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多爾袞

龍騰世紀 愛新覺羅&#183多鐸 文 / 層巒疊嶂

    豫通親王,愛新覺羅·多鐸,

    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五子,生母為太祖大妃烏拉那拉氏,名阿巴亥。與阿濟格、多爾袞同母。

    初封貝勒。天聰二年,從太宗伐多羅特部有功,賜號額爾克楚呼爾。三年,從上伐明,自龍井關入,偕莽古爾泰、多爾袞以偏師降漢兒莊城。會大軍克遵化,薄明都。廣渠門之役,多鐸以幼留後,明潰兵來犯,擊卻之。師還,次薊州,復擊破明援兵。五年,從圍大凌河城,為正白旗後應,克近城台堡。明兵出錦州,屯小凌河岸,上率二百騎馳擊,明兵走。多鐸逐之,薄錦州,墜馬,馬逸入敵陣,乃奪軍校馬乘以還。六年,從伐察哈爾,將右翼兵,俘其眾千餘。

    七年,詔問征明及朝鮮、察哈爾三者何先,多鐸言:「我軍非怯於戰鬥,但止攻關外,豈可必得?夫攻山海關與攻燕京,等攻耳。臣以為宜直入關,庶饜士卒望,亦久遠計也。且相機審時,古今同然。我軍若弛而敵有備,何隙之可乘?吾何愛於明而必言和?亦念士卒勞苦,姑為委蛇。倘時可乘,何待再計。至察哈爾,且勿加兵;朝鮮已和,亦勿遽絕。當先圖其大者。」八年,從上略宣府,自巴顏珠爾克進。尋攻龍門,未下,趨保安,克之。謁上應州。復略朔州,經五台山,還。敗明兵大同。九年,上遣諸貝勒伐明,徇山西,命多鐸率師入寧、錦綴明師。遂自廣寧入,遣固山額真阿山、石廷柱率兵四百前驅。祖大壽合錦州、松山兵三千五百屯大凌河西,多鐸率所部馳擊之,大壽兵潰。命分道追擊,一至錦州,一至松山,斬獲無算。翌日,克台一,還駐廣寧。師還,上出懷遠門五里迎勞,賜良馬五、甲五。上嘉之曰:「朕幼弟初專閫,即能制勝,是可嘉也!」

    崇德元年四月,封豫親王,掌禮部事。從伐朝鮮,自沙河堡領兵千人繼噶布什賢兵,至朝鮮都城。朝鮮全羅、忠清二道援兵至南漢山,多鐸擊敗之,收其馬千餘。揚古利為殘兵所賊,捕得其人,斬以祭。三年,伐錦州,自蒙古紮袞博倫界分率巴牙喇及土默特兵入明境,克大興堡,俘其居民,道遇明諜,擒之。詔與鄭親王濟爾哈朗軍會,經中後所,大壽以兵來襲,我軍傷九人,亡馬三十。多鐸且戰且走,夜達鄭親王所,合師薄中後所城。上統師至,敵不敢出。四年五月,上御崇政殿,召多鐸戒諭之,數其罪,下諸王、貝勒、大臣議,削爵,奪所屬入官。上命降貝勒,罰銀萬,奪其奴僕、牲畜三之一,予睿親王多爾袞。尋命掌兵部。十月,伐寧遠,擊斬明總兵金國鳳。

    五年三月,命與鄭親王濟爾哈朗率師修義州城,駐兵屯田,並擾明山海關外,毋使得耕稼。五月,上臨視。附明蒙古多羅特部蘇班岱降,上命偕鄭親王以兵迎之,經錦州杏山,明兵來追,奮擊敗之,賜御廄良馬一。圍錦州,夜伏兵桑阿爾齋堡,旦,敵至,敗之,追至塔山,斬八十餘級,獲馬二十。六年三月,復圍錦州,環城立八營,鑿壕以困之。大壽城守蒙古將諾木齊約降,師縋以入,擊大壽,挈降者出,置之義州。明援兵自杏山至松山,多鐸與鄭親王率兩翼兵伏錦州南山西岡及松山北嶺,縱噶布什賢兵誘敵,夾擊,大敗之。洪承疇以十三萬援錦州,上自盛京馳六日抵松山,環城而營,明兵震怖,宵遁。多鐸伏兵道旁,明總兵吳三桂、王樸自杏山奔寧遠,我軍追及於高橋,伏發,三桂等僅以身免。嗣與諸王更番圍松山,屢破敵。七年二月,明松山副將夏承德遣人通款,以其子舒為質,約內應,夜半,我軍梯而登,獲承疇及巡撫邱民仰等。敘功,進豫郡王。復布屯寧遠邊外綴明師,俘獲甚夥。

