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玄真劍俠錄

正文 第二百六十八章 計中計,局中迷 文 / 沫繁

    「方纔那御使一雙屍兵的道門小輩是什麼來歷?」

    「哦?前輩怎的對著修行煉屍術的小子有了興趣?」衛行戈不答羅修上人的問話,倒是先反問了一句過去。

    「他招出屍兵之時,我見那一雙屍兵的模樣煞是神異,就暗中用無形劍氣試了一試,結果以老夫的劍氣之利,居然只能入體三寸,傷不到這屍兵的根本,足見這對屍兵絕非凡品。可我見你只打出一式古怪的掌訣,便輕而易舉的將那屍兵震退,想必你深知這種煉屍奇術的弱點,多半也知道其來歷,故而有此一問。」

    「前輩果然明察秋毫。」衛行戈又是一記馬屁奉上。莫看他此時臉上笑得慇勤,可心裡卻悚然一驚。方才羅修上人施展無形劍氣之時,衛行戈近在咫尺,卻竟然一無所知,那麼即是說若羅修上人要取他的性命,也是如探囊取物般的容易?

    心中對這木輪椅上的白髮老者又多了一絲敬畏與警惕,衛行戈恭聲道:「那小子應該是名喚程倫,其授業恩師乃是湘西石礄山的一位散修,自號沐衣叟。這散修沐衣叟本是一位佛門高僧,修的是大乘涅槃念法,後來不知怎麼的在湘西偶遇仙緣,便棄佛入道,又憑大智慧將『涅槃念法』與『馭靈趕屍術』合二為一,成了一種集道佛兩家之長的『白骨蓮華煉屍術』。那一雙護法屍兵就是沐衣叟煉就的本命法屍,飛天夜叉屍兵名喚『七殺』,可神出鬼沒,夜行千里斬敵魁首;三頭六臂的阿修羅屍兵名喚『破軍』,可御使道家神雷和佛宗紅蓮火,刀槍不入諸法不侵,有萬夫不當之威。」

    「那沐衣叟死後,這對護法屍兵就傳給了他的徒兒?」

    「不錯。沐衣叟此人雖有大智慧,但對於道佛魔門派之見卻始終看不透。他棄佛入道之後,對正派同道十分親近,但只要一見佛門弟子便轉身就走,但凡遇見我魔宗修士,他就好似有世代血仇一般,爭鬥起來不死不休。沐衣叟在西北縱橫近百年間,死在他手上的魔宗修士不知凡幾,甚至他會還將魔修屍身煉成通靈法屍,借此三番五次潛入我魔宗總壇,妄圖謀害我西北魔宗宗主上尊。最後一回被他伏殺了一位西北魔宗的長老,煉成法屍後去拜見宗主上尊,一見宗主當面,這法屍就轟然炸裂,害得四位長老重傷,一位長老當場殞命。我魔宗宗主上尊雷霆大怒,傳下『原始天魔令』誅殺沐衣叟。可此人不但道行高深,一對本命法屍也煞是厲害,魔宗高手數次圍殺他不成,最後將他兩位徒兒之一生擒,以抽魂煉魄之術拷問,知道了破解『白骨蓮華煉屍術』的訣竅。最後宗主上尊親自出手,這才將沐衣叟打成重傷,他苟延殘喘了七八年,終因傷勢太重而兵解歸天,遺下一個徒兒承其道統,便是方纔那個小輩。」

    「難怪你只一道掌訣就能把那雙屍兵逼回法器。看來後世之人即便是有大智慧,創立出來的偏門法術也終還是會有軟肋,比不得三千大道中的神通。」

    「三千大道乃是天道演化,而凡人心智終有窮盡,不可與莽莽天道相提並論。」衛行戈忽然低聲問道,「前輩,那一顆『四九道心魔種』,可給俞和埋下了?」

    「老夫親自出手,你大可放心!」羅修上人睜眼一笑,「若非那『道心魔種』潛入識海,加上你我一番言語撩撥使其生根發芽,那小子哪裡會顯出『水中金』命格裡潛藏的戾氣殺機?」

