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民國歲月

第一卷 第二百十七章 受阻張家口(下) 文 / 萬馬奔騰

    第二百十七章受阻張家口(下)

    「麻痺,劉汝明這個龜兒子,居然跟老子來這一手。媽的,老子三萬大軍,惹火了老子,老子給他一鍋端了。」

    一臉鐵青的孫元良,很難得的爆出了四川老家的粗口。背著手在車廂裡走來走去。嘴裡還在狠狠地說道:「原來還擔心閻老西不肯借道,沒想到劉汝明這個龜兒子出來擋道。老子是去給他們二十九軍擦屁股的,是去幫他們守老窩的。居然還禁止我們通過張家口,難道要我們飛過去不成。」

    沈修文看完陳素農剛剛發回來的電報也是一臉的苦笑。沒想到這幫軍閥竟然自私自利到這個程度,都已經死到臨頭了,還在惦記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華中地區已經打得天翻地覆,上海、南京都失守了。面對霓虹軍的大軍壓境,中央正在積極應對,不惜派重兵北上,宋哲元在北平和日本人和談,張家口居然還駐有霓虹軍的特務機關。這仗打到這個份上,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軍座,這劉汝明不肯讓路,只有上報校長了。」沈修文彈了彈手中的電文苦笑道。

    此時孫元良也慢慢冷靜下來,「是啊,上報校長,請校長下令讓劉汝明讓路。不過,被劉汝明鬧出這一出,還不知道能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到達南口。」孫元良緊皺著眉頭說道。

    按照軍委會的命令,七十二軍要在十天內趕到南口一線佈防,也就是說要在十一月一日前必須趕到南口,今天已經是十月二十七日了,按照前衛團榮一團的進程,明天中午可以抵達大同,從大同換車到南口最多也只需要兩天的時間,但是現在劉汝明不讓路,部隊勢必要在大同集結,等待軍委會和劉汝明的協商結果。

    「光復,是不是下個命令給榮一旅,讓他們明天到達大同後,暫時停下來。」孫元良接著又說道。雖然榮一師併入了七十二軍,但是孫元良還是用商量的口氣對沈修文說道。

    「命令部隊停下來?」沈修文不由思索起來,現在北平的局勢一觸即發,而且七十二軍的行動計劃早在未出發前就已經洩露,霓虹軍肯定會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一旦南口被霓虹軍搶在七十二軍到達之前佔領,那察、晉、綏的門戶將會大開。

    「軍座,目前霓虹軍已經將北平重重包圍,二十九軍毫無鬥志,一旦開戰,失守也就是一兩天的事。如果霓虹軍搶在我們前面佔領南口,到時候我們怎麼辦?失去了居庸關這個天險,平綏路沿線將無險可守。我們的前衛團估計明天下午到達大同,後天進入察省。我們一邊向校長報告,一邊前進。如果劉汝明在後天前允許我們通過,那也不耽誤時間,如果不允許那就衝過去,我倒是要看看劉汝明他敢不敢開這一槍。」說到最後,沈修文的臉上閃現猙獰之色。

    「他要是敢開這一槍怎麼辦?難道我們真的要滅了他?」孫元良不由苦笑道:「說說氣話可以。但現在畢竟是大敵當前,抗日是第一位,校長現在連gcd都能容,全民族都要建立抗日統一戰線,他是絕不允許我們這麼幹的。」

    「gcd?抗日統一戰線?」沈修文的眼前突然一亮,「我怎麼把他給忘記了?」

    「誰?誰忘記了?」孫元良詫異地問道。

    「范長江,范記者呀?軍座,您還記不記得雙十二事變時,范長江曾在《大公報》發表過的在當時引起轟動的《動盪中之西北大局》?」沈修文道。

    沈修文知道范長江不但是《大公報》著名的戰地記者,而且在淞滬開戰之前就是一名著名的左派人士,極力倡導抗日救國。這一路上,沈修文也跟他一起聊過幾次,他對二十九軍和日本人和談,也是深惡痛絕,在武漢時就曾發過幾篇批評宋哲元和二十九軍的報道。這種消息對於他來說,也一定是不能接受的。

