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民國歲月

第一卷 第一百九十章 殺出重圍(二) 文 / 萬馬奔騰

    第一百九十章殺出重圍(二)

    「我部防守雨花台和中華門,防線位於榮一師的後翼。既然榮一師決心捍衛軍人之榮譽,堅守至城內平民全部撤離。我七十二軍自然要擔負起友軍右翼的安全,全力阻擊當面日寇之第六師團。」這時坐在沈修文身邊的孫元良也微笑著開口說道。

    孫元良這一開口,包括沈修文在內所有人都愣了愣。儘管誰都不否認孫元良打鬼子不含糊,但是此人從不會把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說難聽就是怕死。現在孫元良的八十八師正在獨立面對霓虹軍精銳師團——第六師團的進攻,壓力可是所有部隊中最大的。孫元良說要撤,所有人都不會感到驚訝,但是恰恰在這個時候,孫元良選擇繼續留下,擋住第六師團進攻的同時,掩護榮一師的後翼。

    在桂永清明確表態不同意撤退後,沈修文把希望寄托在宋希濂和王敬久的身上。前者的三十六師控制著下關碼頭,就是堅守到城破也有足夠的時間向江北撤退。而且開戰至今,三十六根本沒有和霓虹軍遭遇過,在目前三支德械樣板師中的實力是最強的。

    至於後者是軍政部長何應欽的鐵桿,而桂永清又是何部長的侄女婿。兩人的關係自然不必再提,更何況兩者只見的防禦位置又緊密相連,桂永清要繼續堅守,王敬久斷無先行撤退的理由。

    但是沒想到自己的老長官,名聲一向不太好的孫元良會搶在他們兩人之前表態,讓沈修文不由再次對自己的老長官刮目相看。

    孫元良都表示要堅守到所有平民都撤離,宋希濂和王敬久包括損失最大的七十四軍軍長俞濟時也不得不表示暫時不要急著撤退,城內也就幾萬平民,按照肖山令說法頂多在堅守一到兩天,然後再撤退這面子和裡子也都有了。

    雖然六十六軍軍長葉肇和八十三軍軍長鄧龍光這兩位粵系將領沒有表態,但是看的出來他們對繼續再堅守一到兩天還是很有信心。只有三天前剛剛增援過來的第二軍團軍團長徐源泉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

    看到自己的命令被清一色的中央軍嫡系否決,唐生智已經氣的說不出話。咬牙切齒的看著沈修文,如果沒有他發難,唐生智相信自己的這道命令就已經通過。但是面對沈修文提出的堅守理由,他根本沒有辦法反駁。堅守到城內平民全部安全撤離,正如他當初提出要死守南京的理由一樣,都是站在大義的角度上。一旦傳出去,外界就會說他唐生智誓與南京共存亡的鏗鏘誓言和堅強決心都是放屁,都是沽名釣譽而已。弄不好就會成為被萬夫所指的第二個張漢卿。

    他只得把目光投向副司令長官羅卓英的身上,他們都是中央軍系統的,希望羅卓英能站出來說句話。

    但是羅卓英一臉的苦笑顯然讓唐生智很失望。在坐的這些中央軍的嫡系沒有一支部隊是屬於土木系的,羅卓英之所以能出任這個副司令長官主要是他能不折不扣地執行蔣委員長的意志。而這些嫡系部隊的將領對委座的命令無一不奉為聖旨。但是現在的情況是,蔣委員長的命令是可以撤退,而撤退的時機有南京衛戍司令部掌握。就是因為留有這樣的活口,才讓沈修文和桂永清等人找到了借口。羅卓英自問自己在這群人當中沒有這麼大的威信,索性就不開口。

    不過,他們給唐生智出了難題。同樣也給他羅卓英出了難題。陳誠給他的密電是盡可能地保存部隊,安全地撤出南京,畢竟這多堅守一天就會多一天被霓虹軍圍殲的危險。所以面對唐生智的目光,羅卓英只有苦笑對之。

