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龍騰世紀 第3章 伏特加的味道 文 / 裸奔在天堂

.    在這個敏感時期,中國的《不結盟宣言》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對於英、俄而言,這無疑是個好消息。如果中國真能言出必行的話,那麼他們將可以把心思全部放到歐洲去對付德國。而對於德皇威廉二世而言,與中國結成同盟一直是他「夢寐以求」的事情,所以才大方的在中德關係上如此投入。不過隨著中國經濟的展,大量資金進入中國,使得那20億馬克的貸款份量大減,袁世凱對德國的態度自然越:.為了拉攏袁世凱,德國這些年不斷的加大對中國的貸款,前後足有近50億德國馬克。如果這份宣言是袁世凱的真實意圖,那麼意味著他這些年的努力全部白費。不過在這份宣言中,袁世凱也沒有把話說絕。最後那曖昧的暗示給英國人欣喜的同時又埋下一絲憂慮,給德國人失望時又留有一絲希望。

    就在大家正琢磨的時候,中華帝國廣播電台播出了一段洪憲皇帝的「演講」,也正是這段演講,使得各國的胃口又一次被吊了起來。自成立廣播電台以來,袁世凱每個月幾乎都要在廣播裡表一次演說,談談國家的政策,經濟的展,還有國計民生方面的一些問題,所以百姓們也早就習以為常。然而,這一次演說的內容卻讓很多人感到有些吃驚,其內容大意是:由於國際局勢的不穩定。中國政府決定擴充軍隊,保衛中國和平展地大好局面、保衛百姓安居樂業云云。儘管這次演講基本都在談論擴軍問題,不過袁世凱始終沒有說出擴軍的規模,這讓各國的政要心中更犯嘀咕,於是外交部再次迎來「拜訪」的高峰……

    1913年12月12,帝國皇宮西苑。

    大雪持續了一天一夜,直到午後才慢慢減小,此刻的帝都已經變成一個銀裝素裹的世界。儘管天氣寒冷,水音台的溫泉卻蒸騰起團團霧氣,把附近的亭台樓閣籠罩其中……

    聽音亭裡。來訪的德國公使哈豪森一邊看著遠處的霧氣一邊道:「陛下,您地皇宮雖然非常豪華,不過現在以您帝國的現狀,它已經顯得有些不相配了……」

    袁世凱背著手道:「依你的看法,我這皇宮要怎麼改變才能與現在的中國相配啊?」

    哈豪森道:「以貴國的實力,您的皇宮最起碼要比俄國沙皇的皇宮大。那樣才能現出貴國的國際地位……」

    聽到哈豪森話裡的暗示,袁世凱笑道:「俄國的皇宮雖大,不過它那是徒有其表。這座皇宮在我登基前數百年就建成,每塊磚都有一個歷史故事,每片瓦都有一個傳奇。俄國地夏宮能比嗎?」

    哈豪森依然有些不死心的道:「陛下所言極是,雖然俄國皇宮無法與中國地皇宮相比。不過陛下有那樣一座行宮也是好的……最起碼夏天陛下可以去避暑……」

    哈豪森話裡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你乾脆把俄國佔了,把俄國皇宮收來做避暑行宮!袁世凱彷彿沒聽見哈豪森的話一般,他俯身從雪堆裡取出一瓶酒,然後一邊親自斟酒一邊道:「哈豪森先生,俄國皇宮遙不可及,不過我這裡卻有俄國酒。這是庫達攝夫公爵昨天派人送來的宮廷伏特加,算你運氣好……來,嘗嘗。」

    在一戰前,由於沙皇壟斷伏特加的專賣權,布爾什維克號召工人不買伏特加。導致大量酒廠倒閉。隨著價格飆升,伏特加已經成為一種昂貴的商品,只有貴族階級才能消費得起。見袁世凱親自給自己斟酒,而且還拿出如此珍貴的「飲料」。哈豪森一副受寵若驚的表情道:「多謝陛下抬愛……」

    袁世凱給自己倒上一杯道:「你總是這麼客氣。你在中國已經七八年了,我們私下也可以算不錯的朋友了吧?來,為我們地友誼乾一杯。」

    「我敬陛下……」見袁世凱端杯。哈豪森趕忙將酒杯迎了上去,然後把小半杯伏特加倒進喉嚨。隨著冰冷而又火辣的液體流入喉管,他整張臉變成了茄子的顏色,好容易才恢復原狀道:「陛下……這、這伏特加太厲害……」

