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五 代 十 國

龍騰世紀 85、臨陣脫逃後贊正法 郭威監國北漢稱帝 文 / 朱長孝

    劉承佑來至漢軍大營,是犒賞三軍大擺筵宴。酒席之上,慕容彥超問道:「方纔必來進營之時,陛下曾言帶來克敵之寶,何不趁著酒興令眾人一觀。」

    劉承佑道:「既然愛卿想看,朕就令人呈上。」

    有士卒寶物將寶物抬上。只見沉甸甸兩個大木箱,劉承佑命人打開木箱,眾人伸頭觀看。頓時帳內眾將官心中驚駭,噁心作嘔。這木箱之中,全是一個挨一個人頭,頃刻眾人的酒醉都懵然清醒。

    慕容彥超問道:「臣愚昧,請問陛下這些人頭何處得來?」

    劉承佑哈哈大笑道:「慕容愛卿,這兩個箱子裡共有七十四顆人頭,此乃是郭威滿門妻兒老小,盡在於此。」

    慕容彥超道:「恕臣直言,郭威造反乃是不忠之舉,而陛下滅族郭威滿門使王師陷於不義,怎是克敵之寶?」

    劉承佑道:「斬首郭威滿門已是開恩,若非戰事吃緊,朕便使千刀萬剮之刑。」眾人聞聽千刀萬剮,個個畏懼不語,唯有聶文進、後贊二人連聲為劉承佑溜鬚拍馬,歌功頌德。

    到了次日,慕容彥超高掛免戰牌,號令三軍操練陣,。聶文進、後贊二人到是機靈,跟著操練數日熟悉了陣法。

    而劉承佑派了使節將郭家滿門七十四顆人頭送往郭威軍中,郭威令人開箱觀開,定睛細瞧,竟是家妻柴氏與諸子眷屬人頭。郭威一聲慘叫,頓時捂胸昏厥,眾人看了皆是驚愕不已。

    郭威病倒數日不醒,軍醫皆無良策,幸有軍師王樸獻出一方,救得郭威性命。等郭威醒來問道:「也不知我昏死幾日,那漢軍大營有何動靜?」

    柴榮答道:「前日慕容彥超令下了戰書,擺下三絕陣以求決戰。」

    郭威道:「即便十絕陣復生,又有何懼哉?我且休息一夜,明日便點兵決戰。」言罷,郭威竟咳出血來,眾人只得好生安慰。

    到了次日,郭威已覺病情轉愈,遂令三軍列陣,點炮出應。來在劉子坡前,兩軍擺開陣勢,遠遠望去漢軍這三絕陣頗有章法,眾人暗歎慕容彥超用兵有方。後漢四十萬大軍分做三陣,中間一陣高挑杏黃緞子帥氣,上繡「慕容」二字,四周皆是長矛編隊,步卒皆穿黑甲黑衣,手中長矛足有兩丈開外。左右兩陣有騎兵在前,步兵在後。騎兵皆穿胡服,手握馬刀;步兵左手籐盾,右手砍刀。三個方針排列有序,進退如一,令人叫絕。

    慕容彥超率領左右副將來至軍前,對聶文進、後贊二人言道:「二位將軍,你我皆食漢祿,為報天子隆恩,不顧身家。成敗在此一戰,萬望二位當以大局為重。」聶文進、後讚好似視死如歸,誓言必殺郭威。慕容彥超與二將見禮,遂各往軍陣指揮。

    一聲號炮入空,漢兵中軍大陣擊鼓進兵,沙場之上風塵漫天,茫茫而來。郭威觀看一番,對軍師王樸問道:「軍師看這三絕陣,如何能破?」

    王樸道:「破陣並非易事,但觀左右兩軍主將旗號,乃是聶文進、後贊二人。這二人胡作非為尚可,若是用兵言過其實,終無大用。主公可令大將先攻聶、後二將,所謂擒賊先擒王。」

