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民國歲月

第一卷 第一百六十一章 榮譽第一師 文 / 萬馬奔騰

    第一百六十一章榮譽第一師

    沈修文沒想到能在青浦意外地遇到後世大名鼎鼎的張靈甫,原本還打算和他好好結交一番。但是淞滬前敵總指揮部的一份電報,讓黃維和沈修文馬不停蹄,立刻趕往位於安亭的淞滬前敵總指揮部。

    整個安亭如今已經成了一個大兵營,所有從淞滬前線撤下來的部隊都要在安亭周轉,有的撤往澄錫線和吳福線,有的繞道平望增援乍嘉、蘇嘉一線。黃維和沈修文乘坐著張靈甫臨時調派的卡車直奔設在安亭鎮公所的淞滬前敵總指揮部。

    「黃師長,沈旅長,顧長官和陳長官正在等二位,請跟我來。」一名中校早已焦急地等候在總指揮部門口,看到黃維和沈修文從車上下來,連忙迎上來敬了一個禮道。

    「顧長官也來了?」黃維和沈修文微微愣了愣,在這個時期身為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的顧祝同資歷和地位猶在陳誠之上。

    這位中校副官和沈修文雖然是初次見面,但跟黃維很熟悉,低聲提醒了一句:「這次顧長官帶來了委座的手諭。二位長官請跟我來吧。」

    黃維和沈修文一聽頓時不敢怠慢,連忙跟著中校副官走進了總指揮部。院子裡一片忙碌,總指揮部也正忙著準備撤離。

    在中校通報後,黃維和沈修文走進總指揮辦公室。

    「我們的兩位英雄凱旋而歸。」顧祝同性情溫和,對部下不像陳誠那樣苛刻,做事也從不鋒芒畢露,有軍中聖人的稱號。很受廣大軍官的擁護,但是他又和張治中一樣,從不拉幫結派,又深得蔣中正的器重。

    黃維跨前一步,一臉慚愧地說道:「老師盛譽,學生實不敢當。部隊差不多打光了,學生實在是對不起老師和辭公。」黃維是土木系的中堅,在黃埔一期又是顧祝同的學生。

    「培我,你和光復一起很好的完成了任務,守住了松江三天,為大軍撤退贏得了時間。部隊雖然打光了,但這是犧牲局部,挽救了大局,你也不必過分自責了。」一向對部下要求很嚴厲的陳誠此時也面帶微笑地說道。

    如今對於陳誠和顧祝同這兩位淞滬戰場的最高指揮官來說,能將部隊順利地撤到國防線就是最大的勝利。

    接著,陳誠又一臉欣慰地對沈修文說道:「光復,這次你們獨立二十旅能堅守松江五天,並且能重創第六師團,擊斃日酋阪井德太郎少將,大漲我華國家威,振奮我軍士氣,實屬大功。都說你沈光復善守,這次的確是讓我開眼了。打得好,打得好呀。」

    說實在的,在此時淞滬會戰中,這位陳長官對他的種種照顧,使得沈修文對他也很有好感,連忙自謙道:「陳長官過譽了,這些都是長官調度有方,弟兄們奮勇殺敵,六十七軍和黃師長的六十七師及時增援才取得的戰果。」

    「好。勝不驕,敗不餒。也難怪委座也對你讚譽有加。」顧祝同在一旁笑著說道。接著,從包裡拿出一份命令,神情一肅道:「委座手諭。」

    包括陳誠在內,三人立正肅然傾聽蔣委員長的手諭。在這份不長的手諭中,蔣委員長對六十七師和獨立二十旅極高的評價,親命六十七師調無錫休整,獨立二十旅則和三十六、八十七、八十八師以及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一起直接調到南京休整,並且負責京城守備。

    聽到這份命令,沈修文頓時有些目瞪口呆,雖然手諭中沒有明確晉陞,但是蔣委員長已經把獨立二十旅和這些國家中的頂尖部隊放在了一個層面上。要知道這些部隊的主官可都是黃埔一期的楚翹,而他只不過是九期畢業的後學晚進,更況且一年前他還是八十八師一個小小的營長。