    順治元年四月,從睿親王多爾袞入關,破李自成,進親王。命為定國大將軍,南征,定懷慶。進次孟津,遣巴牙喇纛章京圖賴率兵先渡,自成守將走,沿河十五寨堡皆降。再進次陝州,克靈寶。再進,距潼關二十里,自成兵據山列營,噶布什賢噶喇依昂邦努山及圖賴、鄂碩等擊破之。二年正月,自成親率步騎迎戰,師奮擊,殲其步卒,騎卒奔潰。及夜,屢犯屢北,鑿重壕,立堅壁。師進,發巨炮迭戰,自成兵三百騎衝我師,貝勒尼堪、貝子尚善等躍馬夾擊,屢破敵壘,屍滿壕塹,械胄彌山野,自成精銳略盡,遁歸西安,其將馬世堯率七千人降。入潼關,獲世堯所遣致自成書,斬以徇。進次西安,自成先五日毀室廬,挈子女輜重,出藍田口,竄商州,南走湖廣。二月,詔以陝西賊付英親王阿濟格,趣多鐸自河南趨淮、揚。師退徇南陽、開封,趨歸德,諸州縣悉降。所至設官吏,安集流亡。詔褒多鐸功,賜嵌珠佩刀、金鞓帶。四月,師進次泗州,渡淮趨揚州,遣兵部尚書漢岱等先驅,得舟三百餘,圍七日,克之,殺明大學士史可法。五月,師再進,次揚子江北岸,明將鄭鴻逵等以水師守瓜洲、儀真。師列營相持,造船二百餘,遣固山額真拜音圖將水師薄南岸,復遣梅勒額真李率泰護諸軍渡江。明福王由崧走太平。師再進,明忻城伯趙之龍等率文武將吏,籍馬步兵二十三萬有奇,使迎師。

    多鐸至南京,承製受其降,撫輯遺民。遣貝勒尼堪、貝子屯齊徇太平,追擊明福王。福王復走蕪湖,圖賴等邀之江口,擊殺明將黃得功,獲福王。捷聞,上遣侍臣慰勞。明潞王常淓守杭州,遣貝勒博洛率師討之,潞王降。江、浙底定。多鐸承製改南京為江南省,疏請授江寧、安慶巡撫以下官。別遣精奇尼哈番吳兆勝徇廬江、和州,並下。詔遣貝勒勒克德渾代鎮江寧,召多鐸還京師。上幸南苑行郊勞禮,進封德豫親王,賜黑狐冠、紫貂朝服、金五千、銀五萬、馬十、鞍二。三年,命為揚威大將軍,偕承澤郡王碩塞討蘇尼特部騰機思、騰機特等。師至盈阿爾察克山,聞騰機思方在袞噶嚕台,疾行三晝夜,敗之於諤特克山,斬台吉茂海。渡圖拉河,追至布爾哈圖山,斬騰機特子二、騰機思孫三,盡獲其孥。師次紮濟布喇克,喀爾喀土謝圖汗遣兵二萬,碩雷車臣汗遣兵三萬,迎戰。我師奮擊,逐北三十餘里,先後斬級數千,俘千餘,獲駝千九百、馬二萬一千一百、牛萬六千九百、羊十三萬五千三百有奇。師還,上出安定門迎勞,加賜王鞍馬一。四年,進封為輔政叔德豫親王,賜金千、銀萬、鞍馬二,封冊增錄功勳。六年三月,以痘薨,年三十六。九年三月,睿親王既削爵,以同母弟追降郡王。康熙十年,追諡。乾隆四十三年正月,詔配享太廟。

    妻妾

    大福晉(正妃)

    嫡福晉,也稱元妃,即元配大福晉,博爾濟吉特氏,明安台吉之女。

    繼福晉,也稱繼妃,即繼室大福晉,名達哲,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達哲福晉為蒙古科爾沁和碩福妃之女。是多爾袞五娶福晉巴特瑪的親姐妹。子二,次子多尼,襲爵;第五子多爾博,過繼多爾袞。

