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桃花渡春曲

龍騰世紀 18、來自遠方的親人(下) 文 / 海川北侖

    (一)

    三人到了學校。一個很明顯的感覺,這校園裡叉眼(戴眼鏡的人)特別多。在村裡幾乎很少看到戴眼鏡的人,農村裡即使有人近視了,也不戴眼鏡的,因為做農活的時候不適合戴眼鏡。如果有人戴眼鏡,那一定是大隊裡的脫產幹部,什麼會計、統計之類的。眼鏡是一種特殊的標記,學歷越高、知識越多,戴眼鏡的人越多,度數也越深。三人從小學讀到初中,就見到一二個老師戴眼鏡的,現在一下子就看到這麼多老師都戴眼鏡,稀奇之中也帶有一些崇拜。

    「桃花姐,快看快看。你看這老師戴的眼鏡,度數很深吧,應該是一個很厲害的老師。還有這個……還有那邊那個……。」周醉兒躲在校門口小聲地議論著老師。周小通看到周醉兒少見多怪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模樣,正在鬱悶中,沒想到周醉兒冷不丁地衝著他說:「花心大蘿蔔,你這眼睛不配戴眼鏡,你不是讀書的料。什麼,你還不服氣,是嗎?哼,你的眼睛只會色迷迷地看美女。就是近視了,也是看美女看累的。」

    我擦。這是哪跟哪啊,眼鏡居然跟花心也能聯繫起來。周醉兒這妞實在太強大了,想像力之豐富,思維之活躍,無敵於天下。周小通情急之下,差點爆出了粗口,還好面對著強大的周醉兒,他自己及時收口了。好男不跟女鬥。

    「哈哈哈哈。」兩女笑得花枝亂顫,引得周圍的老師和同學都往這邊看。

    這下好了,周醉兒口口聲聲說要偵察偵察學校裡美女多不多,現在自己卻暴露了。兩大美女笑得花枝招展,就像一道美麗的風景。在這校門口,在來來往往的人群中,無疑是殺傷力超強的一顆炸彈,引爆了人群。齊刷刷,齊刷刷,一道道目光聚集到了一起,驚艷的、癡迷的、垂涎的、羨慕的、讚賞的都有。噢,賣糕的,她們被圍觀了,他們(包括周小通)也被圍觀了。看著周圍男性一雙雙興奮的、灼熱的目光,周小通要多鬱悶就有多鬱悶。

    有膽大的高年級同學衝出來搭訕道:「同學,你們是高一的新生嗎?」

    也有人覺得周桃花面熟,想了半天,忽然在人群中振臂高呼:「桃花妹,桃花妹。我認識她,她是桃花妹。」

    知道「桃花妹」的同學,都騷動了起來,像追星族一樣的熱情瘋狂,求簽名求握手求一笑。噢,賣糕的,這簽名這追星是怎麼一回事呢,不懂不懂。這不怪周小通,因為當時,放眼祖國大地還真沒長出幾個有名的明星來,連《廬山戀》都還沒有拍出來呢。

    「圍著幹什麼?這是學校,不是菜市場。散了,散了。」一位年輕老師一本正經的,他驅趕著圍觀的學生。不過,他自己卻走向了周桃花,陪笑著說:「桃花妹,你好,你好,我認識你。本人陳才志,是這學校的老師。」

    「陳才子?哈哈,真有趣。你是才子,我還才女呢。」周醉兒討厭地諷刺道。

    「不是陳才子,是陳才志。志是志向的『志』,不是『孩子』的『子』。」

    「哈哈——。」周圍還不捨得離開的學生這時都笑得滾在地上了。

    ……。

    混亂,一片混亂。就連周醉兒如此強大的猛妞,也被笑得紅臉赤脖,難為情了。還是周小通臉皮厚,裝作沒事人一樣,對著兩女說:「你們走吧。我也要到教室裡去了。這都快要上課了。」

    兩女這才醒悟過來,逃也似地離開了學校。(二)

    「舟山群島是寶島,四面環海浪滔滔。碧海深處魚成群,黃金白銀隨你撈。男捕魚來女織網,耕海牧漁真勤勞。早出晚歸魚滿倉,寶島兒女爭英豪。東海出現蓬萊島,桃花處處滿山岙。歡樂歌聲似海濤,幸福日子靠我黨。」

    舟山是劉賽英的故鄉。故鄉給予人的大多是溫馨的記憶,難忘的烙印,特別是對於那些遠離故鄉的遊子,更是強烈到一種魂牽夢縈的地步。對於劉賽英來說,這故鄉是她永遠抹不去的傷,永遠留著心底的痛,卻又是她無法遺忘、時時刻刻牽掛的地方。

    在這舟山群島的一座孤島上,遠離了凡世俗塵,一座小庵,一間淨室,有繚繞的香煙陪伴,有妙莊慈悲的觀音大士神像陪伴,劉賽英仍是靜不下心來,她的神情還是那麼的慼然,心有牽掛,愁眉難解。

    幾年了,她托人差不多刨了舟山各島的地皮,就為了尋找一個失散多年的女兒。在這幾年中,她自己一有空閒,就從香港飛過來,一個個地核實著各方傳給她的信息。女兒,她的親生骨肉,在她離開的時候,才只有幾個月的大,連戶口都還沒來得及給她報上去啊。女兒這麼小,她就離開了,一個母親哪能不愧疚啊?幾年來,她一切心懷愧疚,她的努力足以感動天感動地,但她卻感動不了自己,原諒不了自己。

    那個世居的小島,再沒有可挖掘的信息了。戶口簿上,只有她婆婆的名字,她自己親生女兒,竟然連個姓名都沒有留下來。村裡的人說祖孫倆外出乞討後,就一直沒有回來過。十五、六年了,外出乞討竟然會沒有回來?劉賽英當初聽到這一消息,瞪大了眼睛,難以相信。村裡的人卻搖著頭,那意思很清楚,就是祖孫倆凶多吉少了。劉賽英沒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她是不知道當年村裡的慘狀。村裡像她女兒那麼大的小孩餓死了多少個啊,這後山,一具具的有好幾個這樣的「小棺材」。村裡人都認為沒什麼希望了,勸劉賽英別找了。可劉賽英拋不下對女兒的思念,動用了一切力量更廣泛地去找。她抱著一線的希望,作著最壞的打算,就是她們死了,她也要找到女兒的遺骸。每年,各方面彙集來的信息都會送到她的手上,她都親自一個個地實地去核實。這次,她又跑了七八個地方,核對了十四、五個女孩的情況,最後女兒還是杳無蹤影,沒有找到。「小霞,你在哪裡?」劉賽英淚流縱橫,默默地在心底吶喊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