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龍騰世紀 狂龍式重型轟炸機、空軍編制 文 / 裸奔在天堂

    【狂龍式】重型轟炸機

    性能以1917年的「漢德利·佩奇v/1500」為原型,性能略有改動。

    描述:

    雙翼木結構佈局,密封座艙,有明顯上反角和6組翼間支柱,兩台發動機裝於稍稍縮短的下層機翼上。主起落架為2組,每組雙輪。飛機有領航儀器和轟炸瞄準儀,採用電動投彈器。

    引擎:四台龍脈2-500型發動機

    機組:9人,(機長、副駕駛、投彈手、領航員、通訊員、頂部炮塔機槍手、左側機槍手、右側機槍手、尾部機槍手)

    座艙:機艙內置

    起落架:可收起

    長度:20.5m

    高度:4.57m

    翼展:31.5m

    機翼結構:雙翼

    空重:9840kg

    正常起飛重量:13711千克

    極限起飛重量:15261千克。

    最高時速:280km/h

    巡航速度:228km/h

    理論最大升限:8600m

    最大航程:1780(載彈2噸)/2082km(載彈1.2噸)/2696(空載)

    武器裝備:6至10枚總重1200至2000公斤的炸彈,五挺龍淵機載型機槍(機頭、頂部、尾部、飛機左、右側)

    【帝國空軍編制】

    1、中隊(連級):怒龍、暴龍、雷龍三種作戰飛機以24架為一個中隊,狂龍重型轟炸機8架為一個中隊,翔龍偵察機8至16架為一個中隊,天馬運輸機4至6架為一個中隊

    2、大隊(營級):

    下轄2至3個飛行中隊,1個機務中隊(連級)。

    3、聯隊(團級):

    下轄2至3個飛行大隊、1個機務大隊(營級,由3個機務中隊組成)

    根據作戰需要,作戰聯隊可以由單一機種合編,也可以多機種混編。

    4、帝國空軍師。

    下轄3至4個空軍聯隊(正團級),1個偵察機中隊(連級),1個運輸機分隊,一個教練機分隊,2至3個場站(正團級),1個雷達營(正營級),1個通訊營,一個直屬機務營(解決各聯隊機務營無法解決的問題);場站是負責機場各方面的保障由各業務單位和若干個連隊組成,場站和飛行聯隊同級,工作相互獨立互不領導互不干涉。

    【注】帝國空軍由各軍區所轄空軍部隊和海軍航空部隊組成。一般而言,每艘航母艦載機為一個獨立聯隊,2至3艘航母為一個海軍航空師,各軍區所轄空軍部隊基本以師為編製。

    【一戰重型轟炸機代表】

    (1)、俄羅斯「勇士」系列轟炸機--世界上第一架重型轟炸機

    發明世界上第一架重型飛機的榮譽應歸於俄國的西科斯基(他後來移居美國,成為水上飛機和直升機的著名製造家)。1911年,他就開始了這方面的設計,1913年5月,一架命名為「俄羅斯勇士號」的四發雙翼「巨型」飛機順利完成了多次試飛,它成為後來的俄國重型轟炸機「伊裡亞·穆羅梅茨」的原始雛型。

    1913年底,「伊裡亞·穆羅梅茨」(下簡稱伊機)試製成功,1914年6月完成了著名的彼得堡--基輔長途飛行,其中,用8小時進行從彼得堡到俄爾沙之間700千米的不著陸飛行,在回程中,從基輔至彼得堡只用了13小時,這是當時的世界記錄。後來,該機還創造過數次世界記錄,其中包括載客飛行(10人)的高度記錄(2000米)。在軍用型中,還首次利用散熱空氣導入座艙御寒,並安裝了照明電燈和「重炮炮架」。

    伊機採用雙翼木結構佈局,密封座艙,四台水冷卻的活塞發動機裝於稍稍縮短的下層機翼上,翼間有8組支柱支撐。四個長筒形油箱高懸在發動機短艙的上方。主起落架為2組,每組雙輪。座艙集中在矩形斷面的長機身前端,乘員有4-8人,配備8挺機槍自衛,也試用過76毫米重炮。機身內可掛400千克炸彈,超載時可掛800千克。飛機有領航儀器和轟炸瞄準儀,首次採用電動投彈器。「伊裡亞·穆羅梅茨」是世界公認的第一種四發動機重型轟炸機。

    伊裡亞·穆羅梅茨主要有三大改型:a、v、e型。a型1914年製成,機身側面有一些機窗,有兩個浮筒,用於教練,4座,無武裝。裝備有100馬力的「百眼巨人」發動機2台,140馬力的「薩姆爾松」星形空冷發動機2台。v型1915年製成,機頭較鈍平,裝150馬力「日光」型發動機4台,尺寸比a型略小。擁有3∼7挺機槍,可載彈522千克。飛行員風擋為地鐵機車頭雙方窗形式,很易識別。e型是1917年製成,有多塊玻璃鑲成的大型蛋形機頭駕駛室。裝備4台270(一說220)馬力的法國「雷諾」發動機,尺寸為諸改型中最大者,時速可達137千米,總重7000千克,升限4000米,續航時間5小時,帶7挺機槍和800千克炸彈,乘員7人,航程540千米。

