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桃花渡春曲

龍騰世紀 101、延續古今的末世傳說(上) 文 / 海川北侖

    漩渦在東海大洋並不少見。

    海中由於暗礁的阻隔,或者島礁下巖洞的出現,使潮流正常的流動產生變化,就會產生或大或小的漩渦。小的漩渦幾乎隨處可見,稍微大一點的漩渦在激流險灘處,也經常出現,但像這次周小能所看到的那麼大的漩渦,卻難得一見。

    讓周小通恐怖的這個漩渦,就像海底穿了,地球塌了,大海裡的水都往窟窿裡洩似的。千百年來,人們驚畏著自然,對於各種奇特的自然現象都會驚恐,然後傳說紛紛。歷史上關於漩渦的傳說,在周小通生活的東海之濱,還有很多流傳著。傳說中有漩渦是說東海龍王出來喝水了,海水都被龍王喝了,預示著天將大旱,大災臨頭;也有說這海底的洞穴通天下,名山大川的山泉、溪流源源不斷,都是因為山腹中有直通大海的洞穴;還有一種誇張的說法,說東海大洋的海底有一個仙人居住的地方,叫歸墟(又稱尾閭),漩渦就是仙界與凡間的通道。這一誇張的傳說,還被古人言之鑿鑿地記載了下來。

    明末清初,祖籍浙東余姚的文學家和史學家張岱專門在《夜航船》中記錄下了浙東這一傳說。他說:「尾閭,台a州a寧a海a縣(今寧a波a市a寧a海a縣)東。海中水湍急,陷為大渦者十餘處,百凡浮物,近之則溺。」張岱根據當地人的傳說,考證《列子*湯問》中「歸墟」的出處,認為寧海的「尾閭」就是「歸墟」。

    儘管《夜航船》中記述不詳,但張岱為了考證這一傳說,曾不至一次地親自泛舟海上,在茫茫大海之中探尋這一仙境。

    張岱這個人,是明末清初的一大奇才。他一生筆耕不輟,著述頗豐,成果卓著。這人如曹雪芹一樣,出身於豪族名門,家世殷富,少為紈褲子弟,極愛繁華,自稱「好jing捨,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然其一生學商不成,學劍不成,學節義不成,學科舉不成,學仙學佛學種地,皆不成。被周圍的人呼之為廢物、敗家子、蠢秀才、瞌睡漢,到他老了,他自己也概括自己,戲稱自己說:死老鬼!

    「死老鬼」卻留下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瑯嬛文集》、《石匱書》和《夜航船》等等不朽的著述。他的著述如曹雪芹的《紅樓夢》,敘盡繁華熱鬧,歎盡人間滄桑,他本人和他的文章一起見證了那個「末世」。

    能見證那個「末世」的人不多,除了曹雪芹,就是他——張岱,一個浙東的小秀才。在他的一生中,見證了無限的美、無限的繁華、無限的精緻複雜,也見證了一個緩緩降臨的浩大的宿命:繁華似夢,休說是錦衣玉食、聲色犬馬,隨著世事變遷、人事浮沉,紙醉金迷、尋歡作樂,最後終成南柯一夢。這種宿命的末世感一直延續到康乾盛世,直到《紅樓夢》的出現,終於達到了頂峰。

    學仙學佛,尋仙求道,是張岱在「末世」中的一種掙扎。他辛苦考證了《列子*湯問》中的「歸墟」的所在,卻還是失望痛苦,這「歸墟」也不是理想的避世之處。

    關於「歸墟」或者「尾閭」,浙東一直有相關的傳說。寧海很早以前,就有一首《寧a海a縣歌》,其中有一句歌詞為:「西接天台東尾閭,丹邱白嶠古名區。」甚至在較為正規的《光緒寧a海a縣志》中也有如下的記載:「尾閭,在東海中。與海門馬筋相值,其水湍急,陷為大渦者十餘,舟楫不敢近。世傳東海洩水處。宋主薄常具公事至海門,登山縱觀大海,親見其勢,皓之邁載入《夷堅志》。」

