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龍騰世紀 第九卷 改天換日第一章 新格局 文 / 裸奔在天堂

    緒十六年(1890)年春,金陵火.

    黃昏紛飛的細雨中響起一陣汽笛,一輛轟鳴的火車駛離金陵車站,它將成為金南鐵路通車後第一輛駛完全程的火車。車站的二樓調度室裡,袁世凱對詹天祐和梁如浩端起了酒杯:「達潮、孟亭,二位這幾年來辛苦了,我敬你們!」

    詹天祐「為中華之強盛!我們敬元……大人!」

    梁如浩笑道:「達潮,看來你還不太適應,今後在外人面前要注意了。」

    袁世凱也笑道:「呵呵,沒事,只要達潮在建設新鐵路上能夠適應就行!」

    詹天祐問道:「中堂大人,難道又要建新鐵路?」

    袁世凱點頭道:「交通廳的下一個項目就是金太鐵路,設計方案已經通過,希望你們再接再厲!另外幾條延長線也要提上日程,盡快做好施工設計!」

    梁如浩道:「中堂大人,這幾年我們的鐵路建設速度太快,前面幾條鐵路的成本還未收回,恐怕美國代表那邊不好交代!」

    袁世凱笑道:「呵呵,沒關係,現在這兩條鐵路的回報率已經大大超過他們的預期,你們儘管放手施為,有任何壓力與刁難直接推給我!」

    詹天祐道:「是!我們爭取兩年內通車!」

    袁世凱點點頭道:「嗯,好好幹,我還有事,先走了!」

    「大人慢走!」

    走出車站,袁世凱望向遠處的市區,那裡點點,愛迪生最偉大的發明已經開始造福這片古老的土地,一百萬南京市民中。有將近一半人享受到了人類克服黑暗的最先進手段。近處是一條通往市區寬闊馬路,在路旁地電燈的照耀下,它顯得如此明亮平坦。看著一個現代化都市的雛形正在自己的設計中形成,袁世凱露出了欣慰的微笑。第一個五年計劃接近尾聲,它的成果大大超出設計者的意料,同時也改變了整個中國的經濟格局——這五年,被後世譽為中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

    這次中國的工業革命起源於1886年?:源掠奪性地開採。由於是掠奪性開採,因此其巨額的回報讓六大財閥心花怒放,同時這種巨額利潤也為這片東方土地引來了各國的資本家。那些租界裡最初來到中國淘金的外國人,從被人嘲笑的對象變成了「開路先鋒」。本湧入,六大財團為了加速對中國資源的掠奪步伐,追加了部分投資,使得光緒十二年到十六年短短五年間,美國共有將近兩億美元的美國資本流入中國南方,其他國家的資本總量更是不計其數。除了凱麗集團等外國資本,羅氏五年內支持袁世凱的一億兩白銀也全部投入三省。這種密集地資金投入,換來的是兩江翻天覆地地變化。蘇州、無錫、常州已經變成中國、乃至亞洲重工業最為發達的地區。生鐵、鑄鋼、煉油、煤炭等等原料初加工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江西的銅礦、江蘇的石油、湖北大冶的鐵礦、山西的煤炭等等資源每天都會被大量的運送到這裡,然後加工成為各種工廠、鐵路建設、發電廠急需的原料、燃料——兩江三省出產的這些原料。已經超過全國的總和,達到西方強國2地生產水平。雖然在短短五年時間,中國南方共計建設了2000多公里路,不過由於缺乏上層工業生產單位,加上這些資源產量大大超過中國國內市場的需求量,因此它們絕大部分被西方列強掠奪走,但是他們為了掠奪這些資源所建設的各種設施與廠礦,為中國完善自己的重工業體系打下良好地基礎——這也是袁世凱計劃中的局面,利用中國的資源換取國外地資本投入,換取中國發展的時間。而且這些年原材料大量「出口」到美國、夏威夷等地。為兩江的海關賺取了無數的出口關稅,也為發展兩江的各項國計民生提供了急需的資金。

