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水滸梟雄

龍騰世紀 第三十四章 再回東京 文 / 孤鴻夜飛

    遼國東路兵馬接到皇帝要親征的消息,便不計傷亡的強渡了拒馬河,林沖也率部退守霸州。攻城向來便不是遼兵的強項,不幾日遼兵便在霸州城下壘起了層層屍體,遼兵正洩氣之時,又收到耶律延禧要求火速退兵的旨意。兀顏光面對霸州堅城也早已沒了銳氣,接旨後便領兵撤退。奈何林沖和秦明接的張揚的旨意,卻是要打殘遼兵。遼兵半渡之時,天兵伏兵大起,五千列陣斷後的遼兵被留在了南岸。

    霸州告捷後,林沖令秦明領兵守衛,自帶一百親兵來安肅軍面聖,到的雄州之時,正巧許貫忠也已北上,二人便結伴而來。

    到的城外,二人便令親兵在城外軍營駐紮,只帶了幾個貼身隨從進城。

    楊志帶兵攻佔安肅軍後,便嚴禁士卒私出兵營,平日軍營採購也並不敢有人佔百姓便宜。百姓見天兵軍紀嚴明,又在遼兵繳納贖金時,讓他們揚眉吐氣了一回,便更加擁軍。一逢軍營採購,便自降價格,或者以好充次賣到軍營。但張揚卻是牢牢把握我黨的愛民警髓,軍營採購回去,還有專人檢查,幾次都發現百姓的好意,又派人補償百姓。幾次下來,百姓對天兵更是從心底擁護。

    雖然有了好的皇帝,但天下還未平定,各州府行走的人也不多,自家城內的人也很少到城門口茶水攤上喝茶解渴。

    小二眼巴巴的看著城門處,希望可以進來幾個外地人,來自己攤上喝幾碗茶水,不然自己便又得空手到衙門領救濟糧去了。聽說河北多處遭了水災,運糧困難,使得糧價大漲。為了不讓城中貧民斷糧,皇帝把城中存糧大部分都撥到了衙門,聖上這幾日吃的都是稀粥。城中不少百姓都往衙門捐了財物,希望可以幫助那些災區百姓,自己每天去白領救濟糧也有些不好意思。

    終於城門口進來了幾個滿身塵土的軍人,一看便是遠路而來。

    小二見當先兩人面色悠閒,腳下也不緊不慢,便知道不是傳遞文的驛兵,也沒什麼急事。小二迎到眾人跟前,道:「幾位軍爺一路辛苦,去那邊喝幾碗茶水。」

    林沖也是禁軍出身,知道百姓平日最怕的便是軍漢上門,雖然在霸州律下也極嚴,但卻未見有百姓如此熱情的。當下不由對楊志如何帶兵感起興趣來,沖許貫忠道:「我們先喝口茶。」

    許貫忠也正口渴,林沖又是隨張揚起兵的宿將,聞言便笑道:「好啊,林將軍請。」

    小二見林沖幾人意外的答應,忙跑到攤前,拿出一個條帚,來給眾人掃了身上灰土。

    林沖也怕人誤會自己作威作福,忙要過條帚,和幾人互相掃了起來。

    小二也知道這些軍爺的做風,便又到攤下把桌子用力擦了幾遍,才俯身對眾人道:「幾位軍爺請坐。」

    林沖幾人坐下,便開始打量四周的百姓。

    許貫忠掃了幾眼,便發現了不同之處,以往百姓臉上多的是愁思,可現在百姓們臉上卻帶著微笑。以往灰暗的眼神也變得有了幾分光彩,偶爾看向自己幾人的眼神也是充滿尊敬。

    幾人正打量時,小二已經端來茶水。

    林沖接過茶水,便道:「兄弟也一起坐下,我們聊一聊。」

    小二聞言,忙道:「小人站著就行,軍爺有話儘管問。」

    林沖剛要問話,卻見街頭一隊士兵已向他們走來,當先一個十夫長面色還有些不善。

    到的近處,那十夫長敬了個軍禮,便道:「請你們出示一下出營的軍令?」

    林沖也起身還了個軍禮,道:「我們剛剛進城,沒有你們城中的軍令。」

    那十夫長此時也看到了林沖肩膀上的軍銜,忙又敬了個軍禮,道:「參見將軍。」

    林沖見狀,也只好又還了個軍禮,也知道今日茶是喝不成了,道:「我們是奉旨來面聖的,請你給我們帶一下路。」

    那十夫長聞言,忙敬了個禮,道:「是。」說完又對身後士兵道:「你們繼續巡邏,我帶這位將軍去面聖。」

    林沖令人付過茶錢,便隨他往衙門而來。

    張揚聽得林沖和許貫忠到來,便也召來楊志、王煥、張清,眾人見過禮。

    張揚便道:「朕已令盧俊義率兩萬兵馬自滏口徑入河東增援關勝,朕的親兵也已向河東而去。昨日朕又接到東京消息,童貫兵馬已在南京搜刮好軍糧,向東京而去。朕也要親自趕赴東京,斬殺童貫。河北方面便交給你們了,朕命義兄為河北宣撫使,鎮河間府,統籌河北防務。秦明鎮霸州,周信鎮滄州,林沖鎮雄州,王煥鎮真定府、張清鎮定州。許貫忠率宗穎(宗澤子)、張伯奮(張叔夜)二部往河東增援關勝,朕收降西北兵馬後,會直接往河東前線。」

    眾人聞言,忙起身接旨謝恩。

    張揚讓各人坐下,又道:「有什麼問題大家都說說。」

    楊志首先起身道:「城中存糧已經不多,那些遼國俘虜聖上準備如何處理?」

    張揚聞言,道:「當初朕沒考慮到城內存糧,才留下了他們。你們看該如何處理啊?」

    王煥道:「遼國已無力支付金銀和牛,邊境戰馬草料也已不足,不若讓他們用羊贖回俘虜去,賑濟災民。」

    許貫忠聞言道:「遼國近年也是連年天災,恐怕無力贖回數萬俘虜。軍中普通士卒又都出身貧寒,家中也無力支付贖金。不若放回普通士卒,只留下軍官令遼國贖回。一來可顯示聖上仁慈,二來也可使遼國多抵擋金國幾時。他們又已膽落,日後若再起戰事,也必然不敢抵擋我朝。」

    張揚聞言,也點頭道:「兩位愛卿所言甚是,便令他們贖回軍官,賑災之事,戶部已派了官員來,義兄也看著點便行,霸州功績簿也已送來,義兄合總後便呈交兵部。遼國贖金便都賞給立功將士。」

    楊志聞言,忙道:「朝廷財政緊張,又要賑災,遼國贖金近三百萬兩,怎可全部賞給三軍。」

    張揚道:「義兄不用多說了,陣亡的士卒要從優撫恤,有功的也要重賞,日後朕會再給他們家屬撥贈田地。朝廷雖然缺錢,但也不可使士卒白白流血,賑災錢糧已從東京撥調。」

    楊志見張揚主意已定,也只好代三軍士卒謝過張揚。

    次日眾人便各自帶兵往任地而去,張揚也乘鷹往東京而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