    袁世凱一直微笑著注視著哈豪森難受的表情,既不幫忙也不寬慰,而是待他恢復後才悠悠地道:「哈豪森先生,我記得你的家鄉是翁施特魯特河畔的法萊堡市吧?」

    哈豪森此時喉嚨還有些難受,他撫著自己地胸口道:「是的,沒想到陛下還記得在下的家鄉……」

    袁世凱道:「我記得法萊堡有一種非常著名的香檳,名叫『小紅帽』,這種酒跟伏特加比起來怎麼樣?」

    聽袁世凱左右而言他,哈豪森只能順著話題道:「『小紅帽』氣味芳香、口感柔和,特別是入喉舒適……這種酒在我們家鄉非常有名,如果陛下喜歡我就讓國內寄幾瓶來……」

    袁世凱意味深長的道:「哈豪森先生,人們行動前總有一種習慣,那就是以過往的經驗和經歷去判斷未知和未來的事物。這樣的行動往往只能自己帶來痛苦和失敗……呵呵,就像您剛才喝伏特加一樣……」

    袁世凱一番話,讓哈豪森明白自己的結盟邀請再次被拒絕。既然無法達成結盟的目的,哈豪森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能夠得到中國最大的幫助和支持,於是他漫不經心的道:「陛下,您剛才說庫達攝夫來過?」

    袁世凱笑道:「來過,我一樣用『德國香檳』招待了他……結果他喝了一杯就『酒後吐真言』了……」

    再次聽到暗示,哈豪森知道自己「玩」不過袁世凱,於是放下偽裝道

    下,庫達攝夫也是為您決定擴軍的事情來的?」

    「哈哈……哈豪森先生。看來你也開始『酒後吐真』言了……」看著哈豪森開始面露尷尬,袁世凱正色道:「沒錯,庫達攝夫也跟你一樣,想知道我國的擴軍計劃!」

    聽到這話,哈豪森面色更加尷尬,幸好剛才喝了一杯酒,一臉通紅也看不出什麼。不過哈豪森畢竟是個政客,他馬上恢復了平靜道:「呵呵,陛下不要誤會。我國對中國擴軍計劃如此感興趣,是出於對一個親密盟友的關心。是希望能在貴國這次擴軍中幫上忙……」

    袁世凱現在年逾五十,心態早已練得平和無比,他絲毫不為讓人作嘔地假話所動,平靜的道:「哈豪森先生也知道,我國的軍隊現在已經有80萬左右。雖然這在歐洲已經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不過中國人口眾多,而且邊境、海岸漫長,這樣的人數還是遠遠不夠的……」正題說到這裡就戛然而止,袁世凱再次斟上一杯酒慢悠悠的道:「來,這酒現在外面不好買。再喝一杯……」

