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漢鼎

第1卷 第562章 (1) 文 / 南海十四郎

    第562章(1)

    在這場戰鬥中,突厥人是實實在在的被打怕了。

    以前,突厥人戰敗以後,總會尋找各種各樣的借口,為自己的失敗辯解。例如,他們曾經將失敗歸咎於鷹揚軍的不守規矩,歸咎於鷹揚軍的震天雷太厲害,歸咎於鷹揚軍的三眼銃太厲害。然而,鬼雨都用實實在在的戰鬥力告訴他們,即使沒有震天雷,沒有三眼銃,突厥人同樣不是鷹揚軍的對手!

    李克用被打怕了。

    整個突厥人都被打怕了。

    他們再也沒有防守太原府的決心和勇氣。

    李克用敗退以後,立刻放棄了太原府,向朔州的方向撤退。

    鷹揚軍不費吹灰之力,就收復了大唐的龍興之地,鷹揚軍的軍旗,高高的插在了太原府的城樓上。那一瞬間,太原府飽受欺凌的漢人,載歌載舞,淚流滿面,拉著鷹揚軍的將士,感激得說不出話來。沒有經歷過非人的苦難,是無法體會到這種感激之情的,就像沒有親身經歷過戰場的人,永遠都體會不到那種赴死的慷慨、決心和勇氣。

    從這個角度來說,鷹揚軍無論付出多大的犧牲,都是值得的。

    鷹揚軍進駐太原府以後,劉鼎決定,將鬼雨都犧牲將士的遺體,都安葬在晉祠的幽靜樹林裡面。

    他們跟隨自己戎馬一生,終於可以安靜了。

    但願從此以後,再也沒有戰爭困擾他們。

    上輩子,劉鼎有親戚在太原,他小時候跟隨父母到太原來看親戚,就曾經到晉祠遊玩過。

    位於太原市區西南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為古代晉王祠,始建於北魏,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姬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姬虞封於唐,稱唐叔虞。虞子夑繼父位,因臨晉水,改國號為晉。因此,後人習稱晉祠。北魏以後,北齊、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對晉祠重修擴建。

    晉祠是具幾十座古建築的中國古典園林遊覽勝地。環境幽雅舒適,風景優美秀麗,素以雄偉的建築群、高超的塑像藝術聞名於世。游晉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進行。中,即中軸線,從大門入,自水鏡台起,經會仙橋、金人台、對越坊、獻殿、鐘鼓樓、魚沼飛梁到聖母殿。這是晉祠的主體,建築結構嚴謹,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北部從文昌宮起,有東嶽祠、關帝廟、三清祠、唐叔祠、朝陽洞、待風軒、三台閣、讀書檯和呂祖閣。這一組建築物大部隨地勢自然錯綜排列,以崇摟高閣取勝。南部從勝瀛樓起,有白鶴亭、三聖祠、真趣亭、難老泉亭、水母樓和公輸子祠。這一組樓台計峙,泉流潺繞,頗具江南園林風韻。

    上輩子的劉鼎,是到晉祠來遊玩的,心情很是暢快。但是這輩子,此時此刻,劉鼎站在舍利生生塔前面台階上,主持葬禮儀式,心情卻顯得非常肅穆。他沒有感覺到悲痛,真的。在長時間的戰鬥生涯中,悲痛這種感覺,已經逐漸的離他遠去。哪怕午夜夢迴,內心隱隱作痛,他也沒有在部下的面前表現出來。

    在他的兩邊,是前來參加葬禮的各部隊將士代表,其中包括韋國勇、宋海洋、劉虎、林俊、鄧天王、張祥鶴、楊璧鱗、李啟鳴、馬殷等高級軍官,還包括曾經在鬼雨都呆過的所有鷹揚軍將士,如劉唐、劉宇他們,還有各部隊選拔出來的代表,還有太原府等地的漢人民眾,足足有上萬人。

    從黃河以南緊急趕到的孟知祥、郭崇韜、趙宋等人,也參加了葬禮。他們的年紀普遍不大,因為編製又在鬼雨都裡面,故又名少年鬼雨都。由於他們和鬼雨都的特殊關係,抬棺、戴孝等工作,都落在了他們的身上。其中夏可舞是孟知祥的最後一個師傅,現在師傅去世了,他當然要親自為師傅抬棺下葬。

