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漢鼎

第1卷 第149章 辦學(2) 文 / 南海十四郎

    第149章辦學(2)

    第二部分佈告內容比較長,江宣銘在那裡看了很長的時間,還細細的琢磨著。這份佈告的主要的核心內容就是他最關心的稅率調整,大部分傳言中的消息都變成了確切的措施,舒州刺史衙門明確宣佈,取消人頭稅,所有的稅收按照土地的實際面積來徵收,如果是沒有土地,又沒有其他收入的人,再也不用繳納賦稅了。

    另外,稅率也有一定程度上的降低,但是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美好,因為之前霍山縣的政策,很多人都以為舒州同樣會實行十稅一的措施,為此還眼巴巴的盼望著。但是,江宣銘在這裡並沒有看到這一點,大部分的稅收,還是維持在五稅一的範圍之內,當然,相對其他地方的稅收來講,舒州五稅一的稅率,已經是偏低的了。

    降低得最多的,主要是各種商業稅收,基本上降低為原來的三分之一左右,甚至比十稅一還要低,而且商業稅不再是按照個人的資產來徵收,而是按照商業貿易的金額來徵收,這就意味著,如果生意沒有做成,就沒有繳稅的必要。這對於江宣銘這樣剛好處於困境的商人來說,無疑是大大的鬆了一口氣。因此,他站在佈告欄的面前,反覆的尋味著每一句話,每一個字,希望自己千萬誤解了其中的意思。

    然而,第三個佈告又引起了江宣銘的好奇,這同樣是一份有關商人的佈告,但是卻和稅率無關,而是和商人的地位有關,江宣銘仔細的看了以後,不由得越來越驚訝,最後甚至自言自語起來,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只要一所書院,就可以見縣令不跪?」

    「只要五所書院,就可以見刺史不跪?」

    「只要二十五所書院,就可以見節度使不跪?」

    「只要一百所書院,就可以見天子不跪?」

    「每所書院至少四十名學生,六名先生,分別教授禮、樂、射、御、書、數等六藝,射、御兩項,由舒州軍隊派遣教官負責進行指導……」

    「該商人必須負責所有學生和先生的費用,直到其學業完成為止……」

    大概是後來這份佈告吸引了不少人觀看,江宣銘的自言自語又顯得聲音有點大,結果一會兒以後,江宣銘發現自己的身邊聚集了不少人,大家都在悄悄的討論著,其中不少還是像江宣銘這樣的小商人。聽他們的口音,應該是來自全國各地的。但是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是很明白這份佈告的意思,最後,他們在佈告的下面,看到了有關的詳細指引:如果有不明白的,可以到東昇客棧去咨詢商人顧琦方。

    「原來是他?」江宣銘曾經聽過顧琦方的名字,因為顧家在宣州地區也是大戶人家,往年曾經出了好幾個進士,武則天時期,顧家曾經有人擔任過秋官侍郎(即禮部侍郎),位高權重,後來武氏一族失勢,李唐復辟,反攻倒算,顧家就逐漸退出仕途,轉行經商,卻也搞得有聲有色。江宣銘來到東昇客棧,果然看到顧琦方就在裡面,身邊已經包圍了不少的商人,正在積極的發問。

    顧琦方看起來要比之前好像虛弱一些,這都是在雷池菱角洲被嚇的,雷池水寇和彭蠡湖水軍的戰鬥一波三折,可是將他嚇唬的夠嗆,好不容易在白塔埠軍港上了岸,他才漸漸的恢復過來。但是好日子沒有多久,劉鼎又將他揪出來了,於是他就來到了皖口城,在這裡耐心的講解舒州的最新政策:書院換地位。

    江宣銘也忍不住靠了上去,仔細聽講。如果真的有這樣的好事,他倒要考慮考慮,儘管他現在還沒有什麼能力承辦一所小小的書院,但是,他相信自己總會有這個能力的,到時候,只需要承辦一所書院,就再也不用受那些鳥官吏的氣了,還能贏得鄉里鄉親的尊敬。他這次在池州輸了官司,對池州縣衙門和刺史衙門可是傷透了心了,每次開審,這膝蓋上也不知道要遭受多少的罪孽。

    書院換地位的政策核心內容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商人出錢修建書院,然後舒州刺史衙門給他們榮譽,給他們響應的特權。商人,本來政治地位就很低,士農工商,商業是排在最末尾的,哪怕商人的錢再多,如果見了官,都是可憐的主兒。即使是那些腰纏萬貫的商人,也沒有安全感,例如之前的王元寶、楊廷祿等大富豪,其最後的下場都比較悲慘,好不容易才積累起來的財富,最後都被官府剝奪一空,白白為他人作嫁衣裳。

    在這之前,很多商人為了求得政治上的地位,經常會採取捐官的辦法,為自己買一個功名,不同的功名有不同的價格,但是,舒州刺史衙門現在不用你捐錢買,只要你捐錢建書院就行了,同樣可以擁有功名。相對而言,後者的辦法更容易讓人接受,畢竟,修橋補路辦學,都是容易得到尊重的行為。將錢投放到書院上面,顯然要比直接扔給那些貪官污吏舒服很多。

    有些商人已經開始估算開辦一所書院需要的費用,看看這到底值不值得。其實,開辦書院的費用也不用很多,如果簡樸一點,每個學生每個月只要十文錢就足夠,四十個學生,每個月就是四百文,一年下來就是四千八百文,還不夠五弔錢,先生的費用當然要高一些,但是一個月三十文左右應該也差不多了,六個先生,一個月下來就是一百八十文,一年下來也不過是兩弔錢多一點,加上其他的費用,一年只需要出大約十弔錢就可以買個秀才的地位,何樂而不為?

