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龍騰世紀 第八卷 經營兩江 第十五章 寢前問政 文 / 裸奔在天堂

    緒十二年第一次朝會,皇帝依然如泥塑的菩薩一樣端而慈禧依舊神采奕奕地垂簾於後,聽政問政,發號施令,毫無將要還政的憂慮。各地重要官員立於堂下,口若懸河的對自己過去一年政績進行匯報。這次朝會中,陳述時間最長的是李鴻章和袁世凱。李鴻章這一年獲得的最大政治資本就是北洋水師的訓練成果,袁世凱則作為地方經濟建設典型受到了表彰。「年度總結大會」三日方休……

    結束朝會,用過晚膳,慈禧照例在御花園裡以步代輦散散心,然後召集幾個大臣問話,這不成規矩的規矩,隔三岔五總有那麼一回。與朝會上的莊嚴肅穆相比,寢前問政則顯得隨和而又輕鬆,參與者中除了偶爾會出現幾個漢人重臣外,雷打不動的是醇親王(以前是恭親王)、固倫公主、李蓮英等幾個慈禧的心腹或者滿族皇親。在這裡,這些人會像討論家事一般,討論每日朝堂之上出現的治國問題,他們暢所欲言、出謀劃策,最終由慈禧決定一切,這使得寢前問政更像是一場家庭內部會議。寢前問政自有它的妙用,大凡不宜於朝堂公議的事情,都會拿到這兒做個了斷,或生殺予奪,或決策應對,或驅譴調度,或面授機宜,都在這裡一錘定音,因此真正決定大清朝朝政的是這個滿人的家庭會議,而每日朝會則是做給天下人看的門面!這一次,今年表現出色的李鴻章與袁世凱成為寢前問政的參與者。

    走到一個涼亭處,慈禧側目對垂手侍立的李鴻章問道:「李大人啊,王爺回來大讚你地北洋水師練得不錯,今年準備用度軍費幾何?」

    李鴻章微微欠首道:「回太后。北洋兵船尚少,而且軍港未成,恐怕今年軍費還要增加!」

    慈禧失望的道:「還要加啊?現在朝廷銀子可緊得很呢……」

    醇親王知道這會兒該自己發言了,他拱手道:「太后,今年海軍衙門余銀不豐,以奴才之見,這海軍費用恐要截減……」

    慈禧道:「李中堂,你看這朝廷也有難處,所以增加銀子恐怕不太可能,多餘軍費還要你自己籌措!」

    聽了這話。李鴻章心裡也是鬱悶,他看看一旁的袁世凱心生一計:「太后,這幾日朝會上,聽聞袁大人治理地方頗有成效,而且去年兩江上繳銀兩不減反增,不妨讓袁大人今年多交些銀兩,以資軍用!」

    袁世凱在心裡罵道:媽的,老子沒向你伸手要錢就不錯了,你還來分我的家產!他拱手用一種非常嘶啞的聲音道:「啟稟太后,兩江雖然增收。不過南洋水師積弱已久,而且朝廷每年下撥軍費也十分有限。現在急需銀子加強軍力!」

    聽了袁世凱的聲音,慈禧問道:「袁大人怎麼聲音如此嘶啞?」

    袁世凱道:「請太后恕罪,臣這幾日偶感風寒,所以如此聲音。」

    李鴻章笑道:「袁大人,恐怕你是這幾日說得太多話了吧?」

    袁世凱道:「李大人,我說的是南洋水師軍費問題,請勿跑了題。」

    李鴻章道:「你南洋水師兵船二十艘,而且還曾經擊潰法蘭西艦隊,這樣的強軍不需要增加兵船了吧?」

    袁世凱道:「李中堂,當日擊潰法蘭西艦隊。全靠定遠巨艦神威。此刻定遠已然編入福建水師,南洋水師實力大損。若是中堂大人喜歡那二十艘舊船,不妨十艘換一艘,我把南洋二十艘船全部交付北洋。而李中堂將定遠、鎮遠二艦編入南洋如何?」

