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龍騰世紀 第35章 草原飛鷹 文 / 裸奔在天堂

.    月的蒙古草肥水美,牧場上的羊群一直延綿至地平線朵朵白雲連成一片。在一條條橫跨草原的鐵路上,奔馳的火車將毛皮、鮮奶、肉製品成噸成噸的運往南部,然後帶回大量工業產品和生活必需的物資……

    這本是一個風調雨順的年景,牧民與農戶正滿心歡喜的期待著豐收的到來,然而帝國的軍事動員令卻打亂了他們平靜的生活。儘管此時動員令已經取消,不少後備部隊已經解散,但是集結在庫倫、車臣爾汗、烏蘇雅裡台、科布多等城市周邊的常備軍團反而向北推進了數十公里……

    中華帝國建立之時,中俄之間將庫倫以北、直至邊境的地區定為軍事緩衝區。為了加強對蒙古的統治,以及出於防禦戰略上的考慮,帝國修建了一條東西走向的「大蒙古鐵路」——東起滿洲裡,經車臣爾汗、庫倫、土謝圖汗、烏蘇雅裡台,最終到達蒙古最西邊的重鎮科布多。而中途這些城市又有南北走向的鐵路或公路直接通到內蒙境內,與全國的交通網絡連成一片。

    有史學家說:古代的人類是逐水而棲,近代人類則是由交通線路決定其遷徙方向。隨著戰略交通網的建成、中國移民政策的日益深化,特別是庫倫工業區高速展的帶動下,蒙古南部的人口已經增長到近千萬人。經濟的展、人口的增長對交通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年間,一條條民營、官辦、合營、外資鐵路和公路開始縱橫交錯的在這片土地上蔓延。在那些被交通網分割成的不規則「方塊」中,一個個牧場、一片片耕地、一條條人工河渠,以及無數的合作制農莊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它們有漢人開墾地、有蒙古人耕種的,也有蒙漢合作經營的。穩定了這個地區的統治後,帝國將原來那些盤踞於此的盟旗一個個取消,不僅收回了大量土地,而且把牧民全部變成了自由勞動力,進一步加速了蒙古的經濟展。至1914年,庫倫已經成為全亞洲最大的牧業品集散地,每年一屆的羊毛交易會都會吸引大量的中外客商雲集於此……

    在這20年間,緩衝區內即蒙古北部依然保持著原有的生有土地、牲畜歸旗主所有,牧民象奴隸一般為旗主勞作。這種社會結構和生產關係導致生產效率低下。極大地束縛著經濟的展,但是那些旗主為了自己的地位與統治,死活不願放棄滿清時期制定的盟旗制度。隨著南部經濟的崛起,加上合作制農莊和機械化加工業引入,蒙古南部畜牧產品成本上的優勢已經遠遠超過北部,使得那些旗主的收入越來越低。另一方面,蒙古北部牧民在旗主的殘酷盤剝下生活淒苦,而南部得到解放的牧民不僅分得土地,還有政府扶持,這種鮮明對比下越來越多的北方牧民口南逃。進一步動搖了北方盟旗地統治。

    820,帝國傳出要收回蒙古全境的消息。同時徐世昌以中華帝國國務院地名義邀請北部12旗主到庫倫召開會議。儘管這些旗主現在的生活已經大不如前,但是他們依然希望保持現狀,做一個土皇帝。為了商議對策,12旗主匯聚到了杭達多爾濟親王的領地……

    金頂大帳內,數十個蒙古王公爭吵不休。對於南京出的會議邀請,這些人的意見分成兩派:一派主張徹底脫離中華帝國的統治,在蒙古北部建立一個獨立王國,並希望向一直對他們關懷備至的俄國請求武裝援助——贊成這種觀點的都是勢力較大的旗主,因為他們願意保持現有狀況;另一派則主張與南京政府商議,通過談判的方式保持蒙古北部現狀。這一派都是勢力較小地旗主。這些年多虧徐世昌在暗中給他們援助才不至於被大盟旗吞併,也是南京政府極力拉攏的一批人。若是蒙北徹底獨立,那麼這些小旗主就會失去南京政府的支持,命運可想而知。

