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三國征天下

正文 第一百五十五章 袁術 文 / 皇甫大少

    原來在淳於瓊身邊的女子不是別人,正是春香。

    滿意的看了淳於瓊一眼,百餘人朝南而去。

    袁術(?-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西南)人。

    出身於東漢四世三公名門之家,家族為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是司空袁逢之嫡長子。

    傳說他出生的時候,神仙托夢給他母親,說她懷中的孩子有一段天命在身。

    由於袁術的庶兄袁紹是過繼於其伯父袁成的養子,因此史書普稱袁術為袁紹的堂弟,其實兩人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但是袁紹母親僅是個婢女,袁紹早年在家中的地位頗見低微。

    年輕時以有俠氣出名,經常與公子哥們田獵遊玩,後來有很大改變。他被舉薦為孝廉,經多次調任做到河南尹、虎賁中郎將。

    董卓入洛陽後,欲廢漢帝,為拉攏袁術,乃表術為後將軍,袁術不肯依附,懼禍逃往南陽。

    長沙太守孫堅殺南陽太守張咨,引兵從術。南陽戶口尚數十百萬,但是他不修法度,以鈔掠為資,奢姿無厭,百姓患之。

    袁術於是和孫堅聯手,上表行孫堅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孫堅領軍出征,袁術在後方提供糧草補給。

    後孫堅率軍於陽人擊敗董卓軍的胡軫、呂布,斬殺了華雄,取得大捷。

    此時有人便向袁術進言:「堅若得洛,不可複製,此為除狼而得虎也。」

    袁術擔心孫堅會尾大不掉,便不運軍糧給孫堅。孫堅便連夜趕回嚴辭切責袁術,袁術慚愧,立即給孫堅調發軍糧。

    孫堅回到前線後乃率軍攻入洛陽,分兵出函谷關。

    後來孫堅進攻董卓尚未返回豫州,袁紹以會稽的周昕為豫州刺史,想奪取孫堅的地盤,袁術引兵擊退周昕。

    袁紹想立漢宗室劉虞為帝,使人報術,希望得到袁術支持。

    但是袁術觀漢室衰微,早已心懷異志,不願意擁立成年的漢朝皇帝,於是托辭公義不贊同袁紹的提議,兄弟兩人因此積怨翻臉。

    當時孫堅進攻董卓尚未返回,袁紹以周昕為豫州刺史,想奪取孫堅的地盤,袁術引兵擊退周昕。

    此後袁術轉而與公孫瓚以及陶謙結盟,與袁紹相互爭霸。但是群雄大多依附袁紹,袁術怒罵他人寧可追隨自己「家奴」(指庶出的同父兄長袁紹)也不追隨自己,還寫信給公孫瓚說袁紹不是袁氏子孫。

    袁紹於是聯合劉表,想南北鉗制袁術,術乃召回孫堅率軍攻打劉景升,不久後孫堅征討劉表時戰死。

    為了消滅袁紹的盟友曹操,袁術聯同朝廷任命的兗州刺史金尚揮軍攻擊兗州。

    術屯軍於封丘,之後又有黑山賊的餘部以及匈奴於扶羅等助戰,與曹操戰於匡亭,但是大敗。

    袁術退保雍丘,南回壽春,守將陳瑀不讓其入城,袁術退守陰陵,集合軍隊攻擊陳瑀,陳瑀逃回下邳。

    袁術又率領餘部前往九江郡,殺死了揚州刺史陳溫而自領揚州牧,又兼稱徐州伯,封部將張勳、橋蕤為大將軍。

    李傕等攻入長安後,想結交袁術,於是授左將軍,假節,進封陽翟侯。

    並派遣太傅馬日磾到各地給受封的將軍侯爵舉行拜授儀式,袁術搶了馬日磾所攜的軍中符節,然後把他關押起來不再放他回去。

    公元194年(興平元年),袁術攻徐州,與劉備相持於盱眙、淮陰。

    後呂布趁機奪取徐州,袁術於是打敗了劉備,佔領了徐州廣陵等地。

    以吳景為廣陵太守。公元195年(興平二年)春正月,曹操軍臨武平,袁術所置陳相袁嗣降。

    據《魏略》記載,曹操一次外出時遇袁術部曲追殺,幸得曹真(原名秦真)之父秦邵(字伯南),冒名頂替,袁術部曲誤以為他就是曹操,遂殺之而去,使曹操躲過一劫。(在此之前,秦真被曹操認為義子,改名曹真。)

