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玄真劍俠錄

龍騰世紀 第二十六章析來由,陰雲罩 文 / 沫繁

    更新時間:2013-02-19

    一夜吐納煉氣無話。第二日忽下起傾盆大雨,到了下午未時,驛站外馬蹄聲亂,俞和推窗去看,見四個頭戴斗笠、披著蓑衣的男子策馬進來。一路冒雨急衝到涼棚中,翻身跳下馬,雨披除掉,露出一身錦袍玉帶,汪山根見了這些人,一瘸一拐的衝了出去,也不顧滿地的泥水,倒頭就拜。

    好一陣子忙亂,驛站的夥計將馬匹安頓妥貼,這四人邁步進了驛站。俞和推門下樓,彭明早坐在樓下獨飲,那通辰道宗的兩人,也施施然走下樓來。

    「東陽掌教果然信人,真將謝老弟派了過來。」那四位錦袍男子,居中的是一個乾瘦的老者,鬚髮銀白,腰間懸著黑石龜甲,見了通辰道宗的兩人,大笑抱拳。

    那姓謝的修士見到這老者,臉上終於擠出了些笑容,舉手一揖,回禮道:「知秋先生有禮了。」

    小二提來炭火盆,汪山根奉上熱茶,那老者慇勤的招呼通辰道宗的兩人,坐到居中的八仙桌旁,好一陣子噓寒問暖,可姓謝的修士也只是垂著眼,偶爾點點頭,吐出一兩個字作答而已。

    「其他門派的人,可曾到了?」錦袍老者忽回頭問汪山根。

    沒等掌櫃的答話,彭明已經站了起來,俞和也靠在樓梯欄杆上,輕輕咳嗽了一聲。

    那老者這才看見他們兩人,打量了幾眼,拱手道:「老夫是揚州府供奉閣沈知秋。」

    「晚輩正玄觀彭明,見過知秋大師。大師乃是九州堪輿學大家,手著《觀岳理脈經》博采羅羅、日課、玄空、葬法、形家及星數等諸家精髓,晚輩拜讀之後,神往不已。今日得見大師本尊,還望大師不吝點撥。」

    「煉氣修真才是長生大道。我一具凡胎,身無靈根,仙道無緣,只是粗通望氣堪輿這等凡間小術而已,不足掛齒。」那老者被彭明一誇,顯得很是受用,撚鬚含笑,抬手虛引,示意彭明也坐到八仙桌旁。

    俞和走下半截樓梯,也做了個揖,道:「晚輩羅霄劍門俞和,見過老先生。」

    「好說好說。」沈知秋撇了一眼俞和,略略點頭,還未招呼俞和落座,俞和便逕自走過來,撩衣襟施施然坐到八仙桌旁,端起面前的茶杯,吹了吹浮沫。

    沈知秋眉頭微微一皺,不再去看俞和,轉頭對彭明說道:「這邊兩位,乃是通辰道宗的謝年生謝執事與吳華吳執事,謝執事是我揚州聲名赫赫的有道真修,堪稱年輕一代煉氣士中最為驚采絕艷的人物之一,為通辰道宗南院首席真傳,乃是東陽掌教最鍾愛的弟子,一身道行高深難測,足與羅霄劍門的秦奇比肩,你可有耳聞?」

