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明朝那些事兒

龍騰世紀 二十三終點,起點一 文 / 當年明月

    此時大明帝國的內部,也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戰爭造成的破壞已成為過去,經濟得以恢復,國庫漸趨充盈,朱元璋通過自己的努力使這片飽經戰火摧殘的土地恢復了生機。

    朱元璋對此也十分滿意,應該說,他是一個好父親,好祖父。幼年的不幸遭遇使得他不願自己的子孫受苦。為了讓繼承人可以安心的統治天下,為了維持這種欣欣向榮的景象,他為自己的帝國建立了一整套完備系統,他堅信只要子孫們堅守自己創立的制度,大明帝國將永遠延續下去。

    但要保證皇位永遠屬於自己的子孫,還必須清除一些人,這些人包括胡惟庸、李善長、藍玉等,經過二十餘年的不懈努力和胡藍案的血雨腥風,他基本解決了問題。

    似乎一切都很完美,該殺的殺了,該整肅的也整肅了,就此結束了嗎?

    不,還沒有。

    還有幾位老朋友需要做個了斷。

    最後的朋友們

    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殺掉了四十年前為他算命的周德興,這位已經被封為江夏候的算命先生終於兌現了當年的算卦結果——卜逃卜守則不吉。

    他確實是無處可逃,也無法可守了。

    洪武二十七年(1394),朱元璋殺穎國公傅友德,一代名將就此隕滅。與他同時被殺的還有藍玉的副將,在捕魚兒海戰役中立有大功的定遠候王弼。

    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殺宋國公馮勝,這位開國六公爵的碩果僅存者終於沒有躲過這一刀。

    殺吧,殺吧,為了帝國的將來,你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當年的夥伴一個個都被送走了,事情終於可以瞭解了。

    對了,還剩下最後一個——湯和。

    湯和是很懂事的,與胡惟庸藍玉不同,他一向對朱元璋尊重有加,而且他很早就看出朱元璋的強大與可怕,所以他選擇了放棄兵權,安享榮華。

    其實朱元璋並沒有完全趕盡殺絕,曹國公李景隆,武定候郭英、長興侯耿炳文都逃過了朱元璋的屠刀,但湯和與他們不同,作為與朱元璋一同起兵的夥伴,他比別人更有影響力,更有威脅。

    所以儘管湯和已經不再掌兵,朱元璋還是去看望了湯和,當然,這次探望在某種程度上將決定湯和的生死。

    當朱元璋看到湯和時,他驚奇的發現,這位當年英勇無畏的將軍只能躺在椅子上,嘴角留著涎水,支撐著向他行禮。

    湯和似乎也瞭解朱元璋的來意,他以一種常人難以理解的眼神看著朱元璋,那眼神中隱含著乞求。

    陛下,難道你真的一個都不留嗎?

    朱元璋懂得這種眼神的意義,四十年前,一群出身貧賤卻胸懷大志的年青人,為了生存和理想,挺身而出,經歷千辛萬苦,推翻暴元,建立了大明王朝。他們曾經憧憬過未來,也曾互相許願,以榮華相見。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有人死去,有人活了下來。

    而此時,倖存者只剩下了一個站著的人和一個躺著的人。

    朱元璋不會忘記,四十年前的濠州城,一個九夫長的身後跟隨著一個謙恭的千戶。

    幾十年的刀光劍影和斧聲燭影,當年的朋友都遠去了,有些是為我而死的,有些是我殺的,想來所謂孤家寡人,就是如此吧。

    湯和,活下去吧,那激盪歲月裡英姿勃發,生死共進的人們,現在只剩下你和我了,陪我走完這段路吧。

    我很孤獨。

    送走了老朋友,朱元璋終於放心了,大好河山將永遠掌握在自己子孫的手中。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雖然之後發生了很多他做夢也想不到的事情,但這個判斷卻始終是正確的。

    燒掉良弓,殺掉走狗固然是好,可問題也隨之而來了,蒙古騎兵仍然時不時地騷擾邊界,這也是可以理解的,遊牧民族不擅長耕田,一旦從統治者的位置上退休,想再就業就很難了,糧食衣服金銀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獲得這些東西的最好方式只能是重操舊業——搶劫,這也是沒辦法,總得找條活路吧。

    朱元璋老了,他不再是那個意氣風發、縱橫千里的年青人,長期的戰爭經歷和繁重的公務壓彎了他的身軀,消磨了他的銳志。且不說眼前的這些打劫者,萬一將來又出個蒙古第二,誰去抵抗呢?

