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明朝那些事兒

龍騰世紀 九決戰不可避免二 文 / 當年明月

    計劃與陰謀

    朱元璋的計劃是這樣的,考慮到自己的水軍不如陳友諒,他決定把陳友諒誘上岸來,引他進入預定地點,設伏打他。他分析了陳友諒水軍的進攻方向,認為陳友諒的水軍一定會經過長江,進入秦淮河並直抵南京城牆之下,在這條水路上,戰船唯一的阻礙是長江到南京西城牆的三叉江上的一座木製橋,這座橋的名字叫江東橋。

    如果陳友諒走這條路,朱元璋的軍隊將直接面對漢軍的可怕艦隊,所以不能讓陳友諒走這條路。

    朱元璋為陳友諒的漢軍選定的墓地是龍灣。龍灣有一大片的開闊地,漢軍到此地只能上岸,而自己的軍隊能利用當地的石灰山作屏蔽,隨時可以在後面突襲漢軍。這裡是最好的伏擊地點。

    朱元璋召集了他的高級將領們,這些人和他一起從濠州打到應天,個個身經百戰,朱元璋充分地信任他們,在這些將領面前,朱元璋一掃之前的猶豫和躊躇,帶著自信的表情宣佈了他的計劃。

    首先,他指示駐守城正北方的邵榮放棄陣地,因為他鎮守正是那個關鍵的地方——龍灣。

    其次,他命令楊靖、趙德勝、常遇春、徐達帶領部隊埋伏在龍灣和南城,一旦漢軍進入伏擊圈就進行攻擊。

    最後,他本人帶著預備隊駐紮在西北面的獅子山,作為最後的決戰力量。

    「此次攻擊,我為總指揮,當我揮舞紅色旗幟時,即代表敵軍已經到達,當我揮舞黃色旗幟時,你們就要全力進攻,決戰只在此時!」

    然而徐達提出了疑問:如果陳友諒軍不攻佔龍灣,而直接從秦淮河攻擊應天,這個計劃是無法執行的。

    是的,說的有道理,陳友諒帶領的是水軍,必定會走水路,他又憑什麼放棄自己的優勢去和朱元璋打陸地戰呢。

    朱元璋的臉上浮現出了一絲狡黠的微笑,他指著將領中的一個人說道:「這就要靠你了」。

    這個人叫康茂才。

    這是一個戰略意義上的陰謀,康茂才原先是陳友諒手下大將,後來投奔朱元璋,但他仍在朱元璋的指示下與陳友諒有著秘密接觸,用今天的話說,他是一個兩面間諜,是朱元璋埋在陳友諒身邊的一顆棋子。

    康茂才早已派人送信給陳友諒,說他將倒戈,建議陳友諒採取水路進攻,他將會在江東橋與陳友諒回合,並將這座唯一阻擋水軍前進的橋樑挪開,讓陳友諒的水軍經過秦淮河直抵南京城牆之下。陳友諒大喜過望,並表示一定會在勝利後重賞康茂才,在得到陳友諒的回音後,朱元璋命令李善長連夜重造了一座石橋。

    這座石橋將給予陳友諒最為沉重的精神打擊。

    朱元璋宣佈了他的全部作戰計劃,以堅定的目光看著他的將領們:「我們自濠州出發以來,經歷了無數困苦,打敗了無數敵人,才取得今天的一方土地,雖然陳友諒比我們強大,但只要我們敢於迎戰,勝利一定屬於我們!」

    「我相信我是對的」

    朱元璋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在通往勝利之門的路上,你會撿到很多鑰匙,這些鑰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閃閃,但只有一把才能打開那扇門。

    在進行決策時,會有很多人在你耳邊提出他們自己的意見,將他們手中的鑰匙交給你,讓你去選擇,但這個遊戲最殘酷的地方在於:

    你只有一次嘗試的機會。

    如果失敗了,你將失去一切。

    在戰役實施中,只有一個時機是最適合的,能抓住這個時機的,即是天才——拿破侖。

    朱元璋在那紛繁複雜的環境中,在無數的建議中,堅持了自己的看法,牢牢地抓住了那把開啟勝利之門的鑰匙。

    他的成功不是僥倖的,他當之無愧。

    他正等待著陳友諒的到來。

    陳友諒此時正沉浸在巨大的喜悅中,他已經成為了皇帝,現在所有的文武百官都在面前低著頭,聆聽他的訓示,他的艦隊已經兵臨城下,應天指日可克,朱元璋將永遠消失在世界上,這片大地上的百姓將在他的管理下,成為他的臣民。

    我不是漁民的後代,從來都不是!