    彭明先對謝年生拱手行了一禮,這才回沈知秋道:「謝師兄盛名,自然如雷貫耳,在下早年還曾有幸親睹謝師兄獨退群魔的英姿,至今猶歷歷在目。」

    沈知秋又瞟了俞和一眼,笑道:「謝老弟的成就,的確是令人艷羨。」

    謝年生對這番倒也不置可否,那手中茶杯往木桌上一擱,略扯了扯嘴角:「知秋先生過獎了,你可是此行的嚮導?」

    「正是老朽,聽說此行謝老弟親至,那自然是馬到成功,我可是向閣內大供奉主動請纓而來。」

    說著沈知秋一擺手,自有旁邊的錦袍侍衛取出了一方白絹,在桌上展開。白絹上勾著山勢河流,乃是左近的地圖,右上角一處寫著牡山坳的地名,旁邊以硃砂重重的畫了一個叉。

    沈知秋指著那個紅叉道:「牡山坳離此約六十里,乃是一處地脈隱穴,曾有侯王大吏想在牡山坳修掘陰宅,但此地低窪易澇,水脈淺薄,泥土稀疏,有許多深不可測的暗沼,不易掘地造墓,因此倒未聽說有人埋屍於此。我幾十年前也曾來牡山坳看過,此處南邊山頭原有一片古松,棵棵蒼勁挺拔,乃是鎮壓地勢的關竅。可三年前一場晴天落雷,引發了山火,將古松林燒的乾乾淨淨,於是木氣一洩,五行大亂,地下之水噴湧,沖走了浮土,隱穴現世。」

    「隱穴出世,又無近代陽墓,知秋先生的意思是陳年屍妖出土?」謝年生用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發出「篤篤」的聲音。

    「大供奉原是如此推測,依我看倒有十之**。其一,這地脈隱穴千萬年沉在淤泥下,出入不易;其二,地穴上原有古松木氣鎮壓,望其勢非陰煞之屬,所蘊地氣於魔道妖邪無益;其三,此地左近,多的是正道真修大派,邪魔外道退避不及,豈會在此盤踞?若老夫所猜不錯,必是沉沼古屍,剛巧陷入這隱穴竅口,為地氣所養,日久妖變。天雷一降,木氣破,生火氣,土氣壓不住水氣,則水火相濟,坎離一交,古屍靈起,隱穴開竅,屍煞衝霄,這才成了如今模樣。」

    這邊沈知秋一番話,說得通辰道宗的謝年生與吳華連連點頭,那彭明低頭思量不語,唯有俞和、汪山根和那店小二,滿臉煞白。

    他們三人哪裡聽過屍妖一說,而且還可能是幾千年前的古屍,腦中早全是青面獠牙的駭人模樣,汪山根和那小二滿頭冷汗,不時的朝驛站外瞄幾眼,好像隨時便會有什麼可怖的物事闖進來一般。

    俞和也好不到哪兒去,一張臉繃得緊緊的,手臂上寒毛倒豎,覺得似有絲絲陰風罩體,本來外面大雨雲暗,這時更覺得陰森濕冷。他下意識朝炭火盆邊挪了挪凳子,左手緊緊的攥住長劍,手背上青筋突突直跳。

    沈知秋看了他們一眼,滿臉鄙夷,這汪山根和店小二那是凡夫俗子,倒還罷了。羅霄劍門可是附近最大的門派,且是主修劍道,殺伐決斷作風果敢,這出門斬妖的弟子,卻被自己一番話就嚇成了這個模樣?

    又偷偷仔細看了看俞和腰間的門派符印,確是羅霄劍門的內門弟子,沈知秋不由得皺緊了眉毛。

    「屍煞陰雲遮蓋五里方圓,這不是一般氣候,只怕是萬年古屍。」吳華忽然陰森森的冒出一句。

    這一句話徹底擊碎了汪山根和店小二的最後一絲勇氣,那汪山根是個瘸腿,渾身一抖,踉蹌一下跌坐在地上,額前汗水滾滾如雨,店小二怪叫了一聲,抱頭朝後面瘋了似得跑去。

    吳華重重歎了口氣,伸出左手,虛空點了二記,汪山根與店小二身上一震,翻了個身,人事不省。

    「沒用的東西。」沈知秋罵汪山根,可卻和謝年生不約而同的掃了俞和一眼。

    「管他什麼屍妖,它尚在此地不逃,要麼是靈智未醒,要麼根本就是神魂不全,過去斬了完事,今日大雨封山,明早出發。」謝年生撇撇嘴,看了俞和一眼,「膽小怕死的,倒不必跟來,省得礙手礙腳。」

