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李唐傳奇

龍騰世紀 第三十章 奇功 文 / 高月

    阿布思率一萬人馬,回到夜襲楊國嗣的戰場,見依舊是橫屍遍野,引來許多的野獸,好在天氣還較涼,屍體都還沒有腐爛,果然糧草輜重都在,阿布思命取了糧草和輜重,正要拔營北行時,這時探馬突然來報,朔州已失,城樓上的帥旗上是一「程」字,另有將旗為「石」字,約有軍一萬人。!!

    阿布思大驚,北路被斷,這如何是好,手下眾將紛紛要求奪回城池,阿布思搖搖頭說道:「我知程千里的前鋒必是他的愛將石玉,現在看來果然是他,此人長於守城,一時未必能攻下,我真正擔心的是程千里的主力去攻雲州,若雲州一失,我們真無退路了!」

    這時,手下眾將紛紛問道:「大帥,現在怎麼辦?」

    阿布思想想說道:「既然程千里的主力去了北面斷我的退路,我們當趕快北上,現在先去真源縣休整一天,等斥候回來後再決定走哪條路。」

    這自然是李月之計,取了朔州城後,他立刻通知張巡把真源縣所有的民眾都遷來,在朔州城內,李月意外地發現了被囚禁得奄奄一息的郢王李瑛,不用問,李月立刻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他將李瑛放出,按輩分,李瑛是他的叔叔。但李瑛此時已經萬念皆灰,自己的一念之差,竟送了十萬唐軍的命,還有無數平民被屠殺,他謝過李月,就把自己關進屋子,不再出來。

    張巡來後,李月命他暫領朔州刺史,率七千軍守城,並布一萬疑軍,打上程千里的旗號,這時李月他們召集到的殘兵敗勇已近一萬,並在朔州城內得到了大量物資。李月和荔非元禮率五千騎兵去真源縣附近埋伏去了。

    阿布思率軍來到真源縣,見所有的老百姓都已跑光,只剩一座空城,而且一顆糧食也沒留下,不過阿布思並不在意,他已經從楊國嗣的軍中獲得大量糧草。

    「報大帥!城內的水井都已被填死,只找到三口水井。」

    「驗後可有毒?」

    「無毒!」

    「好!命令埋鍋做飯,歇息一夜後,明日出發。」

    「是!」

    夜裡,李月和荔非元禮率五千騎兵藏在幾里外的一片樹林裡,荔非元禮看著遠處的縣城緊張地問李月道:「李月,你沒有真下毒吧!」

    李月笑笑說道:「放心!只是強力**,可讓人昏迷一日一夜。」原來荔非元禮可憐叛軍同是朔方軍,多次求李月手下留情!李月一直沒答應,直到昨天見阿布思軍隊並沒有象契丹那樣屠朔州城,而且可以說是秋毫不范,這才答應了荔非元禮的要求。

    後半夜,李月領五千軍悄悄入城,見城門處的守軍已經橫七豎八躺了一地,都暈了過去,荔非元禮大喜,對李月說道:「看來真的有效!」

    李月不吭聲,命令全城搜索,最後士兵把已經暈過去的阿布思,緊縛著抬來,一萬餘軍隊,全部藥倒,李月點點頭,下令不准妄殺一人,擅取一物,違令者,斬!

    至此,阿布思的二萬叛軍全軍覆沒。李月以一千老弱軍,不傷一人,竟先後殲滅阿布思一萬三千餘人,這場戰役,真正奠定了李月在軍方的崇高威信,被各軍視為戰爭中的神話。

    李隆基心中很是煩惱,本來太原連連告急,滿朝文武都擔心北都淪陷,但程千里臨行前卻獻計,先取雲州,逐契丹,斷阿布思後路,再關門打狗,自己竟同意了這個方案,打雲州剛開始順利,但契丹卻向突厥求救,突厥突然出兵,雲州便成了僵局,也不知道那阿布思有沒有攻下太原,如果攻下,自己的罪就大了,真的無顏去見太祖太宗。

    他案頭上是一份議和的文書,突厥同意讓契丹退兵,但要求雲州為兩不管之地,不屬於突厥,也不屬於大唐。否則,它就要大舉進犯,大唐一直為突厥所制,從高祖開始就向突厥借兵,一直看著突厥的臉色,就算每年大量送禮和親,但突厥依舊時不時范境,搶掠一把後再走,當年大唐最強盛時都拿突厥無奈,何況現在。李隆基歎了一口氣,終於在那份和約上簽了字,突厥問題解決了,可太原怎麼辦呢?程千里暫時還不能動,得盯住突厥和契丹。

    一連兩天,李隆基寢食不安,眼巴巴的等著太原方面的消息,雖然程千里已分兵一萬,但他依舊沒有信心,只盼望奇跡能出現。

    「報!太原大捷,阿布思全軍覆沒!」

    太原來的幾十名快馬從長安城大門一直喊到了金鑾殿,整個長安為之震動,人們紛紛額首相慶,到處可聞炮竹的響聲。

    李隆基迫不急待的打開了裴寬的奏章:「臣惟恐城陷,辱及高祖,率五千師戰敵於北牆,箭矢如雨、血腥飛灑,以身軀堵刀槍者有之,抱敵投城者有之,敵攻五日未果,乃退。然布衣將軍李月率一千老弱之師,焚其糧、殲敵援、取其城……最後於真源未傷一兵一卒全殲萬餘賊軍,創千古未有之奇功,大唐能有此俊傑,蓋皇上之大幸也!」

