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龍騰世紀 第五卷 平步青雲 第二十章 動盪 文 / 裸奔在天堂

    軍在越南的軍事行動,無異於宣告清廷前一段時間的事行動全部失敗。此時掌握著軍機處、總理衙門的恭親王成為千夫所指,頓時對他的彈章滿天飛舞。看時機已到,一直收斂的醇親王突然發難,他策動整個貴族內閣來了個集體彈劾!慈禧本來對恭親王勢力的不斷膨脹有所不滿,此刻在民間、大臣以及貴族們的壓力下,老佛爺更是順理成章的開始了官場的大清洗,欲以撤換大批疆吏廷臣掩飾敗績。

    這場清洗運動的開始於四月,隨著老佛爺的一道懿旨,軍機處全面改組,恭親王奕支持下,進封郡王,入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隨著奕以及總理衙門大批官員被撤換。即使目前還未有地方官員更替的情況出現,但是整個官場已經進入人人自危的局面,誰都知道,這種清洗一旦開始,必然是一場至上而下的大範圍更替。按道理,這次應該是醇親王揚眉吐氣的時候,不過他依然選擇了低調,而是把自己的手下推到台前。別看此刻醇親王還是一個實權頭銜都沒有,但是權力實際已經操他的手中。醇親王不作這個出頭鳥,是個很明智的選擇。現在戰事不利、談判艱難,誰知道過兩個月,戰事還會不會繼續?到時候如果軍事和外交上還打不開局面,自己的位置依然難保,所以與其去當個出頭鳥,不如在幕後指揮。

    醇親王掌權以後,面臨兩個尷尬的局面。其一,雖然大權在握,但是,要想鞏固這個權力還需要找到解決中法衝突的途徑,順利平息「邊亂」。從前一段的中法衝突上看,法國並不滿足於拿下越南,而是希望通過軍事手段脅迫中國就範,或者直接進軍中國。如今談,你面對的是一個不講信義的對手;打,北寧四十營清軍的慘敗證明了法軍的強大!如何行事便成了恭親王此刻要解決的第一要務。其二,不管如何行事,總還要有人去執行,而此刻醇親王發現:手下竟然無可用之官員!他一直深居宮中,除了內務府那幫子整天為皇帝衣食住行忙活的人以外,就是一些只會走狗飛鷹、爭寵邀功的貝勒、貝子們。如今能打的左宗棠之輩,能談的李鴻章之流都是恭親王一手提拔的人物,別說派人去辦事,就是想利用手裡的權力去替換現有的官員都做不到。這種情況下,醇親王即便掌權,今後行事還得依靠恭親王的手下,那他這權力行使起來能舒服得了嗎?

    醇親王手下的人是個什麼貨色老佛爺早就門清,她並不指望著這個攝政王能夠給她推薦什麼人才,或者策劃什麼良策。在醇親王還頭疼的時候,一直力主議和的李鴻章再次「臨危授命」,奉老佛爺懿旨與法國代表談判。李鴻章在朝廷那絕對是個異數,雖然名義上歸屬恭親王一派,但是李鴻章卻是個四面吃得開的人物。不僅與恭親王維持著上下級的良好關係,而且對沒有權勢的醇親王也是恭恭敬敬,甚至還得到老佛爺的青睞!不過說破了大天,李鴻章也是洋派的首腦,與「鬼子六」的政見幾乎一致,因此整個朝廷都把他歸為恭親王的心腹。

    聽到老佛爺再次倚重恭親王的親信,醇親王坐不住了,這老佛爺不是當眾打自己的臉嗎?於是他立刻開始要求手下人推薦「良才」。隨著醇親王的「求賢令」下達,各位剛剛走進軍機處、總理衙門的大臣們府上變得熱鬧非凡,無數平日裡被「忽視」的官員為了能夠得到這些大臣的推薦,紛紛開始走門路,送重禮。不過如今的大清朝,稍微有點本事的官員早被李鴻章、左宗棠等人收羅得差不多了,剩下這些基本都是他們看不上眼的。「良才」一個沒有,「蠢材」倒是來了不少,看著手下推薦來的名單,醇親王心裡這個氣啊。什麼新疆的縣令,廣西的訓導,要不就是連名兒也沒聽過的「人才」,要麼就是孫子都快當爹的人物,要真派這些人辦事,自己不跌得更慘才怪!

    就在醇親王快要抓狂的時候,慶郡王奕劻「非常強烈」推舉的一個人物——袁世凱,走進了醇親王的視線。之所以慶郡王如此賣力的推薦袁世凱,都是銀子威力!