    宣佈完蔣委員長的手諭,顧祝同又道:「二位先休息一下,待會隨我一起趕赴南京,委座要親自接見你們。」

    所有黃埔軍官都以能獲得校長的親自接見為殊榮,即便出身一期的黃維之前也沒有獲得過如此殊榮。

    「老弟,前程似錦,好好幹。」陳誠顯然也是剛剛知道手諭上的內容,握著沈修文的手,笑著說道。

    開玩笑,堂堂淞滬前敵總指揮、陸軍二級上將,竟然稱呼自己老弟,沈修文慌忙道:「這個陳長官,卑職實在不敢當。」

    「呵呵,光復,以後不用這麼拘謹,這次你們獨立二十旅上調南京,已經不在我的指揮下了。你就和培我一樣稱呼我就行了。」陳誠笑呵呵地說道。

    沈修文只得向陳誠敬個禮,有些不自然地叫了一聲:「辭公。」

    簡單地洗了把臉,吃了點東西,黃維和沈修文便坐上了第三戰區的軍隊趕赴南京。由於霓虹軍已經佔領了淞滬戰場上的絕對制空權,天黑動身已經成了南京大員來往淞滬前線的一個慣例。

    而此時的南京軍事委員會內也正在召開緊急會議,曾讓蔣中正寄以厚望的國聯會議以及九國公約國家聯合對日進行干涉的希望已經落空。開了十天的國聯會議根本沒有達成任何干涉日本對華國發動戰爭的議題,甚至連一個譴責聲名都沒有。氣得老蔣直拍桌子大罵:「帝國主義都是靠不住的,他們想的就是如何瓜分華國。」

    好在東方不亮西方亮,談判近兩年的《中蘇互不侵犯條約》終於在南京簽署了。自中東路事件後,曾一度斷絕,而後又舉步維艱的中蘇關係終於得到了緩和。其實,這個條約的簽署,國民政府的大員們也是心知肚明,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佔領華國東北,同時也威脅到蘇聯遠東地區的安全。共同的敵人促使中蘇兩國重新接近,儘管起初雙方還不信任,關係舉步維艱,但是自從去年德日簽署了《共同**產國際條約》後,蘇聯的態度馬上就變的積極起來。意在讓華國拖住遠東的霓虹軍,以保證蘇聯在遠東地區的安全。

    雖然,兩國的政治體制不同,以蔣中正為首的主戰派內心更傾向於英美等國。但是,在這個英美等國拋棄華國的危難時刻,《中蘇互不侵犯條約》的簽署,讓內憂外困的國民政府好像是抓到一根救命稻草。特別條約中規定:倘兩締約國之一方受一個或數個第三國侵略時,彼締約國約定在衝突全部期間內對於該第三國不得直接或間接給予任何協助,並不得為任何行動,或簽訂任何協定,致該侵略國得用以施行不利於受侵略之締約國。而且蘇聯政府也明確表態將向華國提供物資援助。

    所以,儘管在今天上午上海市長俞鴻鈞發表告市民書,遠東第一大城市——上海淪陷,但是在晚上的會議上,蔣委員長還是意氣奮發,宣稱一定要堅守國防線半年以上,打擊日寇的同時,好好讓英美等帝國主義看看華國不是好欺負的。

    會議結束後,蔣中正單獨留下了軍政部長何應欽、大本營管理部長張治中、副總參謀長白崇禧、侍從一室主任錢大鈞以及軍委會銓敘廳廳長林蔚等一干要員。

    淞滬會戰進行了兩個多月,雖然上海淪陷、華國守軍被迫後撤國防線,從戰役的角度來講是場失敗的戰役,但是從戰略層面上,淞滬會戰粉碎了霓虹軍在開戰初期叫囂的一個月佔領上海,三個月迫使國民政府投降的計劃。而且淞滬會戰截止到撤退,共計消滅霓虹軍達十萬人,儘管從中含有水分,但是也極大的打擊了霓虹軍的囂張氣焰。七十萬大軍浴血奮戰,論功行賞是必須的。

    首先對三十六、八十七、八十八三個德械師,宋希濂、王敬久和孫元良這三名黃埔嫡系分別升任七十八軍,七十一軍,七十二軍軍長,同時兼任下屬三師的師長。淞滬會戰承擔壓力最大的左路軍副總指揮羅卓英升任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在羅店和松江表現都非常出色的六十七師師長黃維接替羅卓英升任第十八軍軍長,晉中將軍銜。

