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漢鼎

第2卷 第592章 準備登基(1) 文 / 南海十四郎

    第592章準備登基(1)

    洛陽,白金漢宮。

    白金漢宮是新落成的帝國皇宮,在洛陽的正北方,佔地面積相當的寬闊。

    新帝國將以「漢」為名,白金漢宮的命名也就使用了「漢」字。

    張全義是個搞內政的高手,在當初規劃洛陽城市建設的時候,就已經在這裡留下了足夠的土地,建立日後的皇城。他對洛陽是充滿了感情的,非常清楚,想要將洛陽充分的發展起來,一定要將新帝國的首都留在洛陽。而新帝國的首都一旦確定在洛陽,興建一座莊嚴肅穆的皇宮,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張全義很早就暗中籌備新皇宮的興建工作。

    由於洛陽是在廢墟上重建的,所有的建築都可以在一片白紙上隨意的規劃,因此,在白金漢宮的附近,張全義規劃的全部都是新帝國的辦公機構,例如三省六部等,這些機構向東面延伸開去,剛好和目前存在的鷹揚軍總部連接在一起,形成獨特的靚麗的風景線。

    當然,由於工期很緊,白金漢宮的很多地方,都還沒有完全竣工,只有十幾座重要的宮殿可以投入使用。由於使用了水泥和鋼筋作為建築材料,所以新皇宮出現了較多的三層甚至是四層建築,從來沒有見識過這種建築的人,都覺得非常的好奇。新皇宮的主殿,叫做承天殿,高六層,皇帝的寶座,就在最高一層。

    龍紀四年十二月,劉鼎和他的女人,正式搬入了這座未來的帝國皇宮。

    鷹揚軍現在東征西討,節節勝利,軍事上的事情劉鼎反而不需要過分操心。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在身邊人的指導下,準備建國大業。

    李傑死了,這件事不能隱瞞很久。

    無論他劉鼎願不願意這麼快坐上九五之尊的寶座,現在都必須做好心理準備。

    因此,從九月底開始,劉鼎的主要工作,就是籌備登基典禮。

    在舉行登基典禮之前,有很多關鍵的工作要做。

    首先要確定的,是禮部尚書的人選。

    皇帝的登基儀式,全程都是在禮部尚書的主持下進行的,還有登基典禮結束以後的系列工作,也都是禮部尚書主持的,可以說,在某些場合,皇帝可以缺少,禮部尚書卻是不可或缺的。登基典禮涉及到方方面面,沒有經歷過大場面的人,又或者是學識非常豐富的人,根本無法勝任。

    艾飛雨和朱有淚都感覺不能勝任,李怡禾就更加不用說了。最終,蕭遘被任命為禮部尚書,裴澈被任命為禮部侍郎,負責整個登基典禮的籌備工作。兩人被授予這樣的重任,自然是沒日沒夜的忙碌工作,幸好,他們兩人在李儼登基的時候,曾經參與過相關的工作,現在操作起來,倒也順風順水。

    漢帝國的登基典禮,基本上是照搬唐帝國的儀式,只是在某些細節上有所改變而已。

    奠基典禮之前,最主要的工作,是「勸進」。

    所謂的勸進,就是將天下的子民都發動起來,寫下言辭懇切的表文,勸說劉鼎登基做皇帝。這些表文沒有別的作用,就是一個目的,製造劉鼎登基的輿論。唯一的要求,就是要言辭懇切,聲淚俱下,最好是寫得好像劉鼎不趕快登基,天下的百姓就不能活下去了,大家就是以頭搶地,上吊自刎,吞金跳海,也要請劉鼎盡快披上黃袍做皇帝。

    這項工作其實一點也不難,自然有專門的人寫好表文,交給相關的人到時候準時遞上來。這獻上勸進表文的人還真多,文武百官固然是人手一份,還有那些有爵位的皇親國戚、駙馬爺啊、地方上德高望重的一些老頭子什麼的,例如劉真真的爺爺之類的,還有馮道也可以前來湊湊熱鬧。總之,要涉及到社會的各個層面,甚至出現一兩個乞丐代表,也不是不可能的。

    按照預先擬定的程序,在準備登基那天,劉鼎會接見文武百官以及天下臣民代表,這時候,大家就蜂擁排隊,將勸進表文遞上來就是了。因為早知道其中的內容,所以劉鼎只需要裝模作樣的拆開一兩封即可。自然會有隨從拿著金色的托盤,將這些勸進的表文都全部收起來,隆重珍藏。

    但是,劉鼎不能收到勸進表文,就喜氣洋洋的宣佈:「好!我聽大家的話,馬上登基做皇帝!」

    如果是那樣,儀式就要亂套。

    要低調,一定要低調。

    尤其是登基做皇帝,更是要低調。

    收到勸進表文以後,劉鼎一定要不動聲色,態度鮮明的表示拒絕,甚至板起臉來,訓斥幾個帶頭鬧得最歡的傢伙,罵些聽起來殺氣騰騰的語句。甚至,叫侍衛過來,將幾個老傢伙押到午門去裝裝樣子,都是可以的。當然,刀子是絕對不會落下的,一早侍衛們就知道得清清楚楚,肯定不會弄錯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向天下人證明,我劉鼎不是有心搶奪皇帝的位置的,你們這群傢伙,這樣逼我,實在是太過分了!

