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民國歲月

第一卷 第一百三十五章 淞滬會戰之朝令夕改 文 / 萬馬奔騰

    第一百三十五章淞滬會戰之朝令夕改

    面對二十萬霓虹軍的進攻,自己近七十萬的軍隊竟然只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這仗已經打了快三個月了,自己所有的部隊都已經派了上去,剛剛整編完成七個德械師差不多都已經補充了三次了。而且從民國二十四年剛剛開始啟動的五年戰略物資儲備計劃,到開戰前剛剛才實行了一年多,武器彈藥等最主要的物資也都消耗殆盡了。這仗以後該怎麼打,困擾著剛剛從前線視察回來的蔣中正。

    而且負責調停的德國大使又帶來了一個讓蔣中正十分惱怒但又無可奈何的壞消息:日本人的態度非常強硬,七項和平條件是:一、內蒙古自治;二、在華北建立一個沿滿洲國國境線的非軍事區;三、擴大上海的非武裝地帶,由日本控制公共租界的巡捕隊;四、停止抗日政策;五、共同反對**;六、降低對日關稅;七、尊重外國權益。

    這七項和平不但比袁世凱時代的《二十一條》更加喪權辱國,更和滿清時代諸多不平等無異。作為整個國家的抗日領袖,蔣中正知道答應這裡的任何一向條件,他都將毫無疑問地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所以,他對陶德曼大使的回復是日本不恢復到上海事變以前的原狀,南京國民政府是不可能接受日本任何條件的。

    但是眼前的局勢該如何應對,這是擺在蔣中正面前的一道難題。

    「委員長,按照目前的局勢,唯有痛下決心放棄上海,採用持久戰策略,所有部隊退守上海外圍國防線,依靠國防工事的優勢,拱衛南京,繼續消耗霓虹軍。」白崇禧首先開腔說道。

    此時的白崇禧早已沒有先前的孤傲,二十一集團軍在短短一天內被霓虹軍擊潰,數萬將士損失殆盡,白崇禧一手斷送了桂系幾年的心血。這對他來說,這筆昂貴出奇的學費讓他充分認識到了霓虹軍的戰鬥力,再也不輕言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幾句白氏風格的好言壯語了。

    想比白崇禧的低落,陳誠更是贊成放棄上海,部隊後撤。他的左翼兵團,直接面對霓虹軍的登陸場,壓力最大,傷亡也最慘重,就是他起家的十一師、十八軍如今也早已面目全非,人員換了一茬又一茬。

    「委員長,我軍雖然有人數優勢,但是霓虹軍裝備精良,且又控制了制空權,海軍艦炮可以覆蓋長江沿岸三十至四十公里的區域。倒不如後撤至國防線,將我軍的目前所處的劣勢化為優勢,這樣既然保存我們的抗日國防力量,同時也能死死地拖住霓虹軍,消耗其有生力量。只要我們守住國防線,我們拖得起,但霓虹軍並不一定能拖得起。而且日本佔領上海,勢必也會引起英美等國的不滿進行干涉,到時候霓虹軍不撤也得撤。」陳誠也連忙說道。

    蔣中正點了點頭,絕對不能再這麼打下去了,淞滬戰場上集中了他所有的嫡系部隊,也是他維繫目前執政地位的基礎,一旦打光,失去基礎,他這個領袖也就當到頭了。

    「敬之,你的意見呢?」蔣中正又朝一直沒有作聲的自己的副手何應欽問道。

    作為軍政部長,何應欽太清楚己方的實力了,無論是武器彈藥還是後備兵員還是糧草,都已經快要難以為繼了。他是打心眼裡贊成早日停戰,但是日本人提出的如此苛刻的和平條件,他知道斷無和平的希望。無奈地點了點頭道:「我同意健生和辭修的意見,放棄上海,退守國防線。」

    意見達成一致,蔣中正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終於下定決心道:「明天召開大本營軍事會議,商議此項建議,所有部隊放棄上海,退守國防線。」