    尾閭,是莊子的說法,浙東傳說中沿用的是莊子的名稱。而稍早於莊子的另一道家思想家列子,則將當時流傳頗廣的民間神話傳說概括為「歸墟」傳說。在《列子*湯問》比較詳實地敘述了五座海外仙山以及歸墟的故事。

    「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紘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其山高下周旋三萬里,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間相去七萬里,以為鄰居焉。其上台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珠玕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聖之種;一ri一夕飛相往來者,不可數焉。而五山之根無所連著,常隨chao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仙聖毒之,訴之於帝。帝恐流於西極,失群仙聖之居,乃命禺強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員嶠二山流於北極,沉於大海,仙聖之播遷者巨億計。帝憑怒,侵減龍伯之國使阨。侵小龍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農時,其國人猶數十丈。」

    《湯問》描寫歸墟、描寫海外仙山、描寫仙界生活,描寫得神乎其神,但仙界中也有災禍,神仙也有「末世」之憂,最後連背負仙山的仙鰲也被釣走了六條,害得二座仙山沉於北極,仙聖們無家可歸,流離失所。

    張岱曾經一心神往的仙道,卻也如人間一樣的紛擾無常,張岱最後還是安心地做他的「死老鬼」,學不了道成不了仙,好死不如賴活,做他個鬼了。

    儘管張岱是明白過來了,一般的百姓還是熱衷於仙道,他們口口相傳著各種神話傳說,寄托著他們美好的幻想,同時也延續著神話中的恐怖,一種「末世」的情結。

    周小通很小的時候就叫過周桃花奶奶講的神話故事。腳下的陸地、海裡的小島,都是鰲魚背著的,鰲魚力大無窮,它能輕而易舉地背負起這些陸地和海島。但鰲魚也有累的時候,它像人睡覺時轉個身一樣的動一下,這陸地和海島就會地動山搖。後來的唐山大地震,村裡的一些年歲大的老人又講起這個傳說來,村子裡的人聽得都人心惶惶,真以為「世界末日」到來了。一聽說可能有地震,一聽說可能會海嘯,一些膽小的人家就打算外出躲災。周小通聽過這些故事,有過這一段經歷,自然而然對自然產生了敬畏之感。

    以周小通正在就讀高中的這樣的學識,他本不應該相信這些神神道道的傳說。也許是因為從小就聽這種傳說,也許是因為這多年來唯物論的教育並沒有真正影響到他,反正他是信了。正像許多人因為唯命論,並不相信命運,但最後還是相信虛無飄渺的命運一樣,這種相信不是你相信不相信,這種相信是作用不作用於你身上的問題。

    現在,周小通被海豚帶著漂泊在海上,在一個小島旁,看到了前面這麼大的一個漩渦,不由得想起周桃花的奶奶講過的那些傳說來了。

    「這、這、這……。太不可思議了。太不可思議了,究竟是怎麼回事?這裡是在哪裡?我死了嗎?我穿越歷史了嗎?沒有啊。可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是我產生幻覺了?也不對。難道是……仙境嗎?啊,該不會是奶奶說的那些神話傳說中的仙境吧?——見鬼,我命都要沒了,怎麼還想起奶奶講的故事來?」

    這巨大的漩渦,在周小通的眼裡還在不斷地放大著,恐怖得無疑於世界末日的到來。

    周小通被海豚頂著在半空中,現在已經被頂到了漩渦的正上方,他甚至能清晰地看到那個漩渦中有一個黑黑的深不見底的如曬穀場上篩谷盤那麼大小的漩渦眼。

    海面上伴隨著他的海豚已經陸陸續續被漩渦捲入,不知所蹤。周小通眼巴巴地看著下面的海豚越來越少,他在空中騰翻著的身子將不會再有海豚來頂托,他將會避無可避地跌入那個漩渦眼之中。

    「不——。」周小通驚恐萬狀地叫了一聲,身體終於直線下墜著,跌落到空洞的漩渦眼上。

    「嘩啦」地一聲,從漩渦中伸出了一副長長的嘴喙,一口咬住周小通,將跌掉漩渦眼深處的周小通叼在了嘴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