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漢鼎

第1卷 第315章(1) 文 / 南海十四郎

    第315章(1)

    「我要主宰中原大地。」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朱溫腦海中就會浮現出這個古怪的念頭。這個念頭剛剛形成的時候,他覺得非常的荒謬,甚至覺得有些可怕,經常控制自己不要去胡思亂想。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又覺得這個念頭不是荒謬的,而是可以實現的。他所做的一切,就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實現這個夢想。隨著宣武軍力量的逐漸強大,朱溫對自己的未來也有了更多的策劃。

    投降唐廷以後,朱溫的勢力不斷的發展壯大,最終成為中原實力強大的節度使。黃巢起義被撲滅,他是收益最多的人。朝廷的高官厚祿,黃巢麾下的人才,他都全部得到了。從小小的汴州開始起步,他東征西討,南征北戰,終於打下了今日宣武軍的地盤。東到宋州,西到鄭州,北到相州,南到毫州,這些全部都是他的勢力範圍。

    然而,在這兩三年的奮鬥中,朱溫總是感覺有點不順,好像宣武軍的發展勢頭,已經出現了下降的趨勢,攻城掠地好像沒有以前那麼容易了。用敬翔的話來說,就是後勁不足,必須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在不足的後勁裡面,最突出的就是丁壯的數量不足,嚴重制約了宣武軍的發展。

    中原大地,久經戰火,河南道各地都受到嚴重的破壞,生產力幾乎為零,男丁也極為稀少。黃巢在陳州大戰的時候,塗炭了不知道多少生靈,隨後又有秦宗權作惡,到處抓人,強壯者為兵員,羸弱者為糧草,慘不忍睹。汴州的陳留、雍丘等地,都曾經受到秦宗權的荼毒,朱溫看到現場以後,也覺得難以自制,發誓要消滅秦宗權。

    生產力可以緩慢的恢復,只要有安全穩定的環境,勤勞樸實的中原人民,就會自動自覺的回復生產,糧食錢財都會逐漸的增加,可是丁壯的補充卻不是容易的事。按照大唐律令,十三歲的少年就可以加入軍隊,可是一個孩子從出生到十三歲,整整需要十四年的時間啊!宣武軍如何才能夠渡過這麼漫長的時間呢?

    朱溫越來越感覺到兵源對自己的制肘實在太大了,自己的計劃也有可能因此而落空,宣武軍不可能像淮西軍那樣,抓到活人就拉入軍隊裡面去。為了恢復生產,囤積軍力,必須留出部分的精壯來耕田種地。沒有足夠的兵員,就無法組建更多的軍隊,沒有足夠的軍隊,就無法拓展自己的勢力範圍。哪怕麾下葛從周等人都有天縱之才,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越來越感覺到力不從心。

    眼下和淮西軍的爭鬥,兵員不足成了宣武軍最致命的地方。要是有足夠數量的軍隊,他朱溫一個掩殺,就可以將淮西軍全部推平,根本不用像現在這樣苦苦支撐了。為了招募更多的兵員,他不得不親自寫信給天平節度使朱瑄,還有泰寧節度使朱瑾,希望他們允許自己到他們的轄地去招募兵員。總算朱瑄、朱瑾兄弟夠義氣,同意了朱溫的請求。來自山東的兵員陸續到達,宣武軍兵員緊缺的局面得以稍稍緩解。

    謝瞳忽然輕聲說道:「使相……」

    朱溫「嗯」了一聲。

    謝瞳緩緩的說道:「夫人從後方送來的兵員,配置到哪個方向?」

    朱溫深沉的說道:「交給從周吧,他那裡最吃緊,難為他了。」

    正在說話間,潘逸來了。

    朱溫抬頭看了看潘逸,看他的臉色,就知道前方戰況不利。

    果然,潘逸彎著身體,低聲的說道:「王爺,牛將軍又退回來了。」

    這裡所說的牛將軍,叫做牛存節,是宣武軍中的老將,年過六旬,卻老當益壯,頗有當年黃忠、嚴顏之勇。他本來是河陽節度使諸葛爽的麾下,後來仰慕宣武軍,投靠了過來,受到朱溫的重用。他是朱溫麾下少數的非起義軍出身的將領。他承擔的任務本來是最輕的,現在連他都退回來了,可想而知葛從周等人面臨的壓力。宣武軍要是沒有這一批將領,能否支撐下來,實在是未知數啊!

    朱溫聞言,又有種想要蹲門檻的衝動,最後還是忍住了,越是戰事緊張,他越是鎮靜,這是從殘酷的搏殺中鍛煉出來的實打實的本領,多少曾經高高在上的人都做不到,他這個從小兵一步一步混出來的無賴去做到了。多少次,他都面臨危險,又多少次,都支撐過來了。他一定要給部隊信心,給整個宣武軍信心。

    潘逸報告完畢,轉身出去了,卻朱溫用手勢叫住,於是他只好站在謝瞳的背後。

    敬翔淡然說道:「王爺,淮西軍不過是迴光返照,最多只要三天的時間,我們就能夠反敗為勝。」

    謝瞳也沉靜的說道:「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淮西軍的戰鬥力,最多只能支撐半個月。」

