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責

資料 《一寸》中篡改的歷史(四) 文 / hcxy2000

    《一寸山河一寸血》中篡改的歷史[轉帖來自鐵血論壇]

    hcxy2000關於轉貼前的話:

    很遺憾,因為小說的原因,在書評裡已經有了關於國共兩黨在抗戰時期貢獻的爭論。作者的觀點很明確,在抗戰的人群裡,只有中國人,只有華夏兒女,沒有政黨之分!

    要抗戰,必然需要自身的壯大,以*主席為首的『共產』黨人抓住了機遇,也就是歷史和人民選擇了『共產』黨人!

    請時刻記住,是歷史和人民選擇了『共產』黨人!

    這篇文章是作者在鐵血論壇上看到的。裡面絕大部分觀點我是贊同的。這些觀點,可以全面回答目前為國民黨鳴冤的問題。

    基於以上理由,請準備再發關於這個爭論內容的讀者注意,如果你的觀點已經在這個帖子裡被反駁了,那麼我將毫不猶豫地刪除你的書評。

    再次說一遍,我是贊同的是這篇文章裡面的絕大部分觀點,而不是全部觀點。

    本文來自鐵血論壇,感謝轉貼者安倚天

    第二十八集《游擊戰》

    這一集真是集謊言、隱瞞、歪曲事實之大成者。當然,片中有些語句也是誠實的,如:

    「游擊隊員在對日作戰的過程中,居功厥偉是毋容置疑的。但是,他們的生活處境與作戰條件,則又是所有**部隊中最為窳陋的。」

    「在抗戰期間,游擊戰士用自己的鮮血與生命,為整個戰爭所作的貢獻,可以從這張表上看得出來,根據民國30年(1941年)的統計:日軍在中國戰場上配置的兵力,[治安]地區比作戰部隊多出了三個師團又20個獨立旅(華北9個師團、12個旅,華東4個師團、4個旅,作戰地區10個師團、4個旅),這就是游擊部隊在敵後發揮牽制作用的具體實證。在此時此地,我們僅以至誠,向那些有名的、無名的英雄們,致以無上的敬意。」

    隱瞞事實真像部分:(這些畫面沒有說明這些都是**的武裝游擊隊,反而在片後部誣蔑**)幾個畫面:

    1.在高梁地裡行走的游擊隊員,頭紮白手巾。典型的冀中平原裝束。

    2.在湖泊中小船上的游擊隊員,頭紮白手巾。這是白洋澱的雁翎隊。

    3.從高梁秸桿中鑽出的游擊隊員,

    4.對敵作戰的民兵隊。

    5.高梁地裡頭紮白手巾,正在射擊的游擊隊員。

    6.鑼敲過後,人們從地裡、院子裡拿起武器。頭紮白手巾。

    7.拿起灶台,現出地道。

    8.片中埋地雷的鏡頭取自電影——地雷戰。

    9.破壞交通,破壞鐵路,切斷補給線(百團大戰中的破襲戰)

    10.在磚窯內行動的武攻隊員

    以上這些畫面,分別取自於(地道戰)(地雷戰)(平原游擊隊)等反映**領導人民抗日的影片。

    在游擊戰區的地圖上:五台、太行、呂梁、太岳、都是『共產』黨、八路軍的根據地。後來增加的冀察(八路軍)、魯蘇(魯:八路軍的泰山根據地;蘇浙:新四軍的根據地)也是**軍隊的地域。

    然而,片中卻說:「蔣委員長在南嶽軍事會議上明確地說:要以三分之一的**,配備於敵軍後方擔任游擊。事實上,當戰事一開始,華北情勢逐漸惡化的同時,軍事委員會就已經令第一、第二、第五和第八等戰區,分別在綏遠、山西、豫北、鄂、皖等地據險建立基地,展開游擊戰了。」

    好傢伙,這一下將所有**軍隊的作戰地域都劃歸國府名下了,在這些地域的**戰績自然也歸了蔣委員長。末了再罵一句:**游而不擊。篡改歷史的惡劣程度真是令人瞠目結舌!