    好消息一個接著一個,安插在朱元璋軍中的康茂才已經成為我的內線,他將在明天為我打開通往應天的道路,我的艦隊將一往無前,征服這個富庶的地方,然後就是張士誠,他不過是個軟弱的傢伙,決不會是我的對手,我將是最後的勝利者!

    龍灣的圈套

    至正二十年6月23日,也就是徐壽輝被殺後的第七天,陳友諒率領他的艦隊沿秦淮河一路進攻,到達了江東橋,陳友諒難掩激動的心情,親自登岸,在夜色中輕聲叫出了聯絡的暗號:

    老康!

    無人應答

    第二聲

    老康!

    仍舊無人回答

    陳友諒藉著皎潔的月光仔細觀察了江東橋,他驚奇的發現這並不是康茂才所說的木橋,而是石橋!

    陳友諒感覺血液凝固了,他喊出了之前無數人喊過,之後還會有無數人喊的名言:

    中計!

    按照他的估計,此時應該是「火把叢生,殺聲遍地,伏兵殺出」,可是在他驚慌一陣後,卻發現什麼也沒有發生,這是怎麼回事,一向精明的陳友諒現在也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康茂才莫非是有事來不了了?

    無論如何,這裡很危險,不能久留。

    正在此時,他得到了消息,自己的弟弟陳友仁已經統率一萬人馬在新河口之北的龍灣登陸,並擊敗了駐守在此地的軍隊,正等待大軍的到來。

    那就去龍灣登陸吧。

    陳友諒命令船隊加快速度,於當日下午到達了龍灣,之後他組織士兵上岸,一切都很順利,但他不知道的是,一雙眼睛正在不遠處的獅子山上看著他

    那是朱元璋的眼睛。

    他的預料沒有錯,陳友諒果然放棄了在江東橋進攻的企圖,他是一個疑心重的人,必然選擇穩妥的進攻方法。

    在確定所有的士兵都進入了伏擊圈後,朱元璋搖動了紅旗。

    此時,隱藏在石灰山後、應天南城、大勝關的五路軍隊從不同的地方出現,但他們並沒有搖旗吶喊,而是靜靜的看著漢軍,他們沒有接到進攻的命令。

    漢軍的士兵們終於發現自己掉進了一個大大的麻袋裡,敵人就在眼前,甚至可以看見他們盔甲上的反光,而這些敵人紋絲不動,正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著他們,那種眼神好似家鄉過年時屠戶看著圈裡的豬羊。

    戰場上出現了可怕的寧靜。

    比死亡更可怕的寧靜。

    這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

    他們並沒有在這種可怕的沉默中等待多久,獅子山上的朱元璋揮動了黃旗。

    五路軍隊在徐達、常遇春、馮勝的率領下對漢軍展開了輪番衝擊,騎兵來往縱橫,所向披靡!早已經驚慌失措的漢軍無法抵抗,他們紛紛奔向自己的船隻,然而此時正是退潮之時,船隻擱淺,大多數漢軍只能跳入長江逃生。陳友諒擠進能夠開動的小船上逃命,一路逃到九江,勝利的夢想就此破滅。

    此戰漢軍在戰場上留下了20000具屍體,7000名俘虜,而朱元璋的軍隊幾乎沒有受到什麼損失,還俘獲了100艘大舶和數百條小船,朱元璋借助這些船隻為即將到來的最後決戰做好了準備。

    陳友諒打了敗仗,逃回了江西,而張士誠正如朱元璋所說的那樣「器小」,眼睜睜的看著陳友諒被痛打一頓,只派了幾千兵馬在江浙與朱元璋接壤一帶武裝遊行了一番,就打道回府了,這個人確實如陳友諒所說,刀架在脖子上才會著急。

