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李唐傳奇

正文 第三十三章 新政 文 / 高月

    大歷元年二月,在限田令最後的期限到來之際,金陵府終於推出了限田令修正案:

    各戶祖傳的永業田可保留,已經上繳的,加倍補償;永業田外若是購入的土地,可再順延三年期限,得授勳官的,可轉成口分田。、、當前重點是解決籍外田問題,凡拿不出購買契約和無官府承認的地契的土地,則要全部贖買或沒收,限各地半年內完成此事,無法做到的,也要上報金陵府。

    金陵府成立土地專案署,直屬吳王,統管土地改革事宜,由崔煥兼任署正。

    在大歷二年三月之前,各地官府必須保證各戶至少擁有限田令規定一半的土地,若到期後一縣內百姓的告狀超十件的,則要處罰當地縣令。

    金陵府各級官員的永業田在唐制的基礎上上限可增加三成,但官員必須重新如實申報,一但被監察室查處弄虛作假的,不僅免職,沒收全部永業田,還要依律論罪。

    土地超過一百畝的需重新進行測量,由土地專案署來執行。

    大戶主動交出一定土地的大戶,不僅在商業稅收上優惠,還可以享有終生免勞役、一子可以免兵役等等各種優惠。

    修正案細則一同發佈。

    限田令修正案推出後,江南的緊張局勢立刻得到了極大的緩解,幾乎所有的人都長長出了一口氣。與此同時,第二次科舉考試也順利結束,在上萬名考生中錄取了六十四名佼佼者,授從七品到從八品不等的官銜,赴各地充作基層官吏。就在江南推出了限田令修正案的時候,江南東道的北面卻發生了嚴重的政局動盪。

    四月,海州有海賊犯境,李豫命兗州兵馬使董晏集兗、徐兩州的兵力共一萬餘人前去平賊,但海賊卻逃回海上,將董晏的兵力拖在了海州,就在這時,魏博節度田承嗣趁機南下,一連佔據了兗、徐兩州,然後向李豫上書請罪,申言自己絕對忠誠於皇上,只是怕江南的土改波及到徐州,才不得已為之,李豫大恨,卻又拿他無可奈何。

    六月,王縉密告李豫,田承嗣在徐州、陳留一帶陳兵六萬,有向南向西擴張的跡象,要求朝廷立刻採取對策,由於物資、軍糧短缺,長安再無力支持重兵佈防,在和幾位宰相緊急磋商後,李豫下旨加封李月兼淮南道節度使,將吳王府控制區北擴到宿州,並下密旨,准其擴軍至六萬,以牽制田承嗣。

    當即,李月立刻將二萬後備役轉正,命蔡明德兼任宿州防禦使,率軍一萬黑旗軍精銳駐防宿州;命南霽雲為濠州防禦使,率五千黑旗軍駐紮濠州;命吳昊為泗州防禦使,率五千鐵騎軍駐紮泗州,與宿州、濠州互為犄角呼應;又任段秀實為揚州刺史兼揚州大都督,統領二萬軍,後援宿州、濠州、泗州等地,同時調顏杲卿到金陵為西閣祭酒接段秀實之職。

    在一系列緊急佈防後,李月再次整頓軍制,將全軍分為三個營,分別為黑旗軍、虎衛軍、烈火軍,每營各兩萬人,其中黑旗軍包括一萬五千步兵和五千鐵騎軍為北邊和西邊防禦,由蔡明德統一率領;烈火軍為中部防禦,包括淮南道原有的一萬軍,共兩萬步軍常駐揚州,由段秀實統領;虎衛軍共二萬人,包括一萬由林衡率領的沿江水軍、由王元楷統領駐防金陵的五千步軍、還有由張傑率領的五千軍駐紮越州,以上軍全部向李月負責。同時李月還下令,除北線和西線的軍隊外,其他軍隊皆需由兵曹事統一組織進行屯田,以保證軍糧能夠自給。由於江南東道軍力北擴,果然牽制住了田承嗣在徐州的軍隊,使田承嗣暫時打消了西進的企圖,將重兵壓到徐州一線,伺機而動。

