來。楊順妞與一對姐弟搭伙,輪流出去抓老鼠,揀樹皮,度過了最艱難的第一年。

    後來,太倉來了一位準備寫醫書的大夫。平日裡也幫著鄉民看病,楊順妞就每天跑去看,看對方是怎麼治病的。

    一望不到盡頭的「寮子」,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平原上高矮不等的房子。人們聚居成了村落。空無一屋的地方,男人們築起了房屋,女人們養起了桑蠶雞鴨。

    災難過去,我們依然活著。這大約便是人類,這物種的頑強與偉大之處了。

    楊順妞為了方便,依然做男孩兒裝扮。她索性改了名字叫沈如是,這個名字不像「順妞」,一聽就知道是個丫頭。

    她逐漸開始給人治病。名聲也逐漸大了起來。太倉附近的人都知道,有一個才□歲的沈大夫,別看年齡小,卻能認識附近的草藥。還能開方子。有人偶爾把那方子給城裡人看。有個老大夫評價說:中規中矩,是個可以給人治病的醫生了。

    於是大家有個頭疼腦熱的,都來找他。

    …………

    沈大夫沈如是九歲時,太倉李家的兒子考上了舉人。李家全家大喜,準備到京城給他助威去。

    沈如是一心想去傳說中的北方找父母。於是她搭上了李家的車。

    車離開太倉那天。沈如是的車被鄉人送來的雞蛋,果子,糕餅填的很滿。大家在用自己的方式表示著感謝。

    其實,沈如是何嘗不感激大家給她的信任?她站在車轅上揮手,是時正逢秋日,一鶴橫空,令人寂寥。

    作者有話要說:這一周的更新搞得提心吊膽的,某花都有點佩服自己了!

    明兒是週日大約一更,下周繼續。大家好好休息喲,週末愉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