    唐生智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強壓住心頭的憤怒,沒想到今天自己這個衛戍司令長官竟然成了擺設。「冷靜,冷靜。」唐生智在心中暗暗地念叨了兩聲後抬起頭向肖山令問道:「肖市長,城內還有數萬平民轉移還需要多少時間?」

    肖山令被剛才劍拔弩張的氣氛嚇呆了,儘管他極其希望能堅守到所有的平民全部安全撤離,但是他也沒想到沈修文能公然向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發難,這麼多黃埔將領會集體否決衛戍司令部的命令。聽到唐生智問自己,慌忙回答道:「還……還需要一到兩天。」

    「什麼一到兩天?我現在需要的是確切時間。」唐生智一臉怒容地拍著桌子怒喝道。剛才那些手握重兵的黃埔將領唐生智沒辦法,只得把一腔怒氣發洩到同為湖南老鄉的肖山令的身上。

    肖山令被唐司令長官的怒火嚇了一跳,連忙站起來,仔細盤算了一下,咬了咬牙道:「唐長官如果有一個憲兵團協助市政府和警察廳,我保證在一天之內疏散城內所有的平民。」

    「好,散會後我就給你調一個憲兵團。不過你一定要給我保證一天內必須全部將城內剩餘的平民全部疏散,否則軍法無情。」也許只有在肖山令面前,唐生智才意識到自己是南京衛戍司令長官的身份。

    說完,唐生智掃視了一圈與會的各部將領:「既然各位對長官部的撤退命令有疑義,那就將原撤退時間推遲二十四小時,改為明天午夜十一點準時撤離。各部撤退的路線和次序按照原來計劃不變。」說著,頓了頓,指著一旁副官正在記錄的會議紀要:「我希望散會後,各位能在會議紀要上簽上自己的名字。」說完,未等所有人答應,說了一聲:「散會。」頭也不回地逕自走出了會議室。隨行參謀和一言未發的副長官劉興以及參謀長周斕連忙跟上。

    「你呀!」羅卓英走到沈修文的面前,點了點他搖頭歎氣道。

    羅卓英人不錯,當初對沈修文的獨立二十旅也頗為照顧。沈修文對他自然和對唐生智區別看待,連忙立正敬禮道:「羅長官,對不起,修文給您添麻煩了。」

    「算了。事已至此,別說這麼沒用的吧,畢竟你們的出發點是好的,是為了百姓,為了捍衛軍人的榮譽。」羅卓英擺了擺手說道。說著,又探過身子,在沈修文的耳邊小聲道:「委座那裡你放心,我會請辭公向委座解釋的。」

    「感謝羅長官,感謝辭公。」沈修文連忙一臉感激地說道。不過,心裡卻在暗暗叫苦,這兩位土木系的大佬,包括黃維在內一再向自己示好。弄不好哪一天欠人家人情欠大發了不好收場。

    羅卓英走後,接著是宋希濂和俞濟時,他們對沈修文只有搖頭苦笑,看樣子不是很理解沈修文今天為什麼要頂這麼大一個雷。沈修文也沒有多解釋什麼,也只是表達了一番自己的歉意。

    倒是桂永清上前直接就拍著他的肩膀,爽朗地笑道:「年輕人有種,我喜歡。沒想到你打仗有一套,勇氣也頗為可嘉。等這次突圍出去後,我請你喝酒。」

    今天桂永清的表現倒也是出乎沈修文的意料,這位在後世貶大於褒,往往被刻畫為草包無能的將軍竟也有如此勇氣。不管處於什麼目的,還是讓人尊敬的。

    至於徐源泉、葉肇、鄧龍光等人,自動跟他們這幫出身黃埔的少壯派將領劃分了界限,只是好奇地打量了一番沈修文後匆匆地離開了會議室。

    在回去的路上,沈修文一直想向孫元良說點什麼,但是孫元良一言不發,他也不好貿然開口,正當他一臉猶豫地看了看坐在旁邊的孫元良時,孫元良笑著擺了擺手道:「光復啊,我知道你想說什麼,不過你最好什麼也別說。」說著,微微歎了口氣道:「其實我這麼做也是有我的私心的,照現在的情況來看,如果我們一旦棄守突圍,霓虹軍勢必會緊追不捨。唯一最安全的撤退的路線就是由下關碼頭北渡江北。但是我八十八師的防區離碼頭最遠,恐怕未等我們渡過長江,就有可能被霓虹軍全殲在長江邊上。目前你的榮一師還控制著將軍山和牛首山的外圍陣地,即使要撤退,也要依靠你們榮一師從南線突出去。所以我必須要支持你。」