    李鴻章道:「袁大人,不管是南洋、北洋,都是我大清的艦船。難不成你把它們看成自己地嗎?說換就換!」

    袁世凱連忙拱手道:「啟稟太后,中法一戰後,福建水師無兵無船,現在整個東南海疆全靠南洋水師防守。可此刻南洋水師缺餉少銀,舉步維艱,就連基本的維修與訓練都沒有費用。臣懇請太后,每年給南洋加撥些軍費,最起碼能讓軍艦開出外海巡視……」

    李鴻章道:「太后,先練北洋是先帝時就定下的國策。現在軍費有限,而北洋水師還未完全成軍,還望太后增撥北洋軍費!」

    袁世凱道:「李大人,你何苦緊緊相逼?我不過要些訓練費用而已,就請你高抬貴手,給南洋水師的將士們賞碗飯吃吧!」

    李鴻章道:「袁大人,你在兩江又辦學堂又開工廠,以我多年洋務經驗,這未免有些好高騖遠,急功近利,加上江蘇洋務工廠已經不少,你辦也是重複。若你真願意為太后分憂,這些錢完全可以省下來上交國庫嘛!這樣不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了?」

    袁世凱道:「李大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辦學堂,為的是開民智,以強大清將來;開工廠,為的是辦洋務,以興大清現在。」

    李鴻章道:「袁大人,太后可是剛剛在殿上誇你為朝廷增收,功勞甚大。怎的這會兒又向朝廷要銀子了?你增收的那些錢不會都進了自己腰包了吧?」

    聽了李鴻章的影射,袁世凱反擊道:「去年兩江增收不假,不過每分銀子都用在國計民生之上,而且我兩江總督府以及三省巡撫每分進賬以及用度都有據、有帳可查,負責管賬之人就是閻崇銘閻老!提到這中飽私囊的勾當嘛……我倒要問問李大人,你北洋水師每年要花朝廷數百萬兩銀子,可一遇到戰事就喊尚未成軍,我都不知你地那些銀子花哪裡去了!」

    李鴻章道:「你不要血口噴人!」

    袁世凱笑道:「李大人,你北洋水師訂購定遠、鎮遠時,可是有人貪污了六十萬兩銀子哦!」

    李鴻章道:「這個案子已經查明,全是那李鳳苞所為,去年已經將其押回國內正法,我北洋水師其他官員跟此案毫無關係!」

    袁世凱笑道:「李大人。據我所知這件案子還有涉案者漏網,要不要我給你提供些證據啊?在德國的時候,我好像看過一個李鳳苞等人分贓地賬本,說不定現在還能找到……」

    自從袁世凱公開了定遠二艦的貪污案後,李鴻章已經派人到德國處理了一切跟自己有關的證據,甚至還將李鳳苞置於死地。此時只有袁世凱手中那份徐健寅提供地貪污賬本,還能證明李鴻章就是幕後黑手,這幾乎已經變成他的一個致命軟肋。看袁世凱大有魚死網破的架勢,慈禧知道不能再任由二人吵下去了,她趕緊裝和事老道:「哎~兩位大人都是我大清的棟樑。不要如此!我知道二位鎮守大清海疆,責任重大,要不是朝廷銀兩緊張,怎會不給你們撥款……」

    「太后,身子要緊,可莫太過著急!」李蓮英一邊給慈禧扶背一邊責問道:「二位大人,還嫌太后日

    事操勞不夠辛苦嗎?不想著為太后分憂,還惹得太后

    固倫從宮女手中接過一盞茶遞給慈禧道:「太后,我方才聽了兩位大人的話,知道這辦水師是個花錢的事情。那可急不得,還得從長計議。」

    慈禧道:「那倒是。不過水師不得不練,頤和園也不得不修,朝廷缺銀子啊!」

    固倫道:「袁大人治理兩江不到一年,在不增加稅項的情況下就能持平稅收,可見其治地有方,不妨讓他出個增收地招!若是能讓大清每個地方都增收,豈不是一切問題都解決了嗎?」

    慈禧道:「袁大人,可有良方?」

    「這……提到治國之策,我還是李大人的學生,還是讓李大人說罷!」

    剛才聽了袁世凱暗示的賬本。李鴻氣勢上已經弱了幾分:「袁大人這幾日在殿上振振有詞,我可不敢當這老師之名……」

    李蓮英進言道:「太后,戲文裡不是唱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嗎?奴才看二位大人都為軍費著急,不妨您也來個懸賞征策。看兩位大人誰能提出增收辦法,就給誰加撥軍費。」

