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娘親難為

正文 193 張之英求見 文 / 商七

    張之英回到家中後,越想越不對。

    把那個女孩的臉容和於瑞秋的對比之後,發現那兩個越來越多的相似點。

    他這時就肯定了,那個女子就是於瑞秋。

    想必她當時就認出他來的,所以才會把那兩個小子勸下。

    但是是於瑞秋,她為什麼不和他相認?

    他真的不是想休了於瑞秋的,安然是他的兒子,他怎麼不愛!都怪他耳軟,聽了他娘的話。

    張之英在心裡暗暗後悔。

    他真的是後悔的腸子都青的。

    看來要找了機會澄清他自己。要不然,於瑞秋也不原諒他,他就不會順利把於瑞秋接回來。

    也不能把張安然——他的兒子接回來了。

    接回來後,他不僅立馬就有了一個10歲多的嫡子,還能跟那個肅王府拉上關係,而且還聽說,安然是那個尹將軍的徒弟!

    那可是國公府的世子,束王朝最年輕的將軍。

    攀上這兩家,他的官位肯定能進階一個品級,他在三品裡呆了好久了。

    那個梁家也是的。

    當初娘親為他求了梁氏,豈料那麼多年來,那個梁家一點也沒有給他半分幫助。

    但凡那個梁正芳像於宗海一樣幫助他,他現在早就是束王朝陽年輕的二品官員,也不至於在三品裡混了那麼久。

    他回到家後,立馬就去了書房寫了帖子。

    要是今天那個小少年是他的兒子,那他今天犯的錯該是大了。

    他有一些後悔,今天不該為了一時之氣。而發那麼大的火,當街就罵人。

    可誰能想到他兒子穿的那麼普通,他身邊的那個肯定就是他的小舅子。

    誰能想到他們兩個人穿著那麼普通,那個肅王府不是賞了他兒子一百兩黃金嗎?怎麼他兒子穿的那麼普通?

    他府裡的下人都比他穿的好。

    肯定是那個於瑞春不好!

    肯定是於府不好!

    等他把兒子和於瑞秋接回來。肯定會對他們更好的。

    比於府對他們還好!他要補償他們這些年來的受的辛苦。

    一想到於瑞秋將要回到他的懷抱,他不禁地心裡癢癢的。

    他下筆很快就把那個帖子擬好了。

    他又重看了一遍,檢查沒有錯誤的,就把帖子給了小廝,讓他送到於府裡去。

    他想著於宗海肯定會見他。

    畢竟,他曾經是他的女婿不是嗎?

    而且,於安然也是他的兒子!

    他要見他的兒子,就算是於宗海也沒有辦法阻擋!

    他忍不住得意一笑,然後想道。瑞秋,你真是給我生了一個好兒子。

    想不到他兒子小的時候那樣子,長大之後那麼英俊,看起來真是一個翩翩美少年。而且,是英才出少年。

    等他把於安然接回來,看那些個同僚怎麼羨慕他!

    於府晚上就收到了張之英的帖子。

    於宗海看了看,就對駱管家說道:「以後來自張家的所有帖子都給我扔了。張家的人,我們一個也不見。」

    駱管家道是。

    張之英連續幾日都沒有收到於府的消息。

    難道他們沒有看到我的帖子?或是那個小廝沒有拿過去?

    他叫了那個小廝來問,那個小廝信誓旦旦地說拿過去了。

    他又寫了一個帖子。

    肯定是於府那些下人沒有看到,所以沒有給於宗海。要不然岳父也不會看不見。

    於宗海最喜歡的就是他了,比對他兒子於瑞春還喜歡,怎麼可能不見他嗎?

    肯定是沒有看到帖子的緣故。

    他又把剛寫好的帖子給了那個小廝,囑咐他死心塌地拿過去。

    一連幾日,張之英都沒有收到那個於府的消息。

    就在他不耐煩的時候,朝廷中忽然傳出了於宗海的案子是陸易康設計,於宗海和羅長春,還有幾個官員都是無辜的。

    這些被那陸易康污蔑的人官復原職,而且都得到了一定的補償。

    聖旨傳來。於府大喜。

    周氏甚至激動地當場就流下了眼淚。

    沒有辦法。原本以為再也沒有機會回京城,要在那個嶺南呆上一輩子。現在不僅回到了京城,而且她公爹和相公的都官復原職。

    連帶著她未來的親家也官復原職。

    這是一件怎麼的喜事呀。

    而這一件事都是她的外甥於安然的緣故。

    要不是因為於安然救了玉卿瑾,他們一家現在還在嶺南苦苦掙扎。

    她想到到這一點。就把感激的目光向於安然看過去。

    於安然接受到他舅母那充滿慈愛的眼神,一時也有些不好意思。

    於宗海雖然是也激動,但是畢竟穩重,只是拿著聖旨的手有些顫抖。

    於瑞秋和於安然紛紛恭喜。

    眾人其樂融融。

    待眾人的情緒平復下,於安然道:「瑞春,你準備一下,我們要辦個酒席,好好喜慶一番。」

    於瑞春道是。

    接到聖旨的第三日,於府就辦酒席,邀請家人和朋友慶祝這一事。

    玉卿瑾也來了,肅王雖是沒有來,卻送了禮。

    尹文皓也來了。

    酒席並不大,只邀請了於府的幾個親戚和幾個關係比較好的人。

    但是儘管這樣,京城裡的人也知道了於宗海官復原職的消息。

    也知道於家今天大辦酒席。

    「之英,聽到於府今天辦酒,慶祝於宗海官復原職,怎地我們家沒有收到請帖?」奉氏盤腿坐在炕上,問著張之英。

    張之英也氣憤。

    他是於安然的爹爹,這麼大的一件事,於府居然沒有送請帖給他們?