    郭威遂令柴榮、趙暉率一萬人馬出擊聶文進;趙匡胤、石守信率一萬人馬出擊後贊;親率李重濟、郭從義、高懷德、高懷亮領五萬馬步軍向中軍進發。

    先講聶文進聞鼓點進兵,只見柴榮、趙暉二將率兵殺來,聶文進自知武藝不如對手,便一揮大刀,令騎兵衝出,自己在後,大言不慚道:「前進者重重有賞,聞鼓不進格殺無論!」兩軍混戰一處,暫且不表。

    再講右軍主將後贊,身為主將未經一戰,自以為無所畏懼,拍馬直取趙匡胤。趙匡胤舉棍打來,後贊橫刀柄相迎,這鑌鐵大棍落下竟震裂後贊雙手虎口。

    只見後贊滿臉橫肉擠作一團,痛叫一聲,掉轉馬頭就逃,高聲呼喊:「我命休矣,爾等救命!」身後士卒有膽大的上前阻攔,趙匡胤、石守信遇兵殺兵,遇將打將。怕死的漢兵索性隨後贊棄甲而逃。

    漢兵右軍一戰即潰令慕容彥超始料未及,正欲派兵去救,又見郭威親率中軍殺來。慕容彥超歎道:「後贊負我!」遂領兵倉促迎戰郭威。正是:

    風嘯點將台,鼙鼓卷塵埃。嘶風戰馬吼,喊殺壯士來。

    沐浴腥風血,睡臥白骨排。成敗誰人定?皆有黃沙埋。

    後贊臨陣脫逃,使得三絕陣亂作一遭。聶文進率左軍雖困獸猶鬥,但趙匡胤、石守信已殺向慕容彥超,李重濟、郭從義、高懷德、高懷亮攪亂中軍,漢兵或死或逃戰心皆無。慕容彥超見兵敗如山倒,只得掉頭撤退,聞聽有人大喝:「慕容彥超休走!」

    只見郭威這匹絕地馬足不沾土,四蹄騰空,飛追而來。慕容彥超快馬加鞭拚命逃竄,猛然跨下白龍駒馬失前蹄,慕容彥超一頭栽地。再看這匹白龍駒竟已猝死,郭威卻是馬到眼前,一刀砍下慕容彥超頭上盔纓,生死關頭,大將侯益喊道:「郭雀兒休傷都督!」侯益揮動板斧砍來,慕容彥超又搶得馬匹,慌忙逃去。

    後漢四十萬大軍有死有傷,有逃有降,等慕容彥超退到僻靜之處,追隨而來者不過四五千人。大將侯益被擒,聶士明跟著監軍郭允明逃回開封,慕容彥超環視左右,後贊到是一同逃來。

    慕容彥超怒道:「將後贊綁來見我!」又幾個士卒將後贊大綁押來,後贊卻問:「無緣無故為何綁我?」

    慕容彥超問:「汝身為右軍主將,未聞鳴金擅自退兵,豈不是臨陣脫逃?」

    後讚道:「末將縱然有罪,但尚有天子欽命,未得皇上詔令,都督不可斬我。」

    慕容彥超怒道:「君王能容,軍法不容!若不斬你,軍法何在?本帥會先斬後奏。」一聲令下,後贊肉頭落地。慕容彥超敗局難挽,率領殘兵逃回封地兗州。

    慕容彥超逃走,獨留空營一座。郭威命眾將搶營,未等開戰守營士卒便紛紛請降,劉承佑此時才知慕容彥超已敗,對投降兵卒大動雷霆,眾人皆恨劉承佑殘暴無常,竟群起而上把劉承佑砍成肉泥,亡年二十歲。正是:

    天子少年赴黃泉,難為暴君話可憐。

    千刀萬剮害天理,自作自受肉泥般。

    敗報傳至開封,奸相蘇逢吉、監軍郭允明、將軍聶文進自知大禍臨頭,各是自縊而亡。郭威殺敗官軍,收降兵五萬餘眾來至開封城下。

    開封城們大開,宰相馮道統領朝中百官以天子大禮恭迎郭威。郭威趕忙甩蹬離鞍下馬,雙膝跪倒對拜群臣言道:「郭威舉兵只為匡正君位,重整朝綱,豈敢受此大禮。」

    馮道言:「都督此行良苦,太后降懿旨請都督入見。」

    郭威又拜了朝中群臣,便率眾入城,並號令三軍不可擾亂開封百姓。

    郭威來至後宮,李太后道:「郭都督舉兵入京,大得人心,皇位應禪讓於愛卿。」

    郭威跪倒在地,答道:「臣啟太后,郭威自起兵之日,只為討伐暴君無道,並無篡逆之心,且百官未有擁立之意,臣願輔佐太后另立明主。」,

    李太后問道:「郭愛卿欲擁立何人為新君?」

    郭威道:「太后可降一道懿旨,令百官推選漢室宗祖一人為新君。」立刻太后便照郭威之策,降詔一道曰:「河東節度使劉旻,許州節度使劉信,乃是高祖之弟,徐州節度使劉贇,開封尹劉承勳,皆高祖之子,文武百官,當在宗族之中擇嗣君以繼承皇位。」

    太后懿旨降下,郭威手下眾將皆是心存不滿。來至帥府勸郭威自稱皇帝,郭威道:「我已在太后面前,保奏另選劉氏宗嗣為新君,豈能反悔?」

    柴榮言道:「父親如今功高震主,權傾朝野,倘若再擁立劉氏宗族,父親手握大權必遭人忌恨,今日之榮將前功盡棄。」

    郭威道:「我兒之言,到也有理。只是太后詔書已下,我怎好食言,失信於天下?」

    趙匡胤道:「主公何不效仿明宗李嗣源?」

    郭威道:「此話怎講?」

    趙匡胤道:「當年李嗣源率兵攻入京城,自有稱帝之心,卻不便直言。李嗣源自稱監國,獨斷朝政,迫使百官擁立為君,皇袍加身。末將以為都督也可先自稱監國,再尋皇位。」眾人聞聽皆贊成此計,郭威得此妙計,到是雄心膨脹,決議監國理政。

    三日後,郭威假造太后懿旨自稱監國,而太后深居後宮不知朝事,郭威奏道:「朝廷歷經戰亂,百廢待興,群臣為天下蒼生著想,才擁立為臣監國。」太后信以為真,遂將誥書曰:

    「樞密使郭威,救朝廷於安危,保大漢之血脈,雖誥書已命另擇新君,卻不得天下歸附。天道在北,人心靡東。劉氏氣數已衰,當禪讓於郭威,方是順承天意。」

    詔書頒出,朝中百官皆奏請郭威稱帝。公元951年,郭威在開封稱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廣順,謚號周太祖,史稱後周。

    郭威篡得後漢江山,後漢宗室多數被貶為候,屈從於後周,唯有河東節度使劉旻頗不自安,此人乃是劉知遠的堂弟,被封在三晉。自郭威建立後周,劉氏宗族皆壽排貶。

    劉旻唯恐自己官爵不保,便招來謀士鄭珙問道:「劉氏闇弱,天下已歸郭威,我宗親皆遭排貶,軍師可有良策教我?」

    鄭珙道:「時事已亂矣!晉陽兵雄天下,且地形險固,三晉十州徵賦足以自給。公為大漢宗室,此時若不自立,日後必為人所制。主公可北依契丹,西和黨項,南向以爭霸中原。」

    劉旻道:「軍師之言,正合我意。」遂令上供徵賦,收納豪傑,籍戶壯丁充當兵源。在後周建立不久,劉旻於當年以光復後漢之名,自立為君。劉旻自稱大漢世祖神武皇帝,國號為漢,沿用後漢年號乾佑,史稱北漢,乃是十國之一。正是:

    中原梁唐晉漢周,十國而今列春秋。

    華夏分裂就此止,只待英主一統收。

    有道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楚國素來向中原納貢稱臣,郭威起兵討伐劉承佑時,楚王馬希萼擁戴後漢朝廷;到郭威建立後周之日,馬希萼唯恐郭威興兵南下,便派使者向南唐皇帝納貢稱臣。