    今年奕劻家可謂喜事不斷,春節過後,先是他額娘的整壽,作為貝勒爺,自然要好好操辦。不過誰都知道,這奕劻是個小氣之人,不僅斂財而且守財,對這次壽宴連他額娘都沒抱希望。等

    宴的那一天,所有的人都大吃一驚,奕劻不僅將老福壽辰操辦得體體面面,而且請來京城數個戲班子大唱堂會。眾人誇讚著奕劻孝順,奕劻則在心裡誇讚著袁世凱的懂事,而文增瑞心疼的捂著胸口……不過袁世凱的「懂事」還沒有結束,奕劻剛被冊封慶郡王,袁世凱的賀禮又在第一時間送到!短短三個月,袁世凱三次重禮,砸得這個把錢看得比命重的郡王都有些不好意思。此時袁世凱想要回國求官的信件一來,奕劻還不足了勁給袁世凱操辦這事,甚至為了袁世凱能夠得到重用,他還親自到醇親王面前將袁世凱吹成了一朵花。

    儘管有奕劻的推薦,但是以醇親王對他的瞭解來看,這袁世凱必定是送了他厚禮,心下當然有些顧慮。袁世凱這樣的五品官員,醇親王一生不知道見過多少,他的案頭也不知道堆放了多少這樣的「人才檔案」。不過在奕劻非常強烈的反覆推薦下,醇親王還是讓手下做了一下瞭解。這一瞭解不要緊,袁世凱在朝鮮的赫赫戰功引起了醇親王的注意,而最打動他的卻是吳長慶的兩份奏折:「漢城一戰中剿撫應機,率一營兵馬左援右救,斃敵一千,生擒八百,另在戰局中尋獲朝鮮王妃,居功至偉……」

    「自入慶字營,獻憲兵之策,治軍嚴肅……」

    這兩封奏折本是當日吳長慶為袁世凱邀功所寫,此刻卻深深的觸動了醇親王。雖然醇親王瞭解到袁世凱曾經是李鴻章幕客,不過在慶郡王的解釋下,得知這個人才如今還是「無主」之人。慎重的醇親王決定,先召見袁世凱,若是個人才必定大大重用,若是蠢材,大不了看在慶郡王的面子上賞他個虛銜!

    中法之間的戰事不僅牽動了國內的政局,就連離戰局十萬八千里的朝鮮也受到了波及。在袁世凱得知醇親王召見自己的消息時,一封撤兵令也來到朝鮮。法軍行動剛剛開始不久,李鴻章為鞏固北洋防務,於四月命令吳長慶從朝鮮撤軍,駐紮遼東半島金州。這封撤兵令在使得在朝鮮中、日、俄三方的力量對比馬上發生了變化,原來的均勢一旦打破,各種變化隨之而來。

    首先變化的是朝鮮朝廷的態度。清軍進駐漢城的時候,親日的閔妃一直受到清軍的控制,不得不向吳長慶等人屈服。而此刻中國在南方戰場屢屢受挫的消息傳來,閔妃立刻派出自己的心腹大臣金玉均、樸泳孝、洪英植等人,頻頻與日本駐朝鮮公使竹添進一郎暗送秋波。竹添進一郎是個狂熱的侵朝分子,當即開始與閔妃派來的人籌劃著趕走清軍的事宜。

    第二個變化是慶字營裡的將帥關係。吳長慶本以為收到命令能夠順利撤軍,沒料到,此時手握兵權的袁世凱卻走到了與吳長慶決裂的邊緣。在得知醇親王召見自己的消息後,袁世凱知道朝鮮自己已經不會再呆,為了加強自己對朝鮮的控制,必須讓手下留在朝鮮!因此,袁世凱以「日、俄虎視眈眈,還需軍事駐守」為由,拒絕撤兵回國!吳長慶無奈,只得上書李鴻章,帶三營士兵返回國內,其餘三營仍留駐漢城。

    與袁世凱決裂,意味著三營兵馬此後再不受自己控制。看著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這個侄子,一生戎馬的吳長慶心裡除了驚愕、憤怒還有不甘!看大帥咬牙切齒的生氣,智囊張又出了個招:既然要走,也不能讓袁世凱舒服了,留下吳兆有等人跟袁世凱在朝鮮斗去!於是震怒的吳長慶再次上書:留下三營兵馬由記名提督吳兆有、張光前統帶,袁世凱以文官身份「總理營務處,會辦朝鮮防務」。

    與吳長慶決裂,意味著要面對他的「報復」,不過蓄謀已久的袁世凱早就想好後招。雖然知道奕劻肯定會為自己賣力氣的推銷,但是袁世凱並沒有乾等著他的消息。得知吳長慶欲以吳兆有等人牽制自己在朝鮮的權力,袁世凱也是一封信直接通過李經方上交李鴻章,其中除了大言中法、朝鮮的局勢與看法,還不乏表明忠心的言詞。雖然此刻自己有了醇親王的保薦,不過袁世凱心裡很明白,自己在京城與慶郡王拉關係一事,加上此次吳長慶的「告狀」,李鴻章必定會為此而戒備自己,而現在自己的實力跟李鴻章比起來差得太多,還沒到能夠跟他翻臉的時候!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