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風雷破

龍騰世紀 第一一七章 :將軍山厲風雷問道 文 / 中原一點墨

    果然,青煙散去,一隻通體雪白的銀狐,彷彿一道閃電竄出門外,逃之夭夭。再看屍首,赫然又變成了兩截斷尾!

    時將破曉,厲風雷掏出兩張道符,對凌雲子和江田道:「你們都已成為周王室的通緝犯,縱使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你們的冤屈。凌雲,你速速以神行符帶他去鬼谷,只要終生不下山一步,就可保全性命。」

    凌雲子對九尾玄狐仍是耿耿於懷,忿然道:「師祖,不能就此放過那妖狐,以免她再惑亂人間!」

    厲風雷將地上殘留的斷尾收入煉妖壺,輕聲笑道:「你不必擔心,只管回山覆命便是!那妖狐元氣大傷,一路所致都會留下狐狸獨有的氣息。我這便沿途尋去,搗毀她的老巢,叫她死無葬身之地!」

    凌雲子見厲風雷胸有成竹,這才一顆石頭落地,與江田把神行符貼至腿上,一日千里,朝鬼谷飛奔而去。

    青石山,風魔洞,愁雲瀰漫。

    厲風雷騰雲懸在半空,定睛一掃,見洞口有幾滴未乾的血跡,便冷笑一聲:「這風魔洞果然就是妖狐的老巢,先封住她的洞口再說!」呼的一聲拍出一張鎮妖符,蝌蚪般的符文化作一道光影灑在洞口的巖壁之上,立時烙下了深深的印跡。

    「妖狐,看我今日給你來個甕中捉鱉!」厲風雷收起雙翼,緩緩而落。就在此時,接連三股融風徐徐而至,絲絲暖意沁人心脾。天邊一線,忽然湧出一片紫色雲霞,奇形怪狀,彷彿龍蛇遨遊太空,滾滾西來,勢不可擋。

    厲風雷仰頭細細觀看,只見天際間紫氣或隱或現,連綿不絕,足足有三萬里之廣闊。他掐指一算,驚喜道:「啊,紫氣東來,聖人已至此間!我曾受東華帝君指點,在此專門等候聖人十餘年,今日卻險些因這妖狐誤了大事!」

    轉瞬之間,紫氣一閃而逝,一線聖光朝青石山的北面落去。轉瞬即逝的神跡並沒有逃脫厲風雷的眼睛,他喃喃自語道:「青石山的北面,那是將軍山附近,難道聖人已至將軍山?」想到此,哪裡還管得了九尾玄狐,當即鳳翼一展,接連越過幾座山峰,眨眼間就到了將軍山腳之下。

    這將軍山不是別處,正是后土鎮壓鍾馗之地。當年鍾馗憑一身蠻力欲將此山掀翻,於是玉帝一指金光將其石化。這尊人形怪石屹立在山腳,後世之人見他甚是威武,所以才稱此山為將軍山。厲風雷先前只聞其名,還未曾親身到過此地,今日突然看到鍾馗模樣的石像,心中頗為詫異。他運起丹田玄元之氣,目**光,洞穿巨石,赫然看見當年的幽冥界大元帥鍾馗就被封印在其中。

    一陣悅耳的鈴聲打斷了厲風雷的思緒,他恍然回過頭來,見一頭青牛邁著悠悠而強健的步伐,走進眼簾。牛背之上坐一老者,手把拂塵,逍遙自在,怡然自得,背後左右兩邊交叉別著一把芭蕉扇和七星劍。待又近幾分,厲風雷定睛細看,見這老者天庭飽滿,鶴髮童顏,眉長三寸,雙耳垂肩,目光時而淡如古潭深水,時而炯炯射人。

    「我觀這老者貌若天人,道德修為如一潭靜水,波瀾不驚,深不可測!然而如此通天修為,週身卻無片面神光護體,更是不露絲毫法力鋒芒,當真匪夷所思!」厲風雷正欲上前拜見,忽然轉念一想:「常言道:不可以貌取人!這老者究竟是否有大智慧、大道德之人,不妨一試!」於是祭起一張隱身符,將身形遁在了鍾馗石像之後。

    牛蹄之聲越來越近,慢慢已至耳垂;厲風雷之心越跳越疾,漸漸幾欲窒息。千秋功德,俱在今朝,待功成業滿之日,天菉得授,便是位列仙班;天賜良機,千載難逢,今聖人近在咫尺,觸手可及,怎能擦肩而過?

    果然,隨著「哞」的一聲牛叫,蹄聲戛然而止。李耳從牛背之上翻身而下,悠然環顧四處山巒,逕直向鍾馗石像走來。忽見石像對面一塊岩石瑞氣繚繞,便盤腿而坐於其上。

    老子悠悠而道:「你這石頭,生得倒像個人形,只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怒不能言,喜不能表,不知可覺得痛苦?」

    厲風雷聽老子竟然對石頭說話,頗為驚奇,轉念一想:「不如我且與他對上一對!」他略略思考,脫口答道:「雖然視而不見,卻看盡世事滄桑;雖然聽而不聞,卻聞盡生老病死;雖然喜怒不能言表,心中卻道盡悲歡離合!如此與天地一體,痛者非痛,苦者不苦矣!」

    厲風雷腹中生言,隔石傳音,若常人聽來,還以為是從鍾馗石像口中所發。然而,老子道心悠悠,視萬物皆如草木竹石,因此這個聲音無論是從厲風雷口中,還是從石像口中傳出,對他而言,毫無區別。