    只是不好解釋的是:為何抗戰勝利之時,這些地區的縣級政府全是『共產』黨的?這些地區的軍隊也全是『共產』黨的?以至到平津等地接受日軍投降,需要從後方空運軍隊?

    只有中條山是**的游擊根據地。在1938年至1941年初的四年中,日軍曾先後八次大舉進攻中條山,企圖打開這道黃河北岸的防線,向黃河以南進犯。日軍的八次進攻都碰了個鼻青臉腫,慘敗而回。1941年6月10日中條山失守。

    「七七之後,他們幾經演變,而組成了東北抗日聯軍繼續作戰。直到戰爭結束,還保有十至十五萬之多。其中以趙尚志、楊靖宇、周保中等人實力較為雄厚。可惜趙尚志和楊靖宇都在作戰中壯烈殉國。只有他們英勇的故事還留存於白山黑水之間。」

    在片中提到了東北抗日聯軍,卻隱瞞了東北抗日聯軍的主力都是『共產』黨的部隊。

    東北抗日聯軍共有11個軍,人數最多時有4萬多人,其中,第一、二、三、六、七等軍是在反日游擊隊(**滿州特委領導)的基礎上建立的;第四、五兩軍是在王德林的救**、李杜的抗日自衛軍餘部的基礎上建立的;第八、九、十、十一軍是在義勇軍餘部和抗日山林隊的基礎上建立的。

    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的軍長兼抗日聯軍總司令楊靖宇將軍為**黨員。

    第一軍於1932年7月,遼寧省磐石縣成立,初時有8支步槍,3枝手槍,幾十棵手榴彈。3/5是朝鮮族人,2/5為漢族人。

    1932年11月,**滿州特委派楊靖宇來,被推舉為軍長。楊靖宇任軍長兼政委,宋鐵巖任政治部主任。下轄3個師1個教導團,共3000餘人。

    1936年3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成立,王德泰任軍長,魏拯民任政治委員,李學忠任政治部主任。下轄3個師1個教導團,共2000餘人。

    1936年1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成立,趙尚志任軍長,李兆麟任政治部主任。下轄10個師,共6000人。

    1936年9月,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成立,夏雲傑任軍長,張壽籛任政治部主任(代)。下轄4個師,共1500人。

    1936年11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成立,陳榮久任軍長,崔石泉任參謀長。下轄3個師,共700餘人。

    以上各部為**滿州特委所直轄(即在軍中建有黨組織),主官全為**黨員。非**滿州特委所直轄的部隊如下:

    第四軍,1936年3月編成,軍長李延祿(吉林延吉人。16歲投入東北軍,1931年入中國『共產』黨。),政治部主任黃玉清,下轄3個師,共2000餘人。

    第五軍,1936年2月編成,軍長周保中(1927年7月在武漢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副軍長柴世榮,政治部主任胡仁,參謀長張建東,下轄2個師,共700餘人。

    第八軍,1936年9月編成,軍長謝文東(投日叛變),副軍長滕松柏,政治部主任劉曙華,參謀長於光世,下轄6個師,近1000人。

    第九軍,1937年1月編成,軍長李華堂,參謀長李向陽,下轄3個師,共800餘人。

    第十軍,1936年冬編成,軍長汪雅臣(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副軍長張忠喜,政治部主任王維宇,下轄10個團,共700餘人。

    汪雅臣是東北鬍子出身,他的隊伍是由反日山林隊聯合組成,汪雅臣在帶領隊伍與日偽作戰的同時,發現在各種抗日隊伍中,只有**領導的東北人民革命軍在鬥爭中越打越大,越打越強,也只有中國『共產』黨抗日最堅決。他於1935年春,找到了**珠河中心縣委的負責人馮仲雲等。汪對馮仲雲說,我堅決接受**的領導,你快把我的部隊收編了吧,最好能把我們收編為你們第3軍的一部,我跟你們一起抗日到底。馮仲雲等經過認真考慮後答覆他說:你還是回到五常南山那裡去,我們把你的部隊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的第8軍,你看怎麼樣?汪雅臣說:你們說咋辦就咋辦吧,我相信『共產』黨。

