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龍騰世紀 第5章 買糧 文 / 裸奔在天堂

.    中國政府第二項刺激經濟的措施是大移民。對一塊土地的統治和佔領,激烈的軍事手段是下策、溫和的懷柔政策是中策、移民才是上策。只要佔領區忠於帝國的人口遠遠超過反抗的數量,這塊土地就會從「佔領區」變成「本土」。另一方面,移民意味著要建設大量新城鎮、鄉村,光是基礎設施建設產生的需求就是一個天文數字。這對目前已經遠遠過剩的中國工業能力,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

    為了讓移民有步驟、有計劃的進行,帝國專門成立移民局,並在1920年夏天公佈了數十個移民區和上千個移民點的目錄。例如北方有外東北、貝加爾、新西伯利亞、秋明、阿克莫拉、阿拉木圖等地;南方有新加坡、孟加拉、曼谷、仰光、吉隆坡、蘇門答臘、婆羅洲、伊裡安島、澳洲、新西蘭等地;海外還有巴拿馬、馬達加斯加、斯里蘭卡等地。這些移民區又分為:工業移民區,例如俄羅斯的秋明;農業移民區,例如中亞的魚米之鄉阿克莫拉;商業移民區,例如新加坡、巴拿馬。帝國移民局預計將在10至20年內向北方和中亞地區移民2000至3000萬,而南方中國移民的數量將在1000至2000萬之間。

    同時,帝國移民局還公佈了及其優厚的移民條件。每個在工業移民區開設工廠的資本家,可享受3至5年不等的免稅或減稅待遇,政府採購將優先考慮這些移民區的工廠;每個在移民區工廠工作的工人,國家將為他們安排養老、醫療保障體系。另外,還將給予他們家屬一些照顧,比如解決其配偶地工作、減免其子女的教育費用等等。向農業移民區遷徙的百姓得到的條件更為優越:先,每個移民可以得到30至60畝土地,而舉家遷徙的還可以再增加30畝;其次。每個農業移民點就是一個或數個超大型合作制農莊,帝國農業部將提供大量免費或優惠地農用機械,讓移民點實現機械化耕種;第三,這些農業移民點的移民不僅可享受3至年的免稅期。而且國家還將在他們移民的前兩年提供一定地農業補助。對於商業移民區,帝國將給予這些地區3至5年的免稅、減稅待遇,而且這些地區的出口補貼數額要超過本土的15%至20%。

    向外移民有兩個最大阻礙——創業初期艱苦地條件和離家萬里的心裡負擔。而中國人有著很強的戀鄉情結,例如「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等等民間俗語就是最好的寫照。為了加強移民區與本土的溝通,同時更好的統治佔領區,帝國鐵道部制定了未來十年內在移民區構建鐵路、公路網的計劃,其中最重要地是中東、中亞地區的三條條鐵路幹線和西伯利亞鐵路復線工程。另外,所有移民在遷徙的前兩年中,帝國每年向他們提供一張從移民點到原籍的免費「探親」雙程火車票、船票,甚至是機票。

    中亞地區的三條鐵路幹線全部從阿拉山口向西,分別為:伊阿線、伊科線、伊烏線。這三條鐵路幹線除了可以加強對中東、中亞地區的控制外。還將成為中東地區石油進入中國的重要通道。在北方,西伯利亞大鐵路已經成為中國東西向最重要的戰略線路,但隨著未來對北方的開和建設規模加大,單線運輸能力顯然已經不能滿足需求。鐵道部計劃在未來十五年內,為西伯利亞大鐵路建設5條復線,屆時在烏拉爾和本土之間將有4條民用鐵路線和兩條軍事專用線,而貝加爾湖東西兩岸均有三條線路。林雷

    西伯利亞大鐵路除了軍事用途,還有很重要的商業用途。目前世界上工業能力最強地無疑是中美兩國,而兩國最大的海外市場無疑是歐洲。中國貨物從海上運輸到歐洲,時間、費用都是美國貨物的兩倍以上。一旦西伯利亞大鐵路有足夠的運輸能力,那麼今後中國貨物可以在10至15天內到達歐洲任何一個城市,不僅運輸成本下降,而且鐵路運輸安全性也高出許多。

    第三項經濟刺激措施是拉動內需。中國百姓之所以喜歡存錢而不敢消費、更不敢超前消費,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安全感。而這種安全感的缺乏來自於他們對養老和醫療費用地擔憂。因此中國人自古就有養兒防老、棺材本、救命錢之類地說法。帝國民政部在1920年夏天公佈了《國民最低生活保障試行制度》、《養老保障試行制度》、《醫療保險試行制度》、《最低工資試行制度》、《最高工作時間試行制度》、《農村醫療、養老保障實行制度》等等一系列社會保障體系的實行辦法,並開始在全國三十多個試點城市進行推廣。