    沈修文沒想到孫元良今天對自己會如此坦誠,一時愣愣地看著自己的老長官,好像是今天第一次認識似的。

    孫元良看了看他,接著又笑道:「不過,光復,我看你倒是真的為城內的那些平民著想。再堅守一天,也不是什麼難事。到時候我們八十八師就要靠你的榮一師接應一起突圍了。」

    「一定,一定。只要明天城內的平民疏散後,我們一定能突的出去的。」沈修文忙不迭的點頭道。稍稍猶豫了一下,他接著說道:「軍座,您放心。我已經在高淳秘密安排了一個團,到時候他們會接應我們突圍的。」

    孫元良一聽眼睛頓時一亮:「好你個沈光復,原來還有這麼一手。好,好。這下我可是徹底放心了。」說著,孫元良往後一仰靠在車後座上,深深地歎了一口氣道:「我現在真是後悔當初怎麼就把你給放出去了。要不然,我這個八十八師的師長也就不用兼了,由你出任。我們兄弟聯手,何愁不能把七十二軍打造成讓日寇聞風喪膽的精銳之師啊。」

    「軍座,您是我的老長官,我可不敢跟您稱兄道弟。再說了,您讓我當八十八師的師長,那讓朱旅長怎麼辦?他可也是我的老長官呦。」沈修文連忙笑著擺手道。

    一路上和孫元良有說有笑的同時,沈修文的心裡不由頗多感歎,如果沒有自己的穿越,那就沒有榮譽第一師。八十八師就會和歷史上一樣將獨立面對霓虹軍第六、第一一四師團的進攻。南京保衛戰所有的部隊中只有八十八師是在中華門和雨花台幾乎全軍覆沒的。孫元良被後世詬病為長腿將軍、逃跑將軍。在這一刻沈修文感到有些為孫元良叫屈,儘管孫元良作為軍人有些過分惜命,但是如果換了自己,在部隊差不多全軍覆沒的情況下,說不定也會選擇藏進妓院。畢竟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將來跟鬼子接著干。

    同樣,孫元良在和沈修文談笑風生,坦誠以對的情況下,其實他還隱瞞了自己的另一個真實目的。他能走到今天的地位,他知道除了自己的能力外,還有就是自己對校長的忠心。越往上就越需要盟友。但是,由於北伐時在南昌的污點,使他即便在高位,除了自己在川系中的叔叔以外,再也沒有其他的盟友,即便是黃埔同學能和他交心的也幾乎沒有。自己的這個昔日老部下,深得校長的看重,前途說不定猶勝自己,再加上校長身邊的沈修德。能夠和沈家兄弟結成盟友,那對雙方都將是一件好事。

    回到將軍山的駐地後,沈修文立刻信心滿滿地投入到部隊的指揮作戰中。爭取到了一天的時間,只要城內的平民全部撤光,那就再也沒有任何牽掛。不過,目前榮一師的首要任務就是牢牢地守住將軍山和牛首山。

    因為,按照撤退計劃,除了長官部、宋希濂的七十八軍和徐源泉的第二軍團這兩支在長江邊防守的部隊外,所有向外線突圍的部隊,最終都要從這一線經高淳向皖南地區轉移。為了防止最後的撤退不要演變成一場大潰退,榮一師必須要死死守住這個目前通往皖南的唯一通道。

    另外,沈修文讓原先負責側翼陣地的補充二團和工兵營做好準備,萬一雨花台告急,做好隨時增援的準備。堅守住這最後的二十四小時,然後殺出重圍,來他個勝利大轉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