    在憩廬的這次會議相當於後世的常委會,第二天召開的大本營軍事會議類似於人大,走過過場,很快就通過了放棄上海,退守國防線的決議。儘管行政院長汪精衛對陶德曼的調停和對日和談還存在幻想,但在現今一片主戰的形勢下,也只得選擇同意。

    六月二十五日,第三戰區發佈命令,淞滬戰場所有部隊後撤國防線,左翼兵團第十五、十九集團軍和中央兵團第九集團軍退守吳福線、錫澄線;第二十一集團及右翼兵團第八集團軍退守乍浦至嘉善一線;第十集團軍和剛剛開到的川軍二十集團軍的五個師作為全軍後衛。

    「報告,集團軍總司令部來電,命我部在七月一日前,撤退到蘇州。」機要室主任沈鑫童拿著電文走進作戰室向正在和喬榛一起在地圖上推演前線戰況的沈修文報告道。

    「什麼,撤到蘇州?」沈修文一愣,連忙從沈鑫童手中接過電文,迅速瀏覽一遍後,頓時一拍桌子叫好道:「好啊,放棄上海,所有淞滬戰場的部隊後撤至國防線,繼續跟小鬼子干。這道命令太及時了。」

    爆了一句粗口,沈修文才意識到沈鑫童還站在旁邊,在電報上簽上自己的名字交給沈鑫童的同時,報以歉意的一笑。然後馬上轉頭對喬榛道:「參謀長,馬上召開部隊軍事會議,準備撤退事宜。」

    戰事發展到現在,霓虹軍的兩次增援都和沈修文當初在第九集團軍前敵會議上所闡述的基本一致,現在唯一還沒有發生的就是霓虹軍從杭州灣登陸,朝華國守軍的後路。不過沈修文知道這遲早會發生的。現在趁著霓虹軍的援軍未到,部隊交替掩護撤退到國防線,無疑是目前形勢下最明智的選擇。

    正當獨立二十旅召開軍事會議,佈置後撤事宜,部隊也在積極準備的時候,臨近旁晚沈修文再次接到命令。不過這道命令不是集團軍發給他的,而是第三戰區直接下發到獨立二十旅。命令所有淞滬戰場部隊師以上軍官前往第三戰區前敵指揮部所在地南翔召開緊急軍事會議。由於獨立二十旅是第九集團軍下轄的獨立單位,沈修文也有資格參加。

    接到這份命令,沈修文的心裡頓時冒出了一絲不祥的預感,但也來不及多考慮,匆匆走上汽車趕赴冒雨趕赴南翔。

    會議在南翔的一座小學召開,沈修文到的時候,那裡早已經將星閃耀,大部分的師級以上軍官都已經到了。由於淞滬戰場如今已經集結了將近七十個師,足有一百多名將軍,少將、中將,唯獨沈修文一人帶著兩槓三星,而且歲數也最年輕。

    在眾多將軍中,沈修文也只認識第九集團軍本部的幾位長官和十五集團軍的陳誠和羅卓英。雖說沈修文之前大挖牆腳,但是比起事後補償的那一千支盤尼西林來說,那些部隊是佔了大便宜了。大家見面舊事不提,都是客客氣氣的,就連王敬久也過來主動和他打招呼。

    「光復。」正當沈修文準備找個僻靜的角落坐下來的時候,突然聽到陌生的聲音,一名三十歲左右的中將正笑瞇瞇地朝自己走來。

    「宋長官。」沈修文連忙跑上去立正敬禮。

    「光復,多年不見了。幾次軍事會議我都因為戰事吃緊沒有參加,想不到我們在同一支部隊今天才有機會見面。」三十六師師長宋希濂笑呵呵地回了一個禮說道。

    「是修文失禮,應該早些來拜見宋長官才是。」沈修文連忙恭敬地說道。

    宋希濂笑著擺了擺手道:「行了,你也不用這麼拘束,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和仲良兄的關係。對了,我還要謝謝你上次送過來那一千支盤尼西林,可是幫了我們大忙了,救活了不少弟兄的命。」