    這些措施雖然在一定時間內需要大量財政支出。但是其好處也是很多地。先可以緩和勞資雙方矛盾,減少因失業而造成的罷工等社會問題;其次可以對社會財富進行二次分配,利用先富起來的人上繳的稅款來安置和改善社會底層民眾的生活,減少因為貧窮而滋生的犯罪,穩定社會次序;第三,解決了國民的後顧之憂,他們就能放心花錢,增大內需容量。以中國的人口基數,一個百姓每年多消費1中華幣,中國就會增加44億美金的國內市場,這個數字相當於1914年法國的工業總產值、英國當年工業總產值的一半、德國當年工業總產值的42%!相比起初期的投入,國內市場擴容後帶來的財政收入也是巨大的!

    拉動內需的第二個舉措是提供個人貸款。在社會保障體系開始試行地同時,帝國20多家國有銀行和40多家民間銀行推出了房貸、車貸等一系列針對消費的貸款項目。另外《中華帝國個人信用制度實行辦法》也開始推廣,開始建立全社會範圍內的信用制度。

    解決了後顧之憂、出台了消費支持貸款,帝國政府向國民布消費號召。同時向各個企業提出了一系列切合中國市場的引導性意見。以汽車產業為例,戰時中國的汽車產業急速增長,年產量產量增加至數千萬量,而且大多以生產利潤較高地載重汽車、軍用汽車為主。戰後,如此龐大的生產能力已經超過了需求。一方面。帝國政府提出了「中國要成為每個家庭都擁有汽車的民族」的口號,號召國民購買國產汽車;另一方面,帝國科工部又給各大汽車集團下達了指導性意見,讓它們轉型生產家庭經濟性轎車。另外。自行車、家用電器等等行業政府也都在供需雙方進行協調,引導消費地擴容。

    第三項刺激經濟的政策是擴大出口,建立廣闊的海外市場。

    在中國艦隊進攻巴拿馬的同時,帝國外交部已經開始著手在加勒比海地區建立一個由中國主導地國際組織——「中美及加勒比海經濟共同體」。戰後。已經由胡德擔任總統的古巴,一直與中國交好的墨西哥,在中國的幫助下獲得獨立的海地、多米尼加,推翻原親美政權組建了親華政權的委內瑞拉,與中國有過密切合作的哥倫比亞,在中國幫助下收回了馬島的阿根廷等國家相繼加入該組織。隨著成員不斷增加,這個組織也更名為「中南美國家聯盟」,而中國也獲得了中、南美洲地國際事務主導權。在中國的倡導下。該組織成員國相繼簽訂關稅協定,開始在各成員之間逐步實現無關稅或低關稅貿易。

    戰後中國主導成立的第二個國際組織是「石油輸出國聯盟」。在這場戰爭中,中國基本已經佔領了21世紀歐佩克成員的大部分產油區。儘管這些區域的價值現在還未被世人現,不過中國專門組建了「帝國石油工業集團」,開始著手開採佔領區的石油資源。可以預見,不久之後,這個集團將會主導世界石油價格。為了加大對世界能源的控制,委內瑞拉、墨西哥、奧斯曼、羅曼諾夫等國相繼成為該聯盟成員,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如果該組織停產一周。全世界的汽車都將因為缺油而無法開動。

    除了這兩個以經濟合作為目的地聯盟之外,中國還主導成立了一個合作內容更加廣泛、成員關係更加緊密的國際組織——「泛亞歐國家聯盟」。該組織除了經濟、關稅、技術方面的合作之外,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地區共同防務,實質就是一個由中國當老大的「幫會」。

    羅曼諾夫帝國不用說,當仁不讓成為中國在歐洲收地第一個「小弟」;奧斯曼帝國由於已經與中國有了上百萬平方公里地「共管區」。加上需要中*隊為其穩定佔領區局勢。因此成為中國在歐最得力的「打手」;希臘在戰爭中加入協約國,戰後又慘遭割地賠款地下場。此刻巴爾幹諸國對其虎視眈眈,只好加入該組織,讓中國「罩」著;意大利因為在一戰中做了「戰勝方」的叛徒,加上大量海外殖民地被瓜分,現在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只好拜中國做「老大」。另外,亞洲此刻還有一個獨立、但是相當難搞定的國家——阿富汗王國。這個多山的國度儘管有不少礦藏,但是其民風剽悍、地形複雜。19世紀末至2世紀初英軍三次入侵均被打退,二戰後強大的蘇聯、美國也相繼對阿富汗進行過軍事入侵,無一不慘敗收場。這樣一個國家,中國採取了結盟的態度,於是阿富汗成為泛歐亞聯盟」除中國之外的唯一一個亞洲成員。