    慈禧笑道:「這倒是新鮮。」

    固倫道:「太后,這個辦法還有個問題。要是獻策之人地辦法根本沒有效果,或者增收不多,那豈不是等於朝廷還要倒貼銀子嗎?」

    慈禧道:「嗯,還是我這女兒心細,如何是好呢?」

    此時醇親王道:「不妨將增收額地一半作為軍費獎給獻策者,這樣不就行了?」

    現在大清各種稅項已經過百,捐納也已經登峰造極,可以說能盤剝百姓的辦法與途徑基本沒有遺漏。慈禧心裡對這個所謂的增收之策並沒抱太大希望,因此也就對那增收額地「一半」沒有太多期待,她現在不過是圖個樂而已。老太后點頭道:「嗯,這是個好辦法!二位可聽見了?現在可是懸賞征策啊!」

    袁世凱等的就是這個時候,不過他並沒有著急,而是低頭做沉思狀等待著李鴻章先開口。李鴻章想了很久方才說道:「太后,臣思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增加稅項,徵收海軍稅!」

    袁世凱笑道:「李大人,大清稅項已經過百,你這辦法能增收幾何啊?」

    李鴻章不服氣的道:「那你有辦法怎的不說?」

    袁世凱道:「太后,臣有一策,只怕有些得罪人……」

    慈禧道:「無妨、無妨,說出來聽聽!」

    袁世凱道:「從向百姓收稅轉而向官員要錢!」

    「向官員要錢?」慈禧不解的問道:「袁大人這是何解?」

    袁世凱道:「地方想要增收,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激勵各處官員,安定一方,繁榮所治。只要地方上安定繁榮,每年稅賦自然增加!」

    李鴻章諷刺道:「袁大人,你這自誇未免有些太直白了吧?」

    慈禧笑道:「誒~聽袁大人把話說完。」

    袁世凱道:「現如今,大清地方財政除了幾項經徵費用以外,全部上交國庫,而地方的軍備、政務等等用度由朝廷按需下撥。地方增收了,官員們得不到更多發展地方所需地費用;地方減收了。官員們隨便找個什麼借口就可推脫責任,但朝廷依然要按照他們所需下撥費用。所以名義上稅賦由地方向百姓徵收,實際上各個地方官府只是經手而已,減收的風險與責任則全部由朝廷承擔,無異於朝廷直接向百姓徵收賦稅。但是另一方面,地方增收與否,又與地方官員治理好壞直接相關。目前這種稅賦體系,使得地方官員治理地方地效果根本與上交稅賦無關,他們怎可能有積極性去經營地方?若再遇災年、匪患、戰事等,則朝廷要承擔全部費用。更是入不敷出……」

    慈禧聽完點點頭道:「那依袁大人之意,當如何改變?」

    袁世凱道:「實行地方財政包干制!」

    「什麼是地方財政包干制?」

    袁世凱解釋道:「我大清立國200年,各個省份每年上繳地財政數額以及政務用度都有據可循。不妨定出各種年成的財政上繳定額以及費用定額,例如災年多少,豐年多少等等,並允許各省衙門完成上繳這個定額後,可以佔有剩餘的稅賦,用以發展地方。這樣地方增收,官員們可以有更多餘錢辦理政務;減收,太后則可以下旨查問。若真是官員治地不利,不妨撤職查辦!」

    醇親王附和道:「太后。袁大人這法子很好啊!這樣不僅可以激勵地方官員為大清增收,而且還能淘汰那些治地無方的庸碌官員!」

    慈禧琢磨片刻道:「你說的那個定額是依照往年經驗所定,似乎也無法增收啊?要是遇到戰事,朝廷急需銀子該如何?」

    袁世凱道:「太后,這個定額完全由朝廷控制,為了讓地方官員努力辦差,不妨在去年數額基礎上加一到兩成,今後再看情況慢慢增加……戰時、賑災等等用度還可另外徵收!」

    慈禧點頭道:「嗯,這個方法倒是不錯……」

    此時李鴻章跳出來反對道:「太后,這萬萬不可!這樣一來。地方自主性大大增加,要是有不軌之徒增收瞞報,恐怕會埋下禍根……」

    袁世凱早就預防這一招,他拱手道:「太后。我大清賦稅三大部分:田賦、關銀、雜捐。田賦採取攤丁入地,數量一定,無法改變;關銀由朝廷直徑徵收。地方官員無法插手,唯有各種雜賦浮動較大,只要派人清查各地雜賦就可控制。」