    「怎麼不記得?當初校長看到這篇文章很是生氣,還命令徐恩曾盯過他。後來還是我幫著打的招呼,黨務調查處才解除了對他的跟蹤調查。哎,你的意思是……」孫元良也是一個極其聰明的人,說到一半突然意識到了沈修文的潛台詞。

    「對,我們不但要向校長報告,另外我們還要通過輿論給劉汝明乃至二十九軍施加壓力。他們不抗日,還要阻擋中央軍抗日,那就是漢奸、賣國賊,這頂帽子不論是宋明軒還是他劉汝明我看都不敢戴吧?」沈修文冷笑道。

    孫元良也馬上眼睛一亮,道:「對,就這麼幹。只要報紙上登出來,就算我們強行通過張家口,劉汝明也不敢開這一槍,只要他一開槍就做實了漢奸、賣國賊這個罪名,就是第二個張漢卿。」

    孫元良一邊命令即刻向蔣委員長匯報劉汝明「拒絕友軍接防,影響抗戰」,一邊派副官把范大記者請來。

    果然,范長江聽到這個情況後,拍案而起,「拒絕友軍接防,故意刁難抗日之師,簡直就是漢奸。我一定要揭露這個卑劣、賣國的行徑。我今天連夜趕稿,立刻發往報社,明天就能在《大公報》的頭版登出來。」范長江是《大公報》的第一名記,這份自信他還是有的。

    范長江的反應要比沈修文想像的更加激烈。他在後世曾聽說過一句話,一名好記者應該就是一個憤青,一個敢於揭露真相,說真話的憤青。後世的沈修文曾是李大眼的粉絲,李大眼曾經是名出色的記者,但同樣也是一名憤青。不過,在後世這種環境下,李大眼不可能穩穩當當地當名記者,只能成為新銳知識分子,華國頂級社會評論家、雜文家、暢銷作家,最具號召力的網絡博主,超人氣意見領袖等一大堆的頭銜,不過在記者前面只能加上「曾經」兩個字。

    這位范長江也頗有幾分李大眼的風采,沈修文說道:「范記者,除了《大公報》,你在北平和天津的報社有沒有關係,能不能也在這兩個地方發表。這樣影響會更大,衝擊力也會更強。讓北平和天津的讀者都能看清劉汝明的真面目,我相信輿論的力量,一定會迫使劉汝明讓開我們通往抗日前線的道路。」

    「這個沒有問題,我到《大公報》之前,就是專門為北平的《晨報》、《世界日報》、天津《益世報》撰稿的,這幾家報社和我的關係都很不錯,我同時也發給他們,相信明天也一定能見報。」范長江微微有些得色地說道。

    「那太感謝你了范記者。現在全民族都在倡導建立抗日統一戰線,我們實在不願意做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不管是中央軍還是地方部隊,都是華國的國防力量,我們應該槍口一致對外,而不應該自相猜疑,搞內耗。范記者,拜託了。我還是那句話,你的筆和輿論的力量一定會讓某些人迷途知返的。」沈修文連忙握著范長江的手一番義正嚴詞地言辭後,不露痕跡地向范長江恭維道。

    「孫將軍,沈將軍,你們放心吧。你們都是抗日英雄,指揮千軍萬馬和霓虹軍浴血奮戰。我作為一名記者,就是要用手中的筆去抗日,去揭露真相。」范長江也是一臉激動地說道。

    武漢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辦公室,蔣委員長還在伏案工作。如今華北危急,華東又失守了半壁江山,作為一國的領袖,蔣委員長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篤篤。」辦公室的門敲響,侍從一室第二組組長沈修德拿著一份電文敲門進來,「校長,七十二軍急電。」

    「什麼情況?」蔣中正停下手中的筆,抬起頭微微皺起了眉頭。

    「他們遇到麻煩了,劉汝明禁止他們通過張家口。」沈修德一邊回答,一邊恭敬地把電文放到蔣中正的面前。

    蔣中正一聽,連忙接過電文看起來。

    「娘西皮,膽大包天。劉汝明他想幹什麼?想當漢奸嗎?」蔣中正看完電報上的內容,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怒罵道。