    最後,與會的巨頭們同時把話題集中到淞滬會戰中,功勞最大,消滅霓虹軍人數最多,唯一保持不敗戰績的獨立二十旅上。應該說自從獨立二十旅從羅店撤下來之後,已經擴編為一個擁有三個甲種團和一個補充團的加強旅,這在國家所有旅建制的部隊中是頭一號。而且,旅長沈修文又非常年輕,資歷也僅僅是中央軍校第九期畢業。官至上校旅長就已經超過了很多黃埔三、四期的軍官。

    但是,獨立二十旅在松江的戰績和沈修文幫助軍政部聯繫到美國輝瑞製藥公司,得以進口大量的盤尼西林,拯救了無數受傷士兵的生命,如此大功又不能不賞。

    與會的各巨頭在對待沈修文和獨立二十旅的問題上意見不一。再要論功行賞,無非是獨立二十旅擴編,沈修文晉級。但關鍵就是沈修文才二十五歲,升任上校旅長不過才兩個月,再升就是將軍了。二十五的少將,就是在大革命時期也是非常少見的。

    因為擴編的都是中央軍,陞官的又都是些嫡系將領,但是他們桂系的二十一集團軍又不爭氣,儘管心裡不舒服,也不好爭什麼,坐在那裡一言不發。獨立二十旅能取得如此戰績,張治中是打心眼裡高興,畢竟他是沈修文這匹千里馬的伯樂。但是考慮到沈修文將來的發展,他也不希望沈修文一直處在風口浪尖。主動提議可以授獨立二十旅一個榮譽稱號,對有功人員頒發勳章。

    這時,軍政部長何應欽笑呵呵地說道:「我同意文白的意見,授獨立二十旅榮譽稱號。不過,在對於沈修文的問題上,我們可不能因為他年輕、資歷淺就和其他有功將領不同看待。我建議授沈修文青天白日勳章,晉陞少將。」

    作為軍政部部長何應欽對於沈修文聯繫到美國輝瑞製藥公司,得以進口大量的盤尼西林是相當感激的。而且他很清楚蔣中正的心思,對沈修文是相當器重的,這樣一位軍界新星,晉陞將軍那是遲早的事。提議晉陞沈修文少將軍銜,將來也可以在沈修文面前賣個好。

    不過,儘管如此他也沒提獨立二十旅擴編的事,一個將軍頭銜無所謂。但是擴編卻是非同小可,沈修文雖然不屬於陳誠派系,但也不屬於他的派系,而且還有個沈修德身居中樞,深受蔣委員長的器重,隨著沈修文的崛起,說不定這沈家兩兄弟又會自成一系。當年的陳氏兄弟和後來陳誠不就是依仗著老蔣的器重才脫穎而出的嗎?基於這樣的心理,何應欽儘管內心對沈修文十分感激,但又不得不防。

    何應欽這話,倒是讓蔣中正十分高興。儘管表面上蔣中正經常做出一副唯才是舉的樣子,但是「黃、陸、浙、一」一直是他心中的用人標準。北伐中,他依靠何應欽、顧祝同、劉峙、陳繼承等人對抗各省的軍閥和黨內的反對派;九一八事變之後的下野,他培養了陳誠牽制了日益膨脹的何應欽;但是經歷了雙十二事變以後,他就顯得更加小心,決心重新再培養一支對自己絕對忠心的隊伍。像宋希濂、孫元良、胡宗南、沈修德等人都是他培養的對象,新近冒出的小同鄉又是自己嫡系心腹沈修德的弟弟沈修文更是讓他欣喜。

    「敬之說的不錯,有功就要賞,有志者不在年高嘛。我看再坐的各位當年也是年輕青青就扛上了將星。我看這個沈修文不但會打仗,更難能可貴的是利用自己的關係,為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挽救了無數將士的生命。在公,我們更加需要表彰;在私,我們應該領情。」

    蔣中正洋洋灑灑地說著,幾名大員就連白崇禧也連連地點頭,盤尼西林的確挽救了無數的將士的生命,他們桂系部隊也一樣得到恩惠。

    「所以,我建議,由一部分各個醫院傷癒復官兵和獨立二十旅組成一支新的部隊。至於這個部隊的名稱和番號?嗯,受過傷的軍人,都是榮譽軍人,我看這支部隊就叫榮譽第一師。由沈修文擔任榮譽第一師的首任師長。」最後,蔣中正一揮手,不容質疑地說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