    1938年開始,日軍調集巨大的兵力(70餘萬,其中圍剿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的兵力達30萬人)對東北抗日聯軍進行「掃蕩」,並在政治、經濟等方面採取極端殘酷的手段進行鎮壓和封鎖。東北抗日聯軍的鬥爭進入艱苦的階段,許多優秀將士先後犧牲,部隊遭受嚴重的損失。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進一步加強了對東北的統治,抗日游擊戰爭的形勢更加惡化。為了保存實力,堅持鬥爭,**滿州特委決定把抗聯縮編成一個旅,旅長周保中,副旅長李兆麟,下轄4個教導營和一個通訊營,全旅約1700餘人,轉入中蘇邊境地區進行整訓和學習。

    以上來源《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dbkl.china1840-1949.|com|.|com|

    這裡提到東北抗日聯軍的趙尚志(三路軍)、楊靖宇(一路軍)、周保中(二路軍)

    我將這幾位的簡歷整理如下:

    楊靖宇:**滿州特委軍委書記。

    生於河南確山。1923年到開封讀書,期間曾參加愛國學生運動。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後回家鄉從事農民運動,組建農民武裝。1927年4月參與領導確山農民暴動。6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0月組織劉店農民秋收起義後,任農民革命軍總指揮,領導開展游擊戰爭。

    1932年秋奉命到南滿,按照中國工農紅軍的經驗整編、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並任政治委員。團結各路抗日武裝,創建了以磐石紅石砬子為中心的游擊根據地。1933年9月起歷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治委員、第一軍軍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等職。在抗擊日偽軍討伐的作戰實踐中,總結提出了」不擊中敵人要害不打」、」對當地人民損害大不打」等」四不打」原則和」敵合我分,敵進我退,乘敵之虛,各個擊破」的游擊戰術。

    1934年在瑞金召開的中華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執行委員,1940年1月在所部遭日偽軍重兵圍攻的險惡形勢下,組織指揮部隊分散突圍。在得不到任何糧食補給的情況下,在冰雪山林中隻身與敵周旋五晝夜。2月23日在吉林省濛江縣三道崴子壯烈犧牲。遺體被日軍割頭剖腹,發現胃裡只有棉絮、枯草和樹皮。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被命名為」楊靖宇支隊」,濛江縣改名為靖宇縣,以資紀念。

    題外語:本片那幾位自稱游擊戰士的人,談到當時的生活如何苦,可是沒有一人提到吃草根、樹皮。然而吃草根、樹皮幾乎是每一支**游擊隊都發生過的事。

    趙尚志

    1925年2月,考入哈爾濱許公工業學校。

    1925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被派往黃埔軍官學校第五期學習。

    1932年春,曾先後任全滿反日總會黨團書記,**滿洲省委軍委書記。

    1936年6月,被任命為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但因錯殺第十一軍軍長祁致中(山東曹縣人,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受到黨內嚴重處分。

    1942年2月12日在戰鬥中身負重傷被俘,寧死不屈,壯烈犧牲。

    周保中(1902-1964),原名奚李元,字紹黃,白族,大理市灣橋村人。周保中是著名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總指揮,抗日民族英雄,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

    1917年2月,年僅15歲的周保中毅然從軍,參加」靖國護法」戰爭.