    年青人還是靠不住的,他們只會空讀兵書,戰爭不是兒戲,需要嚴謹的思維和準確的判斷。李景隆年紀不大,可這個人除了是李文忠的兒子外,什麼都不是。而此時能帶兵、有經驗的都被殺掉了,這又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可就如同以前一樣,朱元璋總是能夠想出解決的辦法。他找到了一個極有軍事天賦的人,這個人的能力足以完成保護國家安全的任務,更重要的是,這個人的忠誠是絕對可以信任的。

    此人就是我們下一幕的主角朱棣。

    禍根

    至正二十年四月,根據可靠情報,陳友諒即將率大軍進攻應天,兵勢極為強大,謀臣武將個個人心惶惶,而就在這戰雲瀰漫之時,一位身份卑賤的妃子為朱元璋生下了一個兒子。當然,這實在不是個生孩子的好時候。很多人都已經準備收拾包裹分行李散伙了,沒人顧得上這位母親和他的兒子,朱元璋照例去看了看,但也僅此而已。對他而言,現在最重要的是保住自己的命,兒子已經有三個了,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

    在險惡環境中出生的這個嬰兒,就是朱棣。而按照出生地屬地原則,他應該算是南京戶口。

    雖然他是城市戶口,但他的出生環境似乎並不比當年的朱重八好,因為至少朱五四全家不用擔心腦袋搬家的問題。

    一位傳奇的帝王從此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跡,從一聲啼哭開始。

    自古有云:善用刀劍者,死於刀劍下。

    而對於這個嬰孩而言,生於戰火,死於征途,似乎就是他一生的宿命。

    朱棣的童年是在一種特殊的環境下度過的,他的母親並不是馬皇后,雖然《明實錄——成祖實錄》中曾經確定了這一點,但種種證據顯示,他的母親另有其人,其身世十分神秘,我們將在後面對此進行詳細的分析和敘述。

    雖然在他當上皇帝後改動了自己的出生記錄,但這只能騙騙後來的人,當年他是不可能拿這些蹩腳的把戲去糊弄朱元璋的,雖然朱元璋很忙,但兒子是哪個老婆生的,他還是有數的。

    也正是因為他的母親身份低賤,且並非長子,從小朱棣就沒有得到過什麼好的待遇,當然,這是相對於他的哥哥朱標而言的。

    雖然朱標的母親地位也不高,但他是長子,而且為人忠厚,很得朱元璋的喜愛,在洪武元年(1368)正月初四,即明朝建立的同日,就被立為太子。

    而朱棣從小就被告知,自己將來只能做那個高高在上的繼承人的臣子,當那個人登上皇位後,每當聽到他的指令,必須跪下並以虔誠的態度接受,即使這道指令是讓自己去死,也必須服從,並叩謝聖恩。

    憑什麼?就因為他早生幾年?

    這種不公平的待遇隨著朱棣的成長越來越明顯,朱元璋十分注意朱標的教育,他為太子設立了東宮,而且派了當時最著名的學者宋濂來教導太子的學業。

    此外,他還專門指派了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徐達兼太子少傅。如太子有疑問可以隨時得到此二人的指點。

    這堪稱當年的最豪華陣容,天下最優秀的文臣武者都聚集在太子身邊,在他們的熏陶下,太子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反觀朱棣就不同了,他出生時,父親朱元璋只是一個普通的勞動者,雖然他從事的是比較特殊的勞動——造反。但在元末那無數的造反者中,此時的朱元璋只是一個小本經營者。過著有今天無明日的冒險生活,自然顧不上這個並不起眼的兒子。

    雖然後來朱元璋的環境日漸改善,身份地位都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朱棣並沒有得到更多的優待,這是因為隨著朱元璋檔次的提升,他的老婆也越來越多。而其生殖能力也值得一誇,在沒有他人幫忙的前提下,他一共生了二十六個兒子,十多個女兒。