    在重工業發展的同時,輕工業也開始步入正軌。凱麗集團、江南工商總會大量興建食品加工、紡織等等行業的核心生產企業,使得的原料需求急速增加。大大刺激了兩江地區底層輕工業原料加工企業的發展,加上政府的稅收減免等扶持政策,一批批民間資本家開始投身洋務。國外的資本家帶來資金的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在一體化發展的模式下,兩江輕工業的技術水平得到質的飛躍。同時由於農產品的需求量增加,在政府的牽線搭橋下,兩江地區出現了十幾個專門為洋務工廠提供原料的種植區域,這些種植區穩定豐厚的回報,成為政府引導農民種植方向的一個手段。

    「工業的發展勢必帶動商業的活躍,在工商業的共同驅使之下,各類新產品進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它們在改變人民生活方式的同時,潛移默化的改變著百姓的思維方式。清末的中國雖然落後,百姓雖然愚昧,不過這種愚昧在江蘇,特別是南京卻顯得弱了很多。南京歷來是精英薈萃之地,進入近代以來,江浙一帶士紳得沿海地區開放風氣之先,吐故納新,更是加速了該地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中國近代經濟研究》)萬事開頭難,為了克服國人對西方技術的恐懼與排斥,袁世凱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第一個措施便是利用大量湧入的外國人與歸國工人進行普及,由於這些人對新式產品的接受程度,他們成為第一批享受中國新式工廠產品的人。第二個措施便是利用江南工商總會的號召力。江南工商總會不斷的擴大,已經成為江南士紳以及各地資本家、社會名流的聚會場所,在他們的府邸安上電燈,通上電話,讓他們用上牙膏、牙刷。吃上西點——這些老

    的、吃地東西自然是好東西,加上他們下人在民間的產品也就逐漸被百姓所接受。

    在這些措施之外,由於工業的高速發展,出現了大量離開土地,走進工廠的中國工人。他們成為宣傳先進技術、新式產品的最大陣營。兩江地區共計1000萬閒置勞動力,在高::)的工資以及良好的福利待遇「誘惑「下,光緒十二(1886)年第一>000進入金陵技工學堂,成為兩江自主培養的第一批工人。隨著他們的畢業以及在工廠賺到大量收入,越來越多地百姓願意把孩子送入技工學堂。1888年。技工學堂第一次開始收費招生,但是低廉的學費依然沒有阻擋住老百姓的「工人夢」。五年間,兩江十萬人成為中國走向工業社會的先鋒軍。在他們的帶動下,百姓對工廠、機器、技術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這使得技工學校的收費教育人數還超過了各地初級學校的義務教育招生人數。

    為了進一步開化百姓,袁世凱要求夏威夷的強國會總部編寫了大量描述西方社會、對比中西差異的書籍,並且刊印後秘密運回國內,在民間大量散佈,希望首先喚醒中國那些還算開化地知識分子。另一方面,兩江三省縣級初等學院基本已經建設完成。各府開始建設中級學院,而三省的首府也相繼開始建設高等院校。一個完備地教育體系正在漸漸成型。在新式學堂的教材裡,科學知識、西方文化變成必修課,並引導學生們正確認識各種西方的先進技術。為了避免朝廷以及各種老夫子的排斥,八股技藝、儒家經典等等中學內容依然與其他地方無異,並且每一本教材都寫上「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字樣。在教學體制中,袁世凱最重視的是教師隊伍的培養。現在三省總共有三所高等師範學院,師範學院的老師全部出身袁世凱最初創辦的護國學堂,這些老師的老師培養出來地教學隊伍為誰而服務,為誰高唱讚歌可想而知。雖然在所有的教材裡雖然沒有出現一個袁世凱的名字。不過他抗法英雄、治國奇才、江南發展的總設計師等等頭銜已經被灌輸到下一代地頭腦中。

