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漢鼎

第1卷 第331章 (2) 文 / 南海十四郎

    第331章(2)

    龍月秀說道:「他不肯投降嗎?」

    劉鼎說道:「不肯!」

    龍月秀說道:「你們要怎麼做?」

    劉鼎隨意的說道:「那就打吧!」

    張浚畢竟是兵部侍郎,對於軍事有一定的瞭解,他知道鷹揚軍的兵力並不多,只有一萬多人,其中戰鬥兵員剛好在萬人左右。襄陽城內的淮西軍到底有多少,誰也不知道,但是數量肯定是鷹揚軍的數倍。從襄陽城的城牆來看,絕對是天下堅城。面對如此堅城,鷹揚軍是否能夠迅速攻克,實在是未知數。如果鷹揚軍不能迅速攻克襄陽城,就有可能帶來一連串的不良後果。

    張浚半信半疑的說道:「劉大人,你準備用多少時間攻打襄陽城?」

    劉鼎淡然說道:「一個月。」

    張浚狐疑的說道:「一個月的時間夠嗎?」

    劉鼎淡淡的說道:「必須夠。」

    張浚疑惑的說道:「什麼叫必須夠?」

    花滿樓和龍月秀也仔細的聽著,對劉鼎的這個回答都覺得很新鮮。

    夠就是夠,不夠就是不夠,什麼叫做必須夠?

    劉鼎慢慢的說道:「現在荊州的淮西軍,還有鄧州、唐州、申州的淮西軍,都有我撲來的跡象,但是他們還沒有行動,因為他們都在觀望,觀望我是否能夠迅速打開局面。如果我們不能迅速打開局面,他們將在一個月以後,到達戰鬥位置,抄我的後路。所以,我能爭取到的最多時間,就是一個月,而且,現在已經過去了半個月了。」

    張浚微微沉默片刻,擔心的說道:「如果一個月內不能解決戰鬥呢?」

    劉鼎若無其事的說道:「那各位只好跟我一起離開襄州了。」

    眾人默然。

    龍月秀悄悄的凝視著劉鼎的背影,彷彿是在判斷他最後這句話到底是真還是假。這麼輕飄飄的一句話,說撤走就撤走,哪裡有那麼輕鬆的事情?不太可能是真的!肯定是他勝券在握,故意在說反話。這個劉鼎,為什麼總是顯得這樣高深莫測呢,他為什麼總是要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藏在內心最深處,不讓外人知道?他對楊若蘭的感情,是不是也深藏在內心深處,不願意觸及到這個永遠的傷痛?

    她對鷹揚軍的瞭解不多,劉鼎死而復生的時候,她已經被貶為庶民,流放到遙遠的黔州,最後還是吉王李保悄悄的將她弄回來的。平時,她只能從哥哥吉王李保那裡聽來有關鷹揚軍的消息,可是朝廷收到的關於鷹揚軍的消息,其實也是很少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僅有的幾條消息也經過認為的修飾,為了是討李儼的喜歡,這樣一來,有關鷹揚軍的一切,就更加撲朔迷離,令人無法判斷真假。

    後來,龍月秀下定決心,在江湖上行走了幾個月的時間,終於從其他人那裡瞭解到更多有關劉鼎,有關鷹揚軍的信息。毫無疑問,鷹揚軍的力量是越來越強大了,而且他們和皇帝李儼絕對是貌合神離,所謂的「奉天子」,不過劉鼎身上最美麗的一個謊言而已。李保這次微服到鷹揚軍來,就是要親眼看看鷹揚軍的具體情況。

    昨天見過劉鼎以後,龍月秀的心情非常複雜。如果劉鼎真的有把握在一個月之內攻克襄陽城,說明劉鼎掌握的能力是很強的,為什麼他不肯支持吉王殿下?難道,他的野心真的是自己要做皇帝?難道,他還想建立大齊國?既然如此,哥哥為什麼還要選擇鷹揚軍作為藏身的地方?