    為培養後備軍官,李月採納荔非元禮的建議,在金陵興辦軍學,由荔非元禮負責籌備,三個月後,軍學落成,李月命其名為金陵演武堂,由荔非元禮擔任學正,凡軍中副尉以上的軍官都必須到軍學受訓一年,同時每年和科舉一起開武舉科,將兵曹事中勸武署的職能轉到由軍學負責,考中者則為軍學的正式學員,學制為三年。

    由於火藥的軍事應用已逐漸在各軍中推廣,為保持技術領先,李月特地在軍學內設置了相應的課程,在各軍中也設置了相應的兵種,同時在兵曹事設立火器署,由嚴明任郎中,專門負責火藥及火器的開發和研究,而對於火藥、火器的生產則由專門的軍匠負責,這些匠戶由於身份特殊,都在官府的嚴密控制之下,區別於其他普通匠戶,受火器署的直接控制。

    淮南道歸李月管轄後,李月並沒有立即在那裡展開同樣的限田令,只是實施了江南東道的其他一些改革,如:鹽鐵專賣令、戶籍令、勸商、勸學、授勳等等,另外將淮南道所有的州縣官員都集中到金陵受訓以及收集官府目前掌握的田地情況,這些繁雜的工作,李月都丟給了崔煥來全權負責,只是有特殊和重要事宜時才由他來過問。

    五月,派去大和和高麗貿易的徐明謙終於回到了瀏河港,數百艘大船上載滿了金、銀、銅等貴重金屬以及瓷器、漆器等大量物品。船隊的回歸頓時轟動了江南,無數人特地趕到江邊觀看這一盛景,眼看著一箱箱金銀從船上被搬下,極大的刺激了大商人們求富的野心,造船業開始在沿海盛行起來,各地官員磨破嘴皮子也沒能奏效的勸商令卻在看得到的財富面前不攻而破,不僅遠洋貿易,內地貿易也被帶動起來,無數原本世代農耕的大戶紛紛派出年輕子弟組建貿易商行,涉足於工商業。遠洋貿易中不僅涉及高麗、新羅、大和等地,還往南至林邑(今越南中部)、真臘(今柬埔寨)、室利佛逝(今印尼的蘇門答臘)、墮婆登(今印尼)、獅子國(今斯里蘭卡)和驃國(今緬甸)等國,為保護商船不被海盜侵襲,水軍特地組織了兩支護航艦隊,每年二次護送商船遠航,費用自然就由商船均攤,同時也引來了各國的貿易商船,三年後,瀏河港發展成了可以和廣州相比的大型海外貿易中心,在後來南面的明州港也漸漸的發展起來。

    八月,朝廷同意江南東道可以鑄幣,李月當即在蘇州建立鑄幣工場,將江南東道的主要銅產地婺州淳安縣的銅錠運來鑄幣,主要鑄造開元通寶,同時也鑄造少量的金、銀錠。這一舉措更加刺激了工商業的發展,半年內在市舶監和瀏河巡檢司登記的新成立商行就超過千戶,隨著工商業的興起,各種人才嚴重不足的情況開始出現,由於官府對匠戶控制的放開,一些有一技之長的工匠或精於帳務的人都成了極為**的人才,各種培訓專業人才的學堂也孕育而生。崔煥隨即在官學的基礎上,創建了百工學,專門招收各地有志於從事專門技術的少年,為官府和各地商家培養專門的高級技術人才。

    工商的興起有力地推動了大戶的還田速度,為獲得稅收優惠,潤州、常州、蘇州、杭州、越州一帶的一些有眼光的大戶開始主動向官府交田,到十月時,官府已經拿到了近十萬頃的土地,崔煥並沒有將這些土地全部追授農民永業田的不足,而是把絕大部份都暫用作金陵府的直轄官田,租給新從全國各地遷來的而暫時拿不到江南東道戶籍的農民們耕種,這樣一來,金陵府便控制了江南東道的租佃市場,使得主要靠收佃租的豪強地主們不得不降低了佃租水平,金陵府又重新漂亮的贏回了主動權。

    十一月秋收後,江南東道的糧船載著五十萬斛糧食從揚州出發,在重兵的護衛下,沿著漕運駛往長安,李月開始第一次兌現他的承諾。()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