    沈修文顯得有些不好意思道:「修文也有做的唐突的地方,還要請宋長官不要見怪才是。」

    「兩百名傷員換一千支盤尼西林,這樣的買賣,如果有機會我倒還是想多做幾次。」宋希濂笑道,接著看著沈修文頗為感慨的說道:「你還記得嗎?當年在廟行的時候,你說你想報考中央軍校,我還告訴你來南京找我。可惜,不久後我就率部出征,咱們也就這麼交之失臂。不過,你小子行,打仗有一套,和你比起來我都要臉紅嘍。」

    「宋長官過獎了,我不過也是運氣好,弟兄們拚命罷了。」沈修文連忙道。

    「嗯,不錯。不驕不傲。不過,以後像上次那種事情可要悠著點了。你大哥那裡的電話是我打的,讓他給你敲敲警鐘。」

    沈修文又是連連點頭,不過看到人早已來的差不多了,就是不見目前主持工作的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顧祝同的身影。

    「別看了,今天的會議校長要親臨。」宋希濂看到沈修文有些納悶的神情,壓低聲音說道。

    「校長要親臨?難道霓虹軍又增兵了?」沈修文頓時一驚,連忙問道。

    宋希濂搖了搖頭,皺著眉頭道:「具體發生了什麼事現在還不清楚?」

    其實宋希濂和沈修文一樣,並不清楚今天會議的主題,但是剛剛下達了撤退命令,又如此大動干戈的召開全體師以上高級將領會議,又是委員長親自到場,一定是有大事。

    此時的蔣委員長剛剛乘坐專列在白崇禧和顧祝同等人的陪同下,剛剛達到南翔車站。此時的委員長看上去比昨天精神好了好多,眉宇中甚至還洋溢著些許喜氣。

    今天中午就在剛剛下達撤退命令之後,他就接到外交部長王寵惠的報告,國際聯盟要於六月三日在布魯塞爾召開「九國公約」會議,討論中日之戰。這對於蔣中正來說無疑是個非常好的消息。

    淞滬這一仗,是被日本人逼迫太甚不得已而為之,打的目的是為了將來可以更好地談。這也是開戰之初他的初衷。中日之間的差距太大,如今又是在緊要關頭,這個時候如果國際社會出面干涉,對於他來說無疑就是一根救命稻草。所以,上海暫時還不能放棄,部隊還不能撤退,只要堅持到會議結束,國際社會出面干涉,那完全就是另一種結果。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只要和平還存在一線希望就不能放棄。

    「九國公約會議對\國家命運關係甚大,我要求你們做更大的努力,在上海戰場再支持一個時期,至少十天到兩個星期,以便在國際上獲得有力的同情和支援

    「上海是政府的一個很重要的經濟基地,如果過早地放棄,會使政府的財政和物資受到很大影響?」

    委員長在台上侃侃而談,沈修文坐在下面越聽越不對勁,此時的他終於明白,委員長今天急於召開這個會議的目的就是要取消上午的撤退命令,所有部隊繼續在上海堅守十天到兩個星期。

    會議從午夜十二點一直開到天亮,所有的話圍繞一個意思那就是上海必須要再守下去,只有守住上海,才能贏得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持。只要國際社會出面干涉,日本就會迫於壓力而撤軍,就像一二八事變那樣,最終獲得和平。爭取到養精蓄銳的時間,等有了足夠的實力,再和日本一戰,收復已經被霓虹軍佔領的東三省和熱河、察哈爾部分領土。

    當會議結束,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顧祝同正式發佈命令原撤退命令取消,各部必須守住各自的防區兩個星期。沈修文的心頓時一沉,隨著淞滬會戰的提前打響,他也吃不準霓虹軍會在什麼時候從杭州灣登陸,但是有一點他的心裡很清楚,霓虹軍是一定會登陸的。一旦霓虹軍登陸,淞滬戰場上所有部隊的防線必定崩潰,一旦發生潰退,那就意味著歷史就將重演,國防線不能發揮任何作用,南京就將失守,接下來

    沈修文不敢去想像,但是在這個時候,他根本無法阻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