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漢鼎

第1卷 第539章 (1) 文 / 南海十四郎

    第539章(1)

    艾飛雨沉思片刻,慢慢的說道:「拓跋壽元這般做法,部下只怕也不會奮力迎戰,若是拓跋思恭大軍到來,拓跋壽元失敗的幾率很大,我們想要繼續牽制拓跋思恭,就必須另外想一些辦法。」

    劉鼎點頭說道:「在情在理,我們都得給拓跋思恭加點壓力。」

    艾飛雨沉默思索,忽然說道:「來個鐵騎繞龍城?」

    劉鼎微笑著說道:「正是,我們又想到一塊去了!咱們的確是時候展現一下武力了!」

    艾飛雨慎重的說道:「事不宜遲,需要趕快進行。」

    劉鼎微笑著說道:「不急,還來得及!」

    第二天早上,劉鼎正式到貞元殿參加朝會,順便覲見皇帝李傑。

    自從李傑登基繼位以來,劉鼎還沒有在朝堂之上出現過,大事都是通過崔胤轉達的,他今天親自出現在貞元殿,不免引起了所有人的猜疑。由於鷹揚軍連續攻佔了淮南、蘇州,又在徐州和宣武軍大打出手,鬧得天下震動,現在朝廷的所有人,看到劉鼎,都感覺到壓力倍增,甚至有種生不如死的感覺,誰也說不準,哪天自己就死在了劉鼎的刀下。

    李傑也是內心忐忑,原本是準備上朝的,結果臨陣就退縮了。他覺得自己的兩條腿,好像灌了鉛一樣,怎麼都邁不動。在他的感覺裡,要是劉鼎在朝會上,那麼皇帝就不是他李傑,而是劉鼎了。因為之前劉鼎下令將長安城的太監,都殺了個一乾二淨,現在大明宮裡面,只有宮女服侍。李傑就叫兩個小宮女,到貞元殿附近觀察一番,然後回來稟報。

    結果一會兒以後,小宮女來報,劉鼎正在貞元殿的門口,和一干大臣在說話,身邊並沒有帶衛士,李傑才稍稍放心。然而,即使如此,李傑還是對劉鼎的到來,充滿了疑慮。他甚至覺得,自己身上的龍袍,是不是應該考慮脫下來,穿在劉鼎的身上比較好。與其苟延殘喘,還不如主動退讓。

    不但李傑擔心,就是朝廷的各位大臣,發現劉鼎居然親自參加朝會,也是暗中狐疑不已。當初劉鼎在乾元殿斬殺楊復恭的一幕,還歷歷在目,只怕到死都不會忘記的。誰也不清楚,劉鼎突然前來,到底是什麼用意,他可是有從來不上朝的啊!

    兵部尚書張浚畢竟和劉鼎有些交情,對李傑也最是關心,不得不硬著頭皮靠近劉鼎,互相問候過後,就盡量裝作漫不經意的問道:「殿下突如其來,顯然是有要事,不知道今日有何議題?」

    劉鼎含笑說道:「請皇上閱兵。」

    張俊腦海裡忍不住嗡嗡嗡的一陣亂響。

    請皇帝閱兵?

    為什麼要請皇帝閱兵?

    難道,劉鼎是要用武力迫使李傑當場宣告退位?

    他果然是坐不住了啊!早知道他就是狼心狗肺,這時候終於顯露出自己的獠牙來了!

    工部尚書杜讓能和張浚的心思差不多,立刻警惕的說道:「請問殿下,在哪裡閱兵?」

    劉鼎隨意的說道:「就在明德門。」

    張浚越發相信,劉鼎是要用武力迫使李傑宣佈禪讓,借宣揚武力之機,行竊國之實。他內心當然十分惱怒,恨不得一腳就將劉鼎踢出長安,可是惱怒歸惱怒,現在鷹揚軍強大,朝廷被他們操縱著,他們如果不想死的話,只能聽鷹揚軍的話。況且,就算他們都豁出去,也不過是白白增添幾條人命罷了,完全於事無補。這皇位,不過是鷹揚軍的囊內之物罷了。

    刑部尚書孫揆說道:「皇上乃千金貴體,兵凶戰危,怎麼能輕易出現?」

    禮部尚書孔緯也說道:「屬下剛才翻過黃歷,今日不宜閱兵啊!」

    劉鼎不以為然的說道:「我已經看過黃歷了,沒有什麼相沖的。」

    孫揆目光熠熠的說道:「韓王殿下,為什麼突然提出閱兵?」

    劉鼎漫不經心的說道:「一會兒朝堂之上,我自然會說明。」

    戶部尚書崔沆說道:「不知道要檢閱什麼軍隊?」

    劉鼎說道:「龍騎兵。」

    一眾大臣都暗暗揪緊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彷彿都已經看到劉鼎強迫皇帝禪讓的情景。

    龍騎兵名義上是隸屬於朝廷兵部,實際上是鷹揚軍的直轄部隊,兵部尚書張浚根本指揮不動,至於皇上,更是連過問的機會都沒有。若是劉鼎在閱兵儀式上,強迫皇帝禪讓,皇帝不想死的話,只有乖乖的聽話,否則,轉眼間就會被砍成肉醬。連擁有神策軍支持的楊復恭,都輕而易舉的就被殺死了,何況是手無寸鐵的朝廷?

