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桃花渡春曲

龍騰世紀 85、詭異的月圓之夜(上) 文 / 海川北侖

    黃船板定了定神,順著聲音找了過去。

    只見,在暗淡的夜光中,不遠處的海面上歪歪斜斜地漂浮著一個黑乎乎的東西。彷彿剛才就是那東西順著潮水漲上來,砸在剛才他躺著的這塊礁石上的,還發出過一聲很大的聲音。估計這漂浮的東西也比較大,如果撈上來的話,還能作為他渡海的工具。不過,這東西怎麼會有小兒的啼哭聲?

    先去撈上來再說,反正他黃船板也是光棍做人不怕事了。他下了海,抓住了正在向外漂游的那個東西。卻見那東西是一個大木桶,木桶裡面不可思議地躺在一個粉雕玉琢的小男嬰,正閉著雙眼,有氣無力地時不時地哭幾聲。

    可憐天涯淪落人。竟在這汪洋大海之中,還有像黃船板這樣不死不活的可憐人,而且還是一個剛出生不久的nǎi嬰。黃船板他自己也在劫難逃,性命堪憂,竟然還有一條命要交給他主宰。他真後悔自己一時心動去撈了那酒桶,現在他也很想裝作沒看見把那酒桶推遠,讓那小孩繼續漂泊在海裡,由他自生自滅。但他竟然已經撈到了這酒桶,他下不了這個狠心。黃船板儘管是個海盜之王,但他的內心一直沒有改變,仍然是憨厚善良的一個人,他在海盜當中的地位,靠的是他的智慧來鞏固的,並不是靠手段、靠狠勁來服眾的。他沒法丟下這個同樣可憐的小孩不管。於是,在這小巖礁上,他充當起了一個可愛的奶爸,上竄下跳地找吃的來喂小嬰孩。

    孩子哭了,他會大聲地喊:「酒桶,不許哭。男子漢,哭有什麼用。只知道哭,是最沒出息的了。」

    孩子餓了,他會嚼爛了那些捕上來的鮮活的魚,將肉糜口對口地餵他,起先小孩還不習慣吃,把他喂的都給吐了出來。黃船板就生氣地抓來了幾隻在巖礁上亂爬的小烏龜,讓它們吃小孩吐在巖礁上的那些魚肉,給小孩看。三、四隻小烏龜只是縮著頭趴在小孩面前,這也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了。黃船板再餵魚肉給他時,他就不吐了。一大一小兩個人在島上像野人一樣捱過了不知多少天,兩人的身體狀況總算有了些恢復。

    儘管這酒桶還不夠大,無法裝下黃船板這個兩米左右的大個子,但畢竟還可以裝一些魚、貝殼之類的,在途中可以解饑。小孩,這時被黃船板取名叫「酒桶」了,他把酒桶放進酒桶裡,把酒桶推入海中,自己在酒桶旁邊游泳,帶著酒桶渡海。

    ——————————————————————————————————————————

    不安分的小尼姑了煙戰戰兢兢地爬出酒桶,彎著腰,叉開雙腳,在酒桶的沿子上站穩。然後,她直起腰,張開雙臂,迎著海風,高喊起來:「我要飛了,我要飛了。飛啊,飛啊,飛過了萬山千水,飛上了雪山高原,飛過了戈壁草原,掠過了森林湖泊,穿過了海島港灣。我飛啊飛,我駕雲而飛。白雲是我的車馬,彩霞是我的霓裳,藍天是我的殿堂。啊——,太美了。」

    「呵呵。」老人被小尼姑的一副陶醉相感染得笑出聲來。

    緣心師太又被驚擾得睜開了眼睛。她知道了煙又在胡鬧了,看老人笑得歡,就開口就嗔怪道:「老爺,你還笑?了煙都是被你慣壞的。」

    說著,她回過頭去看船後的了煙。一看,驚得她跳了起來,她大聲地尖叫著:「了煙,你不要命了啊?菩薩啊,罪過,罪過。你太不懂事了,別掉進海裡去了。這,這,你怎麼這樣的任性,你下來,快跳到酒桶裡去。危險啊。」

    「師父,沒事的。我知道危險的,我會當心的。師父,這樣可好玩了。」了煙迎風而立,海風將她的道袍吹得獵獵作響,猶如飄逸著的一面風帆,又如扇動著的一對翅膀。

    「老爺,你也不能由著她的性子亂來。這出家人也得有個出家人的樣子,她這樣讓人見了笑話。瘋瘋癲癲的,沒規沒矩的,像個野丫頭一樣,人家說起來總說我這師父沒教好她,可是,你卻一直慣著她。我這當師父的,都不知道怎麼當了。」

    「沒事。緣心,你就放心了吧。你啊,一心苦修,重的只是修持,參道上面比不上你的師弟。這麼多年,老爺我也在參悟中,我算是參明白了。這佛道自在人心,人人心中皆有佛。所謂『廟在高處,佛藏心底』,這佛道不但靠修持,還需要悟道啊。『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花,不為污染』,這樣的修持儘管能得道成佛,但因為與世隔絕,所參之道也是有限的。還有各人的慧根不同,參道的方法和效果也不同,當年六祖慧能為什麼能繼承禪宗法統,就是因為他的慧根高,他有『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樣的覺悟。因此,佛門也就有了頓悟的說法,修持先後不是決定因素,參道的深淺還在於悟,在於慧根。只有悟了,即便是頓悟,也比一生苦修卻不得其門好。有些僧眾就像人們常說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所以以前的寺院,特別是曹洞宗的天童寺,乾脆用『棒喝』來嚴厲督促小和尚修持。在棒喝下,是能出一批高僧,但也有個別的卻因此斷了修持的前途。現在的社會更不宜採取這種極端的棒喝做法了。佛講因果,你有慧根,總會參悟的。悟了,即使這世事如何的紛繁複雜,一切事理都通達了,看透了,自然不再有貪婪,不再有恐懼,不再有焦慮,不再有癡心,不再有嗔怒,在精神上自然就擺脫了苦境,進入了極樂世界,變得輕鬆愉悅了。出家只是修持成佛的一種途徑,平常人積善念佛在世悟道,也是修持成佛,這就是修持。至於悟道,不只是寺院的淨世之中修持可以悟道,在塵世的生活之中也能悟道。世俗生活中也是有佛道的,是不是?以前的高僧大德都喜歡雲遊四方,入世悟道。他們的入世雲遊是他們的參禪悟道的重要方式,他們在世俗中遊走,一方面是體驗世間的苦難,尋找參悟的機緣,另一方面,弘法宣教擴大影響,與佛門各界交流與信眾加強聯繫。雲遊參悟是最講究機緣的,佛教不是最講機緣嗎?世事紛繁,有多少機緣不斷地出現?高僧大德他們不外出雲遊,在寺院裡哪裡能參透得了這麼多深奧的佛理?這種機緣在這僧家淨世之中太少了,實在是太少了,只有在塵世之中會不斷出現。了煙,她還只是個小丫頭,剛出了家不久,她的修持也還沒入門,更不用說悟道了。你做師父的,急不得的,讓她慢慢來,給了她足夠的機會,她有慧根,就會慢慢入門的。說不定她的悟性,真像你師弟所說的,那以後的成就也不會差。她說不定某一天一下子頓悟了。這就是悟道啊,靠的是佛緣。唉,這佛道高深莫測,不是你我所能窮知的。而且這麼多年了,佛門也在變革之中啊,我們只能順勢而為,隨遇而安,這才是智者所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