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龍騰世紀 第24章 醞釀 文 / 裸奔在天堂

.    拉熱窩。

    從普林西普扣動扳機那一刻起,這座城市就注定無法再平靜下去。皇儲離去前的表情讓薩拉熱窩市長楚爾齊茨如墜冰窟,他立刻下達戒嚴令,並派出所有的警察搜捕可疑分子。軍警開進城區並逐門逐戶的搜查,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以及來不及回家的百姓全部被逮捕。突如其來的變故讓薩拉熱窩蒙上一層陰影,恐慌出現在每個人的臉上。其實市長大人心裡很清楚,現在除了讓那兩個落網的刺客開口,根本抓不到什麼真正的嫌疑人。這種大張旗鼓的搜捕行動,唯一的作用就是平息一下皇儲心中的怒氣。

    與城內的雞飛狗跳相比,城郊的陸軍醫院一片死寂。為了防止皇儲再遇到危險,隨行官員從城外演習部隊中調來上千名士兵,把醫院圍得水洩不通。那些灰色的軍裝如同烏雲一般壓在人們心頭,很沉……

    中午12點,精疲力盡的醫生走出手術室,他摘下口罩,)|.遺憾並帶著一絲惶恐的表情:「殿下,臣等盡力了……」

    在手術進行的兩個小時裡,皇儲已經盡力讓自己平靜下來,並做好了接受最壞結局的打算。然而當噩耗真正傳來的時候,他還是不由得搖晃兩下:「索菲……全能的上帝啊,把她還給我吧……」

    見主子的狀態不好,侍從官趕緊上前攙扶,皇儲無力的擺擺手道:「讓我單獨陪一會索菲……」

    「殿下,臣已經下令全城戒嚴,並派出所有警力緝拿兇手,相信很快就可以……」楚爾齊茨又一次不合時宜的出現,他左手拿著禮帽。右手用誇張的幅度擦著額上不多的汗珠,一副剛剛忙碌完的樣子。

    「卡啷」金屬摩擦出刺耳地聲音,皇儲從衛兵腰間拔出佩刀,架在楚爾齊茨的脖子上道:「我帶著善意來訪問,你們卻用這種方式相迎……」

    「殿、殿、殿下……」這位年逾古稀的市長大人排泄系統本來就有問題,明晃晃的鋼刀讓他褲襠裡一熱……

    「殿下,國內……」隨行的聯絡官從拐角處走來,當他看清這一幕時也僵在當場,只能用顫顫巍巍的聲音說完下半截話:「陛下來電報……」

    皇儲將佩刀還給衛兵,在沉默中讀完約瑟夫的電文。然後從牙縫中對楚爾齊茨擠出一個字:「滾!」

    醫院再度陷入死寂之中……

    中國,南通。

    隨著港口和造船業的展,南通已經成為亞洲最大的造船基地,港區內隨時都能看到來往穿梭的商船。在港區南部地深水海岸上,坐落著帝國海軍第一造船廠,也是帝國的樣板造船廠。從空中俯瞰,一條筆直寬闊主道沿著海岸修建,將廠區劃作兩大部分:靠近海岸的部分是造船區和維修區,工人如螞蟻般圍著船台和船塢忙碌著;靠近內陸的部分是製造區,各種各樣的廠房林立其間。在主幹道的盡頭是一個建在礁石上的觀景塔。從這裡不僅可以俯瞰整個廠區,而且還能將南通港大部分水域盡收眼底……

    得知薩拉熱窩刺殺事件的消息後。袁世凱中斷了參觀船廠的計劃,並在觀景塔上枯坐良久。聽到身後的腳步聲,他淡淡問道:「少卿怎麼說地?」

    沈月琴道:「唐部長再次確認,斐迪南在薩拉熱窩的刺殺事件中倖免。」

    袁世凱皺眉道:「怎麼會……具體情況查了嗎?」

    沈月琴不知道袁世凱為什麼對斐迪南地死活這麼感興趣,但她還是派歐洲的情報人員進行了瞭解:「據說當時刺客向斐迪南的座車連開兩槍,第一槍擊碎了車窗但沒有打中大公,第二槍則擊中了他夫人的腹部……」