    (2)、英國「漢德利·佩奇」系列轟炸機--引領重型轟炸機的潮流

    1915年,為更有效地遂行轟炸任務,英國皇家海軍部航空處處長莫裡·休特呼籲發展一種陸基型的雙發大型轟炸機,並就此提出了相應的技術要求。漢德利·佩奇公司為此適時推出了早在一年前已投入研製的0/100型飛機。該機的原型機於1915年12月18日試飛,1916年9月正式裝備皇家海軍航空勤務隊,成為大戰時期英國轟炸機的代表作,並和德國的「哥塔-g」一起,成為戰時兩大傑出轟炸機型號。漢德利·佩奇0/100和它的改進型0/400是一種比德國「哥塔g」轟炸機大一些的重型轟炸機,但都是為空襲敵後重要軍事目標及交通樞紐而設計的,載彈量比「哥塔g」大162%。

    外形

    0/100、0/400轟炸機採用木質結構加布質蒙皮,雙機翼正常佈局,有明顯上反角和6組翼間支柱,且下翼比上翼短一截。有意思的是,為使這種非金屬結構飛機在惡劣天氣中和夜間免遭侵蝕,機翼的外段可90度向後折疊,便於英軍標準野戰飛機庫的收納,這在大型飛機中是極其罕見的。該機有一個矩形斷面的長機身,機腹向頭尾兩端上斜。機頭端是射手兼投彈手座艙,這在當時重轟炸機中是通用的佈局。緊接著是一個並列雙座座艙,是飛行員和領航員或機械師的座席,都呈敞開形。0/100和0/400飛機有兩枚平尾和兩枚垂尾,保證了長途飛行中的平穩性。起落架為並列四個單車輪,另帶一個尾橇。

    武備

    在機身兩側,上下翼之間,裝有2台羅·羅公司「鷹」水冷活塞發動機的短艙,在中央翼下方,通常可掛8顆113千克炸彈,機上自衛機槍有4∼5挺。

    動力

    0/100的原型機暫裝200馬力的「依斯派諾·西扎」發動機4台,但每2台前後串列裝入一個短艙內。成批生產型改裝2台「鷹」2發動機,12缸,直列v形,水冷,單台功率250馬力。第3架0/100在1916年11月從工廠飛往海軍航空隊第5大隊報到的途中不慎誤降在德占區某地,使德軍不費吹灰之力便得到敵對國一架最先進的大型軍用機,遂取名「女將」後併入現役。於是日後便有了哥塔g是0/100的翻版之說法。

    0/400是0/100的改良型,主要改進在於發動機功率的加大。由於換裝了各種「鷹」發動機,使性能不斷有所改善,如「鷹」8式發動機的功率為350馬力,較早期發動機功率增加了40%。此外,0/400增設了後機身機槍1挺,油箱也從發動機短艙內移往機身中,這是外觀上的主要區別之處。有一架0/400被改成皇室人員6座豪華專機,取名「銀星」,機身側面可見大型方窗一個。

    美軍也引進了0/400,並在新澤西州的標準飛機公司內自行組裝出107架,從而學到了不少大型飛機的製造工藝,其發動機改用國產的350馬力的「裡巴萊」。後雖又追補訂購過1500架,但因戰爭終止而取消了合同。1921年,美軍還利用0/400在阿伯汀武器試驗靶場上試投過大型炸彈。

    英國在戰爭末期曾改裝過12座的運輸機,戰後,作為剩餘物資的0/400又被改裝成客機,順應了20∼30年代民航大發展之需要(也是當時一種改裝潮流)。有4架在漢德利·佩奇民航公司內於1919至1920年間用於航班飛行。

    戰史

    1916年11月,0/100首次參戰,1917年,皇家空軍建立41聯隊,其中的2個中隊裝備be.2b和dh-4輕轟炸機,另有一批全新的0/100也不斷加入其行列。1917年10月,41聯隊投入戰鬥,1918年5月,又擴充了2個中隊進入該聯隊,遂易名皇家空軍第8旅,主要任務是對德國城市的晝間轟炸。同年6月,該旅已成為皇家空軍獨立軍的核心力量。0/400飛機也成為此後幾十年間皇家戰略轟炸機的先驅。

    改進

    漢德利·佩奇公司在戰爭末期開發了v/1500大型轟炸機,又叫「超級漢德利」,可掛1542千克炸彈,行動半徑可抵達柏林,但未投入使用戰爭便已經結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