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水滸梟雄

龍騰世紀 第一百章 棄城野戰 文 / 孤鴻夜飛

    同汴京的ri暖花開,西北的寒冬總是冷而長。一場卻更冷起來。西北風又大,一蓬接一蓬的雪沙,滿空飛舞著,打在屋頂上,沙沙亂響。風中不時發出一種淒厲的哨聲,聽去刺耳。

    嵬名安康意外的得了皇帝大位,國中掌握實權的又都是交好之人,滿心以為以後便可一呼百諾。沒想到沒幾日,那天朝便揮兵攻了過來,其勢還頗有些銳不可當。

    自己要成了亡國之君,那死了都無顏面對先祖了。

    嵬名安康看著走來走去的哥哥,終於忍不住問道:「王兄,你看該怎麼辦啊?是不是馬上傳令察哥、仁忠和蕭合達按原計劃退兵,以免他們被各個擊破。」

    嵬名安康當初登基之時,國內幾大巨頭便已商議好。一旦天朝進攻,各軍便堅壁清野,嵬名察哥引兵退至鳴沙川,嵬名仁忠引兵退至靈州,蕭合達引兵退至夏州,誘敵深入,再以輕騎襲擾其後,等天兵糧草不繼後退時,各軍再銜尾追擊。這個計策前朝已用過幾次,次次都能反敗為勝。因此各大巨頭對此計也是極具信心。

    不過嵬名安惠此時對原本商定好的計策卻產生了懷疑,沒想到一ri內,蓋朱城、蕭關、銀州、彌陀洞便全部陷落。滅,除了火炮厲害之外,蓋朱城和蕭關卻是將官先被人刺殺一空。如果按原計劃執行,退到腹地。萬一再失守,天兵便可兵逼京城了。但若讓他們堅守各城,卻又有被各個擊破的可能,而且這個命令察哥三人還不一定執行。察哥和仁忠都是迫於無奈才奉自己弟弟為主,若讓他們硬抗天朝軍隊,恐怕他們不會奉旨。

    嵬名安惠考慮再三,還是有些拿不定主意,皺眉道:「茲事體大。皇上不如請太后來此商量一下。」

    嵬名安康繼位。也並不是那麼名正言順。平日對崇宗二字都有些敏感,聽得哥哥讓請崇宗地皇后,不由皺眉道:「太后只是一婦道人家,請她有何必要,你我商量便行了。」

    嵬名安惠搖頭道:「不要小視了太后,你繼位之事還是她先想出來的,而且是在察哥和仁忠軍都無法堅持之時。時機把握之準。不得不讓人佩服。而且蕭合達是遼國舊臣,或許還得加上一封她的信,蕭合達才會執行你的旨意。」

    嵬名安康也早知自己繼位之意,是先由太后提出得,只是不願提起此事。畢竟由一個女人得位,聽來多少有些窩囊。

    不過嵬名安惠的話他也無法反駁,只好揮手讓一邊貼身太監去傳太后。

    嵬名安康繼位後,耶律南仙便獨居一宮。並不過問朝事。因此好一陣子。耶律南仙才來到御房。

    看到太后到來,嵬名安惠便上前躬身,道:「太后安康。」

    嵬名安康看了眼風華正茂的太后。也不得不躬身問禮。

    耶律南仙似乎並不想在這議事之地多呆,聞言笑道:「皇上和梁國正獻王不用多禮了,不知你們請哀家來,有何事啊?」

    嵬名安惠躬身道:「今日天朝大軍兵分四路開始侵犯我國,只一ri,蓋朱城、蕭關、銀州、彌陀洞還有幾處鄰近寨堡便陷落。天朝來勢洶洶,一個不好我國便有覆國危險,因此臣才斗膽請太后來此議事。」

    耶律南仙聞言,也是芳容一變,心思電轉,皺眉道:「沒想到皇上才登基,天朝便大軍來犯。若抵抗不力,真有滅國之險。不過新皇智勇皆備,又有梁國正獻王這等老成謀國之人輔佐,定能化險為夷,擊退天朝大軍。哀家雖有心出力,奈何手無縛雞之力,胸中又無韜略,恐怕只會誤事。皇上和梁國正獻王商議便是。」

    嵬名安惠沒想到耶律南仙居然推脫不想出力,連忙下跪道:「太后謙遜了,太后足智多謀,國家能一統,也都賴太后智謀。此時正是生死存亡之機,還望太后能再施妙計,力挽狂瀾。」