    「車窗?」微微的驚訝過後,袁世凱苦笑道:「原來是我救了他一命……」

    袁世凱給沈月琴的感覺一直都是條理清晰、目的明確,這番自言自語讓她有些迷茫:「陛下,您……您沒事吧?」

    雙層車窗是袁世凱的創意。他當時只是為了增加自己座車的安全性。沒想到後來被廣泛用在元座車上,更沒想到會改變了薩拉熱窩事件的結果。由於穿越地原因,袁世凱在很多事情上都能先知先覺佔盡優勢,從而讓他養成用「記憶」去安排計劃的習慣。此刻蝴蝶效應已經開始改變他所熟知的「歷史」。這不免讓他有些唏也有些擔憂。聽到沈月琴語氣裡的關切,袁世凱報以一個微笑:「沒事,電文了嗎?」

    「按照您地旨意。唐大人已經給奧匈帝國去電文……」

    袁世凱點點點頭道:「好,你立刻去通知徐副相,讓他趕回帝都,就說我有重要的事情安排。」

    「是!」

    沈月琴剛剛離開,諸葛嚴就登上了觀景塔。他對袁世凱一拱手道:「陛下,臣已經視察過『炎黃號』和兩艘『崑崙級』的建造進度,所有地戰艦都能按時完工。」

    袁世凱將目光投向造船區,幾艘巨型戰艦的龍骨已經鋪設完畢,船台上就像放了幾隻吃剩的魚骨,根本無法想像它們將會在大洋中稱霸。

    「很好,護衛艦的增造計劃進行得怎麼樣了?」

    「這……陛下,臣擔心再增加戰艦的建造數量會佔用我們過多的資金,因此目前只有10艘在建,估計明年初就能完工……」

    「你把其他戰艦的後期資金先用於製造這些護衛艦,必須優先保證護衛艦的建造計劃。」

    「陛下,這樣做會不會延誤其他戰艦的建造進度?」

    袁世凱笑道:「放心,帝國馬上就要財源廣進了,有了這些護衛艦我們才能安心賺錢啊……」

    照帝國的擴軍計劃,中國海軍到1917要增加30艘中包括一艘「炎黃級」航母、一艘「長城級」航母、三艘「崑崙級」戰列艦、六艘「泰山級」大型巡洋艦,另外還有若干數量的「衝鋒級」輕型巡洋艦和「藍盾級」驅逐艦。雖然中國現在已經是個大國,但是一下子造這麼多戰艦還是要勒一下褲腰帶。前段時間剛靠潛艇訂單賺了一筆。袁世凱就立刻下令建造一種專門用於護航的小型戰艦,而且一造就是50艘。這種戰艦的排水量僅有1500噸,除了30地最大設計航速外,既沒有強大的火力也沒有厚重的裝甲,因此單位造價要低於其他類型的戰艦。儘管如此,眾人依然不理解為何要造這麼多的護衛艦。然而袁世凱卻很清楚,想要在戰爭中賺到錢,除了能夠拿回訂單,還要有能力保護商船的安全……

    隨後的幾天裡,袁世凱趕回帝都。並挨個召見了手下那些重要的大臣。讓人最意外的是,一直負責中國少數民族事務的徐世昌竟然也匆匆趕回帝都,並且與袁世凱密談了整整一夜……

    大公夫人遇刺身亡地消息傳出後,表示同情和遺憾的電文如同雪片一樣飛到維也納。袁世凱和德皇威廉二世都下令終止一切宮廷娛樂活動,並進行一周的致哀,隨即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和俄皇尼古拉二世也舉行了相同的致哀活動。在種種表面文章的背後,各國都在猜測奧塞局勢將如何變化,並盤算著自己會在這種變化中得到什麼利益。然而,在刺殺事件後的一個星期裡,奧匈帝國外交部竟然一直保持沉默。當有人問起的時候。所有的官員都只回答:「這只不過是一次悲慘的事件而已。」在這些官員嘴裡得不到滿意的答案,更多地人希望當面向斐迪南大公或約瑟夫皇帝表達「哀思」。可惜除了妻子的葬禮。斐迪南大公沒有出現在任何公眾場合,老皇帝更是一直在他地夏季別墅「休養」,連侄媳婦的葬禮都沒有露面。