    在戰鬥中犧牲的鬼雨都戰士,幾乎每個人都帶有徒弟,這些徒弟多半都是失去父母的流浪兒,經過鷹揚軍的挑選,送入鬼雨都接受訓練的。從鷹揚軍的戰鬥序列來說,他們乃是鬼雨都的後備役,可是從感情方面來說,鬼雨都的戰士,就是他們的父親,是他們再次給他們父愛和溫暖,關懷和鍛煉他們的成長。

    或許,他們的年紀都還不大,或許,他們還不能完全明白這個葬禮的意義,或許,他們還不清楚,為什麼自己的師傅,會集體犧牲,但是,他們知道,他們的師傅,沒有辜負鬼雨都這個名字,沒有給他們的徒弟丟臉。他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安葬自己的師傅,然後繼承師傅的遺志,繼續為鷹揚軍的未來而戰鬥。

    彭!

    彭!

    彭!

    偌大的晉祠,鴉雀無聲,只有三眼銃的槍聲,在一聲一聲的迴響。

    在槍聲中,來自長安的吏部尚書崔胤,作為朝廷特使,宣讀了來自朝廷的撫恤。犧牲的鷹揚軍將士,都獲得了豐厚的賞賜,其中最為氾濫的,自然是朝廷的爵位。夏可舞、李月順、黃正等人,都獲得了侯爺的爵位,其他的人,也基本獲得子爵、男爵等不同的爵位。

    他們的家人將從朝廷獲得榮譽,從鷹揚軍獲得撫恤金,將不用為下半輩子的生活擔憂。此外,夏可舞等人的遺體,都覆蓋著鷹揚軍的軍旗下葬。每個只要能夠到場的鷹揚軍軍官,都已經到場,參加了這場盛大而莊嚴的喪禮。他們的名字,將被永遠的鐫刻在石碑上,為後人景仰。

    或許,這既是劉鼎能夠做到的最大補償了。

    打仗,總是要死人的,這是每個指揮官都明白的道理。

    經歷了風風雨雨,殘酷殺戮,劉鼎現在的內心,可以說是堅硬如鐵。

    然而,鬼雨都的幾乎全部壯烈,還是讓他感覺到非常的內疚,好像是因為自己的錯誤,才導致鬼雨都的損失。他不得不進行痛苦的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犯錯誤了?

    早知道這樣,就不應該派遣鬼雨都上去。

    事實上,他的確犯了一個錯誤。

    再精銳的鬼雨都,也不如三眼銃來得好用,這是鷹揚軍用實戰證明了的,可是劉鼎卻沒有給鬼雨都裝備三眼銃。三眼銃既然已經出現,就表明冷兵器時代,正在逐漸過去。鬼雨都即使再厲害,代表的依然是冷兵器時代的巔峰,在三眼銃出現以後,他們應該立刻向熱兵器時代轉變的。

    自己為什麼沒有給他們裝備三眼銃呢?

    是自己的錯誤,還是他們也沒有意識到?

    又或者是,鬼雨都的每個官兵,都潛意識的覺得,三眼銃不能體現他們的武勇?

    「總之,冷兵器時代,正在緩緩的過去。」

    劉鼎的嘴角邊,浮現出淡淡的遺憾的笑容。

    經歷了這次喪禮以後,他相信,鷹揚軍再也不會犯這種低級的錯誤了。現在孟知祥等人領導的三眼都,已經裝備了最好的三眼銃。儘管他們現在還是孩子,可是在使用三眼銃方面,他們並不遜色於其他的任何鷹揚軍戰士。尤其是郭崇韜,他在帶兵訓練方面很有一套,在後鬼雨都時代,他將是鬼雨都新的領袖人物。