    1922.11-1924年他在雲南講武堂學習軍事。

    1926年他到廣東參加著名的」北伐戰爭」。

    1927年3月,周保中擔任程潛第六軍五十六團副團長。

    於1927年7月在武漢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7年12月,他擔任六軍十八師副師長,在湘、浙、豫等省從事兵運和聯絡工作。

    1928年底,黨派他到蘇聯莫斯科國際列寧學院學習。

    1941年」九.一八」事變後回國,赴東北參加抗聯領導工作。

    從1932年1月到1946年的14年中,周保中作為東北抗聯的著名軍事指揮者和卓越領導人之一,沉重打擊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他曾5次受重傷,有一次肚子被子彈打穿,腸子流出來,他忍痛用手把腸子塞進肚內,又繼續戰鬥。他曾用刮刀刮去被子彈打爛的皮肉,在不用麻醉的情況下,讓人用鐵工鉗子把子彈拔出來,驚得部下目瞪口呆。他以自己的英勇行為,身先士卒,贏得抗聯將士對他的無比信賴和愛戴。

    在14年的抗日鬥爭中,周保中歷任滿洲省委委員、軍委書記,綏寧反日同盟軍軍長、黨委書記,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吉東省委書記、東北抗聯教導旅旅長,**東北委員會委員、書記,東北人民自衛軍總司令。

    1950年2月,任雲南省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省政府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昆明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副主任,**雲南省委委員、常委,省政府黨組書記,省委統戰部長,省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雲南大學校長等。

    1952年底,他調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政法委員會主任兼民政部部長。

    1954年後,周保中相繼當選為第一屆、第二屆全國人大代表,被任命為國防委員會委員,1955年被授予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1956年在中央」八大」上被選為中央候補委員,並擔任全國政協一、二、三屆常委,國家民族事物委員會委員。

    1964年2月22日,周保中將軍逝世於北京,終年62歲。

    抗日女英雄趙一曼

    趙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生於四川省宜賓白楊嘴村。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期間同陳達幫結婚。1928年她一人回國,於春節後生下一個男孩,取名「寧兒」,此後一直帶著孩子在上海等地從事黨的的秘密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她遵照黨的的指示到東北開展工作。

    1935年秋,赴珠河游擊區工作,擔任**珠河中心縣委委員、特派員和婦女會負責人,**珠河區委書記。同年秋兼任抗聯第三軍一師二團政治委員。

    1935年11月15日在同日偽軍作戰中負重傷,22日被捕,被捕後第10天,被押到哈爾濱偽濱江省警務廳,敵人對其進行嚴刑審訊,她堅貞不屈,拒不吐實,因她傷處化膿嚴重,敵人不得不把她送進哈爾濱市立第一醫院監視治療,看守警察董憲勳,女護士韓勇義,都是有正義感的青年,她向他們講述抗聯戰士的事跡,爭取她們逐漸由同情,羨慕到決心參加抗聯隊伍,她傷勢見好後,她們共同籌劃逃離醫院,奔赴抗日游擊區,經過周密準備,於1936年6月28日深夜,順利地逃出哈爾濱,29日上午7時,偽警務廳得知這一消息,當即跟蹤追擊,30日晨5時,偽騎警隊在離抗聯游擊區不到20里的阿城縣金家窩堡,追上了她們,3人被押回敵警務廳,1936年8月3日於珠河(今尚志)小門外刑場,英勇就義,年僅31歲。

    趙一曼的遺書

    寧兒:

    母親對於你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

    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鬥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

    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遠沒有再見的機會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際來教育你。

    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你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親趙一曼於車中

    另外一封這樣寫道:

    親愛的我的可憐孩子啊!……母親死不足惜,……母親死後,我的孩子要替代母親繼續鬥爭,自己壯大成人,來安慰九泉之下的母親!……

    ……我的孩子自己好好學習,就是母親最後的一線希望。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在臨死前的你的母親

    兩份遺書字跡剛勁清秀(現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抗日戰爭館裡)。趙一曼這字字千鈞的絕筆浸透著中國『共產』黨人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甘願獻出一切的『共產』主義精神和大無畏革命氣概,表達了一個堅貞不屈的母親對自己的孩子寄予的無限希望。