    斐迪南閉門謝客當然不是因為悲傷不可能為了一個侄媳婦感到傷懷,相反的,兩人都極力主張吞併塞爾維亞,這樣的機會怎會放過。然而,他們想要向塞爾維亞開戰,卻還有很多的阻礙。

    1866年奧地利在普奧戰爭中失敗後::|單位。各有各自的政府、議會、相,擁戴同一個皇帝,皇帝又擁有自己獨立的中央政府,帝國的整體外交、財政、國防三大部也是共同組建。為了統一管理。中央政府另成立中央議會,由奧地利、匈牙利兩個自治單位各派60名代表聯合組成,決定對外戰爭、國計民因此奧匈帝國也被稱為二元帝國。有人的地方就會有不平等,國家之間就更不可能公平。奧、匈雖然從屬於一個國王,但是為了在中央議會中取得優勢往往針鋒相對,而奧地利以其強勢一直佔據上風。斐迪南出身奧地利王室,自然與匈牙利不對付。為了削弱匈牙利的勢力,他提出兼併塞爾維亞,建立「三元帝國」地主張,即把塞爾維亞也變成一個獨立的自治區。一旦這個計劃實現,匈牙利在中央議會中佔據的席位就要從50%變成三分之一。因此想要對塞爾維亞宣戰,必定會遭到匈牙利自治區政客們的強烈反對。

    另一方面,塞爾維亞雖然弱小,但決不是可以隨便捏地軟柿子,特別是俄國對塞國的支持讓約瑟夫頗為猶豫。而且俄塞聯盟的存在,也將成為匈牙利人反對戰爭地重要依據,畢竟奧匈帝國沒有任何把握戰勝北極熊。

    雖然約瑟夫足不出戶,但是這66年的皇帝不是白當的。在外交部沉默的日子裡,許多報刊和宣傳機構開始鼓動反塞爾維亞情緒,甚至很有媒體公開宣稱:「塞爾維亞人必定滅亡」,似乎全國的民眾都已經將塞爾維亞恨到骨子裡。造好輿論之後,支持吞併塞爾維亞的激進派官員開始頻頻出擊,在公眾場合表達「塞爾維亞亡國才能平息帝國怒氣」的言論。同時,一個「專案組」從維也納出,他們將調查或「製造」一個皇儲遇刺案的真相……

    對塞爾維亞的討伐聲似乎刺激了薩拉熱窩警察的積極性,一名行刺行動的策劃在市區落網。這個人顯然沒有他手下刺客那麼堅強,為了活命很快供出了所有的同夥,隨即又有四名刺客和三個策劃被捕。通過連日審訊,刺殺行動的幕後主使很快被搞清——塞爾維亞黑手黨。這個時期的黑手黨有個浪漫的名字袖——塞爾維亞陸軍情報部部長吉米特裡耶維茨。此君在塞爾維亞屬鷹派軍官,以善於搞陰謀,冷血嗜殺揚名塞*界,主張建立一個以塞爾維亞為中心的斯拉夫民族聯邦。在這位現代恐怖主義的開山鼻祖眼裡,極力主張吞併塞爾維亞的斐迪南大公,無疑是「大塞爾維亞」計劃的最大威脅。

    當專案組將調查結果報告給約瑟夫的時候,這次刺殺立刻被定義為「*裸的挑釁」,而且因為吉米特裡耶維茨身份,老皇帝把黑手黨稱為「有官方支持的政治團體」。擁有了足夠的開戰理由後,約瑟夫並沒有聲張,甚至要求專案組對調查結果保密。第二天,奧匈帝國的內閣秘書長動身前往柏林,並攜帶了一封約瑟夫寫給威廉二世的親筆信,信中直截了當地問道:「如果開戰,奧地利能依靠德國嗎?」或約瑟夫沒有想到,他這一封信不僅僅是把德國拉入戰爭,整個世界都被點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