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夢宋

龍騰世紀 第五十九章曾布的煩惱 文 / 晚風吹拂

    說完了不痛快的事,當然也要說些開心的事了!

    除去刺殺和剛才趙子凡說的事情,趙頊的心情應該說相當不錯,因為他剛剛順利從戶部拿到了六萬貫錢,賑濟滄州的事情算是有了眉目,而且有文勳毛遂自薦押送錢糧物資前往滄州,只要路上不出什麼差錯,這事幾乎就算是完成了!

    這是英宗對趙頊的第一個考驗,趙頊覺著自己完成的還不錯,心情大好之下,自然要找奶兄弟米芾分享一下他的快樂了!

    趙頊輕描淡寫的說著戶部之行的事,沒有任何沾沾自喜的言辭,但眉宇之間卻仍然有遮掩不住的微微自得,畢竟這是英宗第一次差遣他處理國事,雖然這事算不上大,卻是萬千百姓關注的焦點,辦的好就是萬人稱頌,辦不好那可是要被人指著脊樑骨罵的。

    「王公子厲害!想不到曾布那一毛不拔的鐵公雞,竟也敵不過公子的三….三板斧!哈哈哈!滄州的百姓一定會感念公子這份恩情,說不定過幾天,就會有百姓為您立碑開祠呢!」米芾結巴的毛病好了不少,在趙頊面前拍起馬屁來也極為順溜!

    趙頊聽米芾越吹越離譜,連立碑開祠都說出來了,忙擺手道:「百姓受難,朝廷賑災,那是天經地義的事,哪來這麼多花花路子,我不做也會有別人去做,所以這不是我的功勞,而是陛下治理天下的功勞!」

    米芾與趙頊關係甚篤,與趙子凡也稱兄道弟,說話自然不會拘束,便又湉湉的道:「王公子有所不知,據我爹說,已經前後有幾十個州府上書請求朝廷撥款發糧賑災,可是到現在為止得到朝廷賑災款的只有滄州一家,絕無分號!您想想其他地方的百姓還在苦苦支撐,餓的哭爹喊娘,而滄州的百姓卻已經得到朝廷發糧發錢的批復,馬上就有吃有喝,他們會怎樣感謝王公子,依我看,立碑開祠也不為過吧!」

    趙頊的笑容漸漸凝固,隨即臉上便化成了三尺寒冰一般,米芾這才意識到氣氛有些不對,便悄聲的對趙子凡道:「趙兄,是不是我說錯了什麼話?」

    趙子凡道:「你啊你,真是哪壺不開出哪壺?」

    趙頊笑容僵硬的道:「小米,你說的可是真的?」

    米芾噤若寒蟬:「我哪敢騙王公子您啊!」

    「我還以為就幾個地方鬧地震,沒想到這次的災情如此嚴重,怪不得曾布的錢袋子扎得如此之緊,原來是問他要錢的人太多了,他拿不出來,才得了這鐵公雞的稱號啊!」趙頊的好心情就此被米芾幾句話給弄的煙消雲散。

    米芾縮了縮頭知道自己說錯了話,只得打趣道:「子凡兄,看來當太子的日子也不怎麼舒坦,還是我寫寫字,作作畫,或者如你開個小店,做些賺錢的營生,這樣的生活比較安逸!」

    趙子凡不理他,米芾見沒人與他說話,便又湊上前來想要打破屋內的尷尬:「子凡兄,你這民信局半年掙了不少錢吧?」

    趙子凡伸出一個手指,在米芾面前晃了晃,米芾嘿嘿賊笑幾聲道:「子凡兄,你還想瞞我,一千貫?絕對不止,我看起碼是這個數!」

    米芾伸出三根手指晃了晃,又道:「我好歹在你這兒干了小半年,你還想瞞我,一千貫光夠你去京口開個分號而已,三千貫最少了!」

    趙頊正為震災的事煩心,聽趙子凡和米芾說起民信局的收益,心裡不由也微微驚訝,看米芾的表情,半年三千貫少不了,那就是一年六千多,就這樣一家並不十分起眼的店舖一年的利潤竟如此之高,這是趙頊萬萬沒有想到的,要知道舉全國之力,賑濟滄州一地,戶部尚書曾布才拿出了六萬貫啊!

    趙頊的心中先是不可置信,隨後便是巨大的震驚,要知道大宋的官方驛站,每年可都是在貼錢!可趙子凡做的是類似的事兒,卻在賺錢!

    趙頊正在鎖眉深思,卻聽米芾又道:「加上京口那個分號,子凡兄,你的日子可是滋潤的很啊!我看啥時候也該給我算算工錢了,也不能總讓兄弟我在這兒白干啊,不然我沒意見,我的老爹老娘還有將來的老婆意見可就大了,你說呢!」

    米芾天天在這兒當免費勞力,說起來趙子凡倒還真的有些不好意思,便半開玩笑的道:「算你工錢便是,不過你在我這兒學的瘦金體,這些日子也該出師了吧,人家請個私塾先生一年也該十幾貫呢,怎麼樣,你打算給多少?」

    「算你狠!米芾咂了咂嘴,見沒有佔到便宜,便又道:「要我說,像你們這些東京的商賈,在百姓危難時,便該慷慨解囊,佈施天下!瞧瞧你們一個個守財奴的模樣,我就來氣!難道抱著錢還能生出兒子來不成嗎?」

    倒不是趙子凡不想做些善事,而是他已經意識到民信局已經到了一個擴張的最佳契機,現在一部分的錢挪到了京口分局,另外一部分他是打算在東京其他地方開設分號的,手上竟是比以前還要緊了許多。