    《日本人記載的趙一曼被害經過》adchina2000.51.|com|/cgi-bin/topic.cgi?forum=4&topic=22

    關於第二十八集《游擊戰》中的謊言

    片中語:「我們分別訪問了戰時曾在山區作戰的前游擊戰士們。」——開始偽造歷史了:

    浙東四明山游擊區趙如琳:「中央已經退得遠遠啦,我們那個浙江那個地方,換句話說沒有**部隊,這都是叫地方部隊。縣政府嘛,縣政府那有軍隊啊,沒有的。只有警察。」

    1941年4月,**浦東工委領導的抗日武裝9000餘人分7批渡過杭州灣,到達浙東三北(鎮海、慈溪、余姚三縣北部)地區。這些抗日武裝南渡後,立即與浙江地下黨一道,領導和依靠人民群眾浴血奮戰,打擊日寇,逐漸建立起以四明山為中心的浙東抗日根據地。新四軍浙東縱隊司令員為何克希,是一位著名的將領。

    何克希(1906—1982)四川峨眉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曾在峨眉縣組織武裝暴動,後到上海從事黨的秘密工作。抗日戰爭爆發後,在陳毅等領導下,深入江南敵後開闢抗日根據地。歷任江南抗日義勇軍指揮部副總指揮,東路工作委員會副書記,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東路司令員,江南行政委員會主任兼地方保安司令員,新四軍第六師副參謀長。1942年後任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新四軍兼山東軍區第一縱隊三旅政委,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三十五軍政委。建國初期,曾任華東軍區特種兵縱隊政委、裝甲兵司令員兼政委,南京軍事學院裝甲系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後先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機械工業部部長助理,浙江省政協副主席,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82年12月17日因病去世。

    察哈爾五台山游擊區李修仁:「因為我們那個沒有薪水拿,沒有錢嘛,沒有薪水也沒有薪餉。就是吃老百姓的、喝老百姓的。那麼貼個條子給這個村的村長,給我送500斤稻子或500斤麵粉,或是武器。那時候在山西有鴉片,那時候日本人有種鴉片。要500斤煙土,煙土你知道就是鴉片啊就這樣生活。」

    漏出馬腳來了,那個年代五台山地區不產水稻,麥子也很稀少。過年時,能吃上一頓餃子的已是富裕戶了。你一下要500斤稻子或500斤麵粉,讓村長從那兒變去?那個年代五台山區以高梁為主要糧食作物,李修仁居然想不到他頓頓吃的高梁。豈不奇怪?這只能說明李修仁是個冒牌貨。

    海南五指山游擊區鍾天作:「多數都是向敵人拿的啦,所以要打敵人的倉庫。」

    很抱歉,1927年,『共產』黨的紅軍就已經在五指山建立了瓊崖支隊,從此五指山區就牢牢地控制在『共產』黨的手中。那時日寇還沒發動918事變呢?1949年,瓊崖支隊配合**部登島作戰,將薛岳趕出海南島。

    李修仁還談到游擊隊用女孩子色誘日軍,鑽進炮樓偵察。

    這是一支什麼部隊?居然向村長要武器?要煙土?

    村長從那裡獲得武器?是花錢去買來還是殺鬼子奪來?你這游擊隊是幹什麼的?

    游擊隊歌裡唱到: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送上前。李修仁居然連游擊隊的武器來源都不知道!

    進鬼子炮樓偵察,需要用女孩子色誘嗎?女孩子進炮樓,必然是群狼宰羊,這是誰的戰術?

    事實上,八路軍、游擊隊要端鬼子炮樓,有許多種方法。

    鬼子住在炮樓裡,要吃、要燒。這些需要全靠周圍村莊的維持會供給。這就是可攻擊的弱點。

    游擊區的維持會長大多是兩面人,有些甚至是『共產』黨指派的。

    借節日勞軍的名義,趕上活豬肥羊,挑上幾壇烈酒,帶著伙夫廚師。能不能進炮樓?