    「有勞前輩了!」衛行戈笑著向羅修上人點頭道,「那衛某便先行恭祝羅修前輩得此佳弟子!」

    「我看是當要預祝衛法王掌中多了一柄絕世寶劍,可替你斬開重登紫微垣之路才對吧!」羅修上人嘿嘿一笑道,「等他斬殺了那三十五個赤胡傀儡,『四九道心魔種』應勢大成,便可逆天改命,重塑本我劍心,造就一股無堅不摧的劍道銳意。衛法王你且放心就是,老夫調教得出一個楚冥子,便有十二分的把握將俞和調教得比那楚冥子更加厲害。此子氣運、福源、悟性、根骨無一不在楚冥子之上,說不得他就會成為真正踏入『萬劍歸宗』至境的絕代劍仙。衛法王得此左膀右臂,何愁前途荊棘密佈?」

    衛行戈哈哈大笑,點頭道:「前輩有此一言,衛某自然放心!只是前輩可要好生調教於他,莫要將來也跟楚冥子道兄一般,執迷劍道不可自拔,以致於自殘肢體。」

    「楚冥子會變成那般模樣,老夫也是始料未及。只因我為他雕琢劍心時,太過急功近利,結果讓他走上了歧途。不過俞和此子心智已然將近圓熟,性子也頗為豁達,自然不會像楚冥子那樣不知變通。」

    「既然如此,於你我來說皆是一樁喜事,何不到衛某洞府舉杯相慶?」

    羅修上人重又闔上了眼睛,含笑點頭道:「正有此意!」

    這邊兩人駕著一道黑雲,直朝衛行戈的洞府破空而去。在朔城外的土地廟裡,俞和可是小心翼翼的與那十幾位涼州府供奉閣的修士們相處著。

    在順平樓攪出這麼大的動靜,眾修士不好再在凡俗城鎮中逗留。他們紛紛作法隱去身形氣息,御風出城而去。不過他們也沒走遠,到城外轉了一圈,就找了個附近的土地廟落腳。

    領頭的程倫本著「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的原則,同意讓俞和加入他們的小團隊。

    不過在他點頭之前,那可是好一番施展諸般神通手段驗明正身。查覺了俞和修行的功法絕無有半分邪魔之意,的的確確是道門正宗之後,程倫好像升堂問案一般,將俞和的來歷問了個清清楚楚。

    不過俞和並沒有說他出身羅霄劍門,而是說他成藝於揚州懷玉山左真觀,授業恩師是法號柏空子的張真人,修的是殘缺不全的龍虎山天師道法和一部分羅霄劍門的劍術,勉強算是個半吊子的劍修。道行境界如同程倫所見的那般,堪堪還丹三轉上下,比杜半山是要高出了一截的。

    至於為何與衛行戈結仇,俞和講出來的故事無非是上一代的恩恩怨怨。師尊嫉惡如仇,在西北斬妖除魔,惹得衛老魔出山,結果力戰之下,師尊去向不明,於是俞和就隱居在朔城中,等待師尊來此尋他,這一等就是數年,師尊還是仙蹤渺渺。

    俞和講得十分粗略,大凡與衛老魔如何結下仇怨的細節之處,他都說師尊未及言明,所以自己也知之不詳。那程倫倒真是心性粗曠,加上他的遭遇跟俞和所講得故事頗有共通之處,於是心中大感同病相憐,送上一番好言勸慰,讓俞和不要太過傷心,也不必苦苦等待,說不定俞和的師尊就藏身於某個隱秘之地療傷,若俞和能趁著胡夷來襲的機會,大展身手聲名遠播,等俞和師尊傷癒出關,自然便能尋得到他。

    俞和點頭不迭,順著程倫的意思說話,兩人絮絮叨叨的談了有一頓飯功夫,言語之間已是頗為熟絡。等到程倫講夠了,坐到一邊去吐納回氣,杜半山才湊了過來。他眼神古怪的望著俞和,看了好半晌,才歎了口氣道:「小俞子,你瞞得我好苦!」