    蒙古科爾沁和碩福妃,清人稱之為科爾沁大妃,是孝端文皇后之母,孝莊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之祖母。其第一任丈夫是科爾沁部札日固齊(斷事官)、貝勒莽古斯,是孝端文皇后之生父,孝莊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之祖父。莽古斯去世後,科爾沁大妃復嫁給莽古斯之第三子台吉索諾木。崇德二年,皇太極追封莽古斯為和碩福親王,冊封科爾沁大妃為和碩福妃。

    因此各方資料關於繼福晉達哲的身份記述比較混亂,存在爭議。國史檔和實錄裡都只記此女是科爾沁大妃之女;她的死後冊文和親王家譜上記此女為莽古思之女;有些資料則記此女為索諾木之女。確實身份有待考證。多爾袞的五繼福晉巴特瑪,情況也相似。

    天聰七年五月所娶。據《內國史檔》記載,此女的相貌非常醜陋。因為原檔殘缺,我們不太清楚多鐸本人的確切態度(據說是不願意),但是眾貝勒及皇太極都認為他應該娶。貝勒們的理由是:「女醜雖,系大福晉內親,且又富貴」(大福晉制孝端文皇后哲哲);皇太極的理由是:「女豈不可變胖發福乎?」。於是,在這些強大的理由之下,多鐸只能乖乖地去科爾沁迎娶這位新福晉。

    三繼福晉,那拉氏,參領衍達爾漢之女。

    側福晉(側妃)

    側福晉,佟佳氏,輕車都尉雅克秦之女。子二,第四子察尼;第七子洞鄂。

    側福晉,伊爾根覺羅氏,護軍統領阿達海之女。

    *《欽定八旗通志·烈女傳》中有記載:

    輔政德豫親王多鐸次福晉。順治六年三月丁丑,多鐸薨,次福晉請以身殉。睿王再三慰解,請益力,遂許之。

    次福晉。應為側福晉之意。多鐸死後有一位側福晉自請殉葬。

    庶福晉和妾(庶妃)

    庶福晉,佟佳氏,參領素達塞之女。子一,第八子費揚古。

    庶福晉,那拉氏,費揚古之女。子一,長子珠蘭。

    庶福晉,瓜爾佳氏,甘楚漢之女。子一,第三子巴克度。

    庶福晉,瓜爾佳氏,塔克泰之女。子一,第六子扎克度。

    妾,那拉氏,法哈之女。

    妾,良氏,良國柱之女。

    子嗣

    多鐸子八,有爵者四:多尼、董額、察尼、多爾博、費揚古。費揚古坐事奪爵。

    長子珠蘭

    長子,珠蘭。天聰九年乙亥十月二十二日子時生。

    母庶福晉納喇氏,費揚古之女。

    康熙四年乙巳二月二十八日巳時卒,年三十一。

    嫡福晉伊爾根覺羅氏,輕車都尉巴祿之女;繼福晉舒穆祿氏,男阿音圖之女。

    無子女。

    次子多尼

    次子,多尼,和碩豫宣和親王。崇德元年丙子十月十八日卯時生。

    母繼福晉博爾濟吉特氏,索諾穆台吉之女。

    初封郡王;順治六年(1649)襲豫親王爵;八年,改封信親王,次年降信郡王。

    順治十五年,任安元靖寇大將軍,偕平郡王羅科鐸率軍南下,與明將白文選、李定國等戰於雲南永昌、騰越,有軍功。還師後不久病死。

    順治十八年辛丑正月初四日辰時薨,年二十六。謚宣和,即信宣和郡王。

    嫡福晉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和碩圖謝圖親王巴都爾之女。繼福晉伊爾根覺羅氏,子塞赫伊之女;側福晉王氏,王廷祚之女;庶福晉伊爾根覺羅氏,祜錫泰之女;妾濟氏,薩祿之女;妾索綽絡氏,喀爾布之女。

