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玄真劍俠錄

龍騰世紀 第七十三章 雖神帝,難斷情 文 / 沫繁

    昏黑之中,唯有南天七靈宿的淡淡星光垂下。

    「此子你看如何?」

    「一無是處!下品的根骨資質,不入流的悟性,這一身修為只怕連魁鳥一擊都擋不得。」

    一個渾厚的聲音長歎了口氣,「億萬年真修,你依舊是這個性子,只觀其形而未見其神,若此子當真是具凡俗泥骨,我何須大費周折,將他攝到此處?」

    一道星光在俞和身上輕輕一繞,忽把那白玉劍匣從俞和的紫宮竅穴中扯了出來,劍匣上流光四溢,隱約有道符菉,在玉石中浮浮沉沉。

    「這是,玄真寶菉萬化歸一真符?」另一道聲音明顯帶著驚詫的語氣。

    「一介凡庶,何來氣運得此等無上符菉護身,此中關竅,你可想過?」

    「哼,諸天演化命理,繁如天河砂數,一些小小的氣運加身,又能有什麼稀奇?你莫不是枯參天道太久,目光已短淺成了這般模樣?」

    「若真是你說的小小氣運,此子也讀不通我那《高上九霄玉清真王大金書》。」

    「好吧,你的意思我已明白,既然你已有決斷,又何須來問我?只是若你將來追悔莫及之時,也莫來找我開導於你,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另一道聲音中,似乎又有些慍怒。

    那渾厚的聲音也不答話,只發出輕輕一笑,頭頂的南天七靈宿忽然星芒大作,有道髮絲般的明光從虛空中來,繞著俞和的身子盤旋了幾匝,便要投入俞和的眉心中去。

    這道明光如細針,眼看著堪堪就要刺入俞和祖竅,可忽然間異變突生,從俞和的眉心祖竅中,冉冉升起一道青玉se的光芒,這青玉光一轉,週遭的莫名暗空中,登時有無數誦經聲響起。

    每一道誦經聲,都在吟讀著不同的經籍,每一個字誦出,這無邊際的虛空中,便浮現出一個閃閃發光的赤金文字。一轉眼間,金色的文字浩瀚如海,在虛空中七靈宿之光,彷彿是烈日下的燭火,幾乎微不可查。

    一座六角經台的虛影,在俞和的身上浮現出來,經台上有紫金、白銀、琉璃、水晶、硨磲、珊瑚、琥珀七寶鑲嵌。

    「造化金文!這經台莫非是?」虛空中那語聲把話只說了一半,便戛然而止。

    「你現在可明白了?」那渾厚的聲音道,「只是我卻也萬萬沒料到此子竟是傳了這大道統,莫非連那贔屭都死了?」

    「你號長生,結果還不是落到如今這樣模樣,更何況是區區的贔屭,它躲起來苟活了萬萬年,終歸是逃不掉身化黃土。」

    「如今這番,反而難辦,我倒只能問問這孩子自己的意願了。」

    「你不過是四御之一,還妄想和哪些存在去爭這傳道之人?」

    「成事在我,謀事在天!既然是機緣牽引,今日有冥冥天數將此子送到我的面前,便是有因果緣起。天演玄玄,各爭氣運。說不得我也要爭上一爭,你以為那些存在還能把意志降下嗎?如今這天道之下,唯有本心昭昭。」

    另一道聲音沉默了下去,也不再說話。頭頂南天七靈宿星光大作,一片星芒如雨散落,俞和覺得週身一冷,便睜開了眼睛。

    他身上不著寸縷,卻裹著一團青玉se的光芒。上下左右都無依無憑,就這麼憑空的飄蕩在一個莫名的虛空中。

    放眼四望,虛空中滿是米粒大小的赤金色文字,頭頂上方,還有點點黯淡的星光閃爍。

    俞和不知身在何方,他下意識的一挺腰,腳踏虛空站直了身子,伸手在胸口一摸,那塊他最緊要的傳訊玉符,又不見了蹤影。

    「莫要著急,我將你的本身招來此處,卻把你一干身外之物,都留下了那蓮池邊上,想來也不會丟失。」

    一個渾厚的聲音,在俞和耳畔響起,可俞和卻找不到那說話的人。

    「閣下是何人?」俞和只好對著虛空抱拳一禮。

    「你闖入了我的墳塚,卻還來問我是何人?」

    俞和一驚,腦中驟然閃過那仙宮龍虎雲床上,端坐的南方南極長生大帝的形貌,急忙俯身拜倒:「長生大帝君在上,請受庶民俞和一拜!」

    俞和並不知道見了凡俗的帝王,要行什麼禮節,聽酒肆中的說書人曾講過,那須得三跪九叩才能覲見,可這三跪九叩之禮究竟是要如何,俞和並不知詳細。凡俗帝王尚需三跪九叩,那南方南極長生大帝貴為「四御」之一,乃是一方神帝之尊,輔佐三清,執掌南天,位居仙關萬神之上,比凡俗帝王又尊貴了不知多少,這拜見的禮數,可實在有些為難。

    「修道之人無需繁禮,俞和道友請起。」一道不可抗拒的暗力生出,把俞和的身子托了起來。

    俞和渾身一哆嗦,甚至有些懷疑自己的耳朵。當面說話的,可是上古神話中的南方南極長生大帝,竟然稱呼自己為「道友」,俞和自知不過是一介凡俗中小小的煉氣士,在這位「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大帝統天元聖天尊」面前,連螻蟻蚍蜉都算不上,這一聲道友叫的,委實是令他難當。