    俞和笑了笑道:「衛老魔挖地三尺的尋我,隱姓埋名也是無奈之舉。」

    杜半山追問那震退邵人傑的少年可是俞和喬裝改扮,俞和偷偷撇了一眼程倫,笑而不答。杜半山本就與程倫貌合神離,於是便就不再多問。司馬雁轉了轉眼珠,朝俞和意味深長的笑了笑,反鬧得俞和一頭霧水。

    這邊俞和同十幾位涼州府供奉閣的修士一一攀談結交,忙得不亦樂乎,留下朔城老街順平酒樓的雜亂攤子,可是一片大亂。

    凡俗百姓不知道順平樓這是怎麼了,整個二樓突然間就炸成了無數的碎木屑,許多人圍攏過來看熱鬧,卻見從側門裡衝出來一群司馬家的護衛,將順平酒樓這段街面封住,不許百姓們靠的太近。

    老街上隱居的幾位武林高手,從那暴動的天地元氣中,隱約約能推斷出順平樓上定然是有修道真人在過招鬥法。這一層面的爭鬥,萬萬不是他們能插得上手的,賀二娘帶頭把店門一關,兩耳不聞窗外事,以求明哲保身,鄭鐵匠、秦念娘和汪昌平一看,也忙不迭把自家生意給收了攤子,就連在街口賣面的老吳頭兒,也早就不見了蹤影。

    順平樓有人鬥法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直飛進了司馬文馳老先生的耳朵。這位老人家剛剛帶著大兒子、小女兒和杜半山到了司馬大宅,才喝了一盞茶,陪杜半山閒扯了幾客套句話,還沒等切入正題,杜半山就突然接到供奉閣急訊,匆匆忙忙的化作一道清風走了,甚至還特意帶走了四小姐司馬雁。

    杜半山走後不久,老街那邊傳來一聲悶雷,司馬文馳老先生眉頭一皺,也查覺到了異相。過不多時,一個護衛親信瘋了似地跑進來,將順平酒樓二樓被人發功震碎的消息,稟告了司馬文馳老先生。

    想到剛才杜半山帶著司馬雁匆匆離去,關切女兒安危的老先生坐不住了。他也不敢大張旗鼓,只帶了宅子裡面的兩位客卿高手,加上執意要同去探視的司馬晟,四人展開輕功提縱術,飛簷走壁的向老街那邊趕。

    前面酒樓裡一亂,吸引了司馬家的護衛,藏在南邊精舍裡的洛環玉可就認為自己趁亂去尋找赤胡密使的機會來了。這女子推門出屋,發現外面只剩下一處暗哨,她輕而易舉的打昏了盯梢的護衛,閃身朝住著那幾位赤胡富商的院子奔去。

    可她才穿過後庭苑中間的小池塘,猛然間聽見身後有衣袂破風之聲大作,四條人影越過她的頭頂,攔住了她的去路。這攔路之人的手裡都拿著明晃晃的刀子,寒光懾人。

    其中一人的肩頭上,扛著一個長條形的包袱,他一見到洛環玉,便把包袱重重的甩在了地上。

    這長條包袱骨碌碌一滾,包袱皮展開,原來是一條團花錦繡的毯子,一個身材高矮胖瘦都跟洛環玉相差無幾,臉上還帶著人皮面具的女子,死人一般的躺在了洛環玉的腳邊。

    洛環玉低頭細細一看,這女子的下頜皮膚與人皮面具黏合的地方,滲出了一絲殷紅的血跡,顯然是已遭了辣手摧花。她駭得花容失色,急退了一步,色厲內荏的顫聲喝問道:「你們是何人?敢當本姑娘的去路?」

    對面來人嘿嘿一笑,說道:「小娘子,非是我們攔你去路。你這偷偷摸摸的跑出來,可不正是要來尋哥幾個相會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