    「校長,七十二軍的先頭部隊後天就要進入察省,一旦受到阻攔,勢必無法在預定時間到達南口一線佈防。南口是察、晉、綏的門戶,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絕不容有失。是不是直接下道命令給劉汝明,讓他必須無條件讓七十二軍通過,並且將懷來、南口一線交七十二軍接防。」事關自己弟弟的部隊,沈修德也小心翼翼地說道。

    「我下的命令有用嗎?我命令宋明軒讓他抵抗,而他卻忙著撤軍向日本人求和。真是喪權辱國。」蔣中正重重地把電報拍在桌子上,怒道。

    校長積威,沈修德嚇了一個機靈,當即不敢再說什麼。安靜的辦公室中只剩下蔣中正粗重的呼吸聲。

    良久,蔣中正才重重地吐出一口氣濁氣,抬頭看了看肅立在一旁的沈修德,語氣緩和道:「仲良,我剛才不是衝你。我是恨宋明軒、劉汝明之流,為了個人的地盤、私利,罔顧國家的安危。你和你弟弟光復,都是我的好學生,都是好樣的。」

    「謝謝校長誇獎,學生和舍弟不才,願為校長分憂。」沈修德連忙立正道。接著,又一臉擔心地指了指桌上的電文,道:「校長,那您看該如何給七十二軍回復?」

    蔣中正再次拿起電文,微微沉吟了一番,拿起筆在這封「拒絕友軍接防,影響抗戰」的電文上批示道:「此電交軍委會副委員長馮玉祥將軍處理。」遞給沈修德道:「你親自把這封電文送到馮副委員長的家裡,請他處理,並且把處理意見帶回來。」

    「是。」沈修德接過電文一看,心中不由苦笑,校長這個時候還惦記著報復一下他那位煥章兄。

    馮玉祥自中原大戰後,作為失敗的一方,被迫解除兵權下野。九一八事變後,他又借抗日之名積極收攏舊部,想重振雄風,但又在中央軍的重兵包圍下,被迫再次辭職。雖然民國二十四年出任軍委會副委員長,淞滬會戰期間又一度出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但是也不過是空有其名,沒有半分實權。所以這位煥章兄多次公開發表講話或者在報紙上寫詩嘲諷蔣中正不抗日,以發洩心中的不滿。蔣中正此舉,無非是因為劉汝明當年是馮玉祥西北軍系統,經馮一手提拔起來的將領。你煥章兄不是天天喊著要抗日嗎?現在中央真心要抗日,而煥章兄你的老部下卻從中作梗,到底是誰真的抗日,還是誰在唱高調?

    儘管沈修德清楚那位煥章兄絕不是省油的燈,校長這麼做也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作為下屬他只能親自趕赴馮副委員長的官邸,將電文交給馮玉祥,並且等待馮的處理意見。

    披著一件土藍色西北軍士兵服的馮玉祥,接過電文,看了一遍之後,瞟了一眼筆挺站在自己面前的沈修德,不由冷笑道:「看來,你們校長是想將我的軍呀!放心,我馮玉祥絕不會像他那樣,是個徇私的人。」說著,馮玉祥龍飛鳳舞地在電文上寫下幾個字後,遞給沈修德道:「這就是我的處理意見。」

    馮玉祥的處理意見就是在蔣中正的批示下來寫下了「如報屬實,請依法拿辦。」

    看到自己這位煥章兄的回擊,蔣中正哭笑不得。這不是政治流氓慣耍的手段嗎?如今大敵當前,對於華北的各種勢力,蔣中正只有安撫,為的就是抗日。如果真的把劉汝明剿滅了,依法拿辦了,這不是自毀長城嘛。無奈之下,蔣中正只得親自打電話給他的煥章兄,請他從中轉圜,讓劉汝明趕快放行,並協助第七十二軍沿長城市防。

    好在這位煥章兄在接到蔣中正的電話後,認為自己的面子和裡子都有了,這才勉強同意,讓自己原來的副手鹿仲麟前往張家口說服劉汝明。

    放下電話後,蔣中正重重地舒了一口窩囊氣,無力地揮了揮手道:「給七十二軍回電:中央已經派軍委會委員鹿仲麟北上說服劉汝明,七十二軍可向大同集中,戒備前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