    借送糧草的機會,在糧草中藏上槍支,手榴彈,能不能進炮樓?

    用女孩子色誘,簡直是天方奇談!

    只能有一個結論:這個李修仁根本沒打過游擊戰!

    魯東嶗山游擊區仇肇先:地雷自己做,(訪問者:怎麼做?)我們有專門會做地雷的用土藥,鐵渣子這個摻進去

    中國的土火藥摻進鐵渣子,這樣的地雷誰敢搬動?

    抗戰期間,鋼鐵奇缺。除了正規兵工廠生產標準地雷外,游擊隊和民兵自製的地雷都是石雷、陶雷。有時甚至就在炸藥包上堆放小碎石。這些土雷雖然在效能上不如標準地雷,卻給了日本鬼子最大的困擾,因為工兵的探雷器對石雷、陶雷無效,反而被這些土雷所殺傷。

    這個仇肇先連上面的基本知識都不知道,居然能大言不慚地談地雷戰。

    這種偽造歷史的做法實在是無恥!

    片中說:戰時,陝西的延安是最大的游擊基地之一,以*為首的**部隊,從江西井崗山開始,便以游擊起家。戰前,他們的游擊對象是國民黨,戰時的對象雖然轉向日本人,但並沒有放棄對國民黨的攻擊。

    片中在這裡談到了抗戰期間的國共磨擦。雙方都指責對方製造磨擦。那麼,歷史的真像是什麼呢?

    這就涉及到國民黨地方派系軍隊的供應問題。國府在授予那些地方派系軍隊主官的軍權時,同時要授於某一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職權。這就是一份執照,允許他掌管地方財政收入,籌糧吃餉。有多少兵,就有多大的地盤,這就是那些新軍閥為保有自己的軍隊,對日作戰不力的原因。國民黨抗戰不力的污名就是他們給戴上的。國共磨擦的根源也在於此。

    為了消除異己,國府往往將在共區邊緣的新軍閥的委任區劃到『共產』黨控制區內。

    在『共產』黨控制區,民眾都被『共產』黨組織起來,當地政權也控制在『共產』黨手裡。這些新軍閥自然在這些地區籌不到糧,收不到款。若只有小部份地盤在『共產』黨手裡,不致威脅到他的生存,他們也不會挑起爭鬥。但若是大部分地盤在『共產』黨手裡,或隨著民眾的組織動員,他們籌糧吃餉、抓夫拉差困難起來,他們就坐不住了。他們自持有國府發的執照,向『共產』黨要地盤,要清除『共產』黨所建的組織、政權。國民黨正巴不得這樣,也從行政、軍隊方面給予支持。可是『共產』黨卻不怵那一套,於是只好刀槍下面見真章。

    所以,我們看到那些新軍閥打鬼子不力,聞風而逃,而打『共產』黨卻很賣力,全是為了生存二字。

    鬼子少,無法長期佔據他的地盤,鬼子走了,他只要還有軍隊,還可以回來繼續籌糧吃餉。

    而一旦被『共產』黨所控制,新軍閥們就無法再回來繼續籌糧吃餉了。所以,『共產』黨才是他們真正的大敵。

    抗戰期間,國共磨擦的原因在於——國民黨的一石二鳥計,新軍閥為生存而戰。

    第二十八集《游擊戰》——皖南事變

    當年在第三戰區擔任宣傳工作的馬樹禮回憶**和**新四軍作戰的一段往事說:要新四軍撤退到長江以北?這一段話全是撒謊。

    千古奇冤

    江南一葉

    同室操戈

    相煎何急

    周恩來

    1.新四軍的組成

    一九三七年十月二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同意將分散在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廣東、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的十三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1萬2千餘人)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新四軍」(簡稱「新四軍」)