    袁術一直認為袁姓出自於陳,陳是舜之後,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

    又以為讖云:「代漢者,當塗高也。」說的就是自己,故袁術獲得玉璽後,常有稱帝的野心。

    公元195(興平二年)冬,叛將李傕和郭汜在弘農郡的曹陽澗一帶追擊漢獻帝及公卿百官,保護獻帝和獻廷的楊奉被叛軍打敗,獻帝隻身逃到黃河北邊去了。

    袁術以為時機已到,召集部屬們開會說:「如今劉氏天下已經衰微,海內鼎沸,我們袁家四代都是朝中重臣,百姓們都願歸附於我。我想秉承天意,順應民心,現在就登基稱帝,不知諸君意下如何?」

    眾人聽了,誰也不敢再說什麼,只有主簿閻象發言道:「當年周人自其始祖後稷直到王,積德累功,三分天下可說有他們的兩分,可他們還是小心翼翼地做殷商王朝的臣子。明公您雖然累世高官厚祿,但恐怕還比不上姬氏家族那樣昌盛;眼下漢室雖然衰微,似乎也不能與殘暴無道的殷紂王相提並論吧!」

    袁術聽了閻像這番話不吭聲,心裡卻是非常惱怒。

    時過不久,河內人張鮍為他卜卦,說他有做皇帝的命,他以此為理由,於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在壽春稱帝,建號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

    &nbsp

    (《後漢書·袁術傳》:「建安二年,因河內張炯符命,遂果僭號,自稱仲家。」)袁術稱帝后,任命九江太守為淮南尹,廣置公卿朝臣,還在城南城北築起皇帝祭祀天帝所用的祭壇。生活上他奢侈荒淫,揮霍無度。

    後宮妻妾有數百人,皆穿羅綺麗裝,精美的食品應有盡有,而他軍中的士兵卻處於飢寒交迫的狀態。

    在他的**統治下,江淮一帶民不聊生,許多地方斷絕人煙,饑荒之中甚至出現人吃人的現象。

    同時袁術稱帝的行為,被天下諸侯所不齒,袁術等於成為了大家的敵人,不久就接連遭到孫策、呂布、曹操三方的叛盟與打擊。

    首先是孫策在江東脫離袁術而自立,逐走袁術任命的丹楊太守袁胤,並連帶使得袁術的廣陵太守吳景、將軍孫賁在收到孫策的書信後棄袁術投孫策(兩人皆是孫策親戚),使得袁術喪失廣陵、江東等大片土地,勢力為之一挫。

    其次是呂布大敗袁術軍,在淮北大肆抄掠;第三是曹操在袁術入侵陳郡時,大敗袁術,袁術再度奔逃到淮南。

    其後,袁術於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冬季碰上大旱災與大饑荒,實力嚴重受損,江淮之間處處可見人吃人的慘劇。

    當時沛相舒邵(字仲應)勸袁術散糧救饑民,袁術聽後大怒,將斬之。

    仲應:「知當必死,故為之耳。寧可以一人之命,救百姓於塗炭。」

    袁術受感動,乃下馬牽之曰:「仲應,足下獨欲享天下重名,不與吾共邪?」,乃聽從仲應之言。

    然而此時袁術的衰敗已經無法逆轉,後來發生了部曲陳蘭、雷薄叛變,掠糧草奔於灊山的事件。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走投無路的袁術,將帝號歸於袁紹,想投奔袁紹長子時任青州刺史的袁譚。

    結果在路上被曹操派來的劉備、朱靈軍截住去路,袁術不得過。

    又退往壽春,中途想要前往灊山投奔他以前部曲雷薄、陳蘭,卻為雷薄等拒絕,留住三日,士眾絕糧,於是又退軍至江亭……當時軍中僅有麥屑三十斛。時六月盛暑,袁術欲得蜜漿解渴,又無蜜。歎息良久,乃大吒曰:「袁術至於此乎!」最後嘔血鬥余而死。

    袁術從弟袁胤畏曹操,不敢居壽春,率其部曲奉術柩及妻子奔廬江太守劉勳。

    孫策破劉勳後,收留了袁術的家人。後來袁術兒子袁耀仕吳為郎中,耀女又許配給孫權的兒子。

    陳壽曾經評價道:「袁術無毫芒之功,纖介之善,而猖狂於時,妄自尊立,固義夫之所扼腕,人鬼之所同疾。雖復恭儉節用,而猶必覆亡不暇。」「袁術奢淫放肆,榮不終己,自取之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