    正在忐忑不安的時候,貞元殿門口的小宮女,敲響了金鐘,宣佈朝會開始。劉鼎轉身進入貞元殿,其他人只好依次進入。貞元殿的站班,依然是左右兩排。右邊是文官,以吏部尚書崔胤為首,下列分別是戶部尚書崔沆、禮部尚書孔緯、兵部尚書張浚、刑部尚書孫揆、工部尚書杜讓能。至於左邊的武將序列,則只有劉鼎一人。以他韓王殿下的身份,左右站都可以,但是他既然選擇了左邊,顯然是準備匯報軍情。

    叮叮叮!

    三聲脆響過後,四名宮女引導著皇帝李傑進來了。

    劉鼎等人都彎腰行禮。

    李傑盡量平靜的說道:「愛卿平身。」

    眾人站直身軀。

    李傑有些害怕的看著劉鼎,討好的說道:「韓王弟弟今日前來,不知有何事相奏?」

    劉鼎彎腰說道:「臣弟想請皇上允許,調遣龍騎兵駐防延州。」

    此言一出,張浚、孔緯、崔沆、杜讓能、孫揆等人面面相覷,覺得剛才劉鼎的說話,不盡不實,隨即又有點如釋重負的感覺。張浚原本感覺自己好像被巨石壓得喘不過氣來,這時候急忙連續深呼吸,以調整內心的情緒。

    不是說閱兵嗎?

    怎麼是調遣龍騎兵到延州?

    不過,龍騎兵調到兗州,他們是舉雙手雙腳贊成的,最好是長安周圍的鷹揚軍,全部都調到邊關去,以免給朝廷帶來沉重的壓力,須知道,他們每天上下朝,發現值班站崗的,都是鷹揚軍的官兵,心裡面的陰影,可別提多麼的濃厚了。這種性命隨時都掌握在別人手中的滋味,實在是不好受。

    更要命的是,隨著長安及周邊地區的穩定,關中的民眾陸續回歸,長安也漸漸的多了居民。這些居民對鷹揚軍非常擁護,對朝廷卻是一點好感都沒有。所謂人心所向,已經注定鷹揚軍將取代朝廷存在。刑部尚書孫揆最痛心的便是此事。連百姓都只認可鷹揚軍而不認可朝廷,他們還在努力維護朝廷的威嚴,又有什麼實質性的意義?

    張浚畢竟是兵部尚書,熟悉軍情,馬上反應過來,緩緩的說道:「韓王殿下,是否黨項人有異動?」

    劉鼎肅然說道:「正是。我收到情報,黨項人最近可能有些內訌,拓跋思恭和拓跋壽元可能會爆發戰爭。為了安全起見,所以要加強邊關的防守,以免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聽說是龍騎兵調駐延州,孫揆等人都放下了擔心,靜靜的等待劉鼎的解說。對於黨項人,他們當然不陌生,黨項人最近就支持朱玫跟朝廷作對,因此,劉鼎要調遣龍騎兵對付黨項人,他們是沒有絲毫異議的。再說,就算有異議,那又怎麼樣?

    劉鼎又說道:「由於涉及軍事機密,我在這裡不能說得太多,還請各位同僚體諒。」

    轉頭對皇帝李傑說道:「皇上,龍騎兵的將士,都渴望見皇上一面,他們已經在明德門集合,懇請皇上親自前往檢閱!若是能夠為他們餞行,那就更好了!」

    李傑內心雖然有些不安,覺得劉鼎不可能這麼友善的提出建議,但是既然龍騎兵是要出征黨項,顯然不是強迫他禪讓,他就慢慢的放下心來。他同時覺得,這是一次提升自身形象的好機會,最起碼,可以直接接觸到龍騎兵部隊了。於是欣然說道:「朕這就前往!」

    當即,一行人來到明德門。

    在門外,宋海洋帶領的的龍騎兵,已經集合完畢。

    劉鼎陪同李傑等人登上明德門,宋海洋已經在那裡等候多時了。

    由於從鳳翔節度使李昌符那裡弄到一批戰馬,又從拓跋壽元那裡弄到部分戰馬,故鷹揚軍的騎兵,數量快速增長。如宋海洋統帥的龍騎兵,已經增加到四千人,王彥章的豹騎軍、安仁義的飛騎軍,還有劉火的驍騎營,都擴展到了四千人規模,鷹揚軍騎兵的數量,已經接近兩萬人。

    四千人的龍騎兵集合在一起,自然有一股威嚴的氣勢,好像天下一切,都掌握在他們手中。珵亮的盔甲,閃亮的武器,沉默的戰馬,無不宣示著鷹揚軍的強大力量。龍騎兵的裝備,和其他騎兵有些細緻的區別。其他騎兵配備的乃是短標槍和短柄飛斧,但是龍騎兵配備的,卻是縮小版的大夏龍雀刀,很顯然,這帶有鮮明的宋海洋風格。