    爭吵已經持續了一個多小時依然沒有結果。突聞一聲驚雷般的怒喝響起:「夠了!沒一個能說點有用地!」說話面膛炭黑,眼睜如鈴,捲曲而濃密的鬍鬚佔據了大半張臉。魁梧的身軀上囫圇地披著蒙古貴族的服飾——正是杭達多爾濟親王。此人祖先是最早一批擁戴滿清的蒙古貴族,因此得到了世襲的親王頭銜,而且他的勢力是殘餘的十二盟旗中最大的。在1890年前後,沙俄的勢力開始向蒙古滲透,對杭達多爾濟力拉攏,策動其獨立,並承諾給予「武裝援助」。00年,杭達多爾濟還率領一個代表團前往聖彼得堡,得到了沙皇的接見。

    「王爺,徐世昌名義上

    等赴庫倫商議,其實是想將我等一網成擒,以達到奪口的目的,我們萬萬不可往陷阱裡跳。此刻所有盟旗應該團結起來,對抗漢人的入侵……」說話的人尖嘴猴腮,唇上兩撇老鼠鬚更顯奸詐——他名叫海山,原是內蒙古卓索圖盟喀喇沁右二旗,被滿清封二品頂戴。曾因為犯了重罪被革職,並逃亡至哈爾濱,後來不知如何勾搭上俄國人,不僅逍遙法外而且得了蒙古北部一個盟旗旗主的位置——一個典型的「蒙奸」。

    「不然!漢人的軍隊兵強馬壯、以數十萬計,我等旗下牧民、兵丁總數才區區30萬,且缺槍少彈,難以一戰,望王爺三思。」反對名叫科爾巴哈。此刻蒙北12旗中39小,科爾巴哈的勢力屬於中游水平也是贊成與南京談判的所有旗主中勢力最大的。

    「科爾巴哈札薩克此言差矣。漢人兵勢雖大,但我等在這萬里草原馳騁多年,人人上馬是兵下馬為民,來去如風,未必不能與漢人一戰……」言披著僧袍。頭戴喇嘛帽,正是大喇嘛車林奇密特。滿清在蒙古設立的盟旗有札薩克旗、總管旗以及喇嘛旗三大類,這車林奇密特是最後一個喇嘛旗的旗主——與海山是一路貨色。

    科爾巴哈道:「大喇嘛雖然言之有理,但漢人軍隊有南方萬里江山供養,而我們只能靠每年的牧耕生活。開戰必定會影響今年收成,如何過冬?」

    海山連忙出來幫腔道:「若單靠我等旗下兵丁,是很難與漢人抗衡。但俄國一直向我們示好,若與俄國合力,則未必不可一戰。」

    科爾巴哈道:「俄國人居心叵測,早有侵吞蒙古的野心。此舉實乃引狼入室……」

    海山冷笑道:「科爾巴哈,誰不知道徐世昌與你過從甚密,你如此積極地要向漢人投誠,是不是得了什麼好處?」

    「海山,你不要血口噴人,誰不知道你跟俄國人的關係?」

    ……

    會議再次變成一場對罵,急得杭達多爾濟直撓頭。當他正要作之際,空中突然傳來一陣「嗡嗡」的轟鳴,將整個大帳的爭吵壓了下去。

    「怎麼回事?」話音未落,杭達多爾濟已經衝出大帳。眾人向空中望去。只見三隻巨大的「怪鳥」正從空中飛過……

    「這、這是何物?」杭達多爾濟有些瞠目結舌。

    「王爺,這是漢人的飛機。在下去年在庫倫販賣毛皮的時候見過……」科爾巴哈不僅回答了眾人的疑問,而且還做了一番解釋道:「此物乃由人操控,日行萬里,可在從天空中俯瞰大地,還能向地面投擲炸藥,威力無比……」

    彷彿是印科爾巴哈的話一般,一架飛機飛過眾人頭頂數公里後,投下了一枚重400斤的航空炸彈。「轟——」爆炸地巨響驚天動地,整個草原都在為之顫抖。濃煙和熊熊火焰騰起數百米,站在大帳之外的杭達多爾濟等人感覺到灼熱的空氣撲面而來。三天後。所有的蒙古旗主都老老實實的參加了庫倫會議,他們得到了一筆足以養老的資金,而土地、牲口則全部收歸國有……

    南京,皇宮御書房。

    放下庫倫會議的紀要。袁世凱道:「蒙古是穩定了,西藏的情況怎麼樣?」

    徐世昌年逾六旬,長期穿梭在西藏和蒙古。使得他臉上佈滿風霜:「回陛下,拉薩會議情況並不理想,到場土司只有一半。即便臣開出很優厚的條件,他們依然不願意放棄土地的控制權……」

    庫倫會議召開地當天,西藏也進行了一場類似的聚會——數十位土司相聚拉薩。不過與蒙古不同,西藏是宗教地區,而且地處高原、地形複雜,中華帝國在那裡又沒有前期地經營,所以很多土司根本不給徐世昌面子,連會議都沒有出席。

