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血染的風采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三章 :及時應對 文 / 真心如鐵

    第一百一十三章:及時應對

    收復安福,永新。蓮花三縣後,面對著大好形勢,賀豐卻突然提出迅速改變鬥爭方式,譚余保幾個人都想不通,幾經勸說無效,弄得眾人都是悶悶不樂。賀豐見狀硬拉著他們上山看雲海散心。

    武功山雲海非煙非霧,如詩如幻,氣勢恢宏,波瀾壯闊;武功日出,照徹大千,冉冉上升之間,萬頃紅波,奔騰澎湃,猶如草甸在燒,天空在燒,讓人感覺普照眾生而入佛正道的意韻;

    眾人站在山頂,沉醉於時光如電的感慨之中,譚余保觸景生情:「當前的**形勢就像這雲海非煙非霧變幻無常,既有陽光明媚,也有狂風暴雨!」

    「譚書記說得對,現在**陷入低潮。敵人的力量空前強大,大家說我們應該怎麼辦?正面對抗,還是避其鋒芒,等待有利時機?」賀豐接上話茬,兩沿炯炯的望著大家。

    彭輝明滿臉疑惑的反問:「賀司令員,如果避其鋒芒,敵人的力量會越來越強,我們的力量卻會變小,想戰勝敵人不是更不可能?」

    賀豐沒有回答彭司令員的提問,卻提出了新的問題:「我想問幾個問題,看看大家是怎麼想的!第一,我們的**在城市失敗了,在北方農村建立的蘇區也很少,在南方卻建立了大大小小五六個蘇區?第二,蘇區反圍剿為什麼會失敗?第三,我們怎樣才能東山再起,解放全中國?」

    譚余保幾個人陷入了沉思,很長時間後才開始講出些五花八門的理由,賀豐微微的搖頭,表示答案不很全面。

    「賀司令員,你就不要賣關子了,給大家講一下嗎?」有人沉不住氣催促道。

    賀豐笑殷殷的說道:「干**正確的方法,就是從敵人統治力量比較薄弱的農村積蓄力量,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政權。一開始我們黨把**的立足點放在城市,遭到了失敗。總結經驗教訓後黨把**的立足點移向了農村,主要是移向了新舊軍閥忙於在北方混戰而無暇顧及的南方農村。**力量才得到了迅速恢復和發展,建立了中央蘇區和其他蘇區,大家說對不對?」

    譚余保聽完後,點頭表示贊同:「賀司令員總結出我們黨鬥爭的經驗教訓,但是現在為什麼反圍剿失敗?」

    賀豐皺著眉頭來回踱著步,邊回憶後世書籍上刊登的**總結,邊加進自己的見解回答譚書記的提問:「這是因為中原大戰後,南方農村成為國民黨反動統治力量日益加強的地方,紅軍失去再獲更大發展的有利條件。蔣介石集團已經確立了在全國的統治地位,可以調動大批兵力對付我們,鄂豫皖湘贛蘇浙閩粵等省又是南京政府的「畿輔之地」,國民黨政權不會允許我們繼續存在和發展,威脅他的京畿之地。不要說第五次「圍剿」沒有成功打破,即使成功了,蔣介石也不會善罷甘休,他還會進行第六次、第七次「圍剿」,直到把我們消滅!」

    「還真是這個理,那我們也不能束手待斃吧?」大家的熱情上來了,紛紛討論起來,譚湯池提出了當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沒等賀豐回答,譚余保搶著說出自己的見解:「照賀司令員的講述。根據中國**的特點,我們南方紅軍現在只有向敵人力量比較薄弱的它處農村轉移,才能獲得新的生存、發展空間,等待時機?」

    賀豐大聲肯定譚書記的見解:「對!九一八事變後,隨著日本侵略的深入和蔣介石集團的步步妥協退讓,北方又成為民族鬥爭最敏感的地方,我們黨及其領導下的南方紅軍要粉碎蔣介石集團「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實現抗日反蔣目標,奪取民族鬥爭、階級鬥爭中的有利地位。我們紅軍只有向北方既接近抗日前線,又遠離國民黨統治中心的地區轉移,等待時機!」

    「可是對我們有利的時機會出現嗎?」懷疑的聲音出現了。

    「能,而且是一定能!」賀豐用肯定的語氣回答:「不過的需要一個機會,不出三年肯定會出現轉機!」

    「什麼時機?」

    「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必定驅使他繼續擴大對我國的侵略,那時民族矛盾日益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具有抵抗侵略優良傳統的人民群眾會促使全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形成,到時我們可以在抵抗侵略的過程中發展壯大!」賀豐胸有成竹的回答。

    「我們還要和國民黨一起抗日,那不是投降嗎?」

    賀豐態度嚴肅,一字一句的說:「是合作抗日,不是投降,紅軍和國民黨既要合作,又要展開必要的鬥爭!」

    「我覺得賀司令員說的很有道理!」譚余保首先領會過來,開始用他的語言向大家解釋起來:「合作是為了抗日,但是要時刻提高警惕,防備他們搞小動作!」

    「日本侵略中國,對我們黨既是危機,也是重大的轉機!」

    經過激烈的討論,大家基本統一了思想,知道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保持實力。等待時機的出現。