    裴寬輕描淡寫的講述了守城的經過後,不遺筆墨的詳細描述了李月傳奇般的戰鬥經過,看得李隆基連連拍案叫好。看完後,他對高力士興奮地說道:「大哥有此孫兒,可以足慰平生了。」

    「這也是皇上慧眼識人,李月才有發揮才能的機會。」

    「傳旨,封太原尹裴寬為鎮軍大將軍,加太子少傅,賜絹五百匹,銀萬兩;賞國子監祭酒趙王李郁絹五百匹,享受宗廟頭名祭祀資格。」

    但裴寬因這次太原保衛戰中受了箭傷,一直未癒,一年後終不治身亡,朝廷追封他為穎國公。

    三日後,李月率軍返回京師長安,在城外將散軍和叛軍交割給兵部,自己領一千黑旗軍雄赳赳氣昂昂踏入長安朱雀大街,受到長安城老百姓的熱烈夾道歡迎,李月騎著高駿的赤血魔,外貌英武碩壯,引得無數的長安女子為其傾心,一時間李月成了大唐的傳奇人物。太子李亨親自來皇城朱雀門處迎接李月的凱旋,牽著李月走進大明宮含元殿。

    大殿之上,李隆基高高坐在龍椅之上,數百名大臣分兩列而立,氣氛熱烈,李月走上大殿,叩首說道:「布衣李月,拉練歸來,僥倖獲勝,現特來覆命!」他很聰明,必須先討武狀元的封賞。李國臣也在回程之中,距長安約還有兩日的路程。

    「雖回程有變,但你領先李國臣五日先抵九原,朕判你為勝,你們都是大唐的好男兒,國家有難,卻拋棄個人榮辱,值得表彰。朕就點你為今科武狀元,封你為東宮左右衛將軍,領正四品。另外李國臣、荔非元禮、李抱玉各官升一級。」

    「臣謝主隆恩!」

    以武狀元之名封四品將軍,封官之高,這在大唐卻從來沒有過,眾大臣均知道,這是皇上有酬謝治病的私心,所以沒有人敢反對,郯王李琮因上次碰了個釘子,心中雖恨極卻不敢再出言反對,只拚命向楊國忠施眼色。而楊國忠此時的心情卻很複雜,他固然因李月殺了他的侄子而深恨李月,同時也看到了李琮的眼色。但這次他卻承了李月的人情,他安插在鮮於仲通軍中的族人親信,有一半都被李月所救,而且李月把他私下給阿布思和郢王李瑛的信也撿出來悄悄派人還給了他。這信若被公開,那阿布思叛亂的真相也就暴露了,這就是李月的高明之處,知道難動楊國忠,索性送他個人情,不結強敵。所以楊國忠也站在那裡一聲不吭。

    李隆基見無人反對,滿意的點點頭,又說道:「李月這次立如此奇功,以一千老弱軍不傷一人而全殲叛軍,朕也帶過兵,這可是極了不起的成就啊!說吧!你想要朕如何封賞於你。」

    李隆基也明白,官是不能再封了,索性多給點別的好處吧!

    「為臣僥倖,也是依賴了皇上的洪福,軍人衛國乃分內之事,不敢有所求!」

    「為上位者當賞罰分明,前次兵敗,朕免了右相的兵部尚書一職,若不賞你,豈不是說朕處事不公?儘管說來,朕一定滿足於你。」

    「那臣就斗膽提三個要求」

    「說!」李隆基的臉色微微一變。

    「一是我和那一千軍朝夕相處,有了很深的感情,實不願分開。」

    「好!朕就把這一千軍賜作你的親兵,你可自任軍官,送兵部備案。」

    「謝皇上!第二是真源縣令張巡這次立了大功,臣保舉他為朔州刺史。」

    「這張巡是何出身,為官如何?」

    「稟皇上,張巡與臣為同為開元末年進士,原在清河縣為縣令,為當地百姓譽為清河清縣令。」

    李隆基見是京兆少尹崔光遠,便問吏部:「崔愛卿所言可屬實?」

    吏部侍郎鄭懟出班應曰:「屬實!」

    李隆基點點頭說道:「同科之人都做到了京兆少尹,況且還是名清官,准!」

    「多謝皇上,臣的第三個要求是請皇上饒過叛軍中的普通士兵,他們也是身不由已,況且在朔州也並無擾民之舉。」

    「好吧!傳朕旨意,阿布思叛國,罪大惡極,斬之於朱雀街,都尉以上軍官者皆斬!其餘士兵解散為民。」

    「謝主隆恩,臣就是這三個要求。」

    「好!再傳朕旨意,阿布思之亂已平,於躍龍殿門大宴眾卿,賜李月絹一千五百疋,彩羅三百疋,彩綾五百疋,銀五萬兩,賜左、右相各絹三百疋,彩羅綾各五十疋;余三品八十疋,四品五品六十疋,六品七品四十疋。」

    「謝主隆恩!」眾臣謝恩於大殿之內。

    散朝後,李月密奏帝,郢王李瑛早被阿布思所囚,並未隨之造反,現已在五台山出家為僧,望帝憐之,帝歎息一陣後便不再追究。

    一月以後,契丹兵退,雲州遂為無屬之地。契丹兵退途中被范陽節度使安祿山伏擊,傷亡慘重,安祿山隨即求功於京,索超授將軍者五百餘人,中郎將者二千餘人,帝無奈,准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