    「抬起!」

    「放下!」

    在蕭騫迪冷峻的聲音中,鬼雨都犧牲戰士的棺木,緩緩的放下。

    劉鼎等人親自上前,為棺木培土,看著一鍬鍬的泥土不斷的灑落,將棺木最終完全的覆蓋,每個人的臉色,都顯得十分的冷峻。他們感覺到了悲痛,感覺到了憤怒,他們更感覺到了對未來的希望。儘管鬼雨都犧牲了這麼大人,可是,他們的犧牲,換來了突厥人的撤退。

    「他們的犧牲有價值!」

    每個人都發自內心的讚歎。

    突厥人侵佔太原以後,對太原府的建築,基本上沒有怎麼修繕,反而是破壞得多。這座晉祠,倒沒有受到突厥人的騷擾,可能是因為這裡不是軍事要衝,所以不在突厥人的視線範圍之內。

    劉鼎進入太原府以後,就在這裡下榻。

    作為後來者,劉鼎對於晉祠的認識,比其他人還要多一點,

    在1500年的歷史長河中,太原曾經是唐堯故地、戰國名城、太原故國、北朝霸府、天王北都、中原北門、九邊重鎮、晉商故里……古籍記載:「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只要來過太原的人,都會深深地陶醉在它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之中。

    太原形勝在晉祠,太原靈脈在晉祠。「叔虞百里,居之河汾。帝刻桐葉,天書掌文。禮以成德,樂以歌薰。天子無戲,唐有其君。」這是南北朝時期流落北國的大詩人庾信寫的一首《成王刻桐葉贊》。詩中描述的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桐葉封弟」的故事。周成王封叔虞於唐。叔虞施政有方,國富民強。叔虞傳位於其子燮父,燮夫見晉水之源奔流不息,哺育人民,遂改國號為「晉」,這便是晉國的由來。

    因為在上古時代,太原曾經是唐堯故國,隋末起兵於太原的李淵、李世民父子奪得天下以後,把新興的國家命名為「大唐」,唐朝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時期。直到今天旅居海外的華人,都以唐人後裔為榮,甚至把大片華人聚集地命名為「唐人街」。追本溯源,唐文化的發祥地就在山西太原。

    現在,晉祠寄托了鷹揚軍這麼多的英魂,肯定會顯得更加的莊嚴肅穆。

    他們的名字,都已經刻印在晉祠的石碑上,但願以後的人們,還能夠記得他們。

    葬禮從早上開始,直到中午才結束。

    響了整整一百下的三眼銃槍聲,也終於停止了。

    參加葬禮的鷹揚軍代表,慢慢的散去。

    劉鼎的心情還沒有完全恢復過來,依然站在台階上,凝視著面前幾百個新出現的石碑,上面的名字,都是他非常熟悉的,他能夠叫出每個人的名字,描繪出每個人的音容笑貌。他們儘管已經犧牲,可是在劉鼎的腦海裡,他們都還活著。

    有部分的鷹揚軍高級軍官,也默默的站在原來的位置,靜靜的肅立著,不願意離開。他們大多數和鬼雨都交好,和他們一起戰鬥,一起耍樂,雙方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例如李怡禾等人。鬼雨都的犧牲,讓他們感覺到非常的悲痛,心理上還很難恢復過來。

    也有相當部分的鷹揚軍軍官,和鬼雨都的關係,就更深了,好像劉虎他們,原來就是從鬼雨都出身的,人雖然離開了鬼雨都,卻始終沒有忘記鬼雨都所發生的一切。另外好像劉孤、劉鵬、劉唐、劉宇、劉騰、劉堅、劉炫、劉銳、劉棟等人,哪個不是出身鬼雨都?他們儘管分佈在不同的部隊,可是鬼雨都依然是他們永遠的娘家。

    鬼雨都的這次大範圍傷亡,在讓他們感到悲痛的同時,也越發激盪起他們對突厥人的仇恨。如果不能徹底的將突厥人消滅,又或者是將他們攆回去大漠以北,他們將對不起犧牲的戰友。他們發誓,一定要將李克用的人頭帶回來,祭奠犧牲的英靈。

    「回去吧!」

    劉鼎最先從台階上下來,走到劉虎的面前,低聲的說道。

    「大人,我想繼續陪伴他們一會兒。」

    劉虎低沉的說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