    子七人:長子鄂尼;次子追封和碩豫親王鄂扎;三子鄂臘;四子奉國將軍鄂明;五子鄂興;六子鄂雲;七子鄂林。

    第三子巴克度

    第三子,巴克度。崇德五年庚辰四月十四日辰時生。

    母庶福晉瓜爾佳氏,甘楚漢之女。

    康熙七年戊申三月初四日寅時卒,年三十九歲。

    嫡福晉溫都氏,佐領土完整西爾太之女;繼福晉伊爾根覺羅氏,護軍參領昂吉圖之女;妾劉氏,劉二之女。

    子一人:度蟾。

    第四子察尼輔國恪僖公

    第四子,察尼,奉恩輔國恪僖公。崇德六年辛巳三月初八日未時生。

    母側福晉佟佳氏,輕車都尉雅克秦之女。

    順治十三年初封貝勒。康熙七年,授左宗正。

    康熙十二年,吳三桂反,從順承郡王勒爾錦南征,參贊軍務。師次荊州,三桂已陷岳州。察尼偕將軍尼雅翰舟師進,三桂將吳應麒引七萬人自陸路來拒,擊卻之。師次七里山,發炮沈其舟十餘。方暑,還駐荊州。十四年,佩靖寇將軍印,援谷城。時南漳、興山已陷,敵逼彝陵,踞鎮荊山,掘壕為寨。察尼至彝陵,議增舟師,斷餉道。擊敵牛皮丫口,進攻黃連坪,焚其積聚,取興山。十五年,三桂移南漳、彝陵兵往長沙,勒爾錦令察尼還荊州,渡江趨石首,據虎渡口,擊敵太平街,斬三百餘級。翌日再出,遇伏,敗還荊州。詔責其無能。十七年八月,貝勒尚善薨於軍,命察尼代為安遠靖寇大將軍,規岳州。疏言:「舟師入湖,賊餉將絕。宜於湖水涸後,圍以木筏,立椿列炮,以小舟徼巡,為久困計。」上善其言,令副都統關保濟師。尋破敵南津港,斬千級。都統葉儲赫等進攻岳州,復破敵萬餘人。屢疏請增調水陸軍合圍,上皆許之。十八年正月,三桂將王度沖、陳珀等以舟師降,應麒棄城遁,遂復岳州。降官吏六百餘、兵五千餘,獲舟六十五、炮六百四十有奇。二月,安親王岳樂自長沙進取衡州,察尼發綠旗兵濟師,尋復湘陰、安鄉。四月,命自常德征辰龍關,澧州以南諸軍聽調度。十九年三月,克辰龍關,復辰州。疏言:「途中霪雨泥濘,士馬須休養。」詔暫屯沅州。六月,詔以貝子彰泰率師下雲南,察尼勞苦久,率滿洲兵還京師。吏議退縮罪,削爵職、籍其家、幽禁,上念克岳州功,命但削爵。二十四年,授奉天將軍。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九月二十二日亥時卒,年四十八。賜祭葬視輔國公,謚恪僖。

    嫡福晉博爾濟吉特氏,布達錫希布台吉之女;繼福晉赫捨裡氏,輔政大臣、一等公索尼之女;妾伊爾根覺羅氏,副都統噶爾齊之女;妾納喇氏,辛達禮之女;妾克伊克勒氏,拜祜之女;妾瓜爾佳氏,漢實惠祜之女;妾劉氏,劉紹德之女;妾戴氏,烏濟馬哈之女;妾韓氏,乃格之女;妾伊爾根覺羅氏,噶達渾之女;妾王氏,王鳳之女;妾謝氏,編塞之女。

    子十一人:長子宗學總管、奉恩將軍查達;次子查明;三子布爾賽;四子扎克都爾;五子已革奉恩將軍德福;六子察納;七子常國佐;八子已革侍衛德昌;九子已革侍衛常赫;十子瓦爾喀;十一子額耨赫。

    第五子多爾博過繼多爾袞

    第五子,多爾博。崇德八年癸未正月初二日亥時生。

    生母為繼福晉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部索諾穆台吉之女,是孝端文皇后的親侄孫女,孝莊文皇后的親侄女,也是多爾袞五娶福晉的親姐妹。