    袁世凱點點頭道:「嗯,西藏的情況比較複雜,你有什麼看法?」

    徐世昌道:「回陛下,以臣這些年在西藏的經驗看來,帝國想要完全控制西藏還需一番周折……」

    「需要多久?」

    「即便策略得當也需三十年,若是帝國能撥款修建一條通往高原的鐵路,這個時間則可縮短……」

    「徐副相,還是仿製蒙古的策略。先建立軍區、修築鐵路,拉攏一批實力較小的土司,慢慢分化瓦解他們……另外,只要不觸及國家利益,要注意保護和尊重他們的宗教信仰。你這些年在蒙、藏兩地時間比較多,就由你制定一個在西藏建立軍政系統的計劃。」袁世凱歎口氣道:「還好,蒙古和新疆已經完全收回,我們的計劃可以順利展開了……」

    就在中國忙著統一大業的時候,歐洲地戰事也開始進入白熱化……

    816日,列日要塞最後一個堡壘的彈藥庫被一門攻城炮命中,從內部把整個堡壘夷為平地。比利時守將勒芒雖然大難不死,但是被德軍俘虜。他交出指揮刀時還死要面子的對德軍指揮官埃姆米希說道:「我是在昏迷中被俘的,請務必在你地戰報中說明這個情況!」至於埃姆米希有沒有照顧一個降將的面子不得而知,不過隨後德軍第1、23集團軍近六十萬人開始橫越比利時。與此同時,法國人也從第一次失敗中緩解過來,並按照17號作戰計劃組織起強大的兵團,向阿爾薩斯和.~動了堅決地進攻。法國人現在的計劃是:趕在德國人攻取巴黎之前到達柏林!在這種精神地鼓舞下。法國五個集團軍開始猛攻守在邊境上的德第67集團軍。但是,法國人在第一天的進攻中就損失了將近兩萬人,主要原因是他們沒有配備足夠的機槍。

    在戰爭開始之前,有人做過一個試驗,用250氣球代表衝鋒的士兵,將氣球懸浮在一個不同的高度,每個氣球相距2,散佈在一個多米寬,縱深幾米的範圍內,由一名熟練的機槍射中57個氣球。很多子彈都打到了氣球間的空缺中。並且射手在每擊中一個氣球後還要重新瞄準一次。在重新瞄準的同時也浪費了寶貴地時間,而在真正的戰鬥中敵人會很快的衝上來的。不過德國人卻以不同的方式做了同樣的試驗——他們把機槍擺在球的側翼。由於側翼氣球正面窄、縱深長,當250子彈打完的時候,只剩下10個還完好無損的氣球。於是德國每個師裝備的重機槍數量從戰前地24挺,增加隊先用炮火轟擊了德軍陣地,隨即動了步兵衝鋒。在炮擊結束後,德國機槍手迅速從地堡中轉移至標設好的射擊位置。當法國步兵進入側翼和正面組成的交叉火力範圍。屠殺開始了。在一道道火舌掃過的地方,法國士兵成片成片的倒下。一個德軍機槍手在日記裡寫道:「無數的人在我面前倒下。就像用鐮刀在麥地裡收割,不過用的是機槍……當時我除了砰砰的射擊聲什麼也聽不到,也無暇顧忌其他事情,只感覺自己的腿邊有些東西很燙。後來戰友告訴我彈殼掩埋了我膝蓋以下的腿部,如果不是有綁腿和軍靴我地腿恐怕已經被燙傷……他們安排了專人用鏟子清除這些冒著熱氣的危險品……」

    法國人對洛林地區的進攻持續了六天,付出了5人的傷亡依然沒有能夠突破。8月21日,德軍第一集團軍已經前出到布魯塞爾和隆維地區,開始向法國境內突擊。針對這種情況,盟軍統帥部不得不修改了作戰計劃:法第34、5團共26個師軍掉頭北上,會同英國遠征軍地4師一同抵禦德軍對法國的進攻。經過半個月的交戰。英法聯軍被逼得步步後撤。9月2,德軍先鋒已經突進到距離巴黎僅有25英里地尚蒂伊:區。巴黎人心惶惶,法國政府被迫遷往波爾多……

    與此同時,東線的的戰事驚出德國人一身冷汗。為了減輕西線上法國人的壓力。俄國人一開始就以驚人的速度和強有力的攻勢攻入東普魯土。這一戰略很奏效,8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