    耶律南仙見狀,趕忙道:「梁國正獻王快請起來,不是哀家不願出力,只是哀家也不通兵事,你請哀家出主意卻是難為哀家了。」

    嵬名安惠原本指望太后能說出自己

    ,那樣自己便能把責任推卸到她身上,即使嵬名察哥事後報復,也是找太后和蕭合達,自己兄弟便能坐收漁利了。

    沒想到太后如此難纏,見話已至此,也不好再強求,只好起身道:「是臣無禮了,還請太后恕罪。皇上登基之時,臣等便與晉王、濮王和蕭合達將軍已有商議,一旦天朝大軍來攻,便退兵至鳴沙、靈州、夏州一線,誘敵深入,堅壁清野,再以輕騎襲擾其糧道。只是沒想到天朝大軍如此威猛,只一ri便連破數城,若按原計劃撤退,一旦抵擋不住,誘敵深入便成了引狼入室。鳴沙、靈州、夏州破一城,京城便暴露在天兵攻擊之下,因此臣才有些猶疑,不知該使何計才能擋住天朝大軍。」

    嵬名安康此時才知道哥哥的擔心,也不由皺眉思索起來。

    耶律南仙卻奇道:「我軍佔著地利,如何一ri內會連喪數城?」

    嵬名安惠見她搭訕,心下暗喜,臉上卻愁眉不展地道:「天朝有新式火器,威力驚人,可以輕易攻破城門。又有一支神出鬼沒地刺客部隊,能潛入城中暗殺我國將官,因此我國抵擋不住。」

    嵬名安惠雖然驚奇為何刺客沒潛入銀州和彌陀洞,但也想不到蓋朱城和蕭關之事是一人所為。只是認為蓋朱城和蕭關兵馬少,才搭配了刺客部隊。

    先前遼國敗於天朝火炮之下,耶律南仙便一直在考慮對策,也想出幾條對策來。聽得又是火炮,裝作迷惑地道:「天朝的火器和宋朝的火器有什麼區別嗎?先前哀家也聽說過宋朝火器,威力只是一般,並不足破門,而且發射架也移動緩慢。」

    嵬名安惠聞言,想了想戰報上所述之言,道:「兩者威力不可同日而語,天朝火器威力驚人,被擊中者定會粉身碎骨,方圓數丈也非死即傷。只是發射架卻差不多,都是投石車,不過天朝的精準了許多。」

    耶律南仙吃驚的道:「沒想到天朝居然研發出這等駭人火器,那守城便困難了許多。何不試試野戰,那投石車移動緩慢,野戰便無什麼威力了。」

    嵬名安惠作恍然大悟狀,帶著幾分驚喜,恭敬的彎腰道:「太后聖明,此言令微臣茅塞頓開。城池已然不足倚仗,主動出城野戰,既能發揮我軍野戰優勢,又能最大程度削弱天軍火器威力。此計當可一試,只是蕭合達將軍面對的卻是,天朝主力,兩路兵馬不下十萬。蕭合達將軍部又在銀州和彌陀洞折損近兩萬人,已然無力與天軍正面對抗。如今天朝兵馬距夏州不過兩日路程,中間石州又沒有抵擋之力,兩日內天軍便可抵達夏州城下。不過濮王洪州、宥州部五萬大軍,二日也可趕到增援,還得請蕭合達將軍能夠堅守待援,然後再與天軍決戰。我朝騎兵多與天軍,戰力也要強上天軍一籌,野戰頗值期待。只是此事還要請太后傳言蕭合達將軍,請他一定等到援兵,再行決戰。」

    耶律南仙奇道:「蕭合達是我國臣子,只要皇上下旨,他便會遵從,何需哀家旨意。況且哀家一女流之輩如何能命令得蕭合達將軍。蕭合達兵少權輕,安敢抗旨,倒是晉王和濮王擁兵自重,有尾大不掉之勢,恐怕抗旨不遵。若濮王兵馬不動,蕭合達將軍遵旨堅守,恐怕徒害了蕭合達將軍性命。」

    嵬名安惠聞言,也知她已然同意發給蕭合達堅守,當下自信地道:「晉王和濮王俱是我國宗室,與國運同氣連枝。只要給他們說清厲害,相信他們一定會遵旨的。若濮王抗旨不尊,蕭合達將軍去留便也隨其意了。」

    言下之意,大有若嵬名仁忠抗旨,蕭合達即使投降天朝也無妨。

    耶律南仙聞言,笑道:「蕭合達在西夏為官十數載了,哀家相信他一定會為西夏盡忠的,自然此間事了。哀家便先去歇息了,皇上與梁國正獻王也早些歇息。」

    嵬名安惠聞言,忙給一旁看戲的弟弟使了個眼色,兩人一起道:「恭送太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