    底下的大臣們自然都熟知這一套規矩,在下面商量了一會,又開始紛紛上表,奉勸劉鼎這位鷹揚軍節度使即位做皇帝,叫得最凶的,當然還是剛才被推出午門的那幾個。這一次,他們肯定不會被推出午門了,因為程序上沒有這樣的節目了。劉鼎會很耐心的跟他們討論,為什麼一定要自己做皇帝,不做行不行?要是不做,別人來做行不行?總之,要裝出非常勉強的樣子,爭論一番以後,要再次拒絕。

    被劉鼎拒絕兩次以後,人群就要開始激動,就要開始大喊大叫,有人會大叫你不登基,天下臣民什麼什麼的,總之,你劉鼎要是不登基做皇帝,天下百姓,馬上就要死光光,為了天下百姓,這個皇帝的寶座,你是坐也得坐,不坐也得坐。要不然,全天下都不答應。

    說不定,還有人還上演撞牆啊,撞樹啊,甚至是拿刀子要『自殺』什麼的,當然,這都是演戲,不是真的要鬧出人命。要是誰真的『自殺』了,只能說是剛出道的初哥,不懂得規矩。顯然,這樣的人是到不了劉鼎的面前的。最後,就是集體跪倒,無聲請願。請願的意思是這樣的:韓王殿下,你要是不登基,我們就不起來了,你還得管飯,萬一我們有個好歹,你內心裡還過意不去。

    事情鬧到這種地步,劉鼎想要不答應,是根本不可能的。按照預先寫好的說辭,劉鼎會痛心疾首的大罵這些跪倒在自己面前的傢伙,都是你們陷我於不仁不義啊!我何德何能,怎麼能夠登基做皇帝呢?可是,既然你們這麼強烈要求,為了天下蒼生,為了天下臣民,我不答應也不行了。你看,你們中間的一些人,都七八十歲了,我讓你們繼續跪倒,實在是於心不忍啊!

    「好吧!我答應了!」

    劉鼎最後的這句台詞登場。

    於是,跪倒的人群,紛紛爬起來,連聲說:「韓王殿下,你終於答應了,我真是內牛滿面啊!蒼天有眼,蒼生有幸啊!」

    然後洗手的洗手,上廁所的上廁所,整理衣冠的整理衣冠,等待登基典禮的到來。

    這時候,自然會有宮女給大家派發食物,牛奶什麼的,好讓各位補充體力,因為一會兒的登基大典,還有很多體力勞動要進行,例如三跪九叩什麼的,要是體力不足,會出現人員暈倒的局面,這樣就不美了。於是那些自覺體力不支的老人,就會自動自覺的退出,在旁邊作為觀眾,觀看整個登基典禮的進行。

    「虛偽。」

    劉鼎看到這個無法更改的程序,只能這樣形容。

    不過,這個還不是重頭戲,重頭戲還在後面呢!

    登基典禮正式開始以後,首先,是要宣讀皇帝李傑的禪讓詔書,

    這個詔書,要由李傑本人親自宣讀,才能顯示出禪讓的誠意,

    李傑已經死了,當然不可能親自宣讀。

    幸好朱有淚已經找好替代的人選,遠遠地宣讀一下,是沒有問題的。

    反正在場的各位,都心知肚明是怎麼回事,不會有人追根究底。

    不識趣的人,早就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宣讀了禪讓詔書,昭告天下以後,劉鼎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登基了。

    他會坐到皇帝的寶座上,然後平靜的說道:

    「眾卿平身!」

    這句話只有四個字,卻代表了劉鼎身份的轉變。

    這意味著,從此以後,他就是名副其實的皇帝了。

    「萬歲!萬歲!萬萬歲!」

    殿下群臣三呼萬歲,這當然是必不可少的步驟。

    為了顯示隆重,一般都會連續呼叫九次。

    為了避免次數出現差錯,每次的熱情呼喚,都是蕭遘和裴澈兩人帶頭進行的。

    就好像是春節聯歡晚會上專門安排人帶頭鼓掌一樣,保證是不會出差錯的。

    好,皇帝登基以後,當然要發佈第一道聖旨。

    這道聖旨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呢?

    不是敷衍天下的內容哦。

    任何時候,皇帝登基頒布的第一道聖旨,都是非常重要的,字數很多,要請字正腔圓的人專門宣讀。

    這項工作,一般都是禮部尚書親自負責,除非是禮部尚書年紀大了,老眼昏花了,才會找其他人代替。

    事實上,只要禮部尚書還能說話,都不會讓其他人代替這項工作的。

    要知道,這可是前所未有的榮耀啊!

    在整個登基典禮上,最出彩的人物,不是默不吭聲的皇帝,而是禮部尚書。

    這麼出風頭的機會,怎麼能夠拱手讓人呢?

    新皇帝的第一道聖旨,說些什麼內容呢?

    主要是施政綱領。

    沒錯,就是施政綱領。

    我是準備以法治國,還是以德治國,是準備休養生息,還是準備繼續對外動兵,都要在這道聖旨裡面大致的說出來,好讓天下百姓都知道,內心裡有個準備。

    要是以法治國,大家就要注意了,別一不小心,就被投放到監獄裡面去了。要是以德治國,就可以松一口,只要不是作奸犯科,道德敗壞,一般沒有牢獄的危險。要是準備休養生息,大家就可以喘口氣了,可以安安靜靜的過日子了。要是準備繼續對外動兵,那大家還要繼續辛苦幾年,先將帝國周圍的敵人全部打趴下再說。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