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三國征天下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一章 「毒士」1 文 / 皇甫大少

    「先生何必如此謙虛」,李忠越來越感覺此人不簡單,心裡泛起了極大的興趣。

    「在下賈詡」,使者看著李忠淡淡道。

    什麼!!!

    李忠被驚了一跳,看著眼前的男子,就是後世的「毒士」,心裡一陣狂喜!!

    看著李忠一臉震驚的模樣,賈詡心裡也暗自嘀咕,莫非他真認識我?

    「可是武威姑臧賈詡賈和」,李忠一臉期待的看著,如果真是的話,那李忠就i賺大了,至少在他的心裡是這樣認為的。

    使者一臉不可思議的看著李忠道;「真是在下,不知將軍如何得知在下姓名?」,心裡有一股說不出的感覺。

    哈哈哈哈,李忠在心裡大笑,暗道,老天待他果然不錯,這可是三國頂尖謀士啊。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和,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東漢末至三國曹魏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也是曹魏的開國功臣。

    賈詡年少時並不出名,只有當時名士閻忠認為他與眾不同,說他有張良、陳平那樣的智慧。

    賈詡早年被察孝廉為郎,因病辭官,向西返回家鄉到達汧地,路上遇見叛亂的氐人,和同行的數十人一起被氐人抓獲。

    賈詡說:「我是段公的外孫,你們別傷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來贖。」

    當時太尉段熲,因為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所以賈詡便假稱是段熲的外孫來嚇唬氐人,叛氐果然不敢害他,還與他盟誓後送他回去,而其餘的人卻都遇害了。

    賈詡擁有如此隨機應變處理事情的才能,像這樣的事情很多。

    公元189年(永漢元年)九月,董卓廢少帝劉辯,立獻帝劉協。

    十一月,董卓自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賈詡在此時以太尉掾為平津都尉,後升討虜校尉。時董卓之婿中郎將牛輔屯兵於陝,賈詡便在牛輔軍中輔軍。

    不久,牛輔遣李傕、郭汜、賈詡等出兵攻打關東聯軍,先向孫堅,在梁東大破其軍。孫堅率千騎潰圍而去。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董卓被殺,牛輔亦已死去,王允清算董卓餘黨。

    當時李傕、郭汜等人心懷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賈詡出面阻止了他們,說:「聽聞長安城中正在商議著打算把涼州人斬盡殺絕,而諸位閣下拋棄屬眾獨行,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

    不如帶領部隊向西,沿途收斂士兵,再進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如果能夠幸運地成功,尊奉國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遲。」此計為眾人採納。

    於是李傕等散發「王允欲洗蕩此方之人」的流言,聯絡涼州諸將,率軍晝夜兼程,奔襲長安,及至長安城下,已聚合十餘萬之眾。

    李傕與樊稠、李蒙等圍攻長安城,因城防堅固攻而不克。

    後由城內叛變士兵引導涼州軍入城,與守將呂布展開巷戰,呂佈兵敗,僅率百餘騎出逃。李傕等縱兵擄掠,吏民死者萬餘人,屍積滿道。

    太常種佛、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等被殺。

    李傕等擁兵至南宮掖門,威逼獻帝和司徒王允,封李傕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樊稠為中郎將。

    李傕又殺司隸校尉黃琬、左馮翊宋翼、右扶風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一時間,京城腥風血雨,朝野大亂。