    袁世凱這樣爭取地方財政包干制,除了能夠爭取兩江更大的財政自主權以外,還有一個隱藏在他心裡的目的——加深朝廷與百姓之間的矛盾。大清現在已經沒幾個真心治理地方地官員,百姓與朝廷地矛盾已經達到一個零界點。若是實行這個制度,地方官員為了完成任務而又不虧了自己的錢袋,必定加大對百姓的盤剝,到時候民心思變,袁世凱便能更好地起事!

    看袁世凱陳述得差不多了,李蓮英幫腔道:「呵呵,袁大人果然是治國之才,不僅提出增收之道,就連控制之道也考慮如此周全……」

    此時醇親王怕李鴻章還有所阻撓,便下了個結論:「嗯,看來這次懸賞征策是袁大人先拔頭籌了……李中堂,你這學生青出於藍啊!」

    固倫笑道:「是啊,看來今年海軍衙門要給南洋水師撥不少銀子了呢!」

    慈禧此刻有些後悔,若是按照袁世凱的辦法,今年大清財政收入最少可增加一成,這一成的一半可是將近500兩!不過袁世凱當然不會讓老太后為難,他拱手道:「太后,臣知道朝廷急需銀子,微臣不要增收額地一半,只要

    可……」

    滿人一直把中國當作可以隨意支取的錢袋,加上慈禧現在一門心思想著修建頤和園,她只關心國庫裡有多少錢可以揮霍,哪裡還會關心什麼民心。袁世凱這話等於讓出200兩白銀給慈禧修頤和園,老太后心花怒放的笑道:「恩……袁大人果然心繫國家,不枉我一直看好你!」

    看到太后身邊的三個人如此齊聲地幫腔,李鴻章心知袁世凱定然已經做好了鋪墊,此事估計沒有推翻的可能,不過他可不會這麼便宜袁世凱:「袁大人,兩江去年就已經增收。今年要是別地地方上交銀兩增加一到兩成,那你兩江應該不止這個數吧?」

    袁世凱向慈禧一拱手道:「太后,若是能准臣所奏兩事,今年我讓兩江增收四成!」

    幾人驚道:「四成?!」

    袁世凱沒有一點吹牛的樣子道:「若這兩件事情得太后恩准,兩江五年後上交財政可增加八成!另外福建水師每年可從我南洋水師的軍費裡分得50萬兩白銀,用以訂購軍艦!」

    驚喜片刻,慈禧問道:「袁大人說說看是哪兩件事?」

    袁世凱道:「第一,請太后恩准兩江海關地出口關稅由臣調配,當然,鴉片、茶葉、生絲等貨物出口稅微臣不要;第二。希望朝廷能將江蘇境內的官辦工廠交由微臣打理!」

    聽袁世凱要分自己的家產,李鴻章道:「太后,這萬萬不可,海關一直由朝廷控制,只怕此例一開,今後難以收回,給朝廷帶來損失……」

    袁世凱道:「李大人,我大清出口貨物中,茶葉、生絲出口以及鴉片復出口佔據99%以上的份額,我不過是要另外百分之一。也就區區數萬兩白銀,對朝廷有何損失?再者。我兩江四成財政可以趕上其他三四個省,我是給朝廷造成損失還是賺回盈利不是很明顯的嗎?」

    李鴻章道:「那你要那些工廠幹嘛?」

    袁世凱笑道:「李大人,我本來只敢承諾增收兩成的,沒料到你一提醒,我就覺得有增收四成的把握!」

    「我提醒你什麼了?」

    「洋務工廠賺錢李大人應該深有體會,因此我今年本打算投入大筆資金,用以興辦工廠為朝廷增收。相信工廠建成五年後,就可以達成增收四成地目標。沒料到你方才說我再建工廠也是重複,我也深以為然,於是想讓太后把這些工廠交由我打理。另外再建些小工廠,這樣就能把準備辦工廠的錢省下來,投入別的政務,增收四成就有可能實現了!」