    此外,他還收了二十多個養子,粗略加一下,這些人足夠一個加強排的兵力了。

    如果朱元璋檢閱這支朱家軍時喊一聲兒子,朱棣被叫到的幾率大概是四十到五十分之一。

    何苦生在帝王家啊。

    和太子朱標比起來,朱棣的教育也很成問題,他應該沒有受過系統的托兒所和幼兒園教育,在他童年時,正是朱元璋搶地盤的黃金時期,除太子外,朱元璋顧不上其他兒子的教育問題,而且當時朱元璋手下最多的是士兵和將領,可做老師的文人並不多。除了寥寥幾個像李善長這樣主動來投奔的人外,大部分文人都是被「請」來的。

    這個請字在實際生活中具體表現為威脅、拐騙、綁架等不同方式,如劉基、葉琛、章溢等都是被這樣「請」來的。讀書人混碗飯吃還是容易的,大可不必去造反。

    這就注定了朱棣從小整日見到的都是那些拿著明晃晃的刀劍、穿著厚重鎧甲出入的將領和缺手缺腳、身負重傷的士兵,耳中終日聽到的都是什麼今天砍了幾個腦袋、昨天搶了多少東西之類的兒童不宜的話語。慢慢的,他也被同化了。

    即使在環境變好後,朱棣也從來都不是朱元璋教育的重點對象,沒有像宋濂那樣的學者去教導他,他雖有皇子的名號,卻似乎並沒有皇子的尊容。如果要以學習成績來劃分的話,皇太子朱標就是班裡的優等生,而朱棣則是不用功讀書的社會青年。

    **曾經對朱棣的文化程度有過一個評價——半文盲,當然這個文盲不是指不識字,而是相對於當時皇家的教育水平而言的。就史料和朱棣批改的奏章來看,這個評價是比較中肯的,他確實沒有什麼文采,甚至還不如當年的失學青年,後來的自學成才者朱重八。

    當然在實際生活中,優等生往往幹不過社會青年,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與他的哥哥不同,在成長的歲月裡,他經常和武將們混在一起,似乎談論戰場上的事情才能引起他的興趣。另外,他和他的一個表哥關係也很好,時常一同出遊,按說他的表哥也是皇親國戚,應該不會給他什麼壞的影響,可問題在於這位表哥主抓的工作比較特殊。

    他的這個表哥就是李文忠。

    李文忠是僅次於徐達和常遇春的名將,甚至有人認為他的軍事能力已經超過了常遇春,與李文忠在一起,除了打仗外,也沒有什麼可談的了。這段經歷讓朱棣受益匪淺,他學到了很多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軍事經驗。

    此外,他還有一個收穫,那就是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由於李文忠比朱棣要大很多,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自然就成為了朱棣的夥伴。

    幼年時的經歷使得朱棣早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討論後,他清楚地認識到——與李文忠相比,李景隆是個軍事白癡。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李文忠雖然比不上龍鳳,但也可以稱得上是老虎,偏偏他的兒子卻只能算是一隻老鼠。

    後來的事實證明,李景隆不但是個軍事蠢才,還是個軟骨頭。當然李景隆的這些性格特點都已被朱棣牢牢地記在心中,他相信,將來總歸是會派上用場的。

    朱棣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母親身份低賤,得不到朱元璋的多少寵愛,他有三個哥哥,二十二個弟弟,故雖貴為皇子,卻沒有多少人關注,渾似路邊野草般無人照料,但最讓他難受的是,哥哥朱標卻可以享有一切優待特權,他用的東西是最好的,所用禮儀是最隆重的,文武百官見到他就跪拜行禮,誠惶誠恐。

    因為大臣們知道,這個叫朱標的人將來會繼承皇位,是新一代的統治者,如果要保住腦袋、官位,就一定要拍他的馬屁。你朱棣是個什麼東西,上不管天,下不管地。還是早點去就藩,當個土財主吧!

    人不怕窮,只怕比。

    朱標享受這一切的理由似乎也很充分:因為他是太子。

    什麼是太子?大家都是貧農朱重八的兒子,你穿開襠褲的時候我就認識你,尿床搗蛋哪一樣你沒幹過,還真把自己當龍子龍孫了,誰不知道誰啊?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朱棣雖然不窮,卻比較慘,因為無論這個家多好,多富,將來都不是他的。所以很早就認識到這一點的朱棣並沒有同年齡人的天真。

    他知道,在這個家裡,要想得到什麼,必須靠自己去爭取。

    一定要成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