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三國征天下

正文 第兩百一十三章 守戶之犬(下) 文 / 皇甫大少

    劉備只得說:「方今天下分裂,干戈日起,機會定會再出現,又怎會有所終極呢?若果今後能把握機會,這回之事就不足以為恨了。」

    不過,在諸侯爭戰中劉表始終持中立態度,而同時劉表也不再向中央政府交納稅收。

    劉表的自守態度也使得荊州地區避免了許多戰火,為當地經濟和化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在穩定了中原的局勢後開始向南方發展。荊州成為他的第一個進攻目標。

    劉表在晚年時,未能妥善處理後嗣的事宜。劉表的兩個兒子──劉琦與劉琮都牽涉到嗣子之爭的問題上。

    最初,劉表因為長子劉琦與自己的相貌長得相似,而十分喜愛他。

    但後來劉琮娶了劉表繼室蔡夫人的侄女,蔡氏就愛屋及烏,喜愛劉琮而討厭劉琦。

    蔡氏於是經常在劉表面前抵毀劉琦,劉表因為寵信蔡氏,於是逐漸信以為真。

    另外,蔡氏之弟蔡瑁及其外甥張允亦得劉表信重,且又與劉琮相善,故此劉琦越感不安。

    後來劉琦聽從諸葛亮的建議,向劉表請纓代替戰死的黃祖出任江夏太守,以求自安。

    後來劉表病重,劉琦還歸襄陽探望。由於劉琦素來慈孝,張允等人怕其父子二人相見而親情相感,會令劉表確立劉琦為嗣,於是不許劉琦入內探望,並說:「主公命你鎮守江夏,是個非常重任。

    如今你留下眾兵將於江夏而擅來襄陽,主公知道後必定會加以怒責。此舉有傷親情,最終只會使他的病情惡化,這實在不是孝敬之道啊。」

    劉琦被拒諸門外,不能與劉表相見,劉琦只得流涕而去。

    而據《英雄記》及《魏書》記載,劉表病危時曾想將荊州讓給劉備,劉備不忍趁人之危而再三推卻。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秋初,曹操開始領兵出發,南征荊州。

    同年八月,劉表因背疽發作而身亡,享年六十七歲。

    劉表死後,荊州群臣擁立其次子劉琮為繼承人。

    而劉琮在繼位一個月內,因為群臣大多主降曹,於是便在九月向曹操請降,正式結束了劉家父子在荊州的十九年統治。

    陳壽曾經說過:「袁紹、劉表,鹹有威容、器觀,知名當世。表跨蹈漢南,紹鷹揚河朔,然皆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捨禮崇愛,至於後嗣顛蹙,社稷傾覆,非不幸也。」

    「不知賢侄來我荊州有什麼事嗎?」,劉表笑瞇瞇的問道。

    這種人雖然沒有進取之心,但對於陰謀權術之類可謂的老來成精,典型的笑面虎。

    李忠心裡暗自啐了一口,表明卻恭恭敬敬的說道:「承謀陛下厚愛,賜婚萬年公主於在下,所以小侄前來拜見叔父大人」,李忠不緊不慢的說道。

    劉表瞥了李忠一眼,暗自嘀咕,笑道:「前些日子荊州境內多股山賊聚眾造反,所以沒有去參見賢侄的婚禮,真叫老夫愧對賢侄啊」。

    「叔父大人嚴重了,天下誰人不知叔父大人乃仁義君子,德高望重」,李忠說道。

    「賢侄嚴重了」,劉表很是受用,但卻擺了擺手說道。

    「賢侄一路趕來定然勞累,我給賢侄準備了一座小院,賢侄可先去休息,稍後老夫再為賢侄接風」,劉表對李忠說道,說的不好聽一點這就是要趕人了。

    李忠也不是拿著熱臉貼人家冷屁股的人,隨即起身道:「多謝叔父,那小侄就先行告退了」,說完還朝大廳裡的荊州武抱了抱拳,帶著三人退了出去。

    這時一名州牧府僕役來到李忠面前恭敬的說道:「請將軍隨小人來」。

    「多謝」,李忠笑道。

    「你們看著李忠有何意圖」,等李忠走後,劉表看著堂下眾武,老臉不禁有些傲然,就當今天下來講,他荊州幅員遼闊,物產豐富,帶甲之士數十萬,自然是有資本。

    眾人低頭不語。」異度,你說「,劉表看著應士說道。

    那士起身出列道:「主公,在下也不得而知,不過相信這李忠卻是沒有歹意,就算是有,這裡不是幽州而是荊州,主公只需派人盯著他,只要他不惹事,咱們就不管,等他走了也就太平了」。