    她身邊的花滿樓,就是吉王李保,他是李儼的弟弟,在眾皇子裡面是最出色的一個,卻也是最讓人忌諱的一個,無論是之前的田令孜,還是現在的楊復恭,都堅決將他排除在權力圈子外面,不允許他有任何染指權力的機會。

    甚至,最近李儼的身體很不好,隨時有可能駕崩,楊復恭已經開始物色李儼的繼承人。因為李儼本身沒有兒子,繼承人只能從他的弟弟中選擇。李儼總共有六個弟弟,其中最大的就是吉王李保,最小的就是壽王李傑。李儼本身根本沒有能力選擇繼承人,一切都是掌握神策軍的宦官在搞鬼。他們根據自己的利益,看中誰就是誰。

    伴隨著新皇登基,往往充斥著腥風血雨,當初李儼上台的時候,就有五個皇子被神策軍秘密殺死,直到現在都不知道屍骨埋葬在什麼地方,沒有人敢過問,十二兄弟就這樣只剩下了七個,再也沒有人提起。如果李儼死了,一個新的皇子要登上皇帝的寶座,恐怕別的皇子都要性命不保。尤其是如果神策軍選中了李傑作為繼承人的話,其餘幾個比他大的皇子,包括吉王李保在內,都非死不可。

    在唐末,皇帝的命運都掌握在宦官的手中,皇子的小命還不如街上的賤民珍貴,龍月秀(李思妍)原來有郡主稱號的時候,還沒有意識到這個身份的悲哀,直到貶為庶民以後,她才發現,自己原來比郡主還要更加的安全,最起碼神策軍的屠刀,不用考慮她這個被削去了封號的庶民。

    這就是現實。

    可怕的現實。

    崔瀣輕輕的打斷了大家的沉思,他滿懷嚮往的說道:「不知道趙德湮搜掠了多少民脂民膏?現在是否都在襄州里面?馬殷有沒有將其藏起來?你們的情報有沒有相關的信息?這些都是國家的財產,一定要妥善處理好。」

    張浚馬上反應過來,厲聲說道:「監軍大人提醒得好,劉大人,山南東道的資產,有沒有全部運往蔡州?」

    趙德湮在擔任山南東道節度使的時候,實行高壓的稅收政策,積累了大量的財富,這是朝廷眾臣都知道的,每年趙德湮也會上繳一定的財稅,討好朝廷的各位大臣,於是各位大臣對於趙德湮的yy無度,也是睜隻眼閉只眼,不怎麼過問,結果才會導致楊復恭等人也沒有覺察到他要叛變。張浚他們在興元府吃夠了苦頭,每天都啃樹皮窩窩頭,只等著拿下山南東道以後,好好的改善目前的困境,對趙德湮的資產當然非常關注。

    李怡禾回答道:「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馬殷還沒有來得及將資產外運,趙德湮如果遺留有大量資產,應該就在城裡面。但是從我們掌握的情況來看,趙德湮的名下,其實並沒有多少的資產,他其實就是一個空殼子,大部分的資產,之前都送給朝廷買官去了。各位大人也知道,山南東道各個州都比較貧窮,有關趙德湮的巨額資產,更多的是民間傳說,其實完全失實。他之前和淮西軍暗通款曲,大量的資財都送給了淮西軍。屬下推測,就算我們進入襄州城,恐怕也不會有很大的繳獲。」

    崔瀣失望的說道:「怎麼會這樣?難道就一點都沒有了嗎?」

    李怡禾推測著說道:「幾千萬錢應該還有吧!」

    張浚頓時兩眼放光,連聲說道:「幾千萬錢也好!幾千萬錢也好!」

    劉鼎和李怡禾悄悄對望一眼,兩人的內心裡都浮現起一個念頭:看來興元府的確很窮,幾千萬錢就讓他們激動成這樣。想當年,大唐每年的最高財政收入是六百億錢,每年的俸祿支出就有上百億之多,隨便一個朝廷大員,都不會將幾千萬錢放在眼中,沒想到今天,區區幾千萬就讓一位朝廷重臣如此激動,真是山不轉水轉,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了。

    張浚的確在興元府窮怕了,他本人都有幾個月沒有拿到俸祿了,這次臨行之前,皇帝李儼最關心的,就是要鷹揚軍盡快將趙德湮的資財押送到興元府,以幫助困頓的朝廷渡過難關。在李儼看來,只要鷹揚軍攻克襄陽城,興元府的困境馬上就能夠得到改善,他也很快就可以回到長安。附近的李天翔、楊璧鱗、蕭騫迪等人都暗暗搖頭,朝廷的確是……墮落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