    「長生大帝招小子來此,有何旨意?」

    「我在南海遺下的這衣冠塚,可還入得俞和道友法眼?」

    「大帝折殺庶民了,這仙塚端是神帝氣相,玄妙無方。小子為賊人所設,不幸落難,誤入了大帝仙塚中。天道為證,俞和全沒有一絲褻瀆的念頭,惶惶恐恐,只為尋生路一條,逃回塵世,還望大帝恕罪。」

    俞和還以為這南方南極長生大帝此番是要降罪與他,畢竟他在人家的仙塚中亂闖,是為大不敬。何況自己無意間把人家的藏經室攪得一團糟亂,這可是大罪過。

    俞和心中禱告,直把周天神佛都拜了一遍,額頭汗水淋漓。

    「小小衣冠塚,俞和道友若有什麼看得上的物事,自管取去用,權當留個紀念。」

    「啊?!」俞和瞪圓了眼睛,他又一次深深的懷疑著自己的耳朵。

    「不過一些瑣碎的物事,不值一提。俞和道友,今日召你來此,原是有一事相商。」

    「大帝神旨,庶民莫敢不從。」

    長生大帝朗聲一笑道:「俞和道友莫要先應允了,此事干係重大,切不可草率。」

    「大帝請講。」

    「俞和道友,我便與你直說,此番召你,是望你能傳我長生大帝道統,代我執掌南天,你可願意?」

    俞和腦中轟隆的一聲巨響,好似有道雷霆在耳邊炸開,將他震得七葷八素,過了好半晌,才渾渾噩噩的抬起頭來,滿眼迷茫。

    「俞和道友,我望你能承我長生大帝之道統,執掌南天,你可能答允?」

    俞和的身子都哆嗦了,這是多大的一場機緣?四御之一,南方南極長生大帝居然要把道統傳給自己?那這根本就是平步青雲,只消自己一點頭,那從此就是一方天帝之尊?

    俞和暗暗的伸手,在自己腿根上狠狠的一擰,劇痛傳來,這才知道全不是一場幻夢,可他腦中此刻猶如萬雷齊鳴,根本就不知該說些什麼。

    「只是俞和道友你要知曉,一旦承了我這長生大帝的道統,從此永絕凡塵,立時肉身霞舉,成金仙道果,直入南極長生仙宮,億萬年鎮守南天。」

    長生大帝這話一說,俞和腦中忽然閃過陸曉溪的影子,一顰一笑,是如此的真切,昔年兩人相處的種種,一幕一幕的浮上心頭,俞和閉上了眼睛,腦中憶起曾經兩人依偎在破廟中,篝火漸冷,可心中卻溫暖如陽的那幅情形。他低著頭,緊緊的握住了拳頭,可在臉上,卻不自禁的浮起一絲笑容來。

    對月形單影相望,

    只羨鴛鴦不羨仙。

    「大帝,庶民尚有凡塵牽掛,唯恐不能永鎮天宮。」俞和咬著牙,一個字一個字的說著,他這句話,似乎是對長生大帝在說,可其實在心中,卻是在對他自己說。

    長生大帝良久也未再出聲,過了足足一炷香的功夫,才發出了一聲悠長的歎息。

    虛空中的無窮金文和淡淡星光,一瞬間全部都隱沒了,唯剩下一團無邊無際的昏黑。

    「俞和道友可想得通徹了?」

    「回稟大帝,庶民俞和拜謝大帝的浩蕩鴻恩,只是庶民修行ri短,道心淺薄,諸般紅塵牽掛放不下,也不願放下!大道無情,可庶民卻難以割捨,深恐身入仙宮,心卻留在凡塵中難以自拔。辜負了大帝的期望,還請大帝恕罪。」

    「大道無情!若真個能無情,我也不會有今日之境遇。」長生大帝的語氣中,似乎含著說不盡的落寞。

    「天道之下,因由際遇早有定數。俞和道友,今日你我能得相見,便是彼此一場因果。你雖不願承我的道統,但這亦是你所注定的命數,我便是強求也無功。莽莽天機,我自不能說與你聽,只是我已算到,你的命數之遠,絕非是我這一方南天能限。因此你不答允我,也正契合了命數所定,我豈會怪罪與你?」

    俞和心中五味雜陳,他彷彿看見離自己近在咫尺的仙宮,宛如泡影般的消散了。俞和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是不是對的,但他只知道,若自己一個人霞舉飛昇,從此只能在天上遠遠的望著陸曉溪,看著她的手被別人牽在手中,那他的心都會裂開。

    「俞和道友,我還是留一場機緣與你,將來如有一ri再見,也是一番因果。」

    長生大帝一語言畢,便從天頂有道濛濛清光垂下,這清光中,竟飄落著無窮盡的白色蓮花花瓣,這些花瓣一觸著俞和的身子,便沒入了肌膚中,化作道道清流,聚在俞和的丹田之中。

    俞和那如汪洋大海般的真元玉液,漸漸再壓制不住,開始呼嘯翻騰起來,彷彿海底有一片熾火升騰,海上卻有白蓮花瓣化成的冷雨飄落,坎離合合,龍虎相濟,眼看這便要行那結丹大功。

    就在俞和神注關元,昏昏默默之時,一段難明偈語在耳邊響起:「心所念,非命所定,心不念,亦非事不趨,大凡天數,大因緣亦是大劫難,道虛靈,道微妙,唯心本我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