    「這樣的話,你們湘縱還是要離開湘贛邊!」彭輝明有些戀戀不捨起來。

    譚余保卻很痛快的說:「**需要,該走還是要走的!」

    「就是不向北方轉移,中央分局知道我們湘縱的情況,也會讓我們回到中央蘇區!」賀豐想到處理陳洪時後,湘贛省委發往中央分局的電報,不禁咧著嘴苦笑起來。

    譚余保也想到了這一點,神情變得惆悵起來,不過總歸是老**,很快就調整好心態,招呼大家討論怎樣改變戰鬥方式:「我認為湘贛邊紅軍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裡,不能再打陣地戰,主要的戰術是運動戰以及游擊戰,在實力不濟的情況下,我們既要不怕打,又要有方法地打!」

    「我剛參加紅軍時,部隊以運動戰為主,每次戰鬥都是要快速機動,誘敵深入,分散敵人力量,然後集中我們的兵力圍攻對方的一部分,各各擊破。」彭輝明緬懷起打運動戰的往事:「那感覺真是痛快!」

    譚余保可是老游擊,對游擊戰術深有體會:「打游擊可以概括為惹不起我就躲。趁你病要你命!就是以襲擊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動性、靈活性、主動性、進攻性和速決性,遵循合理選擇作戰地點,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選擇作戰時機,戰鬥結束迅速撤退五項基本原則。」

    「毛委員早就總結出它的精髓: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這一年來專打陣地戰,和敵人硬拚。大家都把紅軍起家的法寶忘得一乾二淨了!」譚余保開始憂慮起來。

    賀豐趁機提出建議:「這就需要舉辦各種培訓班,讓同志們掌握新的鬥爭方式,大家認為是不是這個道理?」

    「同意!我也同意!」眾人異口同聲的回答。

    統一思想後,湘贛省委,軍區舉辦的各種培訓班像雨後出筍一樣遍地冒出:從獨立團挑選出三百名幹部戰士參加學習,有軍區教導隊負責游擊戰術的授課,並培訓聯繫上的各地游擊隊骨幹,為了鼓舞士氣,還教唱了賀豐記憶中的游擊隊之歌:

    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

    我們都是飛行軍,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密密的樹林裡,到處都安排同志們的宿營地,

    在高高的山崗上,有我們無數的好兄弟。

    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

    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我們生長在這裡,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自己的,

    無論誰要強佔去,我們就和他拼到底!

    哪怕國民黨軍凶,我們的兄弟打起仗來真英勇,

    哪怕敵人槍炮狠,找不到我們人和影。

    讓敵人亂衝撞,我們的陣地建在敵人側後方,

    敵人戰線越延長,我們的隊伍愈擴張。

    不分南,不分北,窮苦同胞齊武裝,

    不論黨,不論派,大家都來抵抗。

    我們越打越堅強,國民黨自己走向滅亡,

    看最後勝利日,世界和平現曙光。

    賀豐剽竊的游擊隊之歌。把游擊戰術融合進歌曲中,寓教於樂,讓譚余保等人大開眼界,全蘇區紛紛傳唱,當然也為賀豐引出了一段麻煩事,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舉辦的地方幹部培訓班有譚余保親自講課,希望幹部黨員不要盲目樂觀,積極應對各種嚴峻形勢,為了搞好蘇區再次失陷後的**鬥爭,省委未雨綢繆,秘密抽掉一大批忠貞的黨員,安排他們返回家鄉隱蔽,要求他們不計個人榮辱,出面擔保被捉住地主士紳中沒有血債,不罪大惡極的一部分人,互相掩護做到「白皮紅心」,成立省委直屬的鋤奸隊,隨時考察,處決背叛**的敗類。

    湘縱也舉辦了一期無線電技術培訓,參加培訓的學員都是從部隊中挑選出來的輕年戰士,大多只讀過幾年私塾,對無線電技術基本一竅不通,但這些年輕戰士朝氣蓬勃、吃苦耐勞、聰明好學,求知**很強,訓練班一無教材二無教學器材,隊長兼教官王同信就親自編寫、刻印了無線電通信常用英語、無線電通信聯絡程式和無線電學常識三種教材,自製了練習用的電鍵,自力更生地開展了教學。經過一個多月的短期培訓,這些學員很快掌握了無線電通信基本操作技能,並逐漸成為獨當一面的技術能手,在以後縱隊普及電台到營的過程中起到順利過渡的作用。

    根據制定好的作戰計劃,從十二月三十日開始,湘贛紅軍兵分兩路,湘贛紅軍新二團負責掃蕩剛收復的蘇區內所有地主武裝,捉拿跟隨國民黨軍返鄉的當地土豪,在處理活捉的地主士紳時,譚余保採用了賀豐的建議:

    對群眾有血債的一律槍斃,抄沒家產!對沒有血債的處理程度,有百姓說了算,審判大會台上放置三個大碗:分別為黑,紅,白三色,紅色代表是好人;白色是一般人;黑色是壞人;發放有標記的豌豆讓百姓根據對地主的看法拿著往不同碗裡放。

    如果黑碗裡的豌豆超過一半就執行槍斃;不到一半就抄沒三分之一家產,有本村三人以上擔保釋放回家;不到三分之一不抄沒家產,也有本村人擔保釋放。讓他們感到與人為善就是保命的最佳辦法,預防敵人攻進來時他們瘋狂報復。

    在譚余保的領導下,蘇區很快就恢復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安宜萍、茶攸蓮幾個中心縣委也恢復了黨的組織;對各地游擊隊重新進行了整編並抽調精幹人員參加軍區舉辦的游擊戰術培訓班,使他們的行動更加靈活機動;以跟隨紅軍轉移的幹部群眾為基礎,建立各級蘇維埃政府;有了群眾的大力支持下,蘇維埃政權在打仗、籌款,做群眾工作三大任務中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更多到,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