    1886年,袁世凱向慈禧提了「地方>_.干制」的建議,但是清廷並沒有立刻採用,而是把兩江作為試點。沒料到兩江不僅當年就完成了增收四成的目標。1888年更是提前完成了增收八成地目標。當慈禧看到戶部賬本上的數字時樂得笑開了花,她哪裡還有心思去考慮這個數字有多少是袁世凱引進外資而產生的。為了提高全國稅收,1889年清廷下令:全國範圍內採取地方財政干制。並且每省當年上交的利稅增長一成。這個政策可算是要了各省巡撫的親命了,他們沒有袁世凱的國外背景,無法引進如此巨額的資金與如此先進的技術,而且他們自己屁股上還不乾淨,所以不敢像袁世凱一樣公開自己的賬目整肅吏治。為了完成稅收任務,各省巡撫只得通過增加稅項、提高稅額來進行增收。這些政策雖然短期內可以為地方增收,但無異於涸澤而漁。這種情況產生的唯一好處是:其他各省的商人在高稅率的擠壓下,紛紛開始進入稅率較低的兩江謀生,頓時兩江三省成為全國的經濟、文化中心——1889年兩江上交財政達到1885年的一倍,超額完成++和園修繕費用、北洋海軍建設最大的來源,由於袁世凱的出色表現,加上不斷的承諾增收,使得他越來越為清廷所倚重,從而化解了一次次彈劾與危急。遇到事情,慈禧總是一句話:有本事你們也增收一倍讓我看看?當然,也有不少官員注意到了兩江高速發展的原因。他們以袁世凱依靠外資取得增收為由,紛紛上書要求取消地方財政干制,不過另一個例子——閩浙——堵住了他們的嘴!

    在江蘇成高速發展的時候,由於閩浙總督與兩江總督不對付,因此劉銘傳一直跟袁世凱「暗中」較勁:你採取地方財政干制,我也上書這麼干;你開洋務工廠,我也開;你搞新式學堂我也搞;你辦電話局。我就搞電報局;你搞民用發電站,我就開自來水廠……兩個總督「鬥氣」的結果是:閩、浙、台在兩江的帶動下,經濟、文化緊隨江蘇的腳步得到迅速提高,六個省份變成一個規模龐大的共同體。閩浙地發展,同時帶來了地方財政的豐富,年年上交利稅有所增加——這更加佐證了袁世凱那個「地方財政干制」的正確性。

    在江蘇成為中國經濟中心的時候,袁世凱沒有「獨樂樂」。五年間,三條經濟大動脈:金杭(杭州)鐵路、金南(南昌)鐵路、金濟(濟南)鐵路相繼完工。隨著這三條動脈的輸送,再加上本就發達的水網,大量資源被運送到兩江。而兩江大量的產品被發散到各地。在鐵路的帶動下,周邊幾個省份,特別是基礎本來就好的浙江,也成為最發達的地區之一。1886年,袁世凱在為第一條鐵路奠基地時候,提出一口號:「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當時成為官場一個笑柄,不過如今鐵路到哪,哪就發達,而且商賈幾乎是跟著鐵路在走。這使得各省巡撫收起了嘲笑的態度,紛紛要求袁世凱把鐵路修到他們所管械的境內。甚至有的省份還主動掏錢,把鐵路修建袁世凱構架的鐵路網上。五年前,袁世凱在長江下游種下的這顆種子,已經開始結出十倍、百倍的回報!

    袁世凱走進洋洋灑灑的春雨中,兩旁聳立的衛兵立刻舉槍敬禮,袁家奇為他撐起雨傘道:「大人,剛才接到情報,聽說日本民間又出現了幾起殺害中國留學生的事件!」

    這幾年

    軍在日本建立地情報網絡越來越完善,而且袁世凱有有關日本的情報第一時間報告。聽了袁家奇地報告。一旁撐著傘的文增瑞道:「大人,現在我們的發展已經引起日本方面的關注,日本民間大肆傳播中國威脅論,而且不少國家都已經開始關注兩江。」

    袁世凱邊走邊笑道:「你知道為什麼各國敢在中國如此投資嗎?」

    文增瑞跟隨一旁道:「還不是因為凱麗集團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袁世凱走到馬車前道:「上車。家奇,你也上來!」

    三人登上馬車,袁世凱接著說道:「利潤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另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中國在軍事上的弱勢。在西方強國的眼裡,中國一直是個錢袋,而且還是個沒有人看管的錢袋!即便中國人敢反抗,他們也能用堅船利炮把中國打得屈服,從而可以保證他們的利益!」

    文增瑞琢磨片刻道:「大人,那我們引進的外資越多豈不是就越危險?」

    袁世凱歎道:「沒錯,以前由於路途太遠,加上各種國際關係複雜,因此即使中國再軟弱,列強們也無法徹底佔領,他們只能採取通過商業掠奪財富,通過傳教控制中國。現在不一樣了,現在中國以及亞洲有兩大改變,讓列強們敢於直接進行投資中國。首先是六大財閥地介入,使得各國開始拚命的加速對中國資源的掠奪,各國對中國的投入越來越大,中國在他們心目中地地位就越重要。若是今後中國敢反抗,他們會不惜代價,將中國徹底佔領來維護利益。另外,蘇伊士運河開闢後,新加坡、呂宋等亞洲殖民地的位置越來越重要,英、法、德等國的駐軍也越來越多,這也是他們敢放手讓民間資本介入中國市場地重要原因之一!」