    這1萬2千餘人個個都有與國民黨操家滅門之仇,國民黨剿了兩年都沒剿滅掉。當**派人上山通知他們接受改編時,有不少上山幹部被他們當作「叛徒」冤殺,其中不少是弟殺兄、父殺子、妻殺夫的慘事。可以說這是一批『共產』黨的鐵桿兵,有多年作戰經驗的老兵。他們與國民黨有深仇大恨,同樣國民黨也對他們恨之入骨。

    2、新四軍的作戰與根據地的擴大

    1938年4月,在國民黨軍隊向西潰逃,武漢受敵威脅的緊要關頭,新四軍兵分兩路,揮戈東進。其中江南部隊在陳毅、粟裕等率領下,沿長江南岸向蘇南挺進,於六月進到京滬地區,經過多次戰鬥,到同年十二月,初步建立了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報據地;另一路江北部隊在張雲逸等率領下,沿長江北岸向皖東前進,於五月進入安徽的梁湖、無為、定遠一帶,建立了以藕塘為中心的江北抗日根據地。

    1939年春,東進游擊支隊向徐州挺進,到達永城、毫州、渦陽北部一帶,連戰皆捷,並在這個地區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同年八月,永城縣長高雨亭率永城抗日武裝千餘人參加了東進游擊支隊,繼而蕭縣抗戰縱隊在**黨員率領下也來參加;同年冬,胡曉初又率部千餘人參加。東進游擊支隊因此擴大到七千多人,正式改名為新四軍第六支隊。在潤陽、蒙城、蕭縣、宿縣、變縣、懷遠、風台等地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權,對日寇形成極大威脅。從一九四o年開始,日寇調動重兵進行「掃蕩」。在反「掃蕩」戰鬥中,著名的有「四一戰鬥」與「六一戰鬥」。在「四一戰鬥」中,新四軍擊退了日偽二千餘人的進攻,新四軍第六支隊一總隊隊長高雨亭英勇殉國。

    日寇集中駐紮在京滬線的兵力三萬餘人,於1939年4月21日分三路殺來。國民黨第108師、第52師棄地而逃。新7師、第144師和第145師也不戰而退。新四軍得知敵人進攻的消息後,立即命令駐守在軍部附近的第一團及直屬隊,向三里店、峨嶺一帶進軍;命令駐守銅(陵)繁(呂)地區的部隊,堅決阻擊由狄港、銅陵進犯之敵;同時動員武裝民眾,配合部隊作戰,進行堅壁清野。當新四軍增援南陵的部隊進入左坑附近時,駐守南陵三里店、峨嶺一帶的國民黨部隊早巳逃之夭夭。新四軍孤軍奮戰,在左坑前面山地及塗塘、父子嶺一帶,同有飛機掩護的敵人步兵三千餘人、騎兵七百餘人展開激烈戰鬥。經過兩晝夜血戰,始將敵寇擊退,擊斃擊傷敵兵一千多名。殘敵向何家灣潰退,又遭新四軍另一部截擊,全部被擊潰。新四軍駐守銅陵、繁呂的部隊,與進犯之敵在天門外、中分村、方村一帶展開激戰,歷時十四天。敵寇死傷慘重,向後潰退。致四月底,新四軍及廣大抗日民眾終於取得了皖南第一次反「掃蕩」的勝利。

    日寇於一九三九年九月上旬,集中一萬多兵力,發動了對皖南的第二次「掃蕩」。其目的一是鞏固長江交通線,集中力量配合其對中國大後方進行戰略進攻;二是乘秋收之機,掠奪一批糧食,以供軍用。