    後賈詡為左馮翊。

    等以賈詡之功欲封其為侯,賈詡說:「這是保命的計謀,哪有什麼功勞?」堅決不受。

    李傕等又讓賈詡為尚書僕射,賈詡說:「尚書僕射是百官的師長,是天下的榜樣,我賈詡一向沒有什麼名望,難以服人。就算我可以貪享虛榮,對國家又有什麼好處?」

    於是改拜賈詡為尚書,掌管選拔人才,在人事方面多有貢獻,李傕等人親近賈詡但同時也很忌憚他。

    不久賈詡之母去世,賈詡辭掉官職,被拜為光祿大夫。

    公元195年(興平二年),李傕、郭汜、樊稠起兵襲占長安,共同把持中央朝權後,三人互相猜忌,爭權奪利,多次打鬥起來。

    賈詡每次都以大體責之,所以三人雖心中不和,但表面上還過得去。

    於是三分長安城,各守其界。同年春,李傕使騎都尉胡封刺死樊稠,李、郭之間矛盾日益激化,開始交兵。

    李傕請賈詡為宣義將軍,以助自己。幫助漢獻帝出逃、保護大臣,賈詡多有出力。

    後二人罷兵,賈詡便上還印綬。

    當時將軍段煨與賈詡同郡,屯駐華陰,賈詡去投靠段煨。

    賈詡向來知名,為段煨軍所敬服,段煨心裡怕賈詡奪其兵權,但在表面上對賈詡十分禮遇。

    賈詡看出後,心不自安。

    南陽張繡與賈詡暗中有來往,張繡便派人去迎接賈詡。

    賈詡臨行時,有人問賈詡:「段煨待你這麼好,你為何還要離去?」?」賈詡說:「段

    段煨生性多疑,有猜忌我的意思,待遇雖然優厚,卻不可依靠,待久了一定會被他所害,而我離開他一定很高興,又指望我連結外援,一定善待我的家人。而張繡缺乏謀士,也很願意得到我,這樣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夠得到保全。」

    賈詡到達張繡處,張繡果然大喜,率子孫前來迎接。而段煨知道賈詡離去,也果然善待其家人。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在賈詡的說服下,張繡屯兵宛城與荊州牧劉表聯合。從此,二人便成為曹操的心腹之患。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三月,曹操南征張繡,包圍張繡據守的穰城。

    不久,曹操聞袁紹欲趁虛襲取許都,便立即從穰城撤退。張繡率兵尾隨追擊,劉表也派荊州軍佔據安眾,切斷曹軍退路,企圖與張繡夾擊曹軍,曹操出奇兵大敗張、劉聯軍。

    曹軍獲勝後,速行北撤。張繡親自率兵追擊,賈詡勸阻說:「不可追,追必敗。」

    張繡不聽,強行追擊,被曹操親自斷後擊敗。賈詡這時又對張繡說:「趕快再追,一定會獲勝。」

    張繡說:「不聽你的建議才落到這種地步,現在已經敗了,為何要再追?」

    賈詡說:「形勢已經起了變化,趕快去追準能獲利。」

    張繡聽從賈詡建議,收集散兵,再行追擊,竟將曹操後衛部隊擊潰。

    得勝後,張繡問賈詡請教是怎麼回事,賈詡解釋說:「這個(道理)很容易明白罷了。

    將軍雖然擅長用兵,但絕非曹公敵手。

    曹軍雖然剛撤,但曹公必然親自殿後,我們的追兵雖精,但將領比不過他們,他們的士兵還很有士氣,所以我知道將軍你必敗。

    曹操之所以還未盡力就已撤兵,一定是後方出了事,所以擊破將軍的追兵後,一定會全力撤退,留別人斷後,他留的將領雖厲害,卻比不上,將軍,所以我知道將軍用敗兵也能取勝。」張繡大為佩服。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袁紹遣人招降張繡,並與賈詡結好。

    張繡準備同意,賈詡卻當著張繡的面回絕了袁紹的來使,準確地指出袁紹不能容人,而投降曹操有三點優勢: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名正言順;曹操兵力較弱,更願意拉攏盟友;曹操志向遠大,一定能夠不計前嫌。

    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率眾歸順曹操。

    曹操聞訊後大喜,親自接見賈詡,執其手說:「使我的信譽揚於天下的人,是你啊!」

    曹操拜賈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

    由於當時冀州為袁紹所佔,賈詡便留參司空軍事,同時拜張繡為揚武將軍,並讓其子曹均娶張繡之女為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