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天下乾坤

龍騰世紀 一 天南古國禮教傳世 大理帝王國宴乾坤 文 / 成至柔

    治平元年九月,大理。

    雲貴之地,先朝之時曾為烏蠻所統。其時南詔國之國運已逐漸走向末路,先後被「大長和國」、「大天興國」和「大義寧國」所取代。後南詔通海節度使段思平率眾滅大義寧國,建大理,定都羊苴咩城,其時年號文德。

    段思平祖籍甘肅武威,因其先祖自甘肅移居雲南,後逐漸融入白蠻,成為了白蠻一族的大姓,世代為南詔大臣。其祖上在南詔國中雖然是簪纓世家,威名顯赫,但是到了段思平父親這一代,家道已然中落。相傳思平年幼之時,「惟甘貧度日」,年紀稍長,又牧羊山中。官宦世家孕育了其文韜武略及治世之才,而貧困家境卻又令其得以體察民間百姓之疾苦。

    由於段思平武藝超群,才幹出眾,在南詔國中初時任幕覽,由於屢屢建功,後竟升至通海節度使,成為了統轄一方的大將。

    南詔國末期,雲貴一帶兵亂不斷,相互之間更迭殺戮,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其時,段思平的通海之部尚無法與大義寧國的楊氏兄弟抗衡,於是他便與滇東烏蠻三十七部聯盟,在滇東烏蠻各路大軍的扶持之下起兵。各路大軍最終攻破太和城,覆滅了大義寧國。

    大理國建國之後,段思平勵精圖治,以洱海為中心,廣攬雲貴及川西諸地。東至普安路之橫山,西至緬甸之江頭城,南至臨安路之鹿滄江,北至羅羅斯之大渡河。國運昌隆,國勢興盛,與天竺、波斯、緬甸、大越、馬來亞等諸國均有貿易往來,對中原趙宋王朝更是大有依附之意。自大理建國以來,趙宋王朝曾多次冊封大理皇帝為王。

    其時,佛教早於在南詔之時便傳入雲貴之地,至大理時更是盛行無比,皇室中人無不皈依佛門,諭民虔敬三寶、恭誦三皈,以佛教治國。由於大理皇室自認是漢人遺裔,因此亦大力推行中原漢人之禮教,儒家之教條與佛教之道義在大理國幾乎融而為一。大理國中之儒生無不崇奉佛法,而佛家寺院之中眾師僧亦都誦讀儒書,於是,那些既懂得佛教義理,又因熟悉儒家典籍理念而「讀儒書,行孝悌忠信之事」的佛教密宗阿叱力僧,便被稱為「釋儒」。解釋起來便是「其流則釋,其學則儒」。在這些「釋懦」之中,大德高僧往往被奉為「國師」,他們「摩頂蒙氏以主斯土」,受到大理國皇族之禮遇。

    ——大理國傳到如今,已經到了第十一世。

    相傳第十世皇帝段素興乃是段素真的孫子,在其祖父禪位為僧後繼立為帝。段素興「性好遊狎」,又好大喜功,「廣營宮室於東京,多植花草,於春登堤上植黃花,名繞道金稜,雲津橋上種白花,名縈城銀稜。每春月,挾妓載酒,自玉案三泉,溯為九曲流觴。男女列坐,斗草簪花,晝夜行樂。」。據說素馨花就是因他而得名,「花中有素馨者,以素興愛之,故名。」段素興喜歡花草,日子過得十分風流快活,「又有花遇歌則開,有草遇舞則動」,於是段素興便「令歌者傍花,舞者傍草。」

    段素興在位不過三年,大理國朝野便開始盛傳「素興在位,荒淫日甚」八字。

    其時,大理國開國君主段思平之玄孫段思廉於大理皇室之中頗有人望。當時高氏為相國,遂與諸大臣廢素興而立思廉。段氏皇帝寶座重又回到了段思平子孫一系。

    說起西南高氏一族,卻與大理段氏之家族淵源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原來這高氏家族雖然歷代居於點蒼山蓮花峰芒湧溪,但卻並非雲貴蠻夷,其祖上卻要追溯到中原漢代之時。

    ——高氏之先祖高光,在漢武帝之時曾被封為長沙御史。

    ——史書稱:「高光,字宣茂,陳留圉城人,魏太尉柔之子也。光少習家業,明練刑理。初以太子舍人累遷尚書郎,出為幽州刺史、穎州太守。是時武帝置黃沙獄,以典詔囚。以光歷世明法,用為黃沙御史,秩與中丞同,遷廷尉。元康中,拜尚書,典三公曹。時趙王倫篡逆,光於其際,守道全貞。及倫賜死,齊王冏輔政,復以光為廷尉,遷尚書,加奉車都尉。後從駕討成都王穎有勳,封延陵縣公,邑千八百戶。於時朝廷鹹推光明於用法,故頻典理官。惠帝為張方所逼,幸長安,朝臣奔散,莫有從者,光獨侍帝而西。遷尚書左僕射,加散騎常侍。光兄誕為上官巳等所用,歷徐、雍二州刺史。誕性任放無倫次,而決烈過人,與光異操。常謂光小節,恆輕侮之,光事誕愈謹。帝既還洛陽,時太弟新立,重選傅訓,以光為少傅,加光祿大夫,常侍如故。及懷帝即位,加光祿大夫金章紫綬,與傅祗並見推崇。尋為尚書令,本官如故。以疾卒,贈司空、侍中。屬京洛傾覆,竟未加謚。」