    在數十年前,中國還是一個人見人欺的國家,「釁端不可自我開」、「寧予洋人,不予家奴」的腔調反映著「弱國無外交」的真理。而如今,中國搖身一變,已經成為帶著一眾小弟在全球主導國際局勢的超級大國。這種變化,在文化上體現得格外明顯。由於戰後中國成為世界經濟中心。加上唐紹儀堅持在與各國的談判中使用中文,中文已經漸漸成為世界各國商貿、外交地必須工具。192年,中國教育部推出了中文等級考試,將中文水平分成10個級別:1至3級是基礎,學會簡單聽說讀寫就能通過;4至6級是熟練。要求達到可以用中文交流的程度;7至9級是專業級,可以用中文參加外事談判和進行學術研究,並要求對中國文化有一定的理解;第10級則是「骨灰級」即中文專家級,基本連甲骨文都能搞定。而且可以算得上中國通。外國人只有通過中文四級才能有在向中國移民的資格,而在中國國的大學內,除了涉外專業之外,外語全部變成了選修課。學生憑興趣選擇。

    7月,南京。

    御書房內,唐紹儀正在向袁世凱匯報剛剛結束地兩場國際會議:「奧匈帝國最近局勢不穩,加上在前不久分配海外殖民地的問題上與德國生不快,因此斐迪南已經有退出同盟國加入泛亞歐聯盟的意向。不過他似乎非常顧忌德國,而且還有些其他條件……。」

    袁世凱問道:「什麼條件?」

    「斐迪南想要我國的戰機和航母……」

    袁世凱笑道:「胃口不小……武器可以賣給他,但不做技術轉讓……我們馬上要淘汰大量地第一代戰機,今後有這樣的要求一律答應……」

    「是!」唐紹儀將袁世凱的吩咐記下後繼續道:「在美洲方面。由於許正陽的活動,巴西、秘魯、厄瓜多爾三國已經提交了加入中南美國家聯盟地申請……」

    袁世凱點點頭道:「不錯,外交部這段時間成果頗豐,少卿你辛苦了……」

    「這些都是臣的本分……」

    「對了,與蘇俄的交涉如何了?」

    為了避免直接與強大中國碰面,歐洲各國希望蘇俄成為戰後臨時緩衝區,因此默認了這個紅色國度的存在。不過默認歸默認,對於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列強們還是抱著恐懼和敵對的態度。在美國,如果想要辦理到蘇俄的簽證。外事官員會這樣回答:「蘇俄?抱歉,我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個國家。」由於戰時俄過烏拉爾以西的土地幾乎被中國炸成了「純農業國家」,加上各國地經濟封鎖幾乎斷絕了蘇俄與外界的一切經濟往來,沒有外貿就沒有硬通貨幣,沒有硬通貨幣就無法購買必須的工業設備。沒有設備就無法恢復生產。這讓新生的蘇俄政權處境相當艱難。在這種情況下,袁世凱給外交部下達了命令:與蘇俄進行貿易——中國用機械設備和俄國需要的一切物資交還俄國的糧食。而且只要糧食!

    聽到袁世凱的話,唐紹儀微愣道:「陛下,現在各國都視蘇俄為洪水猛獸,我們與其進行貿易各國已頗有微詞……」

    袁世凱揮手打斷道:「那些亂七八糟的噪音不要理會,你們只要貫徹我的要求便可……」

    唐紹儀勸道:「陛下,蘇俄現在的情況相當艱難,今年幾個產糧區地收成十分有限,因此糧價相當高。我們用機械設備與他們交還非常不划算,而且蘇俄政府也拿不出太多的糧食。蘇俄外交人民委員托洛茨基曾經向臣建議,用其他方式購買我們的設備,是不是考慮……」

    袁世凱笑道:「其他方式?蘇俄現在除了幾千萬人口還有什麼?何況我買俄國的糧食又不是為了賺錢……告訴托洛茨基,我國只要糧食。而且你們外交部從現在開始,不計價格、不擇手段,蘇俄的糧食能買到多少就買多少……」

    儘管唐紹儀不知道袁世凱大肆收購俄國境內地糧食有何用意,但對於後果還是有些擔憂:「陛下,此舉恐怕會為蘇俄政府警覺。」

    袁世凱沉聲道:「沒關係,盡量讓尼古拉派得力地俄國商人出面,必要的時候再由你手下地人去辦。我倒要看看是硬通貨幣的吸引力大,還是他們的信仰吸引力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