    「妙哉,妙哉!縱使鬼斧神工,可雕其形,可琢其貌,卻不可塑其心之七竅玲瓏!妙,妙不可言啊!」老子輕捋長髯,滿面神采,對著石像哈哈大笑。

    厲風雷心中微微疑惑:「他知而不言,卻是為何?莫非他只知誇口,胸中並無真才實學?」想到此,他索性一問到底:「既然心中以為妙,為何口中又不言明?」

    老子和藹可掬,不急不緩地對曰:「道,無處不在,然,法,不可輕傳;玄,世人皆語,而,妙,不可輕言!」

    聖言雖寥寥數字,卻彷彿一股甘霖,從頂門澆入,通竅全身,直湧腳底。厲風雷修習《鬼谷陰符經》數百年,自覺滿腹之中俱是經天緯地之道,談笑之間皆有縱橫捭闔之術。雖然仍然無法窺得天道,卻也可知一二玄機,趨吉避凶。然而今日聽得老子一言,頓時感到自己距離大道仍有十萬八千里之遙,心中不禁愴然嗟歎。

    聖言之妙,果然妙不可言,厲風雷不能自已,繼續問道:「何為道?」

    老子對曰:「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字字珠璣,句句經典!」厲風雷暗自欽佩,又問道:「萬物在天道之下,或生生不息,或苟延殘喘。而人在萬物之中,該何為?」

    老子淡然對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好一個道法自然!」厲風雷按耐不住欣喜,繼續問道:「眾生在天道之下,或順其自然,或逆而抗爭。而人在眾生之中,該何為?」

    老子睿智祥和,坦然對曰:「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而補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厲風雷拍手稱絕,又追問道:「何以為聖人?」

    老子笑對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是以聖人,不知而行,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一時間,厲風雷恍若醍醐灌頂,大悟道:「聖人之道,天人合一!」

    兩人一問一答,不覺春風幾度。老子侃侃而談,洋洋灑灑,五千字道家真言脫口而出。眼前雖無天花亂墜,地上亦無金蓮泉湧,然而厲風雷卻感豁然開朗,猶如浴火重生,真可謂清風徐徐入七竅,月明悠悠照我心。他頓生相見恨晚之意,一把將隱身符揭掉,顯出身形,恭而有禮地跪在老子面前,誠心拜道:「弟子乃函關關尹厲風雷,特在此恭候老師聖駕,方才窺視聖顏,請老師恕罪!」

    若是常人,見到突然從石頭後面蹦出一個人來,豈不是得嚇一大跳?然而老子雖是凡夫之軀,卻有聖人之心,見厲風雷倏然現身,臉上並無半點驚訝之色,爽朗笑道:「天意顯而不明,隱而有形,你能窺得時機,在此與貧道相遇,說明與道有緣。若不棄老朽,與我一併西行如何?」

    厲風雷心花怒放,接連三拜,誠摯說道:「聽君一席話,勝修百年經!弟子正求之不得,願意追隨老師左右,早晚聆聽教誨!」

    「呵呵呵……」老子笑到一半,忽然收住了笑聲,清澈如水的眼睛裡微微蕩起一絲漣漪。這細微的變化讓厲風雷看在眼裡,他猛然回頭,果然「轟隆」一陣響聲之後,就見鍾馗石像的外層表皮開始剝落,碎渣遍地,塵土飛揚。幾縷清風吹過,一個豹頭環眼、鐵面虯鬢的鍾馗便一塵不染地出現在他們眼前。

    「哈哈哈哈!妙妙妙!剛才聽你們一問一答,其中道理甚是玄妙,不禁手舞足蹈起來,不想竟然將這層石頭給掙破了。大爺被封了五百年,終於可以重見天日了!」鍾馗胡亂揮舞著手中天師劍,難以抑制心中的興奮,發出了鏗鏘刺耳的狂笑。

    厲風雷陡然一驚,手握紫龍牙擋在老子身前,急忙回頭道:「此乃冥界鍾馗,凶悍異常,請老師快快迴避!」

    「無妨!」老子神情自若,擺手止道:「吾觀此人外表怪異,內心玲瓏,實乃有根基之人!」又笑而對鍾馗道:「來,來,來!」

    鍾馗的狂笑戛然而止,他像一隻頗有靈性的寵物,跪到老子面前,咚咚咚磕了三個響頭:「多謝聖者,讓鍾馗得以重見天日!」。厲風雷見鍾馗畢恭畢敬,雖然大覺詫異,卻始終不敢放鬆警惕,緊緊地守在老子身旁。

    老子搖頭道:「非貧道之力,乃是你自身開竅也!」話音剛落,當空一聲雷響,太白金星手捧聖旨,從雲層中走出,朗聲宣道:「奉玉皇大天尊旨意,鍾馗劫期已滿,今日重受天菉,封為陰陽判官,察懲陰陽兩界惡鬼惡人。此外,元始大天尊追敕一道,封為道門護法天師,護佑三界正法。」聽完聖旨,厲風雷這才得知,原來鍾馗是被玉帝封在這裡,想必是和當年殷壽之亂有關。

    宣讀完畢,太白金星又道:「鍾馗,今日復立為神祇,不可久留此間,速速回幽冥界去吧!」鍾馗恍然大悟,猛一跺腳,石開地裂,腳下出現一條深淵,他哈哈一聲大笑,拂袖轉身,倒提天師劍,大搖大擺走了進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