    過繼給多爾袞為其嗣子。

    順治七年襲多爾袞爵為睿親王;八年被革歸宗。

    順治十四年封多羅貝勒。

    康熙十一年壬子十二月二十一日未時卒,年三十。

    乾隆四十三年,為多爾袞平反,復爵,多爾博及其後嗣亦被追封睿親王。

    嫡福晉伊爾根覺羅氏,法喀之女;庶福晉馬氏,馬喇之女;庶福晉劉氏,劉伯魯之女;庶福晉王氏,轍格之女。

    子三人:長子鄂爾博;次子追封和碩睿親王蘇爾發;三子蘇爾達。

    第六子扎克度

    第六子,扎克度。順治元年甲申四月十九日子時生。

    母庶福晉瓜爾佳氏,塔克泰之女。

    康熙二十八年己巳二月初二日子時卒,年四十六。

    嫡福晉烏蘇氏,前鋒參領祜錫布之女;繼福晉宜特墨氏,沃赫之女。

    子三人:長子扎海,次子扎穆,三子扎格。

    第七子董額

    第七子,董額,多羅信郡王。順治四年丁亥正月初五日申時生。

    母側福晉佟佳氏,輕車都尉雅克泰之女。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六月二十五日寅時薨,年六十。

    嫡福晉博爾濟吉特氏,內大臣額爾克岱清之女;庶福晉赤捨裡氏,塞勒之女;庶福晉富察氏,富翰之女;妾王氏,王達玉之女;妾王氏,王邇之女;妾王氏,塞勒之女;妾赫捨裡氏,安達禮之女;妾伊爾根覺羅氏,托穆布祿之女;妾宋氏,宋山之女;妾烏蘇氏,桑格之女;妾宋氏,*之女;妾王氏,三格之女;妾赫捨裡氏,雅古之女;妾瓜爾佳氏,索庫之女;妾薩克罕氏,呼他之女。

    十八子人:長子奉國將軍鄂齊禮;次子鄂奇;三子都禮;四子告退宗學副管綽木濟;五子阿爾坦;六子得名;七子已革三等侍衛伊林;八子成珠,九子宗學副管扎錄;十子扎勒明;十一子愛星阿;十二子查賴;十三子提督彰格;十四子扎克坦;十五子巴泰;十六子已革奉國將軍查庫齊;十七子務裕齊;十八子專齊。

    第八子費揚古

    第八子,費揚古,已革奉恩輔國公。

    順治六年己丑二月初八日亥時生。

    母庶福晉佟佳氏,參領索達塞之女。

    自三等奉國將軍進封輔國公,坐事,奪爵。

    雍正元年癸卯八月初十日未時卒,年七十五。

    嫡福晉兆佳氏,副都統公圖之女;妾何氏,豪善之女;妾鄧氏,鄧雲之女;妾王氏,王永之女;妾夏氏,夏二之女。

    子十三人:長子費雅傅哈;次子奉恩將軍畢喇席;三子尼馬喇;四子畢爾圖;五子奉恩將軍詹布;六子奉恩將軍遙努;七子莽堪;八子望洪;九子吉祿;十子已革三等侍衛務爾渾;十一子蟾德宜;十二子昭拉詩;十三子玖詩。

    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豫親王」世襲表

    第一代:豫通親王愛新覺羅·多鐸

    多鐸,清太祖第十五子。封豫親王,謚通,為豫通親王。

    順治九年三月,睿親王多爾袞既削爵,其同母弟豫親王多鐸追降郡王。

    康熙十年,追諡通。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復封豫親王,即豫通親王,詔配享太廟。

    第二代:豫宣和親王愛新覺羅·多尼

    多尼,多鐸次子。崇德元年丙子十月十八日卯時生。母繼福晉博爾濟吉特氏,索諾穆台吉之女。

    初封郡王;順治六年(1649)襲豫親王爵;八年,改封信親王;九年,降信郡王。

    順治十五年,任安元靖寇大將軍,偕平郡王羅科鐸率軍南下,與明將白文選、李定國等戰於雲南永昌、騰越,有軍功。還師後不久病死。

    順治十八年辛丑正月初四日辰時薨,年二十六。謚宣和,為信宣和郡王。

    乾隆四十三年(1778),追封豫親王,為豫宣和親王。

    第三代:豫親王愛新覺羅·鄂紮

    鄂紮,多尼次子。襲信郡王。

    乾隆四十三年(1778),追封豫親王。

    康熙十四年,命為撫遠大將軍,討察哈爾布爾尼。師次岐爾哈台,詗知布爾尼屯達祿。鄂紮令留輜重,偕副將軍圖海及梅勒額真吳丹輕騎進。布爾尼設伏待,命分軍搜山澗,伏發,師與土默特兵合擊破之。布爾尼督兵列火器以拒,師奮擊,布爾尼大敗;復收潰卒再戰,又擊殲之,獲馬械無算。布爾尼以三十騎遁,中途為科爾沁部長沙津射死。察哈爾平,撫餘黨一千三百餘戶。師還,上迎勞南苑,詔褒功,賜金百、銀五千。尋掌宗人府事。二十九年,副恭親王常寧備噶爾丹。三十五年,從上北征,領正白旗營。三十八年,以惰,解宗人府。

