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三國征天下

正文 第一百八十九章 亂世梟雄1 文 / 皇甫大少

    李忠冷笑一聲,看著袁紹就像是看著一白癡一般,面帶嘲諷道:「難道你袁大公子沒看見他們向本將軍遞狗爪子嗎?」。

    「你」,袁紹語塞,不知作何辯解。

    這些護衛他也知道不是什麼好鳥,就他自己都不是什麼好鳥,可是誰又能說什麼呢?

    無非就是他有個好老子唄!!

    上樑不正下樑歪,有這麼個主子,那他的手下肯定也好不到哪裡去。

    「袁公子,這是哪裡來的鄉巴佬,他以為這是在鄉下嗎?」

    「是啊,是啊」

    「我看啊他這是在找死」

    「就是,敢惹袁公子,我敢說這小子死定了」

    袁紹身後那一群王公貴族紛紛議論開來,當然矛頭自然指向李忠。

    見他們出聲,袁紹心情好了一點,但卻是怨毒的瞪著李忠,認為現在他之所以這樣,呆在洛陽城,都是李忠造成的。像這種人是從來不會反思自己的錯誤,一味的認為自己之所以這麼不順利全都是李忠造成的,可悲!可歎!!

    「將軍莫要怪罪,本初也是無意冒犯,請將軍給個面子」,這是袁紹身邊一名身材略顯矮小,長相有些粗獷的男子說道,一身錦袍,倒是顯出幾分尊貴。

    只是這話剛說出口,那男子自己就有些後悔了,人家連袁紹的面子都不給,你算個屁啊。自己又不是什麼皇子,可是說出的話如同潑出的水一般。

    「你是誰?」,李忠淡淡的問道。

    「在下曹操,現任典軍校尉」,那男子朝李忠抱拳道,有著幾分恭敬,而且將自己的身份放得很低,儘管他的身份不一般。

    其實對於李忠他還是很佩服,以弱冠之年便三番五次擊敗胡虜,揚大漢天威於北方。

    這次倒是李忠有些驚訝了,沒想到這人居然就是曹操,如果不是他自己說出來,穿著一身錦袍,李忠還以為這是哪裡的小流氓呢?

    這下李忠心裡倒是活絡開了,要不要現在就宰了他,要不然以後這絕對是個大威脅。對於這個後世的亂世梟雄,李忠還是有幾分忌憚。

    李忠不停的在心裡思索著。

    而曹操袁紹則是看著李忠,等著他做出決定。

    可憐的曹操還不知道李忠現在根本就沒想要不要放過袁紹,而是在想要不要幹掉他。

    如果他知道了的話,怕是要氣得吐血。尼瑪這叫什麼事,狐狸沒打到,反而惹了一身騷!!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

    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學家、書法家。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為漢相曹參之後,曹操的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漢靈帝時官至太尉,歷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漢桓帝時被封為費亭侯,《三國誌·武帝紀》中說曹嵩「莫能審其本末」。

    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國誌》時間接引用三國吳人所著《曹瞞傳》中稱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說可信度不高。曹嵩繼承了曹騰的侯爵。

    年輕時期的曹操,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當時的人不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

    只有梁國的橋玄等人認為他不平凡,橋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南陽何顒對他說:「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南陽的許劭以知人著稱,他也曾對曹操說過:「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此據《後漢書·許劭傳》,《三國誌》中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

    孫盛《異同雜語》及《三國演義》小說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曹操早年就表現出對武藝的愛好與才能,曾經潛入張讓家,被張讓發覺後,手舞著戟越牆逃出,全身而退。

    又博覽群書,尤其喜歡兵法,曾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還有註釋《孫子兵法》的《魏武注孫子》著作傳世。這些活動為他後來的軍事生涯打下了穩健的基礎。

    公元174年(熹平三年),二十歲的曹操被舉為孝廉,入京都洛陽為郎。

    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洛陽為東漢都城,是皇親貴戚聚居之地,很難治理。

    曹操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

    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將蹇圖用五色棒處死。

    於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

    但是曹操也因此得罪了蹇碩等一些當朝權貴,礙於其父曹嵩的關係,明升暗降,曹操被調至遠離洛陽的頓丘(今河南清豐)。

    任頓丘令。這一年,曹操二十三歲。

    只是李忠這只蝴蝶幾乎打亂了所有現在的歷史。

    而蹇碩對於蹇圖的事視而不見是有原因的,乃是因為小時候蹇圖見蹇碩

    的老婆長得漂亮,便起了歹心,將蹇碩閹割,送到了洛陽做了太監。

    等到後來蹇碩發達,成了皇帝的親信,蹇圖又來洛陽,仗著蹇碩到處橫行無法,真可謂是人中敗類!

    多年後曹操給其子曹植的一封書信《戒子植》寫道:「吾昔為頓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歟!」

    公元178年(光和元年),曹操因堂妹夫滁強侯宋奇被宦官誅殺,受到牽連,被免去官職。其後,在洛陽無事可做,回到家鄉譙縣閒居。

    公元180年(光和三年),曹操又被朝廷徵召,任命為議郎。

    此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謀劃誅殺宦官,不料其事未濟反為宦官所害。

    曹操上書陳述竇武等人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滿朝,而忠良之人卻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辭懇切,但沒有被漢靈帝採納。

    爾後,曹操又多次上書進諫,雖偶有成效,但東漢朝政日益**,曹操知道無法匡正。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黃巾起義爆發,曹操被拜為騎都尉,受命與皇甫嵩等人合軍進攻穎川的黃巾軍,結果大破黃巾軍,斬首數萬級。

    隨之遷為濟南相。

    濟南相任內,曹操治事如初。

    濟南國(今山東濟南一帶)有縣十餘個,各縣長吏多依附貴勢,貪贓枉法,無所顧忌。

    曹操之前歷任國相皆置之不問。曹操到職,大力整飭,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長吏,濟南震動,貪官污吏紛紛逃竄。「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當時正是東漢政治極度黑暗之時,甚至有了買官制度。

    朝廷徵還其為東郡太守,拜為議郎,曹操不肯迎合權貴,遂托病回歸鄉里,春夏讀書,秋冬弋獵,暫時隱居了。

    當時天下紛亂,先是發生了冀州刺史王芬聯合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地方豪強,謀劃廢黜靈帝立合肥侯的事件。

    王芬等人曾希望曹操加入他們,但被曹操拒絕,後來王芬事敗自殺。

    接著,又有西北金城郡(今蘭州)的邊章、韓遂殺死刺史和太守,率兵十餘萬反叛朝廷。

    公元188年(中平五年),漢靈帝為鞏固統治,設置西園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為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

    公元189年(中平六年),漢靈帝駕崩,太子劉辯登基,何太后臨朝聽政。

    大將軍何進想趁靈帝逝世、宦官失勢之機誅滅閹黨,但沒有取得太后的支持。

    於是何進便召時任并州牧的董卓進京,脅迫何太后同意。

    其實這個時候的董卓還是河東太守,而且招董卓入京乃是袁紹的建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