    這種縮小版的大夏龍雀刀,重量適中,刀刃鋒利而堅韌,號稱砍鐵不卷刃。在高速飛馳當中,一刀砍出,的確有萬夫不當之勇。在裝備了大夏龍雀刀之外,又全部裝備了烏金弓。因此,龍騎兵的近戰和遠程作戰能力,都相當的優秀。單單從外面上來看,龍騎兵的震懾力,也要比其他騎兵部隊強。

    「舉刀!」

    宋海洋突然下令。

    四千把大夏龍雀刀突然齊刷刷舉起,珵亮的刀光,立刻刺痛了滿朝文武的眼睛。皇帝李傑猝不及防,急忙轉過頭去,躲避這刺眼的寒光。崔沆、孔緯、杜讓能等人,也各有躲避動作。只有孫揆目視刀光,絲毫不曾畏懼。至於崔胤,他是最淡定的,視若無睹。

    張浚畢竟經歷過一些戰事,心理素質較為穩定,面對龍騎兵的突然舉刀,只是暗暗皺眉。他的心思閃電般轉動,暗自歎息,鷹揚軍如此厲害,只怕這天下,以後都是鷹揚軍的了。不要說朝廷沒有自己的軍隊,就算朝廷能夠拉攏到一些軍隊,又有誰能夠對付得了鷹揚軍呢?

    皇帝李傑更是心情複雜。如果這是朝廷的軍隊,他當然要歡呼雀躍,高興不已,可惜,這不是朝廷的軍隊,而是鷹揚軍的騎兵。他們不聽皇帝的命令,只聽韓王殿下的命令。難道,延續了兩百多年的大唐帝國,真的要在自己的手中終結麼?老天,為什麼會這麼殘酷呢?

    孫揆、孔緯、杜讓能等人,也是內心複雜。龍騎兵的這番動作,明顯是帶有示威的味道,若是此時此刻劉鼎就要李傑禪讓帝位,恐怕李傑也唯有無奈答應。否則,下面凜冽的刀光,可以將他分成至少四千片,然後在這個世界上消失得無影無蹤。

    幸好,劉鼎只是命令部隊調防而已。然而,皇帝在他的掌握之中,請他來閱兵,那是給皇帝面子,要是皇帝不肯來,天知道劉鼎又會做出什麼樣的舉動。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大唐帝國的末日,恐怕很快就要來到了。可悲,可歎,可歌,可泣,可痛,可恨。

    「閱兵開始!」

    劉鼎大聲喝令。

    宋海洋一聲令下,四千把大夏龍雀刀同時放下,跟著整體向右轉,然後催動戰馬。

    馬蹄聲越來越密集,龍騎兵繞著長安,飛馳起來。

    鐵騎繞龍城!

    當初太宗李世民擊敗王世充,凱旋而歸,高祖就命令在明德門閱兵,騎兵繞城三周,盡情的宣揚武力,是為鐵騎繞龍城。太宗去世之後,就沒有哪個皇帝,還敢用鐵騎繞龍城的方式閱兵,即使是玄宗也不敢,因為那是太宗一個人的專利。但是現在,鷹揚軍毫不猶豫的採取了這樣的辦法,將太宗踩到了腳下!

    李傑的臉色,有些煞白,他不明白劉鼎的意思,還以為劉鼎是在向自己示威。他的腦海裡,反反覆覆的迴盪著一個念頭,自己要不要在這個時候,將皇位禪讓給劉鼎,以保住自己的一條小命。若是自己不識相,等到劉鼎動手的話,只怕說什麼都晚了。鷹揚軍已經鐵騎繞龍城,他還有什麼可以眷戀的資本?

    兵部尚書張浚倒是稍稍放心。很顯然,劉鼎這是在故意宣揚武力,倒不是為了對付朝廷。因為如果他要對付朝廷,根本不需要炫耀武力,只需要隨便一道命令,自然會有人上來將他們全部碎屍萬段,然後改朝換代。可見,劉鼎的確是準備對付黨項人,這次閱兵也沒有別的目的。

    看到李傑越來越白的神色,張浚悄悄的靠近他的身邊,將自己的想法和李傑說了,李傑才逐漸的恢復正常。崔沆等人也漸漸的領會到其中的關鍵,原本有些煞白的臉色,這時候也逐漸的恢復過來。總是鐵騎繞龍城是做給別人看的,依然給他們強烈的震撼。

    在劉鼎的命令下,龍騎兵連續繞城三周,充分展示騎兵的震撼力量。

    閱兵結束,劉鼎便宣佈龍騎兵即刻進駐延州。

    李傑打起精神,為龍騎兵的將士賜酒餞行。

    至於書面的命令,則是朝廷兵部發下來的。兵部尚書張浚簽署書面命令的時候,心情是百感交集,明明龍騎兵和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偏偏要自己簽署龍騎兵的作戰命令。劉鼎拿著朝廷簽署的詔書、命令,威壓其他諸侯,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最後承擔責任的,卻是自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