    袁世凱的大喘氣讓哈豪森體驗了心情「自由落體」的滋味,他壓著心中抓耳撓腮的焦急端杯道:「我敬陛下……」

    這次哈豪森學乖了。謹慎地將烈酒慢慢倒入嘴中,不過袁世凱卻趁著他喝酒之際突然公佈答案:「我準備擴充5陸軍……」

    「咳、咳、咳……」哈豪森一邊劇烈咳嗽一邊在心裡咒罵,好半天才舒緩過來道:「陛、陛下……你剛才說擴軍5?」

    袁世凱點頭道:「嗯,其中有一萬人是鐵道工程兵……」

    擴軍5人而且還有1萬是非戰鬥部隊,這算哪門子擴軍心裡嘀咕一下道:「陛下,以貴國現在的實力,擴軍五萬人是不是……是不是顯得有些小氣……」

    袁世凱道:「不少了,這個數字快趕上美國全國陸軍的一半了……」

    「陛下,以中國現在的實力,擴編50萬都是很輕鬆的。而且您剛才也說了,中*隊現在還遠遠不夠……」哈豪森開始喋喋不休的說明中國需要大量擴軍的理由……

    德國人為什麼對中*隊的數字如此敏感?其原因就在與出台的「施禮芬計劃」。洛林兩國歐洲最重要的煤鐵產地割讓給德國,使得這兩個地區成為德國人資源產地地同時。也成了德國人的一塊必須時刻警惕地心病。在德*界普遍有一種共識:「法國人對此一直耿耿於懷,一旦德法之間再有戰爭,必會傾其全力將其奪回。」鑒於此種假象。毛奇任總參謀的時期,德國參謀部就開始制定在這個地區擊敗法國的種種戰略和戰術構想。1891年,施禮芬任德國總參謀長,他提出了一份更為大膽的作戰劃——利用法國人奪回這兩個地區的心態,在左翼部署少量部隊牽制法軍主力,然後德國主力集中在右翼,並借道比利時、荷蘭或盧森堡,包抄巴黎的西部,從而一舉拿下巴黎,從根本上擊敗法國。由於施禮芬「功底深厚」,這份作戰計劃不僅戰略構想嚴密,假設推斷合理,甚至還把德軍每個軍事行動細化到了團、營級單位,時間上也精確到了每天!對於數十年沒有經歷過戰爭的德國參謀部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天才的傑作。於是「施禮芬計劃」雖然僅僅是軍官之間的兵棋推演結論,也從未正式提交給德皇、相和外交部長確認,但在軍界已經被認為是最合理、最有效的對法作戰計劃。

    「計劃」雖然是施禮芬提出,不過這個計劃地思想提不是施裡芬,而是他的太師傅克勞塞維茨。克勞塞維茨在其名著《戰爭論》中有這樣的論述:「法國的戰略重心在武裝部隊和巴黎,因此聯軍應在一次或多次大規模戰役中消滅法軍,而法國最易突破地地區在布魯塞爾和巴黎之間,那裡國界距都只有150」。但是,克勞塞維茨的在提出此方案時,假設的環境是英、比、荷蘭是德國同盟國,最起碼俄國要保持中立。另外,施禮芬提出這個作戰計劃地時候。俾斯麥剛剛下台,其制定的外交政策依然讓俄、德兩國保持著友好,英國也未曾放棄光榮地獨立政策。而此時,協約國已經成立,施禮芬計劃顯然已經不合時宜。可惜這份計劃實在是太「完美」了,德國參謀部所有的人都自問無法寫出如此「完美」的計劃,加上20多年的時間過去,施禮芬本在,這個計劃自然被放上了神壇。德國人既要實現這個作戰計劃,同時又要保證這個計劃制定時的「假想環境」——最起碼讓俄國保持中立——唯一的辦法就是中國可以攻擊、最起碼牽制俄國!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人自然就對中國的軍隊數量與部署非常「上心」。

    在聽完了哈豪森大義凜然的演講後,袁世凱從果盤裡拿起一枚烏梅放入嘴中,一邊做品嚐狀一邊道:「我國這些年雖然展很快,不過也留下了70億美元的外債……呵呵,難道哈豪森先生忘記了?國的50億馬克。外債纍纍,我國哪裡還會有資金擴充軍隊……咳……不怕你笑話,就連這擴編這五萬軍隊地資金都是從英國借來的……」

    正是在哈豪森的極力要求下,德國才一再的增加對中國的貸款,他又怎會忘記?不過即便中國外債再多,也不至於擴軍五萬都有困難。袁世凱這顯然是在哭窮,其目的是想要趁機「自抬身價」。想到這一層。哈豪森道:「陛下,只要跟我國結盟,貴國一定會得到……」

    袁世凱打斷道:「哈豪森先生,貴國每年使用的石油,有將近一半是我國出口的,而我國得到的資

    很大一部分也來自貴國,每年技術上的交流也不少…術、商貿方面不都已經是盟友了嘛……對了,你剛才說貴國有意幫助中國擴軍是吧?」

    哈豪森壓著想抽自己一個嘴巴地衝動道:「呵呵……正如陛下所說,我國的確有意。不過具體事宜還要請示我國陛下還才能決定……」

    袁世凱道:「哈哈……貴國是中國真正地朋友……來為我們兩國的友誼再乾一杯……」

    哈豪森哭笑不得的再次喝下一杯,然後道:「陛下可否告訴在下,如果我國願意幫忙,陛下準備擴軍多少?」

    袁世凱眼睛的都不眨的道:「如果有貴國的幫助。中國擴充五十萬軍隊不是問題!」

    「五、五十萬……」聽到袁世凱的話,哈豪森差點坐地下。

    看到哈豪森的表情,袁世凱笑道:「怎麼?難道你不相信我國有50萬的合格兵源嗎?我可以保證。如果貴國能夠全力支持中國,我在1年內將中*隊數量增加至130,並與貴國並肩作戰!」

    雖然1895年之後中國的軍隊規模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