    俞和心知是說他,臉上一紅,忍住沒吭聲。

    通辰道宗的兩人一拂袖,起身上樓,閉門不出。沈知秋和那三個錦袍侍衛就著炭火盆,烤乾身上的濕衣,俞和去後廚尋了些吃食,包起來也自回房間去了,只剩下彭明,和沈知秋聊著堪輿望氣的學問。

    窗外雨聲淅瀝,俞和看房間裡倒寬敞,就練起雲峰真人臨行前所賜的《七步雲真篇》來。他並非是羅霄劍門中宿老一輩,以科儀規定,出山門百里只能步行。因此出山前一晚他就將口訣背熟,那一路上,倒是將步法踩熟。這《七步雲真篇》脫胎於凡俗的輕功提縱術,但步法倒是與煉氣士的禹步有些相通,俞和乾脆將步法劍術混在一起,腳下是七步雲真,手中是元神御劍,一時間人也渺渺,劍也渺渺,整個屋子裡影綽綽的。

    這門步法的確簡單,練了約莫半個時辰,俞和自覺在這小小的房間中閃轉騰挪隨心如意了,腳尖一點,整個人倏地憑空沒了蹤影,再現出身形,已是盤膝坐在木床上,那床邊的油燈,竟是晃也沒晃一下。

    窗外風雨飄搖,驛站木樓被夜風吹得整晚嘎吱作響,也不知那汪山根等凡人這夜裡可睡得安穩了。俞和頌了幾遍《清淨坐忘素心文》,腦中雜念盡去,內視祖竅,那六角經台靈光熠熠,安寧祥和。

    又是一夜過去,晨曦初來,天空也轉晴了。

    辰時有小二輕敲房門,俞和下床去看,只見那小二面色青白,眼圈泛黑,兩隻眸子全是血絲,一副憔悴的模樣。

    小二將白粥鹹菜放在俞和房內的桌子上,道:「仙師,方才沈大人吩咐小的來跟您說一聲,半個時辰後出發,請仙師早行洗漱。」

    俞和點點頭,抓起碗來喝了粥,便下樓去。

    那沈知秋和三個錦袍侍衛早就坐在大堂等候,俞和坐了一盞茶功夫,彭明也下樓來,倒是通辰道宗的兩人,足足過了半個多時辰才施施然走下樓。

    自有夥計備好了八匹健馬,一行人出了驛站,沈知秋在前面引路,沿著崎嶇的小山道朝北走了約莫一個多時辰的光景,便到了一處方圓十里的小山坳,周圍到處是濕沼,有許多齊腰高的灌木叢生。

    「此處便是牡山坳,現在是初春,到了夏季,左近漫山遍野都是藍白色的鳳鵑花,煞是美麗。」沈知秋從懷裡掏出一個朱漆盒子,掀開盒蓋,裡面是烏金打造的羅盤,沈知秋對著山坳比劃了一陣子,指著東邊五里一處窪地道:「這地脈竅穴,便是那邊了。」

    俞和抬頭,只見頭頂果然有一片陰雲蔽日。本來雨過雲消,一路走來都是晴空,可偏偏這邊還有一團烏雲壓境,的確顯得突兀而怪異。

    「恕老夫無能,就在這裡等待諸位了,祝各位此行順遂。」沈知秋抱拳說道。

    俞和他們跳下馬來,朝沈知秋招呼了一聲,自有錦衣侍衛牽住韁繩。前面灌木荊棘密佈,暗藏泥沼,這馬匹是進不去了,可四人都是有道的真修,自然攔不住,當下各出神通御空而行,只半柱香功夫,就到了沈知秋所說的那地脈隱穴處。

    「好濃的屍煞!」吳華喃喃一聲,面露凝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