    ——「元封二年,隨帝開西南夷,有功,為副軍郎將,再有功,又封護國大將軍。遂留守而世官之。」

    到了漢末之時,高氏已經是西南本土的大酋統帥。三國蜀漢時,高氏祖先高定與孟獲一起,反對蜀漢。蜀漢諸葛亮率軍南征,進入雲南,七擒七放孟獲,孟獲稱服。高定兵敗被殺,族人散居各地。待得到了南詔末年,高氏族人高方鎮守永勝,全力支持通海節度使段思平建國,因此被封為岳侯,封地便在巨橋和鄯闡一帶。

    這第十一世皇帝段思廉,卻是被岳侯高方之後、相國高智升一手扶上皇帝寶座的,段思廉的皇后高飛寶算起來還是高智升的堂妹。高智升除了扶持皇帝登基之外,更有一樁功績,使得高氏家族成為了大理國中勢力最為強大的一支諸侯。

    原來,大理國傳至段素興這一代,朝政荒廢,諸侯據地自雄,以至於發展到了同大理皇族分庭抗禮之地步。

    宋仁宗嘉祐八年,洱海楊允賢發動叛亂,妄圖取代段氏之王位。段思廉借助高智升之兵力,才平息了楊允賢之叛亂。為此,段思廉封高智升為鄯闡侯,並將大理皇室直轄領地如白崖、茹甸等地也封給了高氏家族。

    自此,高智升在大理國中可謂權傾朝野。

    **************************************************

    大理皇宮之內,杯盤幾筵,極其奢麗,樽俎星陳,餚蒸多品,八珍代變,羽爵無算……乃是國主段思廉在大宴貴賓。

    大殿正中坐有二人,卻是大理國皇帝段思廉和當朝皇后高飛寶。

    段思廉不過三十五六歲年紀,身穿白錦龍袍。只見他劍眉星目,鼻樑筆挺,目光炯炯之中帶著幾分凜然不可侵犯之神態,端的是帝王相貌。

    坐在他身邊的皇后高飛寶和段思廉年紀相仿,卻生得體態豐腴,美艷動人。但見她鳳冠朱佩,雍容華貴,一派母儀天下之態。

    一時間,殿內冠蓋雲集,陪宴官員及侍從宮人加之過百,皆盛妝艷服。殿內案幾筳席分別陳列於兩側,當中乃是歌舞之台,其間之歌姬舞女紛紛獻技於君前,皆是靚妝艷飾,蘭麝薰人。

    ——究竟是什麼樣的貴客,才能令這大理帝王傾國宴之禮恭敬相待?

    卻見帝后二人寶座之下不遠處設著一張大案,與群臣之案幾相隔甚遠,更顯得坐於其上之人地位超然,不與諸貴同列。只見這張案邊卻僅坐著一人,二十多歲,衣著不俗。細觀其貌,但見劍眉斜飛,雙目如電,鼻樑高挺,英氣逼人,渾身上下更隱隱透出一股卓爾不群、領袖群倫的王者之氣。

    原來他便是今日宴會的惟一貴客——乾坤堂總堂主之子、天威堂堂主令千秋。

    ——想不到乾坤堂之聲名竟然早已遠播天南,令大理舉國上下皆為之恭敬。

    酒宴正酣,只聽宮女們邊舞邊唱道:

    「賓之初筵,左右秩秩。籩豆有楚,籩核維旅。酒既和旨,飲酒孔偕。鐘鼓既設,舉酬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張。射夫既同,獻爾發功。發彼有的,以祈爾爵。

    龠舞笙鼓,樂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百禮。百禮既至,有壬有林。錫爾純嘏,子孫其湛。其湛曰樂,各奏爾能。賓載手仇,室人入又。酌彼康爵,以奏爾時。

    賓之初筵,溫溫其恭。其未醉止,威儀反反。曰既醉止,威儀幡幡。捨其坐遷,屢舞仙仙。其未醉止,威儀抑抑。曰既醉止,威儀怭怭。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賓既醉止,載號載呶。亂我籩豆,屢舞僛僛。是曰既醉,不知其郵。側弁之俄,屢舞傞傞。既醉而出,並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謂伐德。飲酒孔嘉,維其令儀。

    凡此飲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監,或佐之史。彼醉不臧,不醉反恥。式勿從謂,無俾大怠。匪言勿言,匪由勿語。由醉之言,伸出童羖。三爵不識,矧敢多又!」

    ——其詞古樸,其樂雅正,竟然是出自《詩經》。

    一時之間,殿上帝后,殿下群臣似是皆已沉醉在這古樂之中。

    令千秋執著杯,飲著酒,眼中神情卻仍如素日一般清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