    康熙四十一年卒。

    第四代:豫親王愛新覺羅·董額

    董額,多鐸第七子。順治四年丁亥正月初五日申時生。母側福晉佟佳氏,輕車都尉雅克泰之女。

    初封貝勒。

    康熙十三年,命為定西大將軍,討叛將王輔臣。董額遣將梅勒額真赫業等守鳳翔,而率師駐西安。詔令進駐蘭州,董額未即行,上覆命嚴守棧道。輔臣遣兵毀偏橋,斷棧道。詔責董額遷延,仍趣攻下平涼、秦州諸路。董額進克秦州禮縣,逐敵至西和,克清水、伏羌。復遣安西將軍穆佔取鞏昌,蘭州亦下。尋與將軍畢力克圖、阿密達會師攻平涼,久未下。

    康熙十五年,命大學士圖海視師,改授董額固山額真,聽圖海節制。

    康熙十六年二月,削貝勒;三十一年,授正藍旗固山額真;四十二年,襲信郡王。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六月二十五日寅時卒,年六十。仍坐前罪,不賜恤。

    乾隆四十三年(1778),追封豫親王。

    第五代:豫愨親王愛新覺羅·德昭

    德昭,鄂紮第五子。

    康熙四十五年襲信郡王。

    雍正間,歷左、右宗正。

    乾隆二十七年卒。謚愨,為信愨郡王。

    乾隆二十七年(1762)卒。謚愨,為信愨郡王。

    乾隆四十三年(1778),追封豫親王,為豫愨親王。

    乾隆二十七年德昭去世後,高宗讓多鐸的五世孫如松襲信郡王。如松,是多鐸之第五子多爾博之次子蘇爾發之長子塞勒之第五子功宜布之第三子。並追封其諸先祖多爾博、蘇爾發、塞勒、功宜布為信郡王。乾隆乾隆三十五年,如松卒。謚恪。為信恪郡王。

    乾隆四十三年(1778),追封如松為睿親王,即為睿恪親王。並追封其諸先祖多爾博、蘇爾發、塞勒、功宜布為睿親王。並令如松第三子淳穎襲睿親王。(詳見睿親王。)

    第六代:豫良親王愛新覺羅·修齡

    修齡,德昭第十五子。

    功宜布剛去世時,以修齡襲其爵為輔國公,授左宗正。

    乾隆四十三年(1778),復襲豫親王。

    乾隆五十二年卒。謚良,為豫良親王。

    第七代:革豫親王愛新覺羅·裕豐

    裕豐,修齡長子。

    乾隆五十二年襲豫親王。

    嘉慶十八年,林清之變,所屬有從亂者,坐奪爵。

    第八代:革豫親王愛新覺羅·裕興

    裕興,修齡次子。

    嘉慶十八年襲豫親王。

    嘉慶二十五年,奸婢,婢自殺。仁宗諭曰:「國家法令,王公與庶民共之。裕興不自愛惜,恣意干紀,且親喪未滿,國服未除,罪孰大焉!」坐奪爵,幽禁。三年後釋之。

    第九代:豫厚親王愛新覺羅·裕全

    裕全,修齡第五子。

    嘉慶二十五年襲豫親王。

    道光二十年卒。謚厚,為豫厚親王。

    第十代:豫慎親王愛新覺羅·義道

    義道,裕全次子。

    道光二十年襲豫親王。

    歷內大臣、左宗正。

    同治七年卒。謚慎,為豫慎親王。

    第十一代:豫誠親王愛新覺羅·本格

    本格,義道長子。

    同治七年襲豫親王。

    亦歷內大臣、左宗正。德宗大婚,賜四團正龍補服。

    光緒二十四年卒。謚誠,為豫誠親王。

    第十二代:豫親王愛新覺羅·懋林,

    懋林,本格之嗣子。

    光緒二十四年襲豫親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