    不速之客

    龍灣之戰勝利後的一天,紫金山上的禪寺迎來了一位香客。當時的應天雖然已經為朱元璋所管轄,但治安情況仍然不好,所以寺中僧眾一到晚上就會緊閉寺門,這天黃昏時分,這個香客走進了寺廟的大門,口稱天晚無法趕路,希望留宿一夜,看門的小僧看此人相貌不俗且十分兇惡,竟然不敢阻攔,讓他進了內寺。

    禪寺的主持聞聽此事,慌忙出來看,當他初見此人,也不禁吃了一驚,但他畢竟是見慣大場面的人,細看之下頓覺此人身上自有一股豪邁之氣,且帶一把寶劍在身,他暗自揣測這人極有可能是出外打劫的強盜,像這種人一定不能得罪,如果激怒了他,一把火燒了禪寺,自己和老婆孩子怎麼辦,於是作主留他一晚。

    此人正是應天的鎮守者朱元璋,在龍灣戰勝後,他也頗有些得意,常微服出巡,這也成為他之後幾十年的習慣,這天他來到紫金山下,見山上有一座禪寺,回憶起自己當年做和尚的情景,便到寺中一遊。

    這天夜裡,住持左思右想睡不著,他怕那個強盜嫌疑極重的人晚上會出來搞事,可這話也不能直說,他思慮良久,終於想出了個好主意。他決定邀請這個人去大殿講禪。

    所謂講禪和魏晉時期的清談差不多,一群人吃飽了飯,坐在一起吹牛,反正吹牛也不上稅。

    朱元璋深更半夜被吵醒,得知居然是讓他去講禪,哭笑不得,他是何等精明的人,自然明白住持的意思,住的還是人家的地方,禮貌起見,他隨住持來到了大殿。

    此時,空曠的大殿裡,只有他們兩個人,分東西坐定後,住持開始仔細的打量起朱元璋來,他發現此人衣著樸素,雖面相兇惡,但舉止還透著一股土氣,頓時對此人大為藐視

    做強盜做到這個地步,連件好點的衣服都沒有,說他是強盜都抬舉他了,頂多是個鄉巴佬。

    但既然是講禪,還是要說點什麼的,於是住持開口了:「施主何方人氏?」

    朱元璋答道:「敢煩禪師下問,在下祖籍淮右」。

    「所持何業?」

    「目下無業,唯四處遊俠而已」

    住持一聽此言,便覺自己判斷不錯,他準備教訓一下這個鄉巴佬

    「我觀施主面相,似有殺氣,目下天下大亂,望施主早擇良業,安分守己,閒來無事探研佛道,可悟人生之理」。

    朱元璋不動聲色的問道:「不知何謂人生之理」

    「人生之理即心境二字,我送施主兩句真言,望好自揣摩」

    「敢情賜教」

    「先祖有云:境忘心自滅,心滅境無侵,人生無非虛幻,得此境界即可安享太平」

    朱元璋看著眼前這個面露輕蔑之色的和尚,沉默良久,突然大笑!

    笑聲在空曠的大殿裡迴盪,久久不去。

    住持大驚失色,朱元璋站起身來,緩步走向住持,突然抽出腰間寶劍,將劍架在他的脖子上!

    住持再也掩飾不住,驚慌失措,顫聲說道:「你想幹什麼,如要錢財,可以給你。」

    朱元璋厲聲說道:「禪師心境如此了得,為何也會害怕!方今天下,所以大亂,唯因民不聊生,兵荒馬亂,只由隔岸觀火!如天下太平,誰願遊俠,如爾等人,飽食終日,娶妻生子,只是妄談心境,苟且偷生,可恥!!」

    言畢,朱元璋歸劍回鞘,朝自己的禪房走去。

    住持此時才發現,眼前的這個衣著簡樸的人實在深不可測。

    他對著朱元璋的背影大聲喊道:「貧僧有眼不識泰山,敢問施主高姓大名?!」

    朱元璋的背影沒有停留,越走越遠。

    住持歸房一夜未眠,他的直覺告訴他,這個人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決定第二天要問個明白。

    第二天,他起身後,便跑到朱元璋的禪房,但已是人去房空,在大殿的牆壁上,卻留著用硃砂寫就的的幾行大字: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

    老僧不識英雄漢,只管嘵嘵問姓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