    趙子凡知道此時跟他解釋就是白搭,趙頊因為震災的事被米芾攪了興致,也怏怏不樂的回到了東宮。

    如果趙子凡能預知未來的話,他一定會後悔與米芾談論民信局的利潤。

    六天後,文勳順利完成了任務。

    滄州知州李肅之字公儀,河南濮陽人。按照宋朝的官制,知州的任期最長三年,而1067年,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在卸任前趕上了那場罕見的災難,地震後的第二天,邊有沉悶的聲音從大地的胸中傳出,大地搖晃著,嘩啦啦房屋倒塌的聲音,人們奔走呼救的聲音摻雜在一起。還沒來得及想明白是怎麼回事,大雨如注,老百姓的房子倒了,官捨衙門也倒了。河水裹著泥漿四處泛流。剛剛平息的大地忽然又搖晃起來,原來是餘震發生了。

    李肅之,這位68歲的老知州僥倖自己還活著。眼下,他得趕緊想辦法處理眼前這亂七八糟的局面。他把自己的人馬清點了一下,迅速把他們分成幾路,讓他們去安撫災民。

    當務之急,是住的和吃的。災民們沒有地方住,趕快就地取材,給他們搭建茅屋。沒有糧食吃,打開公家的糧倉,賑濟災民。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那就是穩定。他下令嚴儆盜竊,如若發現,以軍法從事。

    李肅之苦苦等待了半個多月,整天在泥淖中呼來奔去。很快,朝廷的賑災物資和錢糧便運抵了滄州,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然了,社會安定了。

    滄州,這個與遼國毗鄰的軍事重地,避免了地震之後有可能發生的內憂外患。

    李肅之一下子覺得自己更加蒼老了。但他不能歇口氣。縣城原來是土城,城門狹窄簡陋。地震中,土城毀了,必須重建。不然,遼國的大軍一旦打過來,就會如履平地。李肅之邊著手救災,邊著手重建。

    滄州的百姓們都投入了重建家園的浩大工程。大家齊心協力,把舊的城門進行了擴建,城內鋪設了南北若干裡的甬道,原來泥濘不堪的道路變成了通途。修建後的河間城,周十五里,高三丈三尺,廣一丈五尺,還建起了4600間用於作戰的樓屋。

    從抗震救災到重建家園,李肅之和官兵百姓們一起奮戰,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滄州,這座高陽關的重要城池,從災難的廢墟上,挺立出了一座「高廣堅壯」的新城,當然這都是後話!

    趙頊圓滿的完成了滄州賑災的任務,滿心以為自己通過了英宗的考驗,可是在隨後的的一個月,意想不到的事情卻發生了。

    成都府附近的茂州(今汶川一帶)、漢州(今綿陽一帶),河北東路瀛洲接連發生地震,瀛洲知州李壽朋等人急奏上報,請求朝廷支援。

    趙頊再次被英宗委以重任,就像一個救火隊員一樣,擔負起了賑災的重任。說起來趙頊需要做的其實就是向戶部要錢要糧,然後找到合適的人來押送到指定災區,並配合當地知州撫恤災情災民,著手重建等工作。

    說到底最難的還是管戶部要錢,曾布被人稱為鐵公雞,倒並不是他真的吝嗇,事實上他平日裡出手相當闊綽,家中更養著嬌妻美妾二十五房,之所以會被人叫做鐵公雞,完全是因為當上了戶部尚書,人人都管他要錢,而他則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實在是被人要錢要怕了!

    曾布當然識得好歹,別人管他要錢,就算你有皇帝的意旨,他也會磨蹭上一陣,再找些借口搪塞,等到別人實在是等不及了,他再提出各種條件與人討價還價,所以實際上能拿到實際賬目五成的現錢,一般人就得燒高香了,皇帝不是不知道曾布這做法不厚道,但是誰叫國庫空虛呢,所以對於曾布的做法他基本上也採取了默認的態度,畢竟皇帝也知道他這個戶部尚書做的不輕鬆,何況此時的英宗身體羸弱,早就沒有足夠的精力過問這些事。

    趙頊是個特例,滄州、漢州、茂州等地的賑災款無一例外的全部到賬,這三個地方的災情也順利得到控制,曾布之所以這麼爽快,是因為他看出來,這是命不久矣的英宗在為兒子的上位鋪平道路,讓他接觸政事,並在賑災中建立一定的政治資本和聲望。

    趙頊干的樂此不疲,但自從接到瀛洲李壽朋的奏報以後,他發現,各地請求賑濟款的奏章便如同雨後春筍般接二連三的冒了出來,曾布稍稍預算一下,發現要是全部按照趙頊的辦法來操作,大宋的國庫一個月之內就要被他給搬空。

    此時趙頊正黑著臉坐在戶部直房中,曾布那張滿是皺紋的笑臉,看起來也沒有以前那麼和藹。

    「曾大人,照你這麼說,瀛洲、還有至州、歸州等各地的百姓,我們就任由其自身自滅,不管啦?」趙頊非常生氣,因為就在方纔曾布第一次拒絕了他。

    曾布有苦難言額頭冷汗直冒,心道我已經盡力按照你的吩咐去做,現在你卻給我戴這麼大一個高帽子,幹好了是您太子殿下的功勞,幹不好是我曾布的罪過,這架勢分明是要拿我開刀,這戶部尚書真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差事,便道:「太子殿下,百姓乃是社稷之本,當然要救,臣下的意思是,能不能先緩上一緩!」

    趙頊心急如焚的道:「等?現在可不是二三月裡,瀛洲等地早已天寒地凍,照這麼等下去,地震沒給震死,也得餓死凍死!你口口聲聲百姓為重,社稷之本,可知道晚一天就有許多無辜生靈枉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