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水滸梟雄

龍騰世紀 第一百三十二章 接見遼使 文 / 孤鴻夜飛

    驚膽戰,這是李處溫聽著四周議論聲時,唯一的感覺

    天朝財力富足,兵強馬壯,在天朝皇帝完勝的戰績和利益均沾的誘惑下,百姓也是十分好戰。而談到下個討伐對象,說的最多的便是遼國。

    這種人人喊打的局面讓李處溫是心驚膽戰,對此行的任務也擔憂起來。雖然天朝皇帝威望如日中天,可以左右民意,也無人敢質疑他的決定。但誰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或許他也想著掃滅遼國呢。

    現在天朝四邊有賬要收的國家只剩遼國、吐蕃、西州回鶻、黃頭回紇四國了,但西州回鶻和黃頭回紇舉國之兵也不過數萬,天朝一支偏師便可掃滅,吐蕃也早已沒落,再不復先前能和唐王朝一爭高下的威風。

    不過吐蕃雖然無力抵擋天朝,但天朝沒有十數萬兵馬,恐怕也拿不下吐蕃。若是能把天朝的注意力轉移到吐蕃,那天朝想攻打遼國,單靠河東軍力便略顯不足了,那樣遼國又能芶延殘喘一時了,自己此行的任務也算達到了。

    只是天朝注意力卻不是他想轉移就轉移的,李處溫正沉思破局之策時,卻聽得周圍一陣喧嘩。

    「是前些日子進京的遼國使團,聽說這次他們的隊伍比元宵節時還長啊。」愛炫耀的路人甲又大嗓門的說著,彷彿就他知道似的。

    同桌之人見一身遼服的使者四處張望著,似乎在尋找什麼人。也故意大著嗓門道:「這些契丹蠻子肯定是看我朝掃滅了西夏,害怕再揮兵北上,來獻禮求臣的。」

    說著還故意挑釁地看了遼人一眼,似乎還想和遼人較量一番似的。

    路人甲也不懷好意的看著聞聲望過來的遼人,在地上唾了一口,笑道:「遼狗那是做夢,他們佔著燕雲十六州不說,邊界軍隊年年『打草谷』,欠了我們多少血債。現在看我朝強大了。就想臣服了,」

    (遼初,軍隊出征,人馬不帶糧草。設有打草谷騎四出抄掠以供之。這種無專門的後勤保障,靠軍人自籌給養,擄掠民間糧草財物的方式,被遼人稱作打草谷。會同十年(947年)。遼太宗滅後晉,領兵進入開封,有意留居中原,但是不久即撤軍北返。遼太宗被迫班師的主要原因便是:進駐中原的遼軍四出打草谷。中原人民不堪忍受,紛起反抗,使遼軍在中原難以立足。遼中、後期。對軍隊後勤保障方面有所重視。在邊境地區設置屯戍之兵。種植糧食,供給軍餉。以後。在戰爭中,遼軍打草谷的現象雖然已經減少,但每到災荒之年,遼兵必定會越界打草谷,自籌給養。而宋朝國力弱,只能被動阻擊入境遼兵,卻不敢反抗,邊境百姓只能寄希望於虛無飄渺地神仙保護。)

    那契丹人聽得他們一口一個「遼狗」、「蠻子」的叫著,也是面色一變,伸手摸向腰間的彎刀,卻摸了個空,這才想起進天朝國界時,已被邊關之人卸了刀。

    「看看,那個遼狗還以為他們還在宋朝呢,你拔刀啊。」路人甲看著遼人在空空的腰間做著拔刀地動作,囂張的喊著。

    「遼狗,你們耍橫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你試著動動手?」

    旁邊的食客見遼人似乎要動手,也都圍攏過來。只要遼人一動手,便準備群起毆之。

    沒想到短短幾年,遼人地地位便做了個徹底的改變。記得以前出使宋朝時,自己只要穿著遼服便可作威作福,從來沒有漢人敢反抗,即使打死幾人,鬧到官衙,宋朝也會為他們擺平,說不定還得賠他們些金銀。

    可現在不同了,漢人再也不畏畏縮縮了,還好這裡是禮儀之邦,他們雖然痛恨遼人,卻也不想給漢人抹黑。只要契丹人敢動手,他們一定會趁機教訓一下他。而天朝朝廷早已擺明了車馬,異國人在天朝不享受任何優待,若再是契丹人先動手,那天朝恐怕會毫不留情的把責任歸於契丹人。