    他這時聽到奉氏的話。也不知道怎麼回答,他也不清楚於府為什麼不送請帖給他們。

    明明是因為他兒子救了玉卿瑾,功勞是他兒子的才是,於府的人是托了他兒子的福。才能平反,現在居然不送帖子給他們!

    於府怎麼連這一點人情事故都是不懂?!

    這怎麼行。

    梁氏在旁邊聽著這兩個的人話,待聽到那個奉氏的話時,摸著肚子的手一頓,然後就冷笑起來。

    你們這麼對於瑞秋,人家於府是腦子抽風了,才會送了帖子給你們。

    真是一群自以為是的!

    不過,看到張之英臉上的那有些落寞的表情,她又有些心痛。也更加記恨。

    那個於瑞秋兩母子,隔的那麼遠了,還影響他相公?

    只是沒有收到那於府的帖子而已,他相公臉上的表情就那麼的落寞。

    那對母子真是陰魂不散!

    她的冷笑還沒有散去,就被張之英看到了。

    張之英一惱,然後大聲對梁氏道:「梁氏,看你那樣子,敢情,那於府沒有送帖子給我們你很高興?」

    梁氏看到張之英惱了,急忙撇清:「怎麼會呢。沒有這樣子的事。」她可不想張之英對她印象差。

    而且現在那兩個人正在氣頭上。她可不想吃掛落。

    張之英看到那梁氏的表情,一時也無可奈何,便對奉氏道:「這個,可能是於府太忙了,所以忘記了?孩兒要不要備禮,去於府走一趟?」

    奉氏睨了眼看了梁氏和張之英,道:「去吧。順便把安然接回來,安然是我們張府的嫡子,可不能在那個於府里長住。」

    梁氏一聽。當場就想發作。

    這個老虔婆。那個張安然是你張府的嫡子,那我肚子裡的孩兒是什麼?!但是她看到了張之英的眼神。裡面充滿警告之意。

    彷彿她若是要發作,他相公就會衝上來。

    她心裡一苦,一口氣就那麼生生地嚥下去。

    張之英看到梁氏安分了。這才滿意地對奉氏道:「那孩兒立即就備禮,去那於府。」

    奉氏點頭。

    梁氏氣苦。

    但是張之英並不理他,而是直接拿著鑰匙去了庫房

    張之英拿著禮物坐著馬車就到了於府的門前。

    守門的正是那個於七。

    於七是於瑞春在嶺南裡買到的,之前並不認識張之英,他看張之英沒有請帖,就不讓張之英進去。

    跟著張之英一同來的那個小廝李連這時上前幾步,對那個於七道:「滾開,沒有眼色的奴才,我們老爺是你們姑爺,哪有用請帖進去的道理?再不讓我們進去,你們老爺知道了,可有你果子吃。」

    於七卻是不怕這些威脅。

    這段日子以來,巴結他們府上的人多了去了。

    個個都是找各種借口見老爺。

    而且,前段時間,自家老爺才收了那個尹將軍的庚帖,眼前這個人說是他的姑爺,給了一百個膽子,他也不相信。

    他道:「呸,也不知道從哪裡來的腌臢,為了見我家老爺,毀壞我們小姐的名聲!快走快走。」

    張之英被這個於七說的臉一紅,繼而憤怒。

    這個刁奴才,等他接回於瑞秋和安然後,肯定要他好看。

    他這時方才上前,對於七道:「我真是你家三小姐的姑爺,我叫張之英。」他想著把他的名字說出來,那個小廝應該就讓他們進去了吧。

    奈何那於七不是不動。

    「不要以為你說了你叫張之英,就想進去。想要進去,可以,要請帖!沒有請帖,想要進去,門都沒有。」

    張之英大恨。

    想不到於府有這樣的狗奴才。

    怪不得他的帖子沒有回復。

    想必就是這樣的狗奴才弄丟的。

    他一時也顧不的了,大聲喝道:「讓開,讓我進去。要不然。有你好看!」

    於七並不怕。

    今天大爺讓他好生守著門,不要放不相干的人進來,特別是一個叫張之英的。

    現在他聽到張之英這個人名字,怎麼肯放他進去。非但不放,還要嚴防死守!

    ps:

    好吧,我怎麼感覺我越寫越二了!

    推薦同組友人的文:

    書名中:嫻情

    作者:煙雲霧

    書號:2788592

    穿到異世,本尊惡名在外,

    懦弱無主見的娘親竟成了彪悍的女漢子?

    淡定溫和的傑叔竟是腹黑?

    那個誰?

    姐眼裡你就一小白兔孩子好吧!

    鄰家大哥哥你又是何意圖?

    特別是哪看不上俺兇惡無比的某人,你們想幹嘛?

    姐兩世加起來能做你們阿姨好不,別把春心蔭動到姐頭上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