    敵人主力分為兩路發動進攻,其中的一路由銅陵深入,與新四軍血戰數日,死傷其多,殘部向銅陵逃去;另一路由蕪湖經黃墓渡,迅速、順利地通過了國民黨部隊的防地——麻橋、南陵,攻下三里店,迫近左坑、汀潭一帶後,遇到新四軍一團的堅決抵抗。與日寇激戰一晝夜,斃敵六百餘,迫使殘敵向曉林敗退。葉挺隨即率領部隊追擊,在楓坑口又斃敵數百,繳獲輕機槍及其它軍用品一批。此時,進攻的敵寇彈藥耗盡,軍心動搖;新四軍部隊乘勝追擊,準備配合駐守徑縣縣城的國民黨部隊.於大河邊夾擊這股逃敵。不料,國民黨部隊早已撤離徑縣縣城,致使日寇得以安然渡過大河,逃入徑縣縣城固守。新四軍連夜追擊,將縣城包圍,衝殺四次,重創敵寇。國民黨戰區司令顧祝同、上官雲相此時卻強令新四軍部隊停止追擊,將徑縣縣城交與國民黨部隊,致使殘敵得以逃出重圍。

    至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形成了長江以北,淮南路以東,淮河以北,開封以東,隴海路以南,大海以西的抗日游擊區。並著手在一年以內改造成民主的抗日根據地。按照這一設想,新四軍決定東進黃橋,建立根據地。

    3、黃橋保衛戰(這就是馬樹禮所說:打死**軍長的一戰)

    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確定東進黃橋的方針之後,部隊在揚(州)泰(州)地區休整了一周,隨即於1940年7月25日出發,在7月26、27日通過口(岸)泰(興)線上的寺港口、繆灣等李明揚、李長江防區。通過時,李部如約讓路,並朝天鳴槍,新四軍則佯作奪路而過的樣子。韓德勤得知蘇北新四軍東進的消息,當即命令何克謙的保安第四旅由黃橋及其以南地區向北進攻,同時命令陳太運率稅警總隊自曲塘南下至北新街一帶,企圖實行南北夾擊,消滅新四軍東進部隊於運動中。

    對此,新四軍蘇北部隊採取了不同對策:在擊潰陳太運的兩個團並殲其一個多營以後,如數遣返了俘虜,主動地送還了部分槍支,警告他不要跟著韓德勤打內戰,應該團結抗日;與此同時,新四軍蘇北指揮部以第二縱隊佔領黃橋以北及東北的蔣垛、育溪、營溪,以第一縱隊佔領般經,截斷何克謙的退路,以第三縱隊攻佔黃橋及其以南地區。28日經過一夜激戰,以上各部均勝利完成任務,於29日凌晨共殲國民黨頑固派何克謙部主力近兩千。在**團結抗日的號召下,何克謙部兩個團由陳宗保等率領於戰後起義。

    以黃橋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建立,以及新四軍部隊的迅猛發展,韓德勤感到莫大威脅。於9月3日,編成左路軍和右路軍,向新四軍發動進攻。與此同時,天長、**的日寇以步兵一千五百餘人,騎兵數百;在9月5日,攻陷了新四軍在路東的中心區馬集、竹鐵集、舜山、半塔等地,與韓德勤遙相呼應。這次進攻很快被擊退。

    韓德勤於是親自指揮二十六個團共五萬餘兵力,於1940年10月3日,進攻黃橋地區的新四軍蘇北部隊(作戰人員為5000人,把機關、後勤、文宣部門算上共7000人)。新四軍蘇北部隊決定以四分之三的兵力作為機動突擊力量,僅以四分之一的兵力守衛黃橋。李明揚、李長江、陳太運及日軍都密派人觀戰。

    10月3日,首先進入戰鬥的是韓德勤的嫡系主力翁達旅,3000人,一字長蛇,拉了9華里長。新四軍主動出擊,將翁達旅截為幾段,經3小時,全殲翁達旅。與此同時,黃橋守軍雖有較大傷亡,但仍擋住了韓德勤33師的進攻。

    10月4日夜,新四軍完成對第89軍的合圍,首殲33師於小二房莊,總攻時,陶勇將黃橋守軍中的伙夫、文員全部派上戰場,於6日清晨,全殲第89軍。軍長李守維淹死在溝河中。這就是馬樹禮指責新四軍打死的軍長。韓德勤餘部軍心潰散而逃。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