    朱溫忽然向著潘逸說道:「劉鼎現在在折騰什麼?」

    既然淮西軍無法盡快擊退,眼前的困局無法破解,乾脆轉移注意力算了。

    潘逸彎腰說道:「回王爺,劉鼎現在在鄂州,和路審中等人商議對付淮西軍的聯合會議。」

    朱溫慢吞吞的說道:「淮西軍拿下襄州,他想必緊張了。」

    潘逸說道:「正是。」

    朱溫佝僂著身體,語調怪異的說道:「好嘛,年輕人,終於要接受挑戰了。」

    敬翔和謝瞳悄悄的對望一眼,隨即若無其事移開目光。

    從朱溫的語調中,他們可以聽出朱溫內心的酸溜溜的感情。

    提到劉鼎這個敏感的話題,潘逸悄悄的退了出去。

    宣武軍當初的發展,其實也是很快的,要比現在的鷹揚軍還快。在擊潰了黃巢以後,宣武軍快速控制了汴州、滑州、曹州、宋州、鄭州等核心統治區,並以其為基地,向四周快速的擴張,一舉拿下毫州、懷州、鄆州、濮州等地,可惜這些地方無法鞏固,經常有其他勢力前來爭奪,雙方常常要進行拉鋸戰。然而,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那時候的宣武軍,擴張都是非常成功而且迅速的,取得的成績也足以讓朱溫自豪。

    令人遺憾的是,自從劉鼎出現以後,宣武軍的發展似乎變慢了。敬翔和謝瞳都認為此事和劉鼎沒有關係,只是宣武軍的後勁不足而已,可是朱溫卻認定是劉鼎的出現,搶了他的「皇氣」。當然,朱溫從來沒有說過「皇氣」二字,只是說劉鼎搶了宣武軍的運勢。運勢這個東西,虛無縹緲,難以解釋,敬翔和謝瞳也無法勸解。

    以前的宣武軍,很少遇到強有力的對手,唯一的死敵就是上源驛之後的李克用。然而,自從劉鼎出現以後,宣武軍的對手似乎越來越強了。和時溥爭奪毫州的時候,原來摧枯拉朽般的進攻,居然遇到了抵抗,最後毫州還是一人一半,宣武軍控制了北面,武寧軍控制了南面。跟著是和李克用的戰鬥,讓懷州等地成為一片廢墟,甚至汴州也受到了一定的威脅。

    隱隱中,朱溫總是覺得自己的命可能和劉鼎相沖,是劉鼎的鷹揚軍出現以後,宣武軍才會放慢了擴張的勢頭。對於劉鼎,朱溫是最熟悉不過的了,兩人曾經在一起奮戰五年,知根知底……準確來說,是朱溫非常瞭解劉鼎的一切,劉鼎對於朱溫的瞭解卻不深,因為之前的「劉鼎」,是不開竅的,沒有智慧。

    之前劉鼎在黃巢起義軍裡面,其實並沒有受到太多人的重視。一個沒有頭腦的人,怎麼可能受人重視呢?儘管他是黃巢的兒子,儘管他勇猛絕倫。然而,黃巢有好幾個兒子,劉鼎只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因為先天上的原因,他甚至不能姓黃,這使得別人經常忽略他和黃巢之間的關係。那時候的朱溫,對劉鼎同樣不感冒,一個沒有腦袋的人,能夠有什麼作用呢?

    可是,現在劉鼎恢復了智力,朱溫馬上感覺到了隱隱約約的壓力。儘管他在政治上還是非常幼稚的,儘管他領導的鷹揚軍也還沒有成熟,儘管他經常做出些可笑的幼稚的行為,儘管他還沒有睥睨天下的實力。可是,朱溫還是清楚的感受到了他的威脅,致命的威脅。這份威脅,就是來自劉鼎的特殊身份。

    黃巢已經死了,起義軍殘部群龍無首,如果沒有劉鼎,他就可以利用昔日的舊情,將黃巢的舊部全部納入宣武軍的麾下,在起義軍失敗以後,起義軍將士和朝廷之間的仇恨已經從整體上消失,這是他吸納昔日同事的絕好機會。事實上,起義軍裡面還是有很多人才的,不少人的才華都在他朱溫之上,宣武軍之所以有今日,就是因為這部分人才都投靠到了他的麾下。

    然而,劉鼎的出現,讓原來的起義軍舊部,多了一個選擇,而且這個選擇明顯要比他朱溫優越得多。無論怎麼說,朱溫的叛變,都是起義軍失敗的重要因素,多少起義軍將士就是因為他的叛變才倒在血泊之中的,從感情上來講,朱溫就是起義軍的敵人,如果有更好的選擇,他們是不會選擇朱溫的。

    劉鼎,就是這個更好的選擇。

    事實上,自從得知劉鼎還活在人世,而且帶領鷹揚軍快速崛起以後,葛從周、鄧天王、孟絕海、龐師古等人的心理都有微妙的變化,敏感的朱溫已經察覺到了這一點。或許他們不會背叛他朱溫而去,可是以後萬一宣武軍和鷹揚軍發生衝突,這些人極有可能置身之外,又或者是陽奉陰違,這是朱溫絕對不願意看到的。

    劉鼎的出現,更讓朱溫感覺到了無法描述的危險。黃巢的親人已經死光了,朱溫可以打著死鬼的身份做很多事,例如掩飾自己投降唐廷的原因,例如偽造黃巢的臨終命令,盡量為自己投降行為粉飾,將所有的罪過都推到孟楷和尚讓的身上。沒有人能夠指證朱溫的漏洞,因為知道內情的人都死了,而死人是不會說話的。可是,劉鼎的出現,卻粉碎了這一切。在他和劉鼎之間,原來起義軍的人更相信哪個呢?

    「劉鼎!你這個孽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