    李鴻章道:「那些工廠是我一手經辦。能盈利多少我還不知道嗎?你這純粹是糊弄太后!太后,切莫可聽信袁世凱地大話……」

    袁世凱笑道:「李大人,這洋務工廠是大清地洋務工廠。你經營我經營還不都一樣?何況現在太后正為頤和園的修繕費用著急,若是我能經營好了,不就可以為太后分憂了嗎?為何你就不能對我有點信心呢?」

    現在慈禧哪裡還有心思聽兩人爭吵,她正盤算著明年怎麼修頤和園呢!看著袁世凱信心百倍的樣子,慈禧道:「袁大人,你可有把握?畢竟四成不是小數目……」

    袁世凱正色道:「啟稟太后,臣可以用頭上烏紗擔保:若是採取財政包干制,並且恩准臣方纔所奏兩事,今年兩江增收四成,五年後兩江財政上交增加八成!」

    慈禧思索片刻道:「好!就准你所奏!」

    袁世凱立刻跪倒謝恩道:「多謝太后恩典!」

    「嗯,平身吧,不要讓我失望!」

    袁世凱沒有起身,他跪在地上繼續道:「啟稟太后,臣還有一件私事請太后做主!」

    慈禧笑道:「哦?袁大人私事還要我做什麼主?」

    袁世凱道:「李中堂地女兒與臣情投意合,可臣與李中堂誤會頗多,所以還請……」

    李鴻章心裡這個氣啊,今天想分袁世凱的家產不成反被他打劫,現在你竟然還要搶自己的女兒!李鴻章立刻跪倒道:「啟稟太后,小女已經有婚約在身。」

    聯想起這幾天的傳聞,慈禧心下瞭然,她正巴不得這兩人矛盾越積越深,所以老太婆一笑道:「袁大人啊,這女兒是李中堂的,我可沒辦法給你做主,你還得私下跟李中堂商議,跪安吧!」

    袁世凱一臉「無奈」的跪安道:「臣,告退!」

    出了皇宮,剛到家,袁世凱就接到一封固倫地書信:明晚入夜,王府東門!看完書信,袁世凱走到一間客房裡,正在忙活的陳元吉立刻跪倒道:「元吉見過中堂大人!」

    袁世凱一直嘶啞地聲音突然恢復了正常:「起來吧……今後我就叫你一聲老陳吧!」

    「元吉現在是大人屬下,隨大人如何稱呼!」

    袁世凱看看還有些傲然的陳元吉笑道:「老陳,既然今後我們要共事,我不妨把話跟你挑明。我敬你是條漢子——忠義、有勇有謀,同時我也是真心相與你合作,但是你我畢竟相識不久,對你的防範是必然的,也是迫不得已的。我們共事久了,互相瞭解後,我就會讓他們回歸!」

    陳元吉道:「元吉漂泊江湖半生,這點道理還是懂的!不過我希望大人能給個確切日期!」

    袁世凱道:「五年,最多十年,這是我對你的承諾!當然,若是我們相處得好,這個日期自然會更短!」

    陳元吉道:「好,元吉也會用行動證明!只希望大人能夠善待他們!」

    「這個你放心,如果不是把我逼急了,我是不會對女人和孩子下手的!對了,你今日探查情況如何?」

    陳元吉笑道:「大人放心,我今日探查清朝,而且退路也已經找好!」

    袁世凱道:「那就好,讓你準備的事情準備好了嗎?」

    陳元吉一側身道:「大人請看!」

    話音一落,裡屋走出一個人來,此人面貌竟然跟袁世凱一模一樣!袁世凱左看右看,突然笑道:「哈哈……老陳的易容術真乃神技!這面貌在白天或者有破綻,不過夜裡絕對看不出來!」

    「哈哈……老陳地易容術真乃神技……」喬裝袁世凱的人口吻、神態竟然與袁世凱無異,要不是聲音不像根本無法辨認!

    袁世凱道:「老劉,看來你這模仿功夫越來越厲害了!我跟你說過的細節你可記清?」

    裝成袁世凱的劉仲及鞠躬道:「都已經記清,沒想到小地這輩子還能跟公主**……」

    「哈哈……好!老陳,明日入夜就動手!」「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