    袁家奇道:「那豈不是將來我們即便能夠控制中國,依然無法擺脫列強的掠奪?」

    袁世凱歎道:「我這是在賭博,在我為中國引來技術與資金的同時,將中國在列強心目中的地位大大提高。若是我們掌權後無法抗擊強國入侵,那麼中國就有可能陷入徹底的滅國的命運——這就是高速發展的代價!」

    聽了袁世凱的話,袁家奇道:「元首,我們這些軍人一定會為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

    袁世凱道:「五年,我們打了個不錯的基礎,可留給我們做準備的時間沒有多少了,今後要開始全力發展軍備!」

    文增瑞道:「元首,江南軍團、廣西軍團、閩浙軍團、還有朝鮮軍團都在我們的手裡,加上現在越南內亂,大哥派兵進駐,不久後越南兵團肯定也是我們的!我相信就是現在起事,也有不少勝算,即便不勝,像當年太平軍那樣隔江而治也能做到,何不早做打算?」

    袁世凱道:「掠地容易收心難!」

    文增瑞道:「元首,現在您在民間的地位與聲望已經……」

    袁世凱笑著打斷道:「退一步海闊天空聽說過吧?」見二人點頭,他繼續說道:「退一步海闊天空……呵呵,我們中國進一步有多難,為什麼要退?為什麼不是別人退?中華民族骨子裡有一種特質——忍耐!這種忍耐是優點,同時也是缺點!百姓們可以忍耐最惡劣的環境與生存狀態,然後創造自己的生活,只要給他們一點活路,就絕不會反抗,但是當外敵入侵的時候,這種忍耐就變成了一種軟弱,不到絕境根本無法爆發出反抗的力量!按道理說,滿清對於漢人來說也是外族,可為什麼滿清控制了中國200年,現在又如此橫徵暴斂依然沒有漢人反抗呢?原因就是這種忍耐!所以我們要等,等一個讓百姓們對朝廷徹底絕望的時機!」

    聽了袁世凱的話,文增瑞道:「元首,我明白了!」

    袁世凱笑道:「但是我們要做好準備,一旦時機出現,我們不僅要有能夠奪權的力量,還要有能夠守住政權的力量……對了,家奇,夏威夷送來的東西到了嗎?」

    聽了袁世凱的話,袁家奇道:「元首,剛才總督府來電話,東西已經到達金陵,另外還有一批專家團隨行回國。」

    袁世凱扭頭道:「文先生,今天還有什麼日程?」

    文增瑞打開記事本道:「今天您還有兩個安排,六點是出席江南工商總會罐頭廠的開工儀式,晚上七點半還有一個航運聯盟的聚會。」

    袁世凱道:「算了,這幾年剪綵都剪煩了。文先生,你代我出席吧。」

    文增瑞道:「還是讓郭老去吧,您現在事情太多,我不在身邊恐怕很多事情會有疏漏。」

    袁世凱笑道:「侯晉不是說給我挑選了幾個機要秘書嗎?他們可曾回國?」

    袁家奇道:「也在隨行人員裡,現在都在總督府!」

    袁世凱道:「文先生,你現在比我還忙,去應付一下就回家休息!侯晉把那幾個機要秘書說成地上難尋,天上少有,等他們接手,你就可以專心內務部的事情了……侯晉也沒說是誰,只說是情報專業的狀元,我倒要看看是什麼高手。」

    文增瑞笑道:「呵呵,這個侯晉,做事情還這樣。」

    袁世凱問道:「家奇,這幾天江南軍團是不是安排了實彈演習?」

    袁家奇道:「是的,今天武司令已經讓江南軍團向東郊集結,後天拂曉將開始軍事演習。」

    袁世凱笑道:「這個武猛,一年打三次演習,現在金陵武備廠的子彈都不夠他們消耗的!讓他帶著幾個師長到總督府來,特別是段瑞一定要來,就說我有好東西給他們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