    而這士不是別人,正是劉表手下第一謀士蒯(這個字是kuǎi注音,給大家說明一下)越。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雖說他蒯越足智多謀,但想要猜測到李忠的意圖怕還是力有未逮。

    劉表想了想也對,於是說道:「張允,你去派人盯著李忠,有什麼情況立即回報」,「是」,一名身著銷甲的中年漢子起身回答道。

    「好了,都退下吧」,劉表似乎有些疲倦,對眾人說道。

    「對了,李嚴回來了嗎」,劉表轉身問道。

    「還沒有,估計今天晚上就能到」,一名侍者回答道。

    「嗯,等他回來之後讓他來見我」,劉表說完便離開了。

    「異度」,蒯越的弟弟荊州名士蒯良來到

    到蒯越面前,「是兄長啊,有什麼事嗎」。

    雖然是兩兄弟,不過卻早已分家,但關係卻還是相當不錯。

    兩人並肩朝外走去。

    「異度莫非真不知道李忠此行的意圖」,蒯良頗為疑惑的問道。

    蒯越苦笑一聲道:「你當我是神仙,只是這李忠的行跡很是可疑,不過我真不知道,單憑此人的為人,絕不可能千里迢迢來拜訪主公」。

    看這樣子也倒不是裝出來的,蒯良點點頭,但是這疑問卻是揮之不去。

    蒯越(?-214年),字異度,襄陽中廬(今湖北襄陽西南)人。

    蒯越是荊州南郡望族之一、蒯家的代表人物,年輕時頗具名望。

    大將軍何進也因為聽聞他長於計略,於是聘請他作東曹掾。蒯越曾勸何進要先發制人,盡快把宦官殺掉,但何進猶豫不決。

    蒯越因而預料何進必會敗亡,於是便向何進申請出任為汝陽令。果不其然,何進最後為宦官所害,蒯越卻轉危為安。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北軍中侯劉表應朝廷命詔赴任荊州刺史,卻對當時的局勢感到彷徨,因此就在宜城筵請蒯越及其兄長蒯良與同蔡瑁共謀大事。

    劉表問道:「此時宗賊橫行,民眾不附,袁術在南陽又蠢蠢欲動,禍亂至今已經難以解決。我又希望在這裡徵兵,但怕民眾不願從軍,兩位有何對策?」

    蒯良首先提出只要當政者能夠並行仁義,百姓自然會樂于歸附,徵兵亦不再會是問題。

    但蒯越不認同蒯良的說法,而表示:「太平盛世的統治者都是重視仁義,亂世的統治者則會重視權謀。士兵亦是貴精不貴多的,重點在於能夠得到他們的忠心及支持。

    袁術為人勇有餘而智謀決斷不足,蘇代、貝羽都是一介武夫,根本不必憂慮;然而,宗賊的首領則大多貪婪殘暴,其部下對他們也心存憂慮。

    我手下有些具備修養及能力的人,只要派遣他們到宗賊首領處加以利誘,宗賊首領們必定率眾而來。

    然後閣下只要把握時機,誅殺那些殘暴無道的,再安撫收編他們的部眾。如此一來,本州的軍民和百姓,都會因為閣下的恩德而扶老攜弱而至。

    屆時閣下軍民歸附,就要佔據南面的江陵,並且扼守北境的襄陽,那麼荊州八郡只要傳遞檄書就可以平定了。以後,即使袁術等人再擁兵而至,亦無能為力了!」

    劉表聽完後即大加讚賞蒯越的計策有如臼犯的謀略一般,並採納了他的計謀。

    其後,蒯越總共誘使得五十五個宗賊頭目(一說十五人),劉表依從蒯越之前的建議,把他們一併殺掉,吞併他們的部眾。

    然而,當時江夏賊黨張虎、陳生仍然據守襄陽,劉表又派蒯越和龐季前往遊說,張、陳二人被說服而答允出降。因此劉表大致得到了荊州的支配權,自此理兵襄陽。而蒯越也因功而被拜為章陵太守、封樊亭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