    馬希萼有個弟弟名叫馬希崇,官居楚國大司馬,總攬朝中政事。馬希崇得知楚王向南唐稱臣,便往宮中求見馬希萼。希崇奏道:「近來得知王兄向唐主稱臣,可有此事?」

    馬希萼答:「卻有此事。」

    希崇道:「愚弟以為此事萬萬不可。那唐主李景素有一統江南野心。向唐稱臣,乃是養虎為患,與狼共舞。」

    馬希萼道:「孤王與唐修好,如同三國吳蜀聯盟,郭威盤局中原好比曹魏。成其三足鼎立之勢,方可保我楚國無憂。」馬希崇見王兄不停勸慰,別告辭轉回。

    馬希崇回到府中,將朝中兩個同僚請到府上。一個名叫徐威,另一個叫陸孟俊,此二人皆是楚國大將,在朝中與馬希崇結為死黨。馬希崇對二人言道:「我王兄貪圖安樂,心中並無一通江南之心,大丈夫在世若不一統天下,豈不可惜?」

    陸孟俊問道:「楚王既無平天下大志,我與徐威願共保大司馬取代楚王。」陸孟俊一語正是說到馬希崇心理,徐威也勸馬希崇奪取王位,三人之心一拍即合。

    楚王馬希萼王宮戒備森嚴,護衛眾多,馬希崇久久不得篡位機會。這幾日,荊楚之地突降瑞雪,楚王馬希萼縱觀雪景,以為這是祥瑞之兆,便召集宮中美人大擺豪宴,聚於端陽門。馬希萼素來偏好女色,宮中佳麗有三千之多,奢侈淫逸那是自然。

    馬希崇得知此事,急召陸孟俊、徐威二人來見,言道:「楚王在端陽門外會宴宮娥,不曾防備。我欲趁此時廢掉昏君。」陸、徐二將連聲贊成。

    馬希崇以大司馬之職,調出虎符,點齊精壯士卒三千人,交與徐威。大將徐威趁著月高夜暗,率這一千士卒分兵三路,左右兩路伏於酒宴兩側,虛偽親率中路繞進端陽門,登上城樓。

    馬希萼飲酒正酣,突聞一聲信炮,夜空之中劃出一道火光,兩側伏兵殺出,酒宴大亂。馬希萼抱頭就往端陽門,卻見城門盡閉。,馬希萼對城上上急聲高呼:「我乃楚王殿下,快開城門!」

    大將徐威在城上答話:「請楚王稍等!」徐威命幾個弓手拉弓上箭,對著馬希萼就是一陣亂射。

    幸好馬希萼鑽到桌子下面,才躲過一死。一陣混亂,楚王馬希萼被亂兵生生拿下,捆綁押至徐威面前,馬希萼驚問:「徐威,孤家往日待你不薄,為何在此作亂?」

    徐威道:「乃奉大司馬之命,廢掉昏君,另立明主。」遂將馬希萼押往大司馬府。楚國大司馬馬希崇廢了楚王馬希萼,將其押送衡山大牢囚禁,自己坐定王位。楚國眾臣得知此事,為時已晚,只得拜馬希崇為楚王。

    這楚國群臣雖擁戴馬希崇為王,但尚有臣子忠心於馬希萼。楚臣彭師暠,溪州人氏,素來忠義。自馬希萼被廢,彭師暠心中甚是不平,日思夜伏欲為救出馬希萼,重返王位。楚王馬希崇下詔將馬希萼發配衡山,彭師暠得知此事暗挑江湖義士往衡山搭救。

    不過幾日,彭府家人到為彭師暠募得一位名叫廖偃的劍客,彭師暠大喜,即讓這廖偃來見。

    少時,家人請來廖偃,只見此人身長八尺有餘,髮髻高束,銀面臉長,一字長眉,丹鳳眼,鼻正口放,略有短髯。身著布衣,足蹬薄底快靴,身背一口青雲劍,年紀三十來歲。

    彭師暠見此人相貌不凡,氣宇軒昂,略施一禮邀其對坐。彭師暠問道:「敢問廖壯士何方人氏,是和出身?」

    廖偃答道:「廖某本是楚國人也,說起家世楚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彭師暠聞聽一個江湖劍客竟出此言,心中一愣。正是:

    天下之大卻也小,得見本是在同朝。

    笑看宮廷紛爭亂,不知江湖天地高。

    卻不知廖偃究竟何許出身,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