    「真是一個野蠻無知的民族,還敢向人家動手。」

    李處溫見那契丹下僚還不識機,要向路人甲衝去,趕忙起身道:「住手,你來這裡幹嗎?」

    那契丹人這才發現李處溫,趕忙停下腳步,躬身道:「宮中傳來消息,天朝皇帝已經回宮,午後便會召見大人。副使這才派我們四處尋找大人,讓大人回去做做準備。」

    李處溫聽得天朝皇帝回來,也顧不得再用飯,起身便往回趕去。

    周圍地人聽得皇帝召見,這才閃開一條路,讓他們過去。

    張揚是在御房接見的李處溫,李處溫進屋時,屋中並沒其他人,只有張揚在審閱奏折。

    相比朝堂上的覲見,這種房談話親切了許多。只是張揚在西夏大行殺戮,身上磨礪出地殺氣一時半會還沒消去,讓李處溫感覺渾身發冷。加上一些關於西夏地傳說,李處溫更是覺得張揚看向自己地目光都充滿殺意。

    李處溫打了個哆嗦,忍不住便跪倒,叩道:「外臣李處溫參見天朝皇帝,天朝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

    張揚放下手中奏折,笑道:「起來,我們也不是第一次見面了,你隨意些。」

    李處溫卻不敢放鬆,謝過張揚,這才起身。

    「說說你們來意?」

    李處溫看著張揚銳利的目光,彷彿自己底牌早已暴露一般。不過他也不能馬上拋棄先前呈送禮部地文,掏出禮單,雙手呈上,恭敬的道:「耶律延禧昏庸無道,倒行逆施,惹得天怒人怨,已被遼國百姓拋棄。越王眾望所歸,繼承大統,特派使團稟告天朝皇帝,同時求為屬國,越王願接受天朝皇帝冊封。」

    「金十萬兩,銀一百萬兩,上好北珠一萬顆,貂皮一千張。」

    張揚接過禮單,隨口念著。

    「滿大方嘛,現在的遼國拿出這些東西不容易?」

    耶律延禧在位時,財政便日益緊張。之後與天朝一戰,贖買戰俘便用去國庫大半,緊接著為了對抗金國,國庫剩餘錢財幾乎全部用於從天朝購買武器了。要不是抄沒了耶律延禧和蕭奉先一黨的家財,恐怕耶律淳接手的便是一個空空的國庫了。為了這次出使,遼國可是把搜刮到的錢財又孝敬出了一半,剩餘恐怕還不足支撐朝廷用度呢。

    李處溫見張揚毫不為其所動的樣子,不由心下暗沉,但若再加碼,遼國卻也做不到了。趕忙躬身道:「天朝皇帝明見,下國確實是傾囊來貢了。」

    張揚點點頭,指著一旁座椅,道:「你坐,你們的心思朕瞭解。你回去可以告訴耶律淳,朕暫時還不會揮兵北上,讓他放心當他的皇帝。朕也會繼續向你國售賣兵器。」

    李處溫見張揚直接繞過屬國之事,也不敢再詢問,好在他已表明不會北上,又維持武售,自己出使的目的已經打成。

    「好了公事談完了,我們也聊聊私事。」

    李處溫聞言,不由一愣。他是天朝皇帝,便是耶律淳對上,也沒資格和他平起平坐,自己能和他有什麼私事。

    張揚見李處溫不解的樣子,笑道:「放鬆些,我們隨便聊聊。」

    李處溫想起元宵節時二人閒聊的話題,不由生出些期待來,莫不成天朝皇帝又想指點自己什麼。上次他的指點,讓自己避難成祥,這次又會有什麼好事呢。

    「能與皇上面談,是外臣之幸。」

    「你的動作倒是挺快啊,回國沒幾天,便鬧出這麼大動靜。」

    「皇上說笑了,我哪有那種翻天本事。只是耶律延禧惹得天怒人怨,人心思變而已。幸得天朝皇帝提醒,我才遇難成祥。在這裡,再次謝過您。」

    李處溫還想著天朝皇帝能在指點一下他,因此也不遮掩。

    「這也是你的魄力和運氣,若是你遲回去一步,或者你沒那個魄力,這事也是做不成的。聽說這耶律淳精明強幹,或許遼國復興有望了。你怎麼看?」

    這也正是李處溫擔心之事,雖然自己逃過一難,但遼國敗亡之勢已經無法挽回,自己現在身居高位,若無法破局,恐怕到時摔得更重。歎了口氣,道:「金國兵強馬壯,新皇雖然熟知兵事,但恐怕也占不得便宜。但遼國又不能不打,若無法奪回失地,遼國歸還燕雲十六州便再無法抵抗金國了。而不歸還燕雲十六州,天朝又遲早都會討要甚至揮兵北上。遼國現在已入死局,只能寄希望於出現奇跡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