    當然,這是最節省的算法,有些商人計算完了之後,才發現在顧琦方的身邊,還有更加詳細的說明,裡面詳細的說明了學生的費用和書院的開支,果然要比最節省的費用高一點,依靠官府的規定,一個書院一年下來,應該要二十弔錢。二十弔錢江宣銘暫時是拿不出來的,但是能夠拿出來的人應該不少,畢竟,就是兩萬錢而已,很多人藏在地窖裡面的錢都不止兩萬。

    江宣銘仔細的看了看有關的說明,發現簽署這份公告的,乃是劉鼎和盧觀影。事實上,開辦書院的建議,是劉鼎倡議的,因此也帶有明顯的劉鼎特色。名為書院,事實上還是軍事教育為主,兼顧其他,這裡面最明顯的要求,就是開辦書院的費用由商人們出,但是教授的內容,卻要接受官府的指導,學生日後的安排,也是由舒州刺史衙門統一安排的。當然,教授的內容,離不開「禮、樂、射、御、書、數」六藝。

    何謂「禮」?

    禮者,不學「禮」無以立,《管子.牧民》所謂「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民間婚嫁、喪娶、入學、拜師、祭祀自古都有禮樂之官(司禮),孔子上代屢為司禮之官,孔子少即習禮,「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史記.孔子世家》,在國家宗廟祭祀方面,古代官方常設太常寺、祠祭署等禮儀衙曹,設立讀祝官、贊禮郎、祀丞等禮儀官。如唐代在禮部之外,還設立有郊社、太樂、鼓吹、太醫、太卜、廩犧六個部門,負責國家之大禮,主管國家對外禮儀事項。

    何謂「樂」?

    有「禮」則必有慶賀燕饗之「樂」,有慶賀燕饗之樂則必有五音宮商角征羽伴奏,古代政府設立掌管音樂的官吏,並負責負責宮中慶賀燕饗之樂。歷史記載孔子主要有三位老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師襄,春秋時期魯國著名樂官,孔子的老師之一,孔子曾向他學習彈琴。《史記》裡說他「以擊磬為官,然能於琴」。唐代的梨園則設立樂官,由梨園教坊使、梨園使、梨園判官、梨園供奉官、都都知與都知組成,唐玄宗就是梨園高手。

    何謂「射」?

    射,「射」乃中國古代六藝之一,孔夫子在《論語》中說過:「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因此,「射」不但是一種體育活動,更是一種修身養性培養君子風度的方法。中國古代的「射藝」包含兩個主要運動:射箭和彈弓,春秋時期還發明了弩。其中射箭由於在軍事和狩獵活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歷史上更受人們的重視。其實文人並不完全是手無抓雞之力的,文人同樣需要練武。有唐一代,尚武之風極盛,武則天甚至還設立了武舉制度,在武舉制度裡規定了九項選拔和考核人才的標準,其中五項是射箭,包括長跺、馬射、步射、平射還有筒射等等。

    何謂「御」?

    御,「御」的範圍就是駕駛,但是無論在現代和古代,都包含交通工具的「駕駛學」和政治、領導、和管理學領域的「駕馭學」。中國古代著名的案例包括「趙襄王學御於王子朝」和「田忌賽馬」,這說明,駕馭之術不僅僅是一種鬥勇,更是一種鬥智,包含對某一問題在運籌學、駕馭學、領導學方面的綜合最優化。這其實就是當官的學問,書本上只能學到基本的原則,至於浸『淫』乃是精通,就要靠個人的修為了。

    何謂「書」?

    書,「書」顧名思義,書畫藝術,把書畫算作一種技藝就錯了,中國的書畫不僅是一種高雅技藝,更是一種修心養性的工具和法寶,很多官僚寄情於書畫,不僅僅是鍛煉技藝,醉翁之意不在酒,留給讀者三思吧。

    何謂「數」?

    數,即數學之數,現代已經延伸為「數理化」之數。中國古代數學很早就已經很發達,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以漢代《九章算術》的出現為重要標誌。古代數學家把數學的起源歸於《周易》以及「河圖洛書」,如著名大數學家秦九韶說:「周教六藝,數實成之。學士大夫,所從來尚矣。……爰自河圖、洛書闓發秘奧,八卦、九疇錯綜精微,極而至於大衍、皇極之用,而人事之變無不該,鬼神之情莫能隱矣。」

    在顧琦方提供的資料中,明確規定了一點,那就是「射」、「數」兩門學科都由刺史衙門派人教導,甚至還提到,數學方面劉鼎將會親自授課,不過授課的對象不是學生,而是各個書院的先生。可想而知,從軍隊裡面派來的教官,教導學生「射」的內容,肯定包括了戰爭的各個方面知識,在某種程度上,這些書院其實就是軍事院校的學前培訓班,培養出來的學生,大部分將會在軍隊裡面工作。

    另外,在招生方面,也是刺史衙門統一安排,盧觀影已經明確提到,學生必須忠誠於舒州,很明顯,那些失去父母的孤兒更容易得到照顧,他們更容易對舒州產生依賴心理。雖然舒州受到的戰火騷擾比較少,但是孤兒也不是沒有,尤其是從各地湧進來的難民,普遍都是拖兒帶女的。長期的戰亂,早就了大批的孤兒,這些人的心靈是最脆弱的,同時也是最容